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歸來的時候,嬴政可是親自率領百官出城三十裏迎接。
這可比孟野和韓信來的時候隆重的多。
而後李信就被封為隴西君。
孟野記得曆史上李信的爵位是隴西侯,如今卻成了隴西君。
雖然隻是一字之差,可是代表的卻是不同的貴族階級。
在如今的秦朝大勢之下,封王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賜爵裏帶著君的,那都是立下赫赫戰功之輩。
就如武安君白起,非滅國之戰,是沒資格賜爵君號。
而李信滅楚,也確實是赫赫功勳。
孟野和韓信在李信迴來後,第一時間就去拜訪了李信。
李信如今是被提拔為相國(武職),擁有上朝議政的權力,雖說將來有可能沒機會再作為主帥出征,不過他的地位基本上已經是位極人臣,武將之巔。
孟野和韓信都算是李信的部將,也是李信的派係,所以自然要和李信打好關係。
其次孟野將來若是想要統兵出征,那麽同樣需要李信的支持。
兩人都想要從必然在未來發生的燕國和齊國的滅國之戰裏建功立業。
李信自然是很熱情的接待兩人。
韓信屬於智將,算是和李信同一個類型的武將。
當然了,真要論能力,韓信絕對遠勝李信,不過經驗方麵還有所欠缺。
孟野更不必多說,如今的第二檔武將裏,孟野名列前茅。
至少在嬴政的武將名單裏,孟野必然在列。
哪怕孟野什麽都不做,未來的燕、齊兩場戰爭,孟野都將在出征的武將名單中。
而孟野的年齡則是明顯偏低,即便是李信這種被稱之為年輕的將領,都已經有三十歲。
可是孟鋒這個身份,才十九歲年齡。
“孟鋒,你對未來可有什麽想法?”李信問道。
“大將軍,我希望將來我也有統兵出征的一天。”
“會有那麽一天的。”李信笑著說道。
其實李信也無法向孟野做出任何保證。
畢竟孟野如果想要統兵出征,他的對手是王賁和蒙恬。
而他們不止是資曆老,還擁有極其強大的背景。
可是孟野在發跡之前,就是個平頭百姓。
這也是孟野想扶持韓信起來的緣故。
一個好漢三個幫,想站在武將之巔,那就需要有人幫忙。
……
孟野與韓信出了李信府邸,剛走出不過百步,一輛馬車停到孟野和韓信麵前。
隻見趙高從車簾內探出頭:“孟將軍、韓將軍,真巧啊,你們要去哪裏?我送你們一程。”
“那就多謝趙大人了。”孟野和韓信上到車廂內。
“早就聽聞兩位將軍,一位武勇過人,一位智謀無雙,雖然之前多次見麵,卻一直無緣認識。”趙高是個很懂得說話的人,開口就將兩人捧高。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孟野暫時也不想和趙高交惡。
畢竟趙高是嬴政的近臣,而他們兩人根基薄弱,要是趙高在嬴政麵前說幾句不好的言論,估計會影響到自己的仕途。
“趙大人過獎了,秦國上下人才輩出,我們也隻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趙高可不這麽認為,孟野的武力值在迴歸當日就已經展現過了。
而韓信獻上的煉鋼法,更是已經初顯成效,如今大秦的各個駐軍,都開始換上精鐵武器。
要知道現如今的武器絕大多數都還是青銅劍,而銅是可以用來鑄錢的。
所以雖然秦國現在在全軍更迭兵器,實際上沒怎麽花錢,反而有不小的進項。
秦軍的戰力提高了,武器全換上了,反而還賺到錢了。
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功勞,甚至比統兵滅國之戰的李信的功勞也不見得低。
一柄精鐵劍的強度、韌性、鋒利程度,都不是青銅劍能比的。
而且秦國境內的鐵礦產量要遠遠勝過銅礦產量。
一柄青銅劍的鑄造成本價就需要四十貫,而鐵劍的成本價則隻需要青銅劍的十分之一,甚至如果工藝再精進一些,成本還能再降低一大截。
如今隻要談及軍備更迭,嬴政就會提及韓信。
而隻要談及戰功,又會談及孟野。
趙高作為嬴政近臣,自然知道這兩位在最近這段時間,出現在嬴政口中的頻率。
他們雖然不是近臣,不是朝臣,偏偏又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兩位。
“孟將軍過謙了,你的武勇誰不知道,說你是天下第一武將也不為過。”
孟野嘴角抽了抽,這是要把自己放火上烤。
說著,趙高又從車廂的角落搬上來兩個小箱子。
“這是我送兩位的一點小小心意,還請兩位笑納。”
“這……抱歉,趙大人,無功不受祿,還請趙大人見諒。”
開玩笑,武將和近臣走的這麽近,今天剛收下這個禮物,明天嬴政就會知道。
嬴政會不會處罰趙高不知道,可是孟野這個武將必然永遠都沒有統兵的機會。
就算是孟野和韓信兩人,他們私底下走動也不算頻繁,而且每次走動都是光明正大的。
一個帝王不會容許武將之間串聯,更不容許近臣和武將的串聯。
趙高微微笑了笑,對於孟野和韓信的拒絕,他不覺得意外。
“兩位對大王的幾位公子有什麽看法?”趙高又挑起一個話題。
“我們初來乍到,對諸位公子並不了解,不好評價。”
“那你們覺得扶蘇公子如何?”
