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以貪反貪
重生之劉禪:二鳳是我兒砸 作者:一隻花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議結束之後,張浚請求麵見劉禪,商議報紙事宜。
劉禪:咋了嘛???之前我不是已經告訴他了嗎?怎麽還來找我呢?
他還想找時間研究一下怎麽完成任務啊。
看到麵板上的一串零劉禪真心感覺任務的艱巨。
“唉,算了,讓他進來吧!”剛好,劉禪也有問題想要問張浚。
不懂就問,這是劉禪一個很好的優點。
勤政殿中,劉禪率先開口詢問:“張卿,如果你是朕,該如何看待貪汙受賄一事?那又該如何解決?”
張浚心頭一顫,原本撫著白須的手停下。
啥!?怎麽突然就問他這麽刺激的問題?還要代入皇帝的視角,官家現在對權力這麽不敏感了嗎?
還是說官家想要敲打一下他?
他隻是想過來問一下大宋日報第一版報紙該寫些什麽而已。
思量已久,張浚才拱手答道:“啟稟官家,這……臣不敢越矩!”
“張卿,朕要聽實話,莫要欺朕。”
劉禪很鬱悶,宋朝的這些丞相官員怎麽都這麽死板!
對,就是死板,之前讓嶽飛出師北伐的時候讓他寫出師表也是說不可越製。
都是一樣的說辭……
劉禪現在一想到嶽飛不寫出師表就氣,相父臨行前就寫了出師表給他!
現在好了,嶽飛不寫,嗚嗚嗚……他的遊戲通關攻略啊,說沒有就沒有了!
現在做什麽事都要自己動腦子去想,腦殼疼……
劉禪有點生氣了,繼續說道:“老張啊,什麽叫\\u0027\\u0027臣子不可越矩\\u0027\\u0027!朕讓你就說,別跟朕扯那些亂七八糟的,朕聽不懂。”
張浚沉吟不語,良久才說道:“官家可聽說過具官?”
劉禪暈乎乎的,怎麽突然就扯到這裏去了。
啥玩意兒,什麽意思,他沒有了解過啊。
於是瞅著那大眼睛問,眼裏帶著清晰的求知欲。
“額,如果朕說沒有聽說呢?”
“那請官家,容許臣為您解釋。”
張浚歎了一口氣,他剛剛果然是想多了,瞧官家這樣子原來真的是要問他這個問題而已,而不是試探他。
他還以為報紙這個掌控社會輿論的利器由他負責撰寫後,官家不放心,想要借此機會敲打他。
張浚開口說道:“具官是圍繞著國家如何建立這個論點來說的,並且如何治理好,前人早就給出了迴答。不過要做到具官,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
劉禪繼續用滿是求知欲的眼睛看著張浚。
張浚持續為劉禪解釋道:“應該如何具官,那官家就請記住一點,用貪官,反貪官。”
“說句大不敬的話,如果是按照剛剛官家的設想的問題,臣會用貪官來以貪反貪。”
官家,人與人之間都是存在著利益的,臣給您舉個例子,親子關係、友情關係、親戚之間在這麽多的關係裏,所連接的紐帶隻有“利益”。
如果想要想叫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人好處,這就是利益。
但如果你又沒有多少財富給他們,那就給他權,讓其用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處和利益了嗎?”
對啊,劉禪想到他也是用和寶寶來斂財的,但是就是覺得長久以來這樣行事不妥,不太靠譜才想問一下張浚的意見。
劉禪開口道:“按照張卿的話來說的話,天下者,我之天下也。豈能容他們掠取?況且,放任貪官斂財,長久以往於我何益?”
張浚笑著說:“官家,此言差矣!天下是大宋的天下,當然屬於你。但對外宣稱,當說是全體黎民百姓的。
這樣,在抵禦外敵時,你將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炮灰,而且頒發任何號令,都可以百姓的名義。
這些,今天暫且不談,咱們還是說貪官。貪官能得到好處,皆因你授之於權。為保住自己的小權,他們必會維護你的大權。如此,你的江山便穩如磐石,無慮可憂也。
劉禪仍有不解:“既然用貪官,為何又要反貪官?”
張浚說:“這叫權術。試想,沒有貪官,何以反貪?不反貪官,又何以哄騙民眾,籠絡人心?”
劉禪聽的暈乎乎的:“老張啊,要不你還是痛快直言吧,朕受不了了,一直打啞迷可不行!”
