第225章
穿越重生後我富可敵國 作者:假酒喝了頭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祁秋年是有些汗顏的,他想的是八個小時工作製,也就是四個時辰,但是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實在是有些讓人驚慌。
是的,是驚慌,怎麽可能一天就做這點兒活兒呢?還發那麽高的工錢,這錢是不是不義之財?
百姓們大多淳樸,祁秋年沒辦法,這才把上班時間改到了五個時辰。
除了這上班時間,他們還打聽到別的。
如果因為工作的原因受傷,醫療費用全部報銷,萬一出了什麽意外,以後無法工作了,甚至是人沒了,都會有很高的補償補貼。
還有,員工如果生了病,要去看醫生,醫藥費老板也幫他們出一半的錢。
至於孩子免費上學這事兒,他們本地人也已經有聽聞了,隻不過現在學堂還沒修起來罷了。
收集到的這些消息,讓這群從肅北來到北宜的百姓,個個都心潮澎湃,甚至迫不及待了。
到了集合那日,同樣也是在城門口,前幾天登記的人,是一個沒差,全部到齊了。
集合完畢,就開始分工種了。
第一個,就是修路,需要大批量的青壯年,畢竟是力氣活兒。
第二個,就是蓋房子,是蓋他們自己以後住的房子,也需要批量的工人,但男女都要。
蓋房子的地方,祁秋年也早就做了規劃,幸好,這北方一馬平川,不用開山鑿石。
第三個,就是去燒磚,這活兒需要的人也不少,但男女都收,工錢都是一樣的。
還有最後一部分,都是女的,大部分都是直接進了祁秋年的工廠。
做肥皂、香皂和香水,玻璃廠那邊也分了一部分過去。
王世棋的布莊,也派人來招聘了一部分。
總之,這第一批來北宜的百姓,都找到了工作。
分好之後,又有負責人帶他們去上崗,當天還需要熟悉一下。
然後第二天就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工作。
北宜城裏的道路,雖然是泥土路,但來往的人多了,都已經很平坦了,稍微打整一下,就可以直接鋪水泥了,百姓們每天出門,幾乎都能看到城裏的道路發生了變化。
天氣也逐漸開始暖和起來了,而北宜城,也徹底熱鬧起來了。
第120章 山長
大街小巷,街坊鄰裏,走出門,說的全是關於幾個工廠和修路修房子的事情。
顯然,祁秋年的這係列的行動,已經成為了百姓口中的談資。
祁秋年也樂見其成。
他相信,再過不久,這些消息就該傳到周邊的城鎮去了。
他也早就把話放出去了,還要源源不斷地招工。
似乎是想要把整個北宜打造成一座工業城市。
種田,肯定也是要種的。
去年,培育出了畝產五六石的水稻,今年,老皇帝已經讓大司農那邊負責,蘇尋安從旁輔助,要再多找幾個地方進行試驗了。
祁秋年當然也不會放過北宜。
北方啊,黑土地,是後世產糧大戶啊。
可如今,北宜周邊鄉村,每畝地才300斤左右的產糧,這完全不夠。
土豆紅薯玉米,確實可以讓整個大晉都不會再有餓死人的情況,但主食,大米,小米,大麥,小麥,才是最主要的。
北方呢,黑土地呢,可不能浪費了。
跟祁秋年一起來北宜的,還有之前跟蘇尋安去過建渝州府的退伍將士,他們都已經有相關經驗了。
隻是這次要把水田換成旱田。
祁秋年又根據資料,研究出了一種可以增產的方式,不過具體能不能成,還是得看今年的收成如何了。
每個人的幹勁都很足。
祁秋年和晏雲澈也一樣,剛來北宜的第一步,他們走得還算比較順暢。
今天又有好事情了。
祁秋年最開始說要做的圖書館,今天終於落成了。
城外還沒建起來,圖書館還是選擇在了城內。
兩進的大宅子,前後院打通了,分成了幾個區間。
跟現代圖書館有些相似。
比如科舉相關,工匠,紡織,等等。
甚至是農業板塊,如何科學有效地施肥,除草,增加產量等等。
還有一部分雜書,比如教人如何做豆腐,豆腐的衍生產品,豆幹,豆皮,甚至是臭豆腐,豆腐乳,凍豆腐。
類似的,還有很多,都是有益民生的,隻要有百姓照著書裏學了,說不定就會有一定程度地改善自己的命運。
至於說,原本就會這門手藝的,要是所有人都學會了,那他們的飯碗豈不是沒了?
