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劉表
三國之我能看見動搖值 作者:謙和若修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是我不願意說,是我就算說了也沒有什麽解決辦法。”
文聘再次搖頭,“軍中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況且現在也沒有支撐解決隱患的條件。”
“還是請仲業說清楚吧!”張言想了想說道,“軍隊是重中之重,不能有所懈怠,辦法可以另想,但看不見隱患的話,那隱患是無法得以解決的。”
“那在下需要知道,目前的這些軍隊中,是用來做什麽的呢?”文聘問道,“或者說,未來要用來做什麽?”
“再或者說,‘您’希望這支軍隊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呢?”
文聘的發問一次比一次淩厲,像是在逼迫張言做出決定。
不待張言反應過來,文聘繼續說道:“一支軍隊裏麵不能有兩種聲音,雖然戲先生、郭姑娘、黃姑娘這三個人都願意聽你的,但是張太守呢?”
“宛城之軍畢竟是南陽太守麾下的士卒,而江陵之軍畢竟是外來之軍,兩者是融合不到一起的。”
“但現在三支所屬不同的軍隊混編在一起,這會導致混亂的。”
“......”張言沉默。
文聘說的不錯,張言自己也很清楚。
思索片刻,張言抬頭看向文聘,他問道:“仲業,如果有一天,我和我兄長分道揚鑣,你會跟著誰走呢?”
這個問題對於文聘來說,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張太守雖是太守,但近些日子看下來,實在不是成事的人。”文聘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意願。
張言點點頭,他明白了文聘的意思,“那既然如此,我也便不瞞仲業。”
“等到討董聯軍解散後,我兄長會帶著宛城之軍迴到南陽,而我將帶著禁軍、江陵軍繼續討董。”
“你是說討董聯軍打不過董卓?”文聘突然問道,他的表情看上去格外的凝重。
“聯軍能夠占據洛陽,但董卓將會帶著天子遷都到長安。”張言平靜地迴道,“我將在諸侯聯軍離開後,以洛陽城為根基,聯合涼州的馬騰、韓遂,繼續將討董事業進行下去。”
“能成嗎?”
“不成就不做了嗎?”
張言笑了笑,“無論成與不成,我隻能選擇繼續走下去,現在你還有一次後悔的機會,是跟我兄長迴宛城,還是留下來隨我一起討董呢?”
文聘沒有迴答,隻是說了兩個字,“劉表。”
“仲業是知道劉表在哪裏?”張言問道。
文聘搖了搖頭,“劉表要想把在荊州站穩跟腳,一定會借助世家的力量,荊州四大族黃、蔡、蒯、龐在荊州根深蒂固,一旦他們與劉表合作,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荊州各郡。”
“我的意思是,不能隻將目光放在董卓身上,也要對外界有所防備。”
文聘說的不錯,劉表的崛起是與世家合作,而荊州的重要性在這個時代不言而喻。
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縱觀三國時代,不僅劉備孫權對荊州垂涎三尺,就連曹操、袁術等人也對它虎視眈眈。
荊州的地理位置優越,占長江之天險,據南國之沃土,連江南之富庶,通中原這繁華,是奪取天下的必爭之地。
因為荊州本身的富庶,這裏原本就聚集了很多有錢有勢的士族,使得荊州的內部局勢錯綜複雜,直接都給想要占領這裏的人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這些擁有錢糧的士大夫肯定是不希望自己頭上多一個人的,他們更希望的是自治。
再說荊州各地的宗族不服朝野約束,結為賊寇的很多,地方民不聊生,且匪禍四起。
對於荊州當地的軍民來說,誰當這個荊州刺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給荊州帶來和平穩定。
外不能讓袁術、孫堅等人把你當做有足夠分量的敵人,還不能讓天下的其他諸侯忌恨;內不能威脅本土的勢力,又必須有一定身份地位,能夠召集士族,讓士族能夠低頭。
這個人要有聲望、有地位、無勢力、無根基。
這才滿足荊州士大夫們的需求。
而這些需求似乎隻有劉表能夠滿足。
論聲望,劉表乃是“八俊”“八顧”“八及”,本就是士大夫中的名人。
論地位,他是漢室宗親,大漢皇室,自然足夠服眾。
論勢力,他如今下落不明,身邊並沒有跟隨的人,已經說明了他沒有勢力。
論根基,他雖然是漢室宗親,但是皇室勢微已經快要明顯至極,之前又是一直在別人的手下任職,還是遠道而來,相當於一個孤家寡人,哪裏來的根基?
