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穿越重生後我富可敵國 作者:假酒喝了頭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細雪不沾衣,卻帶來了寒冷,昭示著京城正式步入了冬季。
晏雲澈也在今天開壇設法,為災民祈福。
祈福的地點,就在京城的城門之上。
經幡飄動,風馬旗伴隨著雪花,隨風飄散。
晏雲澈一身如雪的僧衣,恍若與這天地間融為一體,木魚敲打的節奏和誦經的梵音,給人們帶來了安寧與祥和。
城門外的災民,三五幾人的就這麽依偎在一起,安靜地聆聽著佛子的誦經聲。
在這一刻,他們似乎沒有了饑餓,也感受不到寒冷,目光裏全是虔誠,希望災難趕緊過去。
祁秋年沒什麽宗教信仰,他從前隻能說尊重他人的信仰,卻從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信仰帶給人們的力量。
茫茫天地間,僧衣似雪,祁秋年的心尖上似乎也開出了一朵信仰的佛蓮。
一個時辰的祈福時間,沒有人發出任何的聲音,直到晏雲澈從蒲團起身,對百姓們施了個佛禮,百姓們這才像是迴到了人間。
此刻,城門外,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是應了祁秋年邀約,來送棉花或者羊毛的京城百姓,另一邊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災民。
晏雲澈下了城樓,和祁秋年打了個招唿,“事情安排得如何了?”
“都妥當了,佛子不用操心。”祁秋年笑著把自己的大氅脫下來,不由分說地披到了晏雲澈的身上。
“本就風大還下雪,城樓上更冷,佛子也別嫌棄是我穿過的,先暖暖身子。”
祁秋年義正詞嚴,“佛子替蒼生祈福,也要照顧好自己才是。”
薄薄的僧衣,根本不足以抵禦寒冷。
但從小就體熱的晏雲澈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能說得出什麽話來。
“冷的話就去馬車上等著,我得先把布料和棉花分發下去。”
晏雲澈微微頷首,卻也沒迴馬車,準備等祁秋年一起。
祁秋年站上提前搭好的高台,大源遞上個大喇叭。
他清了清嗓子,“諸位,我是南安縣侯,今日把大家集結在這裏,天寒地凍,感激大家前來赴約。”
他也沒繞彎子,“前些日子,本侯與王家布莊達成了協議,現在王家布莊願意將庫房裏的殘次品和存貨,全部捐獻給北方的朋友們。”
災民人群裏發出熱烈又難以置信的聲音,他們可不嫌棄什麽殘次品,有穿的就不錯了。
祁秋年抬了抬手,讓他們先別急,安靜聽他說。
“可是目前隻有單薄的布匹,不足以抵禦寒冬,時間緊迫,我們也沒有時間去大批量收購棉花或者其他保暖的填充物,隻能找京城裏的百姓幫忙了。”
災民們的目光都望向了另一邊聚集起來的京城百姓,他們的穿著幹淨整潔,從形製上,也能判斷出百姓裏也有身份高低,但此刻無論是什麽身份的,手裏都提了個大包。
就算自己沒提包的,都讓身後的小廝丫鬟抱著呢。
幾乎沒有見到空手而來的。
祁秋年對百姓們拱手行了一禮。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論諸位今日帶來的是新棉花還是舊棉花,或者隻是一把羊毛,本侯都替災民們先在此先謝過了,稍後,本侯為大家準備的酬謝,也定然會讓大家滿意。”
沒有人問酬謝到底是什麽,哪怕是最基層的百姓。
他們走出城門才知道,原來災民們都這麽的可憐。
瞧那一個個的,瘦得頭脫相了,頭發也幹燥發黃,站都站不穩了,哪怕是京城裏的小乞丐也沒有可憐到這個份上的。
有人高聲喊了一句,“好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侯爺大義,今日我們花家琳琅閣帶了五十斤棉花,明日會有人再送來一批針線,定然能用得上。”
花家,是做首飾生意的,生意不溫不火,但這人也聰明,知道在這個時候自報家門,變相性地給他們家琳琅閣打了個廣告。
祁秋年也不在意他的小聰明,反而很是欣賞。
有人緊隨其後,“我們餘家書畫坊,今日帶來了三十件舊棉襖,希望北方的朋友們不要嫌棄。”
越來越多的人自報家門,有商人,有學子,有官家夫人小姐,到最後晏雲澈也摻了一腳。
“極樂苑自願捐贈棉被,棉衣若幹,希望與北方的施主們患難與共,災難總會過去的,堅持下來,熬過這個冬天就好了。”
災民那邊,不知道是誰先發出了嗚咽的哭泣聲,沒一會兒,哭泣的聲音就連綿一片。
淚水裏有感動,還有活下去的希望。
祁秋年也有點眼眶子泛紅。
他繼續對百姓說,“稍後諸位可以排隊進入本侯準備的幕布後麵,一百人為一組,你們帶來的棉花就放置在簍子裏就好,酬謝的東西,需要你們親眼去看,本侯保證,絕對不讓大家失望。”
一而再再而三保證,哪怕是百姓們不關心什麽酬謝,此刻也勾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祁秋年這會兒又說了,“隻希望大家看過之後先不要說出去,京城裏還有很多百姓沒來過,你們迴去隻需要告訴大家,酬謝定然物超所值,甚至惠及後人就好。”
這酬謝還能惠及子孫後代?