關於這一點,祁秋年想說,時代是在進步的,人家做白豆腐,你也可以做黑豆腐,魔芋豆腐。
技術傳播出去是遲早的事情,落後,不願學習,隻知道守成,那注定會被時代淘汰。
除了這些比較常規了,還有一類,那就是科學板塊。
祁秋年整理了一部分後世的基礎學習內容,大概就是初中生水平的,數學,物理,化學。
俗話說得好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凡有一個人能學到裏麵的知識,並且開始深入研究,說不定有一天,他就能給這個世界帶來驚喜。
祁秋年他就隻有一個人,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改變這個世界,但偉人說得好嘛,人多力量大。
除了科舉相關板塊,其他的板塊,祁秋年都雇傭了會讀書識字的,可以給不識字的人念書。
至於能學到多少,就看自己的本事了,長此以往,他們能看到識字的好處,說不定也會跟著學幾個字。
看書是免費的,抄書也是免費的,要把書借離圖書館,才會產生一些微薄的費用。
哪怕是貧苦家庭,都是能負擔得起的。
除了這些,圖書館裏還有休閑區,討論區,**筆墨紙硯,甜品飲品等等。
這圖書館,祁秋年沒打算賺錢,能稍微賺一點迴來,維護圖書館,負擔員工的費用,這就足夠了。
祁秋年的取名方式,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直白。
大晉圖書館。
開業當天。
晏雲澈親自去請了北宜唯一一家書院,靈澤書院的山長,也就是後世說的校長。
這山長叫曲子博,不是祁秋年想象中的那種長著白胡子,慈祥又威嚴,還帶著幾分儒雅的山長。
反而是一個年輕人。
當然,說年輕,在這個時代也不準確,三十多了。
祁秋年聽他自稱老夫的時候,他整個人都懵了一下。
還是晏雲澈給他解釋了一下,這曲子博曾經是很有名的神童,十七歲的狀元,但剛做官,就鬧了事情出來。
也不是什麽大事情。
就是小年輕性子直,初入官場,再加上他天生神童,自然有些……額,有很高的傲氣。
眼裏揉不得沙子,一連得罪好幾個大臣,偏偏他也不是有很深的背景,雖然出身世家,但卻已經沒落了。
這不,被人職場霸淩了。
這曲子博後知後覺,為了不給家裏惹禍,剛好家裏有人做了點錯事,別離避免被人抓住辮子,害了家族,他隻能主動請辭,急流勇退,然後迴鄉辦了書院。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天才也不過如此,被人欺壓,居然就退縮了,應該要奮發圖強,狠狠地打那些人的臉才行。
但祁秋年理解他,因為這個時代的規則不是這樣的。
如果他沒有晏雲澈和晏承安,還有戰止戈做背景,甚至是沒有爵位,他也會被打壓,淪為世家權貴的養分。
特別是官場上,過剛易折。
家族培養曲子博,雖然希望他出人頭地,帶領家族走上顛覆,但也不會是想要他一個人連累了整個家族。
正好,曲子博那時候還年輕,十七八歲的年紀,正好可以蟄伏幾年。
以後想要重新做官,他也是有機會的,畢竟才學和能力還是有的。
但曲子博辦了書院之後,慢慢地,沉穩了不少,十幾年下來,思維想法也不同了。
不論是做官,還是做山長,做教書先生,對他來說,都已經沒有什麽區別了。
不過,傲氣還是在的。
從前的太守請他下山,他都不給麵子的。
但這次,是晏雲澈親自去請的,還是因為圖書館,他才願意下山。
當然了,大概也是因為祁秋年。
他想見一見祁秋年這麽一位與眾不同的侯爺,也因為活字印刷術,還有便宜的珠玉紙,最重要的,大概是即將要建設的義務教育小學。
圖書館開業,還是一如既往的盛大。
畢竟是要服務大眾的,自然要敲鑼打鼓,廣而告之了,讓老百姓知曉,有了這麽一個地方,開業免費看書的地方。
之後,再由曲子博,帶著書院的學生進去,讓學生們看過之後,再口口相傳。
因為很多普通人,他們都不敢進這樣的地方,隻有口碑傳出去了,圖書館的運作,才能順利。
所以開業第一天,湊熱鬧的人多,但是進去看書的人不多,祁秋年完全能接受。
走過流程之後,祁秋年就請曲子博單獨一敘。
是的,是驚慌,怎麽可能一天就做這點兒活兒呢?還發那麽高的工錢,這錢是不是不義之財?
