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改革變法
重生之劉禪:二鳳是我兒砸 作者:一隻花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朕翻看了這幾日的奏疏,國庫收上來的錢真的是越來越少了!諸卿可有什麽良策?”
劉禪望著下麵的大臣說道。
說起宋朝,很多人都會說宋朝的gdp世界第一。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到了鴉片戰爭時期,清政府的gdp也是世界第一,最後還不是負擔不起軍隊和朝廷的開支?
而且,宋朝富是富,朝廷的稅收多是多,可是朝廷是不從事生產勞動的,這些收入都是從百姓手中搜刮來的民脂民膏。
可想而知下層百姓過得有多慘。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錢用在刀刃上了嗎?沒有,宋朝養了一堆官員,高工資,好福利,高待遇。
可是呢,這些官員在幹嘛,在搞黨爭,拉幫結派,為了自己的利益私下搞小動作,反對變法。
要不是劉禪來了,估計完顏構和秦檜還繼續給金國割地賠款,大把的歲幣,嘩啦啦的銀子送給別人。
還有宋朝的財政政策也有問題,一味偏向貴族,對平民很不友好。
其他的朝代基本上都會出台政策,抑製土地兼並。
可是宋朝並沒有相關政策。
這樣一來,平民百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最後就隻能造反了。
下麵的官員聽到劉禪的話後麵麵相覷,官家怎麽突然間就說到了稅收上麵去了?
一個官員緩緩開口說道:“官家,臣以為應該增加賦稅,提高國庫收入,。”
“朕想要的是解決方法,不是讓你們給朕添堵!”
劉禪聽了感到不可思議,還提呢?!
再提老百姓都要造反了!
再加的話,這大宋的百姓都能把我攆到海上當了。
諸葛亮適時開口,接過來了話題。
“啟奏官家,臣對於此事有些想法,關於國庫空虛之事,這是我大宋曆年來都要麵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和我朝的稅賦製度有關係,所以......”
要動稅收?!
內相大人他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啊?!
在場的大臣聽到這個一片嘩然,內相竟然要動稅製,內相竟然這麽勇,他難道就不怕官家震怒嗎?
因此諸葛亮說完沒有一個大臣敢接話,紛紛低著頭不敢看,害怕下一秒官家震怒要打內相板子。
諸葛亮之所以在朝議提起這個話題,就是為了配合阿鬥。
因為昨天晚上劉禪迴到勤政殿的時候,劉禪已經和內閣的成員說了稅製改革的事情,給他們提個醒。
“稅賦製度?”劉禪滿意的看著諸葛亮,還是相父好,直接說出來了我的心聲。
“卿們呐,這倒是一個思路,那何不改改稅賦。和大人呐,關於這個稅賦的問題,你可有建議?”
和珅現在不僅是指揮使,還兼任戶部侍郎了,皇帝麵前頂頂的大紅人。
為什麽是戶部侍郎而不是戶部尚書呢?因為和珅身為皇城司的指揮使抄家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那群文官說什麽都不願意給和珅尚書之位。
“官家,稅賦之事,是關乎一國命運的大事,輕易動之,恐怕會危機大宋江山。我朝現在使用的稅賦製度,從太祖皇帝開始這些年都不曾改變。不過如果要改,以官家的英明神武,定能辦好!”
和珅這家夥,在迴答問題的同時還不忘阿諛奉承,不過劉禪也明白,每一次的改革必然是一場腥風血雨。
劉禪皺了一下眉頭,改是一定要改的,關鍵是怎麽改,目光隨即看向其他人。
“那其他人的意見呢?你們想怎麽辦?”
諸位大臣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麽說才好。
頓時,大慶殿內一片寂靜……
張浚在底下聽著劉禪的話,知道官家很早之前就想改革了,但沒想到官家這麽猛,一上來就說稅製的事情。
雖然官家一直讓自己幹活,但是那是官家看重自己,而且自己身為臣子,自然不能讓皇帝下不來台。
“官家,臣也以為要改的話,就要從稅收開始改!”
張浚義正言辭的聲音,迴蕩在這安靜的大慶殿內,打破了這寂靜的尷尬。
接連三個三品以上的官員說要改稅製,官員們都猜到了這是皇帝的意思。
但是還是不敢多言,因為稅收乃國之根本,改的好,那會增加國庫收入,減輕人民負擔,如果改不好,一個王朝的崩潰就是由它開始。
所以,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也就出現過三次比較著名的稅費改革運動——唐代的兩稅法、明代的一條鞭法和清朝的攤丁入地。
劉禪知道這些大臣的擔憂,不就是害怕朕像宋神宗趙頊那樣子搖擺不定嘛!
“行了行了,都別裝啞巴了,你們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區區賦稅改革還難得到你們?