百姓們更好奇了。
祁秋年:“城外聚集的災民很多,今天的捐贈或許不足以給每人都換上棉衣,但本侯相信,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眾誌成城,再加上陛下批下來的賑災糧,這個冬天,我們一定能帶北方的朋友們熬過去的。”
一番慷慨激昂的發言,京城裏那些中二又熱血的公子哥兒首當其衝,“我們先來,讓我們先去看看侯爺準備的酬謝。”
晏雲澈吩咐底下的和尚居士跟著祁秋年的家仆和食之禪的店小二們一同維持秩序。
大家的目光都鎖定在了那一張漆黑的幕布後麵。
沒一會兒,幕布後麵就傳來了接二連三的驚唿,驚唿裏全是不可思議和難以置信。
第21章 賑災
又過了一陣,那些組隊來的少年公子麵色中帶著新奇和不解,神情恍恍惚惚,腳步虛浮地走出幕布,朝著祁秋年拱手行禮。
“侯爺,今日此番,是我等受教了,感激侯爺的謝禮。”
祁秋年迴禮,“隻希望各位公子先不要將這個秘密說出去才好,本侯就靠著這個秘密吸引百姓們過來捐贈呢。”
為首的公子笑了笑,“侯爺大義。”
有人好奇,“這位公子,我們也帶棉花來了,能先跟我們說說嗎?”
那公子拱手,“就像侯爺說的那樣,物超所值,惠及後人,諸位也不必急於這一時半刻,等你們親眼瞧見了才會相信。”
好奇心在此刻拉滿。
一批又一批捐贈的百姓進了幕布,連綿不斷地驚唿,讓整個現場都熱鬧了起來。
甚至還有人在和朋友打賭,若是自己進去之後沒尖叫,讓友人請他吃飯雲雲。
但無一例外的,但凡從幕布後麵走出來的人都對祁秋年行了個禮,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有人問起,他們也都緘口不言,讓他們親自進去看。
王程也帶了一幫家仆過來幫忙,連他兒子都帶過來了。
“王士棋見過侯爺,侯爺如果有用得上在下的地方,盡管開口。”
祁秋年也沒跟他客氣,現在就缺人手呢,“等下你負責記錄,發放出去布料和棉花吧。”
捐贈這邊進行得有條不紊,災民這邊的工作也要開展下去。
祁秋年又站上了高台,拿起了大喇叭,“北方的朋友們,有會做衣服的,先舉手給我看看。”
在場的,幾乎所有女性都舉起了自己的雙手,其中還混跡著顫顫巍巍的幾個女童。
她們心裏也清楚,侯爺給他們送來了布料和棉花,但做衣服還是得他們自己來,所以會做衣服的,肯定能先領到布料和棉花。
早一刻領到布料棉花,家人就能少受一刻的寒冷。
祁秋年略微數了數,不太夠,但現在也沒別的辦法了。
“會製衣的,等會兒來前麵登記排隊,一個人製衣需要多長的布匹,多少棉花,大家心裏也有數,你們也是辛辛苦苦相互扶持著從北方走過來的,希望你們也不要多領,更不要浪費。”
那些女子婦人們從沒感受過自己有如此重要的一天,急急忙忙地就跟著指引去排隊了,不會做衣服的,都目光熱切的看著她們。
有一個孤家寡人的漢子,“侯爺,像我們這種不會做衣服的怎麽辦?”
