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武帝殯天了。
死在他即位後的第三十九個年頭裏。
燕子來時,銜了新抽出嫩芽的柳尖,撲騰了翅膀飛去。
顧妍聽聞消息,一時怔在原地忘了動作。
明明還於前一日與她在禦花園裏烹茶共飲的人,不過轉個身,說沒就沒了。
還是在昭陽殿裏,同樣是在鄭貴妃的床榻之上,卻整整提前了三年!
鄭貴妃被認為是禍國殃民的妖孽,多的是文武百官要對她聲張討伐,鄭貴妃一時百口莫辯。
她拿出方武帝的遺詔,但沒人願意承認。
事實上,方武帝早在生前便已經對臣僚失去了威力,那麽在他死後,這種威力就更加不複存在了。
大臣們認為大行皇帝的遺詔“有悖典禮”——皇帝已死,卻還要冊封皇後,那麽這個儀式該由誰來主持?
東西宮皇後,於大夏曆史上從未出現過,方武帝何德何能,可以開創這個先例?
鄭貴妃依舊還是鄭貴妃,她的地位大不如前。
而事實上,方武帝的身體早被掏空了,他硬撐著服用那些滋補藥物,這才導致的猝逝,當然太虛老道就說,這是方武帝心念不純,遭到了噬術……
但凡是種種,無人會將過錯推至方武帝的身上。
錯的永遠都是別人,倒黴的,更隻會是女人。
既是食君之祿,真要將方武帝耽於美.色,死在妃子床上的事記下史冊,不是史官所為。
可禦史們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他們火力全開。對準了鄭貴妃彈劾,更一度將矛頭引到平昌候和鄭氏一族身上。
很奇特的,這時候的太後沒有順水推舟,而是表現了對其無比的同情和理解,更出麵袒護她。
確實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一直致力於對付鄭貴妃和福王母子的太後臨陣倒戈,令所有人難以置信。
這位太後,很得臣心。她做過無數讓群臣熱血激賞之事。他們對太後的認可遠遠超過方武帝。
鄭貴妃就這樣被保下來了。
顧妍抓破腦袋想不通這裏麵的關節。
方武帝莫名其妙死得這樣早,鄭貴妃沒被終生監禁冷宮,竟還能安然無恙?
以至於。無論是平昌候或是鄭氏集團族人,無一受到影響……
哪怕暗地裏的輿論流言,也沒有敢光明正大議論的,更別提外頭那些蜚語。要傳入宮中人的耳朵裏。
天子逝世,舉國齊哀。
方武帝病而不治。追諡神宗。
國不可一日無君,東宮皇太子,在方武帝死後第十日,坐上了龍椅。改年號為明啟,主持方武帝大殮之事。
停靈二十七日,方武帝入葬定陵玄宮。馬皇後無子女傍身,自請去太廟。而原先方武帝身邊的貼身大太監魏庭,按理是要陪著方武帝的去定陵的。
當然,若明啟帝願意留魏庭在身邊繼續伺候的話,他也就不用去了。
魏庭心裏也打鼓,方武帝死得太突然了,讓他一點準備都沒有,他還有許多許多事情沒安排,人倒是無聲無息就走了!
他沒工夫去懷疑方武帝的死因,如今自身都泥菩薩過河了!
但好在,明啟帝將魏庭留了下來,這讓魏庭大大舒了一口氣,他可以繼續在內廷裏獨占鼇頭。
王淑妃被尊太後,而原先的太後則被奉為太皇太後,鄭貴妃成了鄭太妃。
皇長孫夏侯淵被封東宮太子,劉選侍被封劉德妃,太子生母王選侍追封王惠妃。
宮裏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變更。
方武帝的喪儀是件煩心勞力的事,明啟帝身體一直不好,好不容易主持完,自個兒也累病了。
太醫院院判崔文勝便診說:“皇上這是腹中滯漲又帶有熱毒,進兩帖泄藥,宣泄過後便能痊愈。”
然而當明啟帝服完這兩帖藥,反而病情加重,高熱不止,神誌不清。
太醫再次束手無策。
這時,大理寺卿程康靖突然說,他有“仙方”在手,可保證藥到病除。
恰好內閣首輔沈從貫想借此機會籠絡帝心,沈從貫便將程康靖送上來的“紅丸”給了魏庭,讓魏庭幫著多多美言幾句。
這種事魏庭可是一迴生二迴熟,太虛道長自方武帝逝後便離開皇宮了,魏庭也沒得去找人問問,尋了個小太監試過藥無礙,便給明啟帝用了。
果然一顆紅丸下去,明啟帝頓感神清氣爽,精神百倍,身上的病痛好似一瞬遠去,晚間便又服了一粒。
誰知第二日一早,明啟帝雙目凹陷,全身浮腫,暴斃於乾清宮內。
廷臣大嘩。
西銘黨人先後上疏,指出太醫院院判崔文勝是如今鄭太妃的心腹,而程康靖送上紅丸,正是平昌候的意思!旋即又扯出之前的梃擊一案,聲稱黃差謀逆,平昌候乃是主謀!