所以別愣著了,諸卿可暢所欲言,無論是人丁稅還是調稅也好,稅賦也罷,什麽都可以講。朕可以給你們做保證,不管你們說什麽,朕今天都不會計較,也不會怪罪任何人。”
得到皇帝的保證之後,大臣們陸陸續續開始說話了。
“陛下,其實臣也覺得應該改變稅賦製度,隻有這樣,國庫方可有盈餘,說句普通人都懂的話,有了錢才好辦事,不然一切都是空想。”
胡銓是個執拗的性子,頭鐵,從來就不怕得罪人。
“那你來說說,怎麽改?”劉禪也來了興趣。
“據臣所知,我大宋目前的稅收,地方州縣所征收賦稅的用途大致可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上供朝廷,滿足中央的各項開支;
一部分上交轉運司,主要用於彌補上供開支的缺額,以及本路內部物資的調撥分配;
另一部分州縣自行自用。州縣所征收的賦稅中,絕大部分用於上供朝廷和上交轉運司,州縣能自行留用的部分很少。
可供支配的合法財政嚴重不足,州縣就不得不通過其他渠道斂財,就會增加百姓稅收。”
緊接著,胡銓繼續敘述這其中的弊端。
“官家,依臣所知,監司考核州縣官員的主要指標是地方州縣上交賦稅的多少,而很少將州縣恤民業績作為考核的依據。
征收賦稅數額多的官員,常常得到重用提拔,而因體恤百姓導致賦稅征收不力,或征收稅數額較少者,卻時常被上級視為無能之輩,甚至麵臨著被罷官的風險。所以臣以為,稅製改革勢在必行!”
劉禪聽了不禁感歎胡銓的頭鐵,難怪曆史上胡銓被貶,說這話確實不太動聽,硬生生掀開了某些官員的遮羞布。
還沒有等那些感到被冒犯,氣急敗壞的官員開口。
趙鼎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官家,最近幾十年來,土地兼並嚴重,留給普通百姓可供耕作的土地日益減少。
如此一來,在田稅方麵的收入,就大為縮減。與之對應的是,那些不用繳稅的土地,在日益增多。”
由於士族在宋朝占據著很高的地位,他們的土地多為免征或減征稅賦。
趙鼎直截了當的說出士族兼並土地這一事實,頓時讓不少官員倒吸了一口涼氣。
先是內相提出稅製有問題,又是張相表態要改革,現在左相又表明稅製改革的態度。
天,要變了!
畢竟士族階層勢大,沒有人敢輕易觸犯他們的利益。
趙鼎也是士族,但是他是臣子,君君臣臣。
他願意成為官家手中的一把刀,刺開世家貴族兼並土地的醜惡嘴臉。
其他人繼續提出自己的看法:“官家,臣以為,我朝的商稅也比較重,本國商人,西域商人以及外國貨商,都不堪重負啊!
這就導致了一係列的弊端,商品流通不及時,商品堆積如山賣不出去等。最後損失最大的還是我們啊!”
劉禪望著下麵的大臣說道。
說起宋朝,很多人都會說宋朝的gdp世界第一。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到了鴉片戰爭時期,清政府的gdp也是世界第一,最後還不是負擔不起軍隊和朝廷的開支?
而且,宋朝富是富,朝廷的稅收多是多,可是朝廷是不從事生產勞動的,這些收入都是從百姓手中搜刮來的民脂民膏。
可想而知下層百姓過得有多慘。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錢用在刀刃上了嗎?沒有,宋朝養了一堆官員,高工資,好福利,高待遇。
可是呢,這些官員在幹嘛,在搞黨爭,拉幫結派,為了自己的利益私下搞小動作,反對變法。
要不是劉禪來了,估計完顏構和秦檜還繼續給金國割地賠款,大把的歲幣,嘩啦啦的銀子送給別人。
還有宋朝的財政政策也有問題,一味偏向貴族,對平民很不友好。
其他的朝代基本上都會出台政策,抑製土地兼並。
可是宋朝並沒有相關政策。
這樣一來,平民百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最後就隻能造反了。
下麵的官員聽到劉禪的話後麵麵相覷,官家怎麽突然間就說到了稅收上麵去了?
一個官員緩緩開口說道:“官家,臣以為應該增加賦稅,提高國庫收入,。”
“朕想要的是解決方法,不是讓你們給朕添堵!”
劉禪聽了感到不可思議,還提呢?!
再提老百姓都要造反了!
再加的話,這大宋的百姓都能把我攆到海上當了。
諸葛亮適時開口,接過來了話題。
“啟奏官家,臣對於此事有些想法,關於國庫空虛之事,這是我大宋曆年來都要麵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和我朝的稅賦製度有關係,所以......”
要動稅收?!
內相大人他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啊?!
在場的大臣聽到這個一片嘩然,內相竟然要動稅製,內相竟然這麽勇,他難道就不怕官家震怒嗎?
因此諸葛亮說完沒有一個大臣敢接話,紛紛低著頭不敢看,害怕下一秒官家震怒要打內相板子。
諸葛亮之所以在朝議提起這個話題,就是為了配合阿鬥。
因為昨天晚上劉禪迴到勤政殿的時候,劉禪已經和內閣的成員說了稅製改革的事情,給他們提個醒。
“稅賦製度?”劉禪滿意的看著諸葛亮,還是相父好,直接說出來了我的心聲。
“卿們呐,這倒是一個思路,那何不改改稅賦。和大人呐,關於這個稅賦的問題,你可有建議?”