祁秋年:“目前會做衣服的人數就這麽多,她們肯定是先緊著自己和家人,等他們給家人做完了,我會安排她們再給你們做衣服,也不是無償的,會有一點微薄的報酬。”
其實也可以把會做衣服的統一集中起來,做一件發一件,但這樣會影響那些婦人們的工作情緒,工作的時候還要擔心家人什麽時候才能領到棉衣。
這樣的安排,沒人不滿,甚至還熱情地去找自己相熟的朋友,希望朋友家裏做完了,可以先幫他們做。
他看著人群中還有些老弱婦孺,“今天募捐上來的還有些成衣和棉被,雖然大多是舊的,但都洗幹淨了,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十歲以下小孩可以先來登記領取。”
這時候誰還敢嫌棄。
他們一路走來,突然就降溫了,路上凍得不行,連死人的衣服都扒下來穿上了。
更何況這裏是京城,京城百姓口中的舊衣服跟他們概念中的舊衣服,根本就不是一迴事。
他們甚至在那些舊衣服上看不到補丁。
不會做衣服的男子們也沒閑著,有人去幫忙維持秩序,有人去不遠的山林找木材,找幹草,找迴來搭建棚子或者生火當柴燒。
城門外終於是徹底熱起來了,災民們眼中再沒有前些日子那種看不到希望而混吃等死的迷茫。
全是活下去的希望。
他們從沒見過這樣的賑災方式,就連官員們也沒見過這樣的方式。
不到兩個時辰,城外發生的事情,全都一五一十地傳到了皇帝耳朵裏去。
皇帝嘴唇翕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眾人拾柴火焰高,實在是個妙人。”
轉身,“華伴伴,筆墨伺候。”
他要把祁秋年這種賑災方式落實到其他州府去,其他州府收容的災民沒有京城這麽多,但也不能放任不管。
這賑災方式實在是太奇妙了。
從前有災情,都是靠國庫支撐,國庫要是吃緊,就想辦法搜刮富商,全都是不情不願的。
現在祁秋年讓他看到了另一個角度和方向,大晉有這麽多百姓,發生災情,需要賑災糧的時候,即便是每戶人家都隻捐獻一把米,那都能讓災民們活下來。
妙啊,實在是妙啊。
一整個下午,老皇帝都在仔細品味,期間還不停有暗衛入宮匯報進展情況。
華公公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還是陛下您慧眼識英才,這迴可真真是得了個人才呀。”
晏雲澈也在今天開壇設法,為災民祈福。
祈福的地點,就在京城的城門之上。
經幡飄動,風馬旗伴隨著雪花,隨風飄散。
晏雲澈一身如雪的僧衣,恍若與這天地間融為一體,木魚敲打的節奏和誦經的梵音,給人們帶來了安寧與祥和。
城門外的災民,三五幾人的就這麽依偎在一起,安靜地聆聽著佛子的誦經聲。
在這一刻,他們似乎沒有了饑餓,也感受不到寒冷,目光裏全是虔誠,希望災難趕緊過去。
祁秋年沒什麽宗教信仰,他從前隻能說尊重他人的信仰,卻從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信仰帶給人們的力量。
茫茫天地間,僧衣似雪,祁秋年的心尖上似乎也開出了一朵信仰的佛蓮。
一個時辰的祈福時間,沒有人發出任何的聲音,直到晏雲澈從蒲團起身,對百姓們施了個佛禮,百姓們這才像是迴到了人間。
此刻,城門外,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是應了祁秋年邀約,來送棉花或者羊毛的京城百姓,另一邊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災民。
晏雲澈下了城樓,和祁秋年打了個招唿,“事情安排得如何了?”
