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穿越重生後我富可敵國 作者:假酒喝了頭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晏雲澈沒叫他起來,敲打了幾句,“這位置,能不能坐穩,就看今年的年底大考核了。”
他就給了翁植這大半年的時間,如果不能勝任,到時候再換人就是了。
“是,下官必然不會讓王爺失望。”翁植心潮澎湃,他都已經四十多了。
沒想到,命運的齒輪居然在這一刻開始轉動了起來。
翁植當天就收拾東西去銀魚縣上任了。
而晏雲澈和祁秋年之前送到肅北太守張宿手裏的信,也在肅北州府,引起了軒然大波,百姓們議論紛紛。
“一個月一兩銀子?真的假的?”
“修路?這苦力活兒啊,一兩銀子也不算多。”
“你沒聽清嗎?還包了一日三餐,每天都會有葷腥,一月可休息三天,還不扣工錢,就這條件,再加上一兩銀子的工錢,要不是我媳婦兒不讓,我都想去了。”
“嘖,不是說,還給出錢修房子嗎?北宜的新太守,這麽大方?”
“人家說了,是出資部分,另外一部分從你的工錢裏抵扣,每個月二百文到四百文,看你自己的意願,還清之後,這房子的房產證就屬於你了,你以後可以自由買賣支配。”
“喲,這條件,可真不錯,老子孤家寡人,在肅北也每個住所,準備去看看情況了。”
“這位大哥,一起去吧,反正肅北離北宜也不遠。”
“誒,還招女人呢,說是做飯,做雜活兒,一個月也有八百文錢。”
......
這一兩銀子,在京城,完全不起眼,從前隻能買一刀最基礎的黃麻紙,可是在貧苦的北方,卻是不小的數目了,一個月一兩銀子,能養活一家老小了。
而這個時代大多有講究多子多福,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如果孩子大了還沒分家的話,往往都是兄弟好幾個,娶了媳婦兒也住在一起。
而且祁秋年還招收女工,但凡十五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他都收。
修路也不全是體力活兒,還有一些雜活兒,這些雜活兒呢,女人也可以做。
這時代,雖然講究個男主外女主內,可是那個窮人家的女子不幹活兒的?
除了修路,他的肥皂廠,香皂廠,香水兒作坊,也要陸陸續續增加生產線了。
分銷商都定好了,工廠選址也做好了,前麵的現在已經開工了,但是產量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呢?
本地人能出來幹活兒的,前麵幾個工廠已經招收得差不多了。
就等著肅北這邊來人呢。
一家人好幾個人一起過來,如此一算下來,家裏賺錢的人就多了。
再扣掉一部分房貸,剩下的錢也不算少了,完全足夠支撐他們在城市裏的生活。
再說了,祁秋年這不還包吃嗎?一日三餐,都管飽吃,不至於吃得太豐盛,但總歸是不會餓肚子的。
至於有人在好奇,他們剛過去的時候住在哪裏?
祁秋年也已經在想辦法解決了。
首先來說,肯定是有一部分不樂意住在城裏的,隻願意家裏的青壯年留在城裏打個工,家裏的老小,他們還是更寧願住在村裏的,還得要有自己的土地。
這一批人,祁秋年就打算分散到各個村子裏去,村子裏基本上都有不少的空房,到時候可以花一點小錢,把空房買過來,然後再分配給這些百姓。
至於買房子錢,還是從工錢裏抵扣。
村子裏的房價那可就低了,基本上都是最普通的泥坯房,還帶著小院兒的話,造價頂多幾兩銀子,還是舊房子呢,價格隻會更低,要不了多久就能把款項扣清了。
家裏老小安排到村子裏,青壯年過來打工的,祁秋年也想了辦法。
北宜城,其實還是有不少空房子的,大多是有主的,但他可以先租用過來,或者價格低的話也能買,這一點倒是可以靈活調整,反正是房產嘛。
到時候全部改成員工宿舍。幾個人住一間房那種,也總能安排出來。
就是條件稍微艱苦一點而已。
至於那種願意生活在城市裏的,也就是說願意在新城建房的,先來的一批,同樣也是隻有先住在宿舍,那房子修一棟就分配一戶人家。
在二層小磚瓦房,在材料不缺,工人不缺的情況下,其實幾天就能蓋好一棟,而且人多的話,可以好幾棟同時進行修建,這慢慢的不就分配出來了?