“官家,說句不好聽的,天下沒有不貪財的官。
官,不怕他貪,怕的是不忠。以反貪為名,除掉不忠的官,既可鏟除異己,又可贏得百姓擁戴。這是其一。
其二,官吏隻要貪墨,必留下把柄,一旦背叛了你,也便有了滅他的借口。貪官害怕滅頂之災,自然會聽話效忠的。
所以,貪官實為治國之寶,不可或缺。換言之,隻有貪官在,你方可不斷整肅,以使朝廷上下皆為清一色擁護你的人”
劉禪聽到這裏點頭稱道:“甚是,甚是!”
開了出來和珅那個斂財小金庫劉禪是滿意的。
忠誠度主係統那邊又給了滿分,他也不用擔心和珅背主。
昨天晚上和珅來找他複命的時候,和珅笑得嘴巴都要咧到耳後根去了。
看樣子不僅劉禪的小金庫收獲不少,和珅的小金庫收獲也不小。
不過劉禪也不在意,要想馬兒跑,哪兒會讓馬兒不吃草的呢。
況且抄家這個本來就是一項油水頗多的任務,底下的人隻要不觸犯到他的底線,他總會對他們寬容一點。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劉禪對於和珅這種好用的貪官那是相當的喜歡和哇塞。
貪官用的好也是好官。
“利在則義存,利亡則義喪”。就足以見得了,在大部分士人心中,利已經不再站在義的絕對對立麵,在不違反義的前提下,追逐利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
不過對於清官,劉禪在聽了張浚的解釋之後也有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他在漂蕩的時候聽過一句話,當時還覺得有歧義,現在決定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那句話是: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
在中國曆史上,官場文化曾經非常盛行,而貪汙腐敗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因此,這句話也可以解讀為:清官如果要在官場上立足、發展,就需要學會比那些奸猾的貪官更加奸猾。
要知道,真正的清官總是會受到來自腐敗官員的排擠和打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清官不具備一定的計謀和方法,就很難在官場上立足,並保持自己清正廉潔的立場。
因為在過去官場上,每一個當官的都難免會被周圍的政治生態環境所影響,官場上的博弈不僅是麵對麵的交鋒,有時也需要一定的手段和策略來應付。
一個清官,麵對官場上任何一件事情,隻要你想做好,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手段,必須要更“奸”。
當然,這裏的“奸”也並不是簡單的負麵詞匯,它還含有智慧和策略的含義。
劉禪:咋了嘛???之前我不是已經告訴他了嗎?怎麽還來找我呢?
他還想找時間研究一下怎麽完成任務啊。
看到麵板上的一串零劉禪真心感覺任務的艱巨。
“唉,算了,讓他進來吧!”剛好,劉禪也有問題想要問張浚。
不懂就問,這是劉禪一個很好的優點。
勤政殿中,劉禪率先開口詢問:“張卿,如果你是朕,該如何看待貪汙受賄一事?那又該如何解決?”
張浚心頭一顫,原本撫著白須的手停下。
啥!?怎麽突然就問他這麽刺激的問題?還要代入皇帝的視角,官家現在對權力這麽不敏感了嗎?
還是說官家想要敲打一下他?
他隻是想過來問一下大宋日報第一版報紙該寫些什麽而已。
思量已久,張浚才拱手答道:“啟稟官家,這……臣不敢越矩!”
“張卿,朕要聽實話,莫要欺朕。”
劉禪很鬱悶,宋朝的這些丞相官員怎麽都這麽死板!
對,就是死板,之前讓嶽飛出師北伐的時候讓他寫出師表也是說不可越製。
都是一樣的說辭……
劉禪現在一想到嶽飛不寫出師表就氣,相父臨行前就寫了出師表給他!
現在好了,嶽飛不寫,嗚嗚嗚……他的遊戲通關攻略啊,說沒有就沒有了!
現在做什麽事都要自己動腦子去想,腦殼疼……
劉禪有點生氣了,繼續說道:“老張啊,什麽叫\\u0027\\u0027臣子不可越矩\\u0027\\u0027!朕讓你就說,別跟朕扯那些亂七八糟的,朕聽不懂。”
張浚沉吟不語,良久才說道:“官家可聽說過具官?”
劉禪暈乎乎的,怎麽突然就扯到這裏去了。
啥玩意兒,什麽意思,他沒有了解過啊。
於是瞅著那大眼睛問,眼裏帶著清晰的求知欲。
“額,如果朕說沒有聽說呢?”