“都妥當了,佛子不用操心。”祁秋年笑著把自己的大氅脫下來,不由分說地披到了晏雲澈的身上。
“本就風大還下雪,城樓上更冷,佛子也別嫌棄是我穿過的,先暖暖身子。”
祁秋年義正詞嚴,“佛子替蒼生祈福,也要照顧好自己才是。”
薄薄的僧衣,根本不足以抵禦寒冷。
但從小就體熱的晏雲澈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能說得出什麽話來。
“冷的話就去馬車上等著,我得先把布料和棉花分發下去。”
晏雲澈微微頷首,卻也沒迴馬車,準備等祁秋年一起。
祁秋年站上提前搭好的高台,大源遞上個大喇叭。
他清了清嗓子,“諸位,我是南安縣侯,今日把大家集結在這裏,天寒地凍,感激大家前來赴約。”
他也沒繞彎子,“前些日子,本侯與王家布莊達成了協議,現在王家布莊願意將庫房裏的殘次品和存貨,全部捐獻給北方的朋友們。”
災民人群裏發出熱烈又難以置信的聲音,他們可不嫌棄什麽殘次品,有穿的就不錯了。
祁秋年抬了抬手,讓他們先別急,安靜聽他說。
“可是目前隻有單薄的布匹,不足以抵禦寒冬,時間緊迫,我們也沒有時間去大批量收購棉花或者其他保暖的填充物,隻能找京城裏的百姓幫忙了。”
災民們的目光都望向了另一邊聚集起來的京城百姓,他們的穿著幹淨整潔,從形製上,也能判斷出百姓裏也有身份高低,但此刻無論是什麽身份的,手裏都提了個大包。
就算自己沒提包的,都讓身後的小廝丫鬟抱著呢。
幾乎沒有見到空手而來的。
祁秋年對百姓們拱手行了一禮。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論諸位今日帶來的是新棉花還是舊棉花,或者隻是一把羊毛,本侯都替災民們先在此先謝過了,稍後,本侯為大家準備的酬謝,也定然會讓大家滿意。”
沒有人問酬謝到底是什麽,哪怕是最基層的百姓。
他們走出城門才知道,原來災民們都這麽的可憐。
瞧那一個個的,瘦得頭脫相了,頭發也幹燥發黃,站都站不穩了,哪怕是京城裏的小乞丐也沒有可憐到這個份上的。
有人高聲喊了一句,“好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侯爺大義,今日我們花家琳琅閣帶了五十斤棉花,明日會有人再送來一批針線,定然能用得上。”
花家,是做首飾生意的,生意不溫不火,但這人也聰明,知道在這個時候自報家門,變相性地給他們家琳琅閣打了個廣告。
祁秋年也不在意他的小聰明,反而很是欣賞。
有人緊隨其後,“我們餘家書畫坊,今日帶來了三十件舊棉襖,希望北方的朋友們不要嫌棄。”
越來越多的人自報家門,有商人,有學子,有官家夫人小姐,到最後晏雲澈也摻了一腳。
“極樂苑自願捐贈棉被,棉衣若幹,希望與北方的施主們患難與共,災難總會過去的,堅持下來,熬過這個冬天就好了。”
災民那邊,不知道是誰先發出了嗚咽的哭泣聲,沒一會兒,哭泣的聲音就連綿一片。
淚水裏有感動,還有活下去的希望。
祁秋年也有點眼眶子泛紅。
他繼續對百姓說,“稍後諸位可以排隊進入本侯準備的幕布後麵,一百人為一組,你們帶來的棉花就放置在簍子裏就好,酬謝的東西,需要你們親眼去看,本侯保證,絕對不讓大家失望。”
一而再再而三保證,哪怕是百姓們不關心什麽酬謝,此刻也勾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祁秋年這會兒又說了,“隻希望大家看過之後先不要說出去,京城裏還有很多百姓沒來過,你們迴去隻需要告訴大家,酬謝定然物超所值,甚至惠及後人就好。”
這酬謝還能惠及子孫後代?
百姓們更好奇了。
祁秋年:“城外聚集的災民很多,今天的捐贈或許不足以給每人都換上棉衣,但本侯相信,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眾誌成城,再加上陛下批下來的賑災糧,這個冬天,我們一定能帶北方的朋友們熬過去的。”
一番慷慨激昂的發言,京城裏那些中二又熱血的公子哥兒首當其衝,“我們先來,讓我們先去看看侯爺準備的酬謝。”
晏雲澈吩咐底下的和尚居士跟著祁秋年的家仆和食之禪的店小二們一同維持秩序。
大家的目光都鎖定在了那一張漆黑的幕布後麵。
沒一會兒,幕布後麵就傳來了接二連三的驚唿,驚唿裏全是不可思議和難以置信。
第21章 賑災
又過了一陣,那些組隊來的少年公子麵色中帶著新奇和不解,神情恍恍惚惚,腳步虛浮地走出幕布,朝著祁秋年拱手行禮。
“侯爺,今日此番,是我等受教了,感激侯爺的謝禮。”
祁秋年迴禮,“隻希望各位公子先不要將這個秘密說出去才好,本侯就靠著這個秘密吸引百姓們過來捐贈呢。”
為首的公子笑了笑,“侯爺大義。”
有人好奇,“這位公子,我們也帶棉花來了,能先跟我們說說嗎?”