到時候就抽簽,先抽到的,就先住新房。
這就是各憑運氣的問題了,百姓也不會有怨言。
肅北的新太守張宿,當時收到晏雲澈的信件的時候,其實幾乎可以說是欣喜若狂。
肅北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多到已經超過肅北的負荷了。
而絕大多數都還是外來人口,不是肅北本地的。
他們現在所住的房屋,也都是之前趙育給他們分配的,也都是用的那些老屋舊屋危房。
甚至是從前逃難出去,沒有迴來的那些房子。
好幾戶人,才能分一間小院兒,要不然都住不下。
但一個院子裏人多了,時間久了也難免有摩擦。
而且,也十分的不方便。
至於村子裏,住宿的情況會好一些,他們自己也能掏錢蓋幾間泥坯房呢。
可是土地才是最大的問題。
雖然開荒前三年都不需要交付稅,但是大夥兒心裏也清楚,才開墾出來的田地,缺少肥力,種植莊稼的產量也不會高,他們當然更願意要那些熟田。
可本地人又怎麽會同意?他們還想多一些田地,多種一些莊稼呢。
怎麽可能把自己的田分給外人?
這雙方已經明裏暗裏較勁好幾次了,若是時間長了還不能解決,遲早是要生事端的。
這可以說,是晏雲澈解決了肅北的燃眉之急。
至於祁秋年寫下的宣傳規劃,也確實是足夠煽動人心。
張宿也不是個傻子,又暗中派了人,偷偷的在人群中煽動。
說什麽與其在肅北留著,急著分房子還沒田地,就勉強混個溫飽,還不如去北宜,至少說,去路北宜,隻要一上工,那一日三餐都是管飽吃的。
至於家裏沒辦法上工的老人和小孩兒,他們手裏或多或少的還是有一點家底的。
那城裏不都是有吃的賣嗎?還怕養不活老人和小孩兒了?
再不濟,家裏條件差一些的,先苦一苦,等到第一個月工錢發下來,那日子不就慢慢順當了。
可以說,祁秋年把他們幾乎會遇到的所有的情況都給考慮到了。
張宿的人,還在煽動。
“我聽一個從北宜來的商人說的,先過去的,可以先選宿舍,雖然那宿舍跟咱們現在情況差不多,都是幾戶人住一起,但是有先選擇的機會呢,可別去晚了,分個破破爛爛的。”
“說的對,我家已經在收拾行李了。”
“張太守說了,先統計人數,後日一起在城門口集合,他們會派人送我們過去的。”
“這也不遠啊,還不到百裏路呢。”
“害!這就是張太守負責唄,要看著咱們分到房子,開始做工,才能放心。”
“張太守雖然年輕了一點,做事比不上趙太守老成,但責任心還是很強的。”
“老子不管了,在肅北一年多了,房子是別人的,低也沒有,老子要帶著媳婦兒一起去打工。”
“我等再等等,先看看情況再說。”
“我大哥先過去,說等過段時間給我來個口信,看情況,再要不要我過去。”
“我家也是。”
......
不確定的因素還是有很多的,不少人都還在觀望。
這是祁秋年意料之中的情況,他也不急。
總歸,先來的,看到他們的實際福利之後,這事情傳開,還怕招不到更多的人嘛?
三日之後,肅北州府外,烏泱泱站了一大群人,都是拖家帶口,鍋碗瓢盆都帶上了。
但細看名冊上的登記,其實也隻有一千多戶過去。
是了,因為要分房子,是以戶為單位的,但人數卻是有三千多人。
再細看,幾乎都是年輕人,老人和小孩兒,隻占了一少部分。
也就意味著,這三千多人,基本上都是過去之後,可以立馬上工的。
張宿派了衙役,一路護送。
不遠,不到百裏的路程,但百姓們的行李帶得多,足足走了三天才到北宜。
北宜城外,祁秋年已經提前找人搭好棚子了,幾乎可以容納這三千多人。
條件是艱苦了一些,畢竟還要分批次呢。
而且人多,一次性湧入城內,還是不合適的。
祁秋年又把整個北宜的大夫都找了過來,挨個的給他們見查身體,也就是做個基礎篩查。
人太多了,可別有什麽傳染性的病症進去了,這也是要為城內的百姓負責。
但索性結果都是好的。
過來的三千多百姓,見他們被安排在棚子裏,雖然有人給他們送吃食和熱水,但心中到底是忐忑不安的。
不是說好了要分房子嗎?不是說好了做工就有宿舍的嗎?
怎的就把他們安排在棚子裏了?難不成要讓他們住在棚子裏?