看上去,討董結束後,張諮即將麵臨一個強大的敵人,張言的後方即將不穩。
但實際上郭神琳已經給出了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能讓他建立起和荊州世家的利益共同體。
恐怖,郭神琳竟然能夠想這麽遠。張言眯起眼睛來,要知道他都沒有看出來,看來天下的聰明人不少啊!
可,按照郭神琳那樣做的話,真的好嗎?
麵對劉表,張言有辦法擺平,隻是不得不說,郭神琳的那個方案還涉及到拿下益州後攻取荊州的環節。
她的方案將攻取荊州的難度大大降低了下來。
僅憑現在的情報就能夠看到未來,這簡直比他的預知卡還要變態。
不過張言也清楚,這些與其說是郭神琳預知的未來,倒不如說郭神琳會將未來打造成她想見到的樣子。
想著,張言對文聘說道:“隻要董卓一日不死,劉表便一日不會對我兄長下手,再說我兄長可是擋住袁術、孫堅兩人的關鍵。”
“劉表不僅不會危機南陽,甚至還會出錢糧相助。”
看見張言輕鬆的樣子,文聘沒有再說什麽,開始道:“既然如此,那就將宛城軍去掉,我的建議是讓那一千精兵去教宛城軍。”
“既然張太守是抵擋袁術、孫堅兩人的關鍵,那麽他麾下的士卒就不能夠太弱。”
“我看那一千人都是仿照古時吳起練兵所成,那就按照吳起所言以一人教成十人,便可使南陽擁有抵擋袁術、孫堅二人的資本。”
文聘再次搖頭,“軍中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況且現在也沒有支撐解決隱患的條件。”
“還是請仲業說清楚吧!”張言想了想說道,“軍隊是重中之重,不能有所懈怠,辦法可以另想,但看不見隱患的話,那隱患是無法得以解決的。”
“那在下需要知道,目前的這些軍隊中,是用來做什麽的呢?”文聘問道,“或者說,未來要用來做什麽?”
“再或者說,‘您’希望這支軍隊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呢?”
文聘的發問一次比一次淩厲,像是在逼迫張言做出決定。
不待張言反應過來,文聘繼續說道:“一支軍隊裏麵不能有兩種聲音,雖然戲先生、郭姑娘、黃姑娘這三個人都願意聽你的,但是張太守呢?”
“宛城之軍畢竟是南陽太守麾下的士卒,而江陵之軍畢竟是外來之軍,兩者是融合不到一起的。”
“但現在三支所屬不同的軍隊混編在一起,這會導致混亂的。”
“......”張言沉默。
文聘說的不錯,張言自己也很清楚。
思索片刻,張言抬頭看向文聘,他問道:“仲業,如果有一天,我和我兄長分道揚鑣,你會跟著誰走呢?”
這個問題對於文聘來說,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張太守雖是太守,但近些日子看下來,實在不是成事的人。”文聘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意願。
張言點點頭,他明白了文聘的意思,“那既然如此,我也便不瞞仲業。”
“等到討董聯軍解散後,我兄長會帶著宛城之軍迴到南陽,而我將帶著禁軍、江陵軍繼續討董。”
“你是說討董聯軍打不過董卓?”文聘突然問道,他的表情看上去格外的凝重。
“聯軍能夠占據洛陽,但董卓將會帶著天子遷都到長安。”張言平靜地迴道,“我將在諸侯聯軍離開後,以洛陽城為根基,聯合涼州的馬騰、韓遂,繼續將討董事業進行下去。”
“能成嗎?”