百姓們大多淳樸,祁秋年沒辦法,這才把上班時間改到了五個時辰。
除了這上班時間,他們還打聽到別的。
如果因為工作的原因受傷,醫療費用全部報銷,萬一出了什麽意外,以後無法工作了,甚至是人沒了,都會有很高的補償補貼。
還有,員工如果生了病,要去看醫生,醫藥費老板也幫他們出一半的錢。
至於孩子免費上學這事兒,他們本地人也已經有聽聞了,隻不過現在學堂還沒修起來罷了。
收集到的這些消息,讓這群從肅北來到北宜的百姓,個個都心潮澎湃,甚至迫不及待了。
到了集合那日,同樣也是在城門口,前幾天登記的人,是一個沒差,全部到齊了。
集合完畢,就開始分工種了。
第一個,就是修路,需要大批量的青壯年,畢竟是力氣活兒。
第二個,就是蓋房子,是蓋他們自己以後住的房子,也需要批量的工人,但男女都要。
蓋房子的地方,祁秋年也早就做了規劃,幸好,這北方一馬平川,不用開山鑿石。
第三個,就是去燒磚,這活兒需要的人也不少,但男女都收,工錢都是一樣的。
還有最後一部分,都是女的,大部分都是直接進了祁秋年的工廠。
做肥皂、香皂和香水,玻璃廠那邊也分了一部分過去。
王世棋的布莊,也派人來招聘了一部分。
總之,這第一批來北宜的百姓,都找到了工作。
分好之後,又有負責人帶他們去上崗,當天還需要熟悉一下。
然後第二天就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工作。
北宜城裏的道路,雖然是泥土路,但來往的人多了,都已經很平坦了,稍微打整一下,就可以直接鋪水泥了,百姓們每天出門,幾乎都能看到城裏的道路發生了變化。
天氣也逐漸開始暖和起來了,而北宜城,也徹底熱鬧起來了。
第120章 山長
大街小巷,街坊鄰裏,走出門,說的全是關於幾個工廠和修路修房子的事情。
顯然,祁秋年的這係列的行動,已經成為了百姓口中的談資。
祁秋年也樂見其成。
他相信,再過不久,這些消息就該傳到周邊的城鎮去了。
他也早就把話放出去了,還要源源不斷地招工。
似乎是想要把整個北宜打造成一座工業城市。
種田,肯定也是要種的。
去年,培育出了畝產五六石的水稻,今年,老皇帝已經讓大司農那邊負責,蘇尋安從旁輔助,要再多找幾個地方進行試驗了。
祁秋年當然也不會放過北宜。
北方啊,黑土地,是後世產糧大戶啊。
可如今,北宜周邊鄉村,每畝地才300斤左右的產糧,這完全不夠。
土豆紅薯玉米,確實可以讓整個大晉都不會再有餓死人的情況,但主食,大米,小米,大麥,小麥,才是最主要的。
北方呢,黑土地呢,可不能浪費了。
跟祁秋年一起來北宜的,還有之前跟蘇尋安去過建渝州府的退伍將士,他們都已經有相關經驗了。
隻是這次要把水田換成旱田。
祁秋年又根據資料,研究出了一種可以增產的方式,不過具體能不能成,還是得看今年的收成如何了。
每個人的幹勁都很足。
祁秋年和晏雲澈也一樣,剛來北宜的第一步,他們走得還算比較順暢。
今天又有好事情了。
祁秋年最開始說要做的圖書館,今天終於落成了。
城外還沒建起來,圖書館還是選擇在了城內。
兩進的大宅子,前後院打通了,分成了幾個區間。
跟現代圖書館有些相似。
比如科舉相關,工匠,紡織,等等。
甚至是農業板塊,如何科學有效地施肥,除草,增加產量等等。
還有一部分雜書,比如教人如何做豆腐,豆腐的衍生產品,豆幹,豆皮,甚至是臭豆腐,豆腐乳,凍豆腐。
類似的,還有很多,都是有益民生的,隻要有百姓照著書裏學了,說不定就會有一定程度地改善自己的命運。
至於說,原本就會這門手藝的,要是所有人都學會了,那他們的飯碗豈不是沒了?