沈從貫無話可說。事實上,他恰恰也參與進了這樁紅丸案裏。
終於心裏深深地厭惡,這群西銘黨人真是會沒事找事,什麽都能扯到平昌候鄭氏集團上來!
沒個說公道的,太皇太後又站出來力挺鄭氏,紅丸案不了了之。
最後的處責,隻是將大理寺卿程康靖貶謫金陵,院判崔文勝削為平民。
而細算來,明啟帝自登基至駕崩,居然隻過了短短二十九日!
這是大夏曆來最短命的皇帝!
顧妍霎時目瞪口呆。
明啟帝連一月皇帝都沒做滿……上一世他好歹還坐了半年的龍椅啊!
明啟帝都死了,接下來定是輪到夏侯淵!
成定帝即位,魏都不是要翻天了?
每一分與前世的不同都讓人心焦,事情的發展,似乎已經脫離了預期。
顧妍從沒哪一刻如現下般惶恐。
柳建文好笑地看著她:“你在這裏冥思苦想。又能改變什麽?”
一直以來,顧妍都有些太過依賴上世的一切。
這確實是極好的指標,能防患於未然,卻同時也是最重的包袱,讓她在凡事急轉直下時手足無措。
重活一世,除卻彌補上世的遺憾,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學習、麵對今生的生活。
這個柳建文真沒法教她。
顧妍也知道自己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胡同裏。
她從沒想過今生能做什麽。
一開始。她隻想母親姐姐還有衡之能活下來,她希望能離開顧家過安逸平淡的生活,但天意弄人地讓她卷到皇家裏。每一步都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
上世她才隻活到十八歲,然後做鬼混飄飄蕩蕩了幾年,閱曆或許比一般人要豐富。可究其算來,她還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
除了靠前世。她還能靠什麽?
“舅舅。”
顧妍抬眸茫然地喚他。
柳建文就讓她坐到石凳上,隨手摘了兩片葉子給她,“看看它們長得一樣嗎?”
她搖搖頭。
他繼續問:“那等春去秋來,草木凋零。來年同樣的位置長出的葉子,還一樣嗎?”
她再次搖頭。
柳建文倏地笑了,“阿妍也不一樣了不是嗎?”
顧妍一怔。垂眸捏著那兩片葉子半晌無語。
好一會兒,她問道:“我是不是太沒用了?”
多少人想要擁有重來一次。能夠放肆自己的機會,怎麽到她手裏,她就變得這樣瞻前顧後、束手束腳?
柳建文挑著眉看她,顧妍笑了笑就放開了。
她的前世,她所擁有的對未知的掌控,這是她的優勢,是武器,但從來都不是全部……
想著便垂了頭,“這太過匪夷所思了……”
前頭方武帝的喪禮還沒落幕,宮裏的白燈籠還沒拿下來,這頭又接著死了一個。
一個月內,換了兩個皇帝,曆朝曆代什麽時候出過這種事?
這樣也便算了,鄭太妃和太皇太後什麽時候好到這種地步?太皇太後居然處處維護著鄭太妃!
顧妍覺得自己所有的認知都一瞬顛覆。
柳建文摸著自己的下巴,沉靜了一會兒。
確實是有點問題的,可具體怎麽樣,還得再等等才知曉。
至少得等到晏仲那裏,有沒有結果。
方武帝服用的丹丸被蕭瀝給了晏仲,晏仲到底不擅長丹術,隻能去請教有名的道士。如太虛老道自是不能去尋的,甚至他不能在燕京城打草驚蛇。
隻是沒想到,一切都來得太快了。
顧妍揉著酸脹的太陽穴迴了王府,蕭若伊過來了,紅著一雙眼睛坐在庭院裏等她,顧衡之在一邊陪著她說話。
原先挺活潑的一個人,這個時候沒精打采,顧衡之讓她逗兩隻刺蝟,她也能走神。
想來合該如此,方武帝是她的親舅舅,明啟帝是她的表兄,兩個親人相繼過世,若說蕭若伊一點兒不傷心,還不至於。
她看見顧妍便奔過去,拉著她道:“阿妍,我想和你說說話。”
顧衡之探過頭,癟癟嘴,抱了阿白和大黑慢吞吞地走開,臨了迴頭看那一眼,顧妍知道他是在擔心的。
“太皇太後變了!”