“不成就不做了嗎?”
張言笑了笑,“無論成與不成,我隻能選擇繼續走下去,現在你還有一次後悔的機會,是跟我兄長迴宛城,還是留下來隨我一起討董呢?”
文聘沒有迴答,隻是說了兩個字,“劉表。”
“仲業是知道劉表在哪裏?”張言問道。
文聘搖了搖頭,“劉表要想把在荊州站穩跟腳,一定會借助世家的力量,荊州四大族黃、蔡、蒯、龐在荊州根深蒂固,一旦他們與劉表合作,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荊州各郡。”
“我的意思是,不能隻將目光放在董卓身上,也要對外界有所防備。”
文聘說的不錯,劉表的崛起是與世家合作,而荊州的重要性在這個時代不言而喻。
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縱觀三國時代,不僅劉備孫權對荊州垂涎三尺,就連曹操、袁術等人也對它虎視眈眈。
荊州的地理位置優越,占長江之天險,據南國之沃土,連江南之富庶,通中原這繁華,是奪取天下的必爭之地。
因為荊州本身的富庶,這裏原本就聚集了很多有錢有勢的士族,使得荊州的內部局勢錯綜複雜,直接都給想要占領這裏的人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這些擁有錢糧的士大夫肯定是不希望自己頭上多一個人的,他們更希望的是自治。
再說荊州各地的宗族不服朝野約束,結為賊寇的很多,地方民不聊生,且匪禍四起。
對於荊州當地的軍民來說,誰當這個荊州刺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給荊州帶來和平穩定。
外不能讓袁術、孫堅等人把你當做有足夠分量的敵人,還不能讓天下的其他諸侯忌恨;內不能威脅本土的勢力,又必須有一定身份地位,能夠召集士族,讓士族能夠低頭。
這個人要有聲望、有地位、無勢力、無根基。
這才滿足荊州士大夫們的需求。
而這些需求似乎隻有劉表能夠滿足。
論聲望,劉表乃是“八俊”“八顧”“八及”,本就是士大夫中的名人。
論地位,他是漢室宗親,大漢皇室,自然足夠服眾。
論勢力,他如今下落不明,身邊並沒有跟隨的人,已經說明了他沒有勢力。
論根基,他雖然是漢室宗親,但是皇室勢微已經快要明顯至極,之前又是一直在別人的手下任職,還是遠道而來,相當於一個孤家寡人,哪裏來的根基?
看上去,討董結束後,張諮即將麵臨一個強大的敵人,張言的後方即將不穩。
但實際上郭神琳已經給出了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能讓他建立起和荊州世家的利益共同體。
恐怖,郭神琳竟然能夠想這麽遠。張言眯起眼睛來,要知道他都沒有看出來,看來天下的聰明人不少啊!
可,按照郭神琳那樣做的話,真的好嗎?
麵對劉表,張言有辦法擺平,隻是不得不說,郭神琳的那個方案還涉及到拿下益州後攻取荊州的環節。
她的方案將攻取荊州的難度大大降低了下來。
僅憑現在的情報就能夠看到未來,這簡直比他的預知卡還要變態。
不過張言也清楚,這些與其說是郭神琳預知的未來,倒不如說郭神琳會將未來打造成她想見到的樣子。
想著,張言對文聘說道:“隻要董卓一日不死,劉表便一日不會對我兄長下手,再說我兄長可是擋住袁術、孫堅兩人的關鍵。”
“劉表不僅不會危機南陽,甚至還會出錢糧相助。”
看見張言輕鬆的樣子,文聘沒有再說什麽,開始道:“既然如此,那就將宛城軍去掉,我的建議是讓那一千精兵去教宛城軍。”
“既然張太守是抵擋袁術、孫堅兩人的關鍵,那麽他麾下的士卒就不能夠太弱。”
“我看那一千人都是仿照古時吳起練兵所成,那就按照吳起所言以一人教成十人,便可使南陽擁有抵擋袁術、孫堅二人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