和珅現在不僅是指揮使,還兼任戶部侍郎了,皇帝麵前頂頂的大紅人。
為什麽是戶部侍郎而不是戶部尚書呢?因為和珅身為皇城司的指揮使抄家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那群文官說什麽都不願意給和珅尚書之位。
“官家,稅賦之事,是關乎一國命運的大事,輕易動之,恐怕會危機大宋江山。我朝現在使用的稅賦製度,從太祖皇帝開始這些年都不曾改變。不過如果要改,以官家的英明神武,定能辦好!”
和珅這家夥,在迴答問題的同時還不忘阿諛奉承,不過劉禪也明白,每一次的改革必然是一場腥風血雨。
劉禪皺了一下眉頭,改是一定要改的,關鍵是怎麽改,目光隨即看向其他人。
“那其他人的意見呢?你們想怎麽辦?”
諸位大臣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麽說才好。
頓時,大慶殿內一片寂靜……
張浚在底下聽著劉禪的話,知道官家很早之前就想改革了,但沒想到官家這麽猛,一上來就說稅製的事情。
雖然官家一直讓自己幹活,但是那是官家看重自己,而且自己身為臣子,自然不能讓皇帝下不來台。
“官家,臣也以為要改的話,就要從稅收開始改!”
張浚義正言辭的聲音,迴蕩在這安靜的大慶殿內,打破了這寂靜的尷尬。
接連三個三品以上的官員說要改稅製,官員們都猜到了這是皇帝的意思。
但是還是不敢多言,因為稅收乃國之根本,改的好,那會增加國庫收入,減輕人民負擔,如果改不好,一個王朝的崩潰就是由它開始。
所以,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也就出現過三次比較著名的稅費改革運動——唐代的兩稅法、明代的一條鞭法和清朝的攤丁入地。
劉禪知道這些大臣的擔憂,不就是害怕朕像宋神宗趙頊那樣子搖擺不定嘛!
“行了行了,都別裝啞巴了,你們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區區賦稅改革還難得到你們?
所以別愣著了,諸卿可暢所欲言,無論是人丁稅還是調稅也好,稅賦也罷,什麽都可以講。朕可以給你們做保證,不管你們說什麽,朕今天都不會計較,也不會怪罪任何人。”
得到皇帝的保證之後,大臣們陸陸續續開始說話了。
“陛下,其實臣也覺得應該改變稅賦製度,隻有這樣,國庫方可有盈餘,說句普通人都懂的話,有了錢才好辦事,不然一切都是空想。”
胡銓是個執拗的性子,頭鐵,從來就不怕得罪人。
“那你來說說,怎麽改?”劉禪也來了興趣。
“據臣所知,我大宋目前的稅收,地方州縣所征收賦稅的用途大致可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上供朝廷,滿足中央的各項開支;
一部分上交轉運司,主要用於彌補上供開支的缺額,以及本路內部物資的調撥分配;
另一部分州縣自行自用。州縣所征收的賦稅中,絕大部分用於上供朝廷和上交轉運司,州縣能自行留用的部分很少。
可供支配的合法財政嚴重不足,州縣就不得不通過其他渠道斂財,就會增加百姓稅收。”
緊接著,胡銓繼續敘述這其中的弊端。
“官家,依臣所知,監司考核州縣官員的主要指標是地方州縣上交賦稅的多少,而很少將州縣恤民業績作為考核的依據。
征收賦稅數額多的官員,常常得到重用提拔,而因體恤百姓導致賦稅征收不力,或征收稅數額較少者,卻時常被上級視為無能之輩,甚至麵臨著被罷官的風險。所以臣以為,稅製改革勢在必行!”
劉禪聽了不禁感歎胡銓的頭鐵,難怪曆史上胡銓被貶,說這話確實不太動聽,硬生生掀開了某些官員的遮羞布。
還沒有等那些感到被冒犯,氣急敗壞的官員開口。
趙鼎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官家,最近幾十年來,土地兼並嚴重,留給普通百姓可供耕作的土地日益減少。
如此一來,在田稅方麵的收入,就大為縮減。與之對應的是,那些不用繳稅的土地,在日益增多。”
由於士族在宋朝占據著很高的地位,他們的土地多為免征或減征稅賦。
趙鼎直截了當的說出士族兼並土地這一事實,頓時讓不少官員倒吸了一口涼氣。
先是內相提出稅製有問題,又是張相表態要改革,現在左相又表明稅製改革的態度。
天,要變了!
畢竟士族階層勢大,沒有人敢輕易觸犯他們的利益。
趙鼎也是士族,但是他是臣子,君君臣臣。
他願意成為官家手中的一把刀,刺開世家貴族兼並土地的醜惡嘴臉。
其他人繼續提出自己的看法:“官家,臣以為,我朝的商稅也比較重,本國商人,西域商人以及外國貨商,都不堪重負啊!
這就導致了一係列的弊端,商品流通不及時,商品堆積如山賣不出去等。最後損失最大的還是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