蕭若伊坐下後開口第一句便是這個,顧妍身形不由一窒。
太皇太後的變化,想必明眼人都是能看出來的,她指的當然是太皇太後和鄭太妃之間的關係,就不知道蕭若伊是否也是同種意思。
蕭若伊忽的哽咽起來,“舅舅過世地突然,我知道太皇太後心裏肯定不好受,就和祖父說進宮去陪她,寸步不離。看她一日三餐照舊地吃,神色如常,我心裏就莫名地難受,想勸她好歹哭一哭……老人家年紀大了,什麽都憋在心裏,肯定是要憋壞了的。”
顧妍靜靜看著她。
蕭若伊眼淚撲簌簌掉了下來,“太皇太後就隻是淡淡地笑,讓我別操心,我是在她身邊長大的,從沒見她這樣過,雲淡風輕地好像發生的都是無關緊要的事。”
“韓公公在她身邊伺候了幾十年了,他因為韓公公送上來的茶水太燙就讓人杖責他三十大板,韓公公吃不消就這麽去了,蘭姑姑是太皇太後身邊的老人,因為梳了的發髻不合她心意,就把蘭姑姑打入慎行司,以至整個宮裏的人換了大半!”
顧妍輕輕蹙眉。
她知道有些人受了刺激可能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像太皇太後這樣,遷怒身邊人,可能便是某種表現方式。
“朝上要追討鄭太妃的過錯,我以為太皇太後定要不留情麵,誰知她一反常態,我問她為何,她就斥責我多管閑事,還要我走遠些莫要處處打擾她。”
蕭若伊豁然站起身來,垂在身側的雙手緊握成拳微微顫抖。
“阿妍,她從來沒對我說過這樣的話,而且我看她的樣子,似是半分不曾將誰放在心上……舅舅猝逝她無動於衷,明啟帝駕崩她漠不關心,她隻在乎鄭氏集團是否安然無恙!”
末了她竟來了一句:“她根本不是太皇太後!”
顧妍瞠目結舌,趕緊站了起來。
蕭若伊拿帕子捂了眼睛,雪緞錦帕上很快泅濕兩片。
這種話怎好胡說八道?
便是普通小老百姓妄論皇家是非,走漏風聲後也要受罰,更何況蕭若伊還是太皇太後的外孫女!給人聽去了,哪裏討得了好果子吃?
顧妍四處瞧了瞧,她們所在的亭子地勢高,周圍沒有從木,空蕩蕩的。
心中稍安,顧妍拉著她說:“你莫要太武斷了,太皇太後還能有假,你從小長在她身邊,還能不知道?”
“我當然知道!”蕭若伊很是篤然,“正是因為我從小在她身邊長大,對她的神情舉止了如指掌,可我最近看她,活生生就是變了個人!”
這話卻讓顧妍的心頭猛地一顫。
她定定地看著蕭若伊,心裏頭某個想法叫囂著,翻滾著。
蕭若伊的意思是,身體沒變,可芯子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嗎?
“這話,你還和誰講過?”
沉冷的音調,讓置於暖陽裏的人生生打了個寒顫。
蕭若伊轉過頭來看著她。
顧妍又問道:“你還和誰說過?”語氣愈加急促了。
蕭若伊微怔,訥訥說:“還和大哥說過。”
“沒了?”
她細想想:“沒了。”
顧妍總算鬆口氣。
要是一切都是真的,那才是麻煩。
太皇太後這些莫名其妙的舉動,就可以理解成是在大換血……將身邊熟識的人一個個攆走,越來越少的人會發現她的異樣。
可蕭若伊是縣主,是太皇太後的親外孫女,不是像韓公公、蘭姑姑這麽好對付的。
蕭若伊真要到處去說,惹起了誰的注意,後果才不堪設想。(未完待續)
死在他即位後的第三十九個年頭裏。
燕子來時,銜了新抽出嫩芽的柳尖,撲騰了翅膀飛去。
顧妍聽聞消息,一時怔在原地忘了動作。
明明還於前一日與她在禦花園裏烹茶共飲的人,不過轉個身,說沒就沒了。
還是在昭陽殿裏,同樣是在鄭貴妃的床榻之上,卻整整提前了三年!