兩人有點無語,都說了不認識,趙高非要他們說出個好賴。
“聽聞扶蘇公子性格溫潤如玉,實乃謙謙公子。”
“那你們可知道扶蘇公子是如何評價二位的?”
“扶蘇公子是君,君若是覺得我二人不足,便是我二人有所欠缺。”
“扶蘇公子多次在大王麵前說,你們二人皆是莽夫,一個在戰場上殺戮過重,毫無人性,而另一個為秦國大軍更迭兵器,更是遺禍無窮。”
孟野心中無語,知道趙高這是在挑撥。
同樣也知道,這是扶蘇能說出來的。
大秦亡於胡亥,可是如果扶蘇上位,推翻嬴政所推行的郡縣製,恐怕扶蘇也不會比胡亥好多少,全都是臭魚爛蝦,誰都不比誰好。
“既然扶蘇公子如此說,想來還是有些道理的。”孟野不以為然的說道。
趙高看到孟野聽到這些話,依然如此心平氣和,心中有些不快。
這時候不應該是和自己一起義憤填膺,然後自己再順勢拉他們一起,扶持胡亥嗎?
“已經到城門了,我們還有事要忙,就不叨擾趙大人了。”
趙高對兩人如此疏離非常不爽。
他感覺的出來,這兩人都不願意和他有所瓜葛。
自己可是嬴政最信任的臣子,就讓這兩人如此看不上嗎?
此二人在鹹陽城毫無根基可言,偏偏又是嬴政最看重的兩個武將。
他們將來的成就未必就在李信、王賁、蒙恬之下。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根基,又有大才大功,所以嬴政才尤為看重這兩人。
可是從他們先前與自己的態度來看,明顯是不會與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
別看他們如今隻是鹹陽城的都尉、副都尉,實際上這個職位不過是過渡。
一旦再起戰事,他們必然受到重用。
不行,必須在嬴政重用他們之前,將他們弄下來,或者是讓嬴政惡了他們。
這可比孟野和韓信來的時候隆重的多。
而後李信就被封為隴西君。
孟野記得曆史上李信的爵位是隴西侯,如今卻成了隴西君。
雖然隻是一字之差,可是代表的卻是不同的貴族階級。
在如今的秦朝大勢之下,封王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賜爵裏帶著君的,那都是立下赫赫戰功之輩。
就如武安君白起,非滅國之戰,是沒資格賜爵君號。
而李信滅楚,也確實是赫赫功勳。
孟野和韓信在李信迴來後,第一時間就去拜訪了李信。
李信如今是被提拔為相國(武職),擁有上朝議政的權力,雖說將來有可能沒機會再作為主帥出征,不過他的地位基本上已經是位極人臣,武將之巔。
孟野和韓信都算是李信的部將,也是李信的派係,所以自然要和李信打好關係。
其次孟野將來若是想要統兵出征,那麽同樣需要李信的支持。
兩人都想要從必然在未來發生的燕國和齊國的滅國之戰裏建功立業。
李信自然是很熱情的接待兩人。
韓信屬於智將,算是和李信同一個類型的武將。
當然了,真要論能力,韓信絕對遠勝李信,不過經驗方麵還有所欠缺。
孟野更不必多說,如今的第二檔武將裏,孟野名列前茅。
至少在嬴政的武將名單裏,孟野必然在列。
哪怕孟野什麽都不做,未來的燕、齊兩場戰爭,孟野都將在出征的武將名單中。
而孟野的年齡則是明顯偏低,即便是李信這種被稱之為年輕的將領,都已經有三十歲。
可是孟鋒這個身份,才十九歲年齡。
“孟鋒,你對未來可有什麽想法?”李信問道。
“大將軍,我希望將來我也有統兵出征的一天。”
“會有那麽一天的。”李信笑著說道。
其實李信也無法向孟野做出任何保證。
畢竟孟野如果想要統兵出征,他的對手是王賁和蒙恬。
而他們不止是資曆老,還擁有極其強大的背景。
可是孟野在發跡之前,就是個平頭百姓。
這也是孟野想扶持韓信起來的緣故。
一個好漢三個幫,想站在武將之巔,那就需要有人幫忙。
……
孟野與韓信出了李信府邸,剛走出不過百步,一輛馬車停到孟野和韓信麵前。
隻見趙高從車簾內探出頭:“孟將軍、韓將軍,真巧啊,你們要去哪裏?我送你們一程。”
“那就多謝趙大人了。”孟野和韓信上到車廂內。
“早就聽聞兩位將軍,一位武勇過人,一位智謀無雙,雖然之前多次見麵,卻一直無緣認識。”趙高是個很懂得說話的人,開口就將兩人捧高。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孟野暫時也不想和趙高交惡。