關於這一點,祁秋年想說,時代是在進步的,人家做白豆腐,你也可以做黑豆腐,魔芋豆腐。
技術傳播出去是遲早的事情,落後,不願學習,隻知道守成,那注定會被時代淘汰。
除了這些比較常規了,還有一類,那就是科學板塊。
祁秋年整理了一部分後世的基礎學習內容,大概就是初中生水平的,數學,物理,化學。
俗話說得好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凡有一個人能學到裏麵的知識,並且開始深入研究,說不定有一天,他就能給這個世界帶來驚喜。
祁秋年他就隻有一個人,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改變這個世界,但偉人說得好嘛,人多力量大。
除了科舉相關板塊,其他的板塊,祁秋年都雇傭了會讀書識字的,可以給不識字的人念書。
至於能學到多少,就看自己的本事了,長此以往,他們能看到識字的好處,說不定也會跟著學幾個字。
看書是免費的,抄書也是免費的,要把書借離圖書館,才會產生一些微薄的費用。
哪怕是貧苦家庭,都是能負擔得起的。
除了這些,圖書館裏還有休閑區,討論區,**筆墨紙硯,甜品飲品等等。
這圖書館,祁秋年沒打算賺錢,能稍微賺一點迴來,維護圖書館,負擔員工的費用,這就足夠了。
祁秋年的取名方式,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直白。
大晉圖書館。
開業當天。
晏雲澈親自去請了北宜唯一一家書院,靈澤書院的山長,也就是後世說的校長。
這山長叫曲子博,不是祁秋年想象中的那種長著白胡子,慈祥又威嚴,還帶著幾分儒雅的山長。
反而是一個年輕人。
當然,說年輕,在這個時代也不準確,三十多了。
祁秋年聽他自稱老夫的時候,他整個人都懵了一下。
還是晏雲澈給他解釋了一下,這曲子博曾經是很有名的神童,十七歲的狀元,但剛做官,就鬧了事情出來。
也不是什麽大事情。
就是小年輕性子直,初入官場,再加上他天生神童,自然有些……額,有很高的傲氣。
眼裏揉不得沙子,一連得罪好幾個大臣,偏偏他也不是有很深的背景,雖然出身世家,但卻已經沒落了。
這不,被人職場霸淩了。
這曲子博後知後覺,為了不給家裏惹禍,剛好家裏有人做了點錯事,別離避免被人抓住辮子,害了家族,他隻能主動請辭,急流勇退,然後迴鄉辦了書院。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天才也不過如此,被人欺壓,居然就退縮了,應該要奮發圖強,狠狠地打那些人的臉才行。
但祁秋年理解他,因為這個時代的規則不是這樣的。
如果他沒有晏雲澈和晏承安,還有戰止戈做背景,甚至是沒有爵位,他也會被打壓,淪為世家權貴的養分。
特別是官場上,過剛易折。
家族培養曲子博,雖然希望他出人頭地,帶領家族走上顛覆,但也不會是想要他一個人連累了整個家族。
正好,曲子博那時候還年輕,十七八歲的年紀,正好可以蟄伏幾年。
以後想要重新做官,他也是有機會的,畢竟才學和能力還是有的。
但曲子博辦了書院之後,慢慢地,沉穩了不少,十幾年下來,思維想法也不同了。
不論是做官,還是做山長,做教書先生,對他來說,都已經沒有什麽區別了。
不過,傲氣還是在的。
從前的太守請他下山,他都不給麵子的。
但這次,是晏雲澈親自去請的,還是因為圖書館,他才願意下山。
當然了,大概也是因為祁秋年。
他想見一見祁秋年這麽一位與眾不同的侯爺,也因為活字印刷術,還有便宜的珠玉紙,最重要的,大概是即將要建設的義務教育小學。
圖書館開業,還是一如既往的盛大。
畢竟是要服務大眾的,自然要敲鑼打鼓,廣而告之了,讓老百姓知曉,有了這麽一個地方,開業免費看書的地方。
之後,再由曲子博,帶著書院的學生進去,讓學生們看過之後,再口口相傳。
因為很多普通人,他們都不敢進這樣的地方,隻有口碑傳出去了,圖書館的運作,才能順利。
所以開業第一天,湊熱鬧的人多,但是進去看書的人不多,祁秋年完全能接受。
走過流程之後,祁秋年就請曲子博單獨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