鄭貴妃被認為是禍國殃民的妖孽,多的是文武百官要對她聲張討伐,鄭貴妃一時百口莫辯。
她拿出方武帝的遺詔,但沒人願意承認。
事實上,方武帝早在生前便已經對臣僚失去了威力,那麽在他死後,這種威力就更加不複存在了。
大臣們認為大行皇帝的遺詔“有悖典禮”——皇帝已死,卻還要冊封皇後,那麽這個儀式該由誰來主持?
東西宮皇後,於大夏曆史上從未出現過,方武帝何德何能,可以開創這個先例?
鄭貴妃依舊還是鄭貴妃,她的地位大不如前。
而事實上,方武帝的身體早被掏空了,他硬撐著服用那些滋補藥物,這才導致的猝逝,當然太虛老道就說,這是方武帝心念不純,遭到了噬術……
但凡是種種,無人會將過錯推至方武帝的身上。
錯的永遠都是別人,倒黴的,更隻會是女人。
既是食君之祿,真要將方武帝耽於美.色,死在妃子床上的事記下史冊,不是史官所為。
可禦史們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他們火力全開。對準了鄭貴妃彈劾,更一度將矛頭引到平昌候和鄭氏一族身上。
很奇特的,這時候的太後沒有順水推舟,而是表現了對其無比的同情和理解,更出麵袒護她。
確實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一直致力於對付鄭貴妃和福王母子的太後臨陣倒戈,令所有人難以置信。
這位太後,很得臣心。她做過無數讓群臣熱血激賞之事。他們對太後的認可遠遠超過方武帝。
鄭貴妃就這樣被保下來了。
顧妍抓破腦袋想不通這裏麵的關節。
方武帝莫名其妙死得這樣早,鄭貴妃沒被終生監禁冷宮,竟還能安然無恙?
以至於。無論是平昌候或是鄭氏集團族人,無一受到影響……
哪怕暗地裏的輿論流言,也沒有敢光明正大議論的,更別提外頭那些蜚語。要傳入宮中人的耳朵裏。
天子逝世,舉國齊哀。
方武帝病而不治。追諡神宗。
國不可一日無君,東宮皇太子,在方武帝死後第十日,坐上了龍椅。改年號為明啟,主持方武帝大殮之事。
停靈二十七日,方武帝入葬定陵玄宮。馬皇後無子女傍身,自請去太廟。而原先方武帝身邊的貼身大太監魏庭,按理是要陪著方武帝的去定陵的。
當然,若明啟帝願意留魏庭在身邊繼續伺候的話,他也就不用去了。
魏庭心裏也打鼓,方武帝死得太突然了,讓他一點準備都沒有,他還有許多許多事情沒安排,人倒是無聲無息就走了!
他沒工夫去懷疑方武帝的死因,如今自身都泥菩薩過河了!
但好在,明啟帝將魏庭留了下來,這讓魏庭大大舒了一口氣,他可以繼續在內廷裏獨占鼇頭。
王淑妃被尊太後,而原先的太後則被奉為太皇太後,鄭貴妃成了鄭太妃。
皇長孫夏侯淵被封東宮太子,劉選侍被封劉德妃,太子生母王選侍追封王惠妃。
宮裏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變更。
方武帝的喪儀是件煩心勞力的事,明啟帝身體一直不好,好不容易主持完,自個兒也累病了。
太醫院院判崔文勝便診說:“皇上這是腹中滯漲又帶有熱毒,進兩帖泄藥,宣泄過後便能痊愈。”
然而當明啟帝服完這兩帖藥,反而病情加重,高熱不止,神誌不清。
太醫再次束手無策。
這時,大理寺卿程康靖突然說,他有“仙方”在手,可保證藥到病除。
恰好內閣首輔沈從貫想借此機會籠絡帝心,沈從貫便將程康靖送上來的“紅丸”給了魏庭,讓魏庭幫著多多美言幾句。
這種事魏庭可是一迴生二迴熟,太虛道長自方武帝逝後便離開皇宮了,魏庭也沒得去找人問問,尋了個小太監試過藥無礙,便給明啟帝用了。
果然一顆紅丸下去,明啟帝頓感神清氣爽,精神百倍,身上的病痛好似一瞬遠去,晚間便又服了一粒。
誰知第二日一早,明啟帝雙目凹陷,全身浮腫,暴斃於乾清宮內。
廷臣大嘩。
西銘黨人先後上疏,指出太醫院院判崔文勝是如今鄭太妃的心腹,而程康靖送上紅丸,正是平昌候的意思!旋即又扯出之前的梃擊一案,聲稱黃差謀逆,平昌候乃是主謀!