畢竟趙高是嬴政的近臣,而他們兩人根基薄弱,要是趙高在嬴政麵前說幾句不好的言論,估計會影響到自己的仕途。
“趙大人過獎了,秦國上下人才輩出,我們也隻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趙高可不這麽認為,孟野的武力值在迴歸當日就已經展現過了。
而韓信獻上的煉鋼法,更是已經初顯成效,如今大秦的各個駐軍,都開始換上精鐵武器。
要知道現如今的武器絕大多數都還是青銅劍,而銅是可以用來鑄錢的。
所以雖然秦國現在在全軍更迭兵器,實際上沒怎麽花錢,反而有不小的進項。
秦軍的戰力提高了,武器全換上了,反而還賺到錢了。
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功勞,甚至比統兵滅國之戰的李信的功勞也不見得低。
一柄精鐵劍的強度、韌性、鋒利程度,都不是青銅劍能比的。
而且秦國境內的鐵礦產量要遠遠勝過銅礦產量。
一柄青銅劍的鑄造成本價就需要四十貫,而鐵劍的成本價則隻需要青銅劍的十分之一,甚至如果工藝再精進一些,成本還能再降低一大截。
如今隻要談及軍備更迭,嬴政就會提及韓信。
而隻要談及戰功,又會談及孟野。
趙高作為嬴政近臣,自然知道這兩位在最近這段時間,出現在嬴政口中的頻率。
他們雖然不是近臣,不是朝臣,偏偏又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兩位。
“孟將軍過謙了,你的武勇誰不知道,說你是天下第一武將也不為過。”
孟野嘴角抽了抽,這是要把自己放火上烤。
說著,趙高又從車廂的角落搬上來兩個小箱子。
“這是我送兩位的一點小小心意,還請兩位笑納。”
“這……抱歉,趙大人,無功不受祿,還請趙大人見諒。”
開玩笑,武將和近臣走的這麽近,今天剛收下這個禮物,明天嬴政就會知道。
嬴政會不會處罰趙高不知道,可是孟野這個武將必然永遠都沒有統兵的機會。
就算是孟野和韓信兩人,他們私底下走動也不算頻繁,而且每次走動都是光明正大的。
一個帝王不會容許武將之間串聯,更不容許近臣和武將的串聯。
趙高微微笑了笑,對於孟野和韓信的拒絕,他不覺得意外。
“兩位對大王的幾位公子有什麽看法?”趙高又挑起一個話題。
“我們初來乍到,對諸位公子並不了解,不好評價。”
“那你們覺得扶蘇公子如何?”
兩人有點無語,都說了不認識,趙高非要他們說出個好賴。
“聽聞扶蘇公子性格溫潤如玉,實乃謙謙公子。”
“那你們可知道扶蘇公子是如何評價二位的?”
“扶蘇公子是君,君若是覺得我二人不足,便是我二人有所欠缺。”
“扶蘇公子多次在大王麵前說,你們二人皆是莽夫,一個在戰場上殺戮過重,毫無人性,而另一個為秦國大軍更迭兵器,更是遺禍無窮。”
孟野心中無語,知道趙高這是在挑撥。
同樣也知道,這是扶蘇能說出來的。
大秦亡於胡亥,可是如果扶蘇上位,推翻嬴政所推行的郡縣製,恐怕扶蘇也不會比胡亥好多少,全都是臭魚爛蝦,誰都不比誰好。
“既然扶蘇公子如此說,想來還是有些道理的。”孟野不以為然的說道。
趙高看到孟野聽到這些話,依然如此心平氣和,心中有些不快。
這時候不應該是和自己一起義憤填膺,然後自己再順勢拉他們一起,扶持胡亥嗎?
“已經到城門了,我們還有事要忙,就不叨擾趙大人了。”
趙高對兩人如此疏離非常不爽。
他感覺的出來,這兩人都不願意和他有所瓜葛。
自己可是嬴政最信任的臣子,就讓這兩人如此看不上嗎?
此二人在鹹陽城毫無根基可言,偏偏又是嬴政最看重的兩個武將。
他們將來的成就未必就在李信、王賁、蒙恬之下。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根基,又有大才大功,所以嬴政才尤為看重這兩人。
可是從他們先前與自己的態度來看,明顯是不會與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
別看他們如今隻是鹹陽城的都尉、副都尉,實際上這個職位不過是過渡。
一旦再起戰事,他們必然受到重用。
不行,必須在嬴政重用他們之前,將他們弄下來,或者是讓嬴政惡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