那還不如在肅北呢,至少能遮風擋雨。
等到有大夫給他們檢查身體情況,確認了情況良好,祁秋年才正式出場。
先前寫信去肅北的那些招工條件,他又如數的,與過來的這些老百姓們說了個清楚,一字不差,也絕對不會是什麽陰陽合同。
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曾經在京城外,住過的難民,是見過祁秋年這位心善的小侯爺的。
對於祁秋年,他們是信得過的。
他就給了翁植這大半年的時間,如果不能勝任,到時候再換人就是了。
“是,下官必然不會讓王爺失望。”翁植心潮澎湃,他都已經四十多了。
沒想到,命運的齒輪居然在這一刻開始轉動了起來。
翁植當天就收拾東西去銀魚縣上任了。
而晏雲澈和祁秋年之前送到肅北太守張宿手裏的信,也在肅北州府,引起了軒然大波,百姓們議論紛紛。
“一個月一兩銀子?真的假的?”
“修路?這苦力活兒啊,一兩銀子也不算多。”
“你沒聽清嗎?還包了一日三餐,每天都會有葷腥,一月可休息三天,還不扣工錢,就這條件,再加上一兩銀子的工錢,要不是我媳婦兒不讓,我都想去了。”
“嘖,不是說,還給出錢修房子嗎?北宜的新太守,這麽大方?”
“人家說了,是出資部分,另外一部分從你的工錢裏抵扣,每個月二百文到四百文,看你自己的意願,還清之後,這房子的房產證就屬於你了,你以後可以自由買賣支配。”
“喲,這條件,可真不錯,老子孤家寡人,在肅北也每個住所,準備去看看情況了。”
“這位大哥,一起去吧,反正肅北離北宜也不遠。”
“誒,還招女人呢,說是做飯,做雜活兒,一個月也有八百文錢。”
......
這一兩銀子,在京城,完全不起眼,從前隻能買一刀最基礎的黃麻紙,可是在貧苦的北方,卻是不小的數目了,一個月一兩銀子,能養活一家老小了。
而這個時代大多有講究多子多福,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如果孩子大了還沒分家的話,往往都是兄弟好幾個,娶了媳婦兒也住在一起。
而且祁秋年還招收女工,但凡十五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他都收。
修路也不全是體力活兒,還有一些雜活兒,這些雜活兒呢,女人也可以做。
這時代,雖然講究個男主外女主內,可是那個窮人家的女子不幹活兒的?
除了修路,他的肥皂廠,香皂廠,香水兒作坊,也要陸陸續續增加生產線了。
分銷商都定好了,工廠選址也做好了,前麵的現在已經開工了,但是產量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呢?
本地人能出來幹活兒的,前麵幾個工廠已經招收得差不多了。
就等著肅北這邊來人呢。
一家人好幾個人一起過來,如此一算下來,家裏賺錢的人就多了。
再扣掉一部分房貸,剩下的錢也不算少了,完全足夠支撐他們在城市裏的生活。
再說了,祁秋年這不還包吃嗎?一日三餐,都管飽吃,不至於吃得太豐盛,但總歸是不會餓肚子的。
至於有人在好奇,他們剛過去的時候住在哪裏?
祁秋年也已經在想辦法解決了。
首先來說,肯定是有一部分不樂意住在城裏的,隻願意家裏的青壯年留在城裏打個工,家裏的老小,他們還是更寧願住在村裏的,還得要有自己的土地。
這一批人,祁秋年就打算分散到各個村子裏去,村子裏基本上都有不少的空房,到時候可以花一點小錢,把空房買過來,然後再分配給這些百姓。
至於買房子錢,還是從工錢裏抵扣。
村子裏的房價那可就低了,基本上都是最普通的泥坯房,還帶著小院兒的話,造價頂多幾兩銀子,還是舊房子呢,價格隻會更低,要不了多久就能把款項扣清了。
家裏老小安排到村子裏,青壯年過來打工的,祁秋年也想了辦法。
北宜城,其實還是有不少空房子的,大多是有主的,但他可以先租用過來,或者價格低的話也能買,這一點倒是可以靈活調整,反正是房產嘛。
到時候全部改成員工宿舍。幾個人住一間房那種,也總能安排出來。
就是條件稍微艱苦一點而已。
至於那種願意生活在城市裏的,也就是說願意在新城建房的,先來的一批,同樣也是隻有先住在宿舍,那房子修一棟就分配一戶人家。
在二層小磚瓦房,在材料不缺,工人不缺的情況下,其實幾天就能蓋好一棟,而且人多的話,可以好幾棟同時進行修建,這慢慢的不就分配出來了?