沈從貫無話可說。事實上,他恰恰也參與進了這樁紅丸案裏。
終於心裏深深地厭惡,這群西銘黨人真是會沒事找事,什麽都能扯到平昌候鄭氏集團上來!
沒個說公道的,太皇太後又站出來力挺鄭氏,紅丸案不了了之。
最後的處責,隻是將大理寺卿程康靖貶謫金陵,院判崔文勝削為平民。
而細算來,明啟帝自登基至駕崩,居然隻過了短短二十九日!
這是大夏曆來最短命的皇帝!
顧妍霎時目瞪口呆。
明啟帝連一月皇帝都沒做滿……上一世他好歹還坐了半年的龍椅啊!
明啟帝都死了,接下來定是輪到夏侯淵!
成定帝即位,魏都不是要翻天了?
每一分與前世的不同都讓人心焦,事情的發展,似乎已經脫離了預期。
顧妍從沒哪一刻如現下般惶恐。
柳建文好笑地看著她:“你在這裏冥思苦想。又能改變什麽?”
一直以來,顧妍都有些太過依賴上世的一切。
這確實是極好的指標,能防患於未然,卻同時也是最重的包袱,讓她在凡事急轉直下時手足無措。
重活一世,除卻彌補上世的遺憾,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學習、麵對今生的生活。
這個柳建文真沒法教她。
顧妍也知道自己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胡同裏。
她從沒想過今生能做什麽。
一開始。她隻想母親姐姐還有衡之能活下來,她希望能離開顧家過安逸平淡的生活,但天意弄人地讓她卷到皇家裏。每一步都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
上世她才隻活到十八歲,然後做鬼混飄飄蕩蕩了幾年,閱曆或許比一般人要豐富。可究其算來,她還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
除了靠前世。她還能靠什麽?
“舅舅。”
顧妍抬眸茫然地喚他。
柳建文就讓她坐到石凳上,隨手摘了兩片葉子給她,“看看它們長得一樣嗎?”
她搖搖頭。
他繼續問:“那等春去秋來,草木凋零。來年同樣的位置長出的葉子,還一樣嗎?”
她再次搖頭。
柳建文倏地笑了,“阿妍也不一樣了不是嗎?”
顧妍一怔。垂眸捏著那兩片葉子半晌無語。
好一會兒,她問道:“我是不是太沒用了?”
多少人想要擁有重來一次。能夠放肆自己的機會,怎麽到她手裏,她就變得這樣瞻前顧後、束手束腳?
柳建文挑著眉看她,顧妍笑了笑就放開了。
她的前世,她所擁有的對未知的掌控,這是她的優勢,是武器,但從來都不是全部……
想著便垂了頭,“這太過匪夷所思了……”
前頭方武帝的喪禮還沒落幕,宮裏的白燈籠還沒拿下來,這頭又接著死了一個。
一個月內,換了兩個皇帝,曆朝曆代什麽時候出過這種事?
這樣也便算了,鄭太妃和太皇太後什麽時候好到這種地步?太皇太後居然處處維護著鄭太妃!
顧妍覺得自己所有的認知都一瞬顛覆。
柳建文摸著自己的下巴,沉靜了一會兒。
確實是有點問題的,可具體怎麽樣,還得再等等才知曉。
至少得等到晏仲那裏,有沒有結果。
方武帝服用的丹丸被蕭瀝給了晏仲,晏仲到底不擅長丹術,隻能去請教有名的道士。如太虛老道自是不能去尋的,甚至他不能在燕京城打草驚蛇。
隻是沒想到,一切都來得太快了。
顧妍揉著酸脹的太陽穴迴了王府,蕭若伊過來了,紅著一雙眼睛坐在庭院裏等她,顧衡之在一邊陪著她說話。
原先挺活潑的一個人,這個時候沒精打采,顧衡之讓她逗兩隻刺蝟,她也能走神。
想來合該如此,方武帝是她的親舅舅,明啟帝是她的表兄,兩個親人相繼過世,若說蕭若伊一點兒不傷心,還不至於。
她看見顧妍便奔過去,拉著她道:“阿妍,我想和你說說話。”
顧衡之探過頭,癟癟嘴,抱了阿白和大黑慢吞吞地走開,臨了迴頭看那一眼,顧妍知道他是在擔心的。
“太皇太後變了!”