那公子拱手,“就像侯爺說的那樣,物超所值,惠及後人,諸位也不必急於這一時半刻,等你們親眼瞧見了才會相信。”
好奇心在此刻拉滿。
一批又一批捐贈的百姓進了幕布,連綿不斷地驚唿,讓整個現場都熱鬧了起來。
甚至還有人在和朋友打賭,若是自己進去之後沒尖叫,讓友人請他吃飯雲雲。
但無一例外的,但凡從幕布後麵走出來的人都對祁秋年行了個禮,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有人問起,他們也都緘口不言,讓他們親自進去看。
王程也帶了一幫家仆過來幫忙,連他兒子都帶過來了。
“王士棋見過侯爺,侯爺如果有用得上在下的地方,盡管開口。”
祁秋年也沒跟他客氣,現在就缺人手呢,“等下你負責記錄,發放出去布料和棉花吧。”
捐贈這邊進行得有條不紊,災民這邊的工作也要開展下去。
祁秋年又站上了高台,拿起了大喇叭,“北方的朋友們,有會做衣服的,先舉手給我看看。”
在場的,幾乎所有女性都舉起了自己的雙手,其中還混跡著顫顫巍巍的幾個女童。
她們心裏也清楚,侯爺給他們送來了布料和棉花,但做衣服還是得他們自己來,所以會做衣服的,肯定能先領到布料和棉花。
早一刻領到布料棉花,家人就能少受一刻的寒冷。
祁秋年略微數了數,不太夠,但現在也沒別的辦法了。
“會製衣的,等會兒來前麵登記排隊,一個人製衣需要多長的布匹,多少棉花,大家心裏也有數,你們也是辛辛苦苦相互扶持著從北方走過來的,希望你們也不要多領,更不要浪費。”
那些女子婦人們從沒感受過自己有如此重要的一天,急急忙忙地就跟著指引去排隊了,不會做衣服的,都目光熱切的看著她們。
有一個孤家寡人的漢子,“侯爺,像我們這種不會做衣服的怎麽辦?”
祁秋年:“目前會做衣服的人數就這麽多,她們肯定是先緊著自己和家人,等他們給家人做完了,我會安排她們再給你們做衣服,也不是無償的,會有一點微薄的報酬。”
其實也可以把會做衣服的統一集中起來,做一件發一件,但這樣會影響那些婦人們的工作情緒,工作的時候還要擔心家人什麽時候才能領到棉衣。
這樣的安排,沒人不滿,甚至還熱情地去找自己相熟的朋友,希望朋友家裏做完了,可以先幫他們做。
他看著人群中還有些老弱婦孺,“今天募捐上來的還有些成衣和棉被,雖然大多是舊的,但都洗幹淨了,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十歲以下小孩可以先來登記領取。”
這時候誰還敢嫌棄。
他們一路走來,突然就降溫了,路上凍得不行,連死人的衣服都扒下來穿上了。
更何況這裏是京城,京城百姓口中的舊衣服跟他們概念中的舊衣服,根本就不是一迴事。
他們甚至在那些舊衣服上看不到補丁。
不會做衣服的男子們也沒閑著,有人去幫忙維持秩序,有人去不遠的山林找木材,找幹草,找迴來搭建棚子或者生火當柴燒。
城門外終於是徹底熱起來了,災民們眼中再沒有前些日子那種看不到希望而混吃等死的迷茫。
全是活下去的希望。
他們從沒見過這樣的賑災方式,就連官員們也沒見過這樣的方式。
不到兩個時辰,城外發生的事情,全都一五一十地傳到了皇帝耳朵裏去。
皇帝嘴唇翕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眾人拾柴火焰高,實在是個妙人。”
轉身,“華伴伴,筆墨伺候。”
他要把祁秋年這種賑災方式落實到其他州府去,其他州府收容的災民沒有京城這麽多,但也不能放任不管。
這賑災方式實在是太奇妙了。
從前有災情,都是靠國庫支撐,國庫要是吃緊,就想辦法搜刮富商,全都是不情不願的。
現在祁秋年讓他看到了另一個角度和方向,大晉有這麽多百姓,發生災情,需要賑災糧的時候,即便是每戶人家都隻捐獻一把米,那都能讓災民們活下來。
妙啊,實在是妙啊。
一整個下午,老皇帝都在仔細品味,期間還不停有暗衛入宮匯報進展情況。
華公公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還是陛下您慧眼識英才,這迴可真真是得了個人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