到時候就抽簽,先抽到的,就先住新房。
這就是各憑運氣的問題了,百姓也不會有怨言。
肅北的新太守張宿,當時收到晏雲澈的信件的時候,其實幾乎可以說是欣喜若狂。
肅北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多到已經超過肅北的負荷了。
而絕大多數都還是外來人口,不是肅北本地的。
他們現在所住的房屋,也都是之前趙育給他們分配的,也都是用的那些老屋舊屋危房。
甚至是從前逃難出去,沒有迴來的那些房子。
好幾戶人,才能分一間小院兒,要不然都住不下。
但一個院子裏人多了,時間久了也難免有摩擦。
而且,也十分的不方便。
至於村子裏,住宿的情況會好一些,他們自己也能掏錢蓋幾間泥坯房呢。
可是土地才是最大的問題。
雖然開荒前三年都不需要交付稅,但是大夥兒心裏也清楚,才開墾出來的田地,缺少肥力,種植莊稼的產量也不會高,他們當然更願意要那些熟田。
可本地人又怎麽會同意?他們還想多一些田地,多種一些莊稼呢。
怎麽可能把自己的田分給外人?
這雙方已經明裏暗裏較勁好幾次了,若是時間長了還不能解決,遲早是要生事端的。
這可以說,是晏雲澈解決了肅北的燃眉之急。
至於祁秋年寫下的宣傳規劃,也確實是足夠煽動人心。
張宿也不是個傻子,又暗中派了人,偷偷的在人群中煽動。
說什麽與其在肅北留著,急著分房子還沒田地,就勉強混個溫飽,還不如去北宜,至少說,去路北宜,隻要一上工,那一日三餐都是管飽吃的。
至於家裏沒辦法上工的老人和小孩兒,他們手裏或多或少的還是有一點家底的。
那城裏不都是有吃的賣嗎?還怕養不活老人和小孩兒了?
再不濟,家裏條件差一些的,先苦一苦,等到第一個月工錢發下來,那日子不就慢慢順當了。
可以說,祁秋年把他們幾乎會遇到的所有的情況都給考慮到了。
張宿的人,還在煽動。
“我聽一個從北宜來的商人說的,先過去的,可以先選宿舍,雖然那宿舍跟咱們現在情況差不多,都是幾戶人住一起,但是有先選擇的機會呢,可別去晚了,分個破破爛爛的。”
“說的對,我家已經在收拾行李了。”
“張太守說了,先統計人數,後日一起在城門口集合,他們會派人送我們過去的。”
“這也不遠啊,還不到百裏路呢。”
“害!這就是張太守負責唄,要看著咱們分到房子,開始做工,才能放心。”
“張太守雖然年輕了一點,做事比不上趙太守老成,但責任心還是很強的。”
“老子不管了,在肅北一年多了,房子是別人的,低也沒有,老子要帶著媳婦兒一起去打工。”
“我等再等等,先看看情況再說。”
“我大哥先過去,說等過段時間給我來個口信,看情況,再要不要我過去。”
“我家也是。”
......
不確定的因素還是有很多的,不少人都還在觀望。
這是祁秋年意料之中的情況,他也不急。
總歸,先來的,看到他們的實際福利之後,這事情傳開,還怕招不到更多的人嘛?
三日之後,肅北州府外,烏泱泱站了一大群人,都是拖家帶口,鍋碗瓢盆都帶上了。
但細看名冊上的登記,其實也隻有一千多戶過去。
是了,因為要分房子,是以戶為單位的,但人數卻是有三千多人。
再細看,幾乎都是年輕人,老人和小孩兒,隻占了一少部分。
也就意味著,這三千多人,基本上都是過去之後,可以立馬上工的。
張宿派了衙役,一路護送。
不遠,不到百裏的路程,但百姓們的行李帶得多,足足走了三天才到北宜。
北宜城外,祁秋年已經提前找人搭好棚子了,幾乎可以容納這三千多人。
條件是艱苦了一些,畢竟還要分批次呢。
而且人多,一次性湧入城內,還是不合適的。
祁秋年又把整個北宜的大夫都找了過來,挨個的給他們見查身體,也就是做個基礎篩查。
人太多了,可別有什麽傳染性的病症進去了,這也是要為城內的百姓負責。
但索性結果都是好的。
過來的三千多百姓,見他們被安排在棚子裏,雖然有人給他們送吃食和熱水,但心中到底是忐忑不安的。
不是說好了要分房子嗎?不是說好了做工就有宿舍的嗎?
怎的就把他們安排在棚子裏了?難不成要讓他們住在棚子裏?
那還不如在肅北呢,至少能遮風擋雨。
等到有大夫給他們檢查身體情況,確認了情況良好,祁秋年才正式出場。
先前寫信去肅北的那些招工條件,他又如數的,與過來的這些老百姓們說了個清楚,一字不差,也絕對不會是什麽陰陽合同。
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曾經在京城外,住過的難民,是見過祁秋年這位心善的小侯爺的。
對於祁秋年,他們是信得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