蕭若伊坐下後開口第一句便是這個,顧妍身形不由一窒。
太皇太後的變化,想必明眼人都是能看出來的,她指的當然是太皇太後和鄭太妃之間的關係,就不知道蕭若伊是否也是同種意思。
蕭若伊忽的哽咽起來,“舅舅過世地突然,我知道太皇太後心裏肯定不好受,就和祖父說進宮去陪她,寸步不離。看她一日三餐照舊地吃,神色如常,我心裏就莫名地難受,想勸她好歹哭一哭……老人家年紀大了,什麽都憋在心裏,肯定是要憋壞了的。”
顧妍靜靜看著她。
蕭若伊眼淚撲簌簌掉了下來,“太皇太後就隻是淡淡地笑,讓我別操心,我是在她身邊長大的,從沒見她這樣過,雲淡風輕地好像發生的都是無關緊要的事。”
“韓公公在她身邊伺候了幾十年了,他因為韓公公送上來的茶水太燙就讓人杖責他三十大板,韓公公吃不消就這麽去了,蘭姑姑是太皇太後身邊的老人,因為梳了的發髻不合她心意,就把蘭姑姑打入慎行司,以至整個宮裏的人換了大半!”
顧妍輕輕蹙眉。
她知道有些人受了刺激可能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像太皇太後這樣,遷怒身邊人,可能便是某種表現方式。
“朝上要追討鄭太妃的過錯,我以為太皇太後定要不留情麵,誰知她一反常態,我問她為何,她就斥責我多管閑事,還要我走遠些莫要處處打擾她。”
蕭若伊豁然站起身來,垂在身側的雙手緊握成拳微微顫抖。
“阿妍,她從來沒對我說過這樣的話,而且我看她的樣子,似是半分不曾將誰放在心上……舅舅猝逝她無動於衷,明啟帝駕崩她漠不關心,她隻在乎鄭氏集團是否安然無恙!”
末了她竟來了一句:“她根本不是太皇太後!”
顧妍瞠目結舌,趕緊站了起來。
蕭若伊拿帕子捂了眼睛,雪緞錦帕上很快泅濕兩片。
這種話怎好胡說八道?
便是普通小老百姓妄論皇家是非,走漏風聲後也要受罰,更何況蕭若伊還是太皇太後的外孫女!給人聽去了,哪裏討得了好果子吃?
顧妍四處瞧了瞧,她們所在的亭子地勢高,周圍沒有從木,空蕩蕩的。
心中稍安,顧妍拉著她說:“你莫要太武斷了,太皇太後還能有假,你從小長在她身邊,還能不知道?”
“我當然知道!”蕭若伊很是篤然,“正是因為我從小在她身邊長大,對她的神情舉止了如指掌,可我最近看她,活生生就是變了個人!”
這話卻讓顧妍的心頭猛地一顫。
她定定地看著蕭若伊,心裏頭某個想法叫囂著,翻滾著。
蕭若伊的意思是,身體沒變,可芯子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嗎?
“這話,你還和誰講過?”
沉冷的音調,讓置於暖陽裏的人生生打了個寒顫。
蕭若伊轉過頭來看著她。
顧妍又問道:“你還和誰說過?”語氣愈加急促了。
蕭若伊微怔,訥訥說:“還和大哥說過。”
“沒了?”
她細想想:“沒了。”
顧妍總算鬆口氣。
要是一切都是真的,那才是麻煩。
太皇太後這些莫名其妙的舉動,就可以理解成是在大換血……將身邊熟識的人一個個攆走,越來越少的人會發現她的異樣。
可蕭若伊是縣主,是太皇太後的親外孫女,不是像韓公公、蘭姑姑這麽好對付的。
蕭若伊真要到處去說,惹起了誰的注意,後果才不堪設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