“那請官家,容許臣為您解釋。”
張浚歎了一口氣,他剛剛果然是想多了,瞧官家這樣子原來真的是要問他這個問題而已,而不是試探他。
他還以為報紙這個掌控社會輿論的利器由他負責撰寫後,官家不放心,想要借此機會敲打他。
張浚開口說道:“具官是圍繞著國家如何建立這個論點來說的,並且如何治理好,前人早就給出了迴答。不過要做到具官,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
劉禪繼續用滿是求知欲的眼睛看著張浚。
張浚持續為劉禪解釋道:“應該如何具官,那官家就請記住一點,用貪官,反貪官。”
“說句大不敬的話,如果是按照剛剛官家的設想的問題,臣會用貪官來以貪反貪。”
官家,人與人之間都是存在著利益的,臣給您舉個例子,親子關係、友情關係、親戚之間在這麽多的關係裏,所連接的紐帶隻有“利益”。
如果想要想叫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人好處,這就是利益。
但如果你又沒有多少財富給他們,那就給他權,讓其用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處和利益了嗎?”
對啊,劉禪想到他也是用和寶寶來斂財的,但是就是覺得長久以來這樣行事不妥,不太靠譜才想問一下張浚的意見。
劉禪開口道:“按照張卿的話來說的話,天下者,我之天下也。豈能容他們掠取?況且,放任貪官斂財,長久以往於我何益?”
張浚笑著說:“官家,此言差矣!天下是大宋的天下,當然屬於你。但對外宣稱,當說是全體黎民百姓的。
這樣,在抵禦外敵時,你將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炮灰,而且頒發任何號令,都可以百姓的名義。
這些,今天暫且不談,咱們還是說貪官。貪官能得到好處,皆因你授之於權。為保住自己的小權,他們必會維護你的大權。如此,你的江山便穩如磐石,無慮可憂也。
劉禪仍有不解:“既然用貪官,為何又要反貪官?”
張浚說:“這叫權術。試想,沒有貪官,何以反貪?不反貪官,又何以哄騙民眾,籠絡人心?”
劉禪聽的暈乎乎的:“老張啊,要不你還是痛快直言吧,朕受不了了,一直打啞迷可不行!”
“官家,說句不好聽的,天下沒有不貪財的官。
官,不怕他貪,怕的是不忠。以反貪為名,除掉不忠的官,既可鏟除異己,又可贏得百姓擁戴。這是其一。
其二,官吏隻要貪墨,必留下把柄,一旦背叛了你,也便有了滅他的借口。貪官害怕滅頂之災,自然會聽話效忠的。
所以,貪官實為治國之寶,不可或缺。換言之,隻有貪官在,你方可不斷整肅,以使朝廷上下皆為清一色擁護你的人”
劉禪聽到這裏點頭稱道:“甚是,甚是!”
開了出來和珅那個斂財小金庫劉禪是滿意的。
忠誠度主係統那邊又給了滿分,他也不用擔心和珅背主。
昨天晚上和珅來找他複命的時候,和珅笑得嘴巴都要咧到耳後根去了。
看樣子不僅劉禪的小金庫收獲不少,和珅的小金庫收獲也不小。
不過劉禪也不在意,要想馬兒跑,哪兒會讓馬兒不吃草的呢。
況且抄家這個本來就是一項油水頗多的任務,底下的人隻要不觸犯到他的底線,他總會對他們寬容一點。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劉禪對於和珅這種好用的貪官那是相當的喜歡和哇塞。
貪官用的好也是好官。
“利在則義存,利亡則義喪”。就足以見得了,在大部分士人心中,利已經不再站在義的絕對對立麵,在不違反義的前提下,追逐利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
不過對於清官,劉禪在聽了張浚的解釋之後也有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他在漂蕩的時候聽過一句話,當時還覺得有歧義,現在決定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那句話是: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
在中國曆史上,官場文化曾經非常盛行,而貪汙腐敗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因此,這句話也可以解讀為:清官如果要在官場上立足、發展,就需要學會比那些奸猾的貪官更加奸猾。
要知道,真正的清官總是會受到來自腐敗官員的排擠和打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清官不具備一定的計謀和方法,就很難在官場上立足,並保持自己清正廉潔的立場。
因為在過去官場上,每一個當官的都難免會被周圍的政治生態環境所影響,官場上的博弈不僅是麵對麵的交鋒,有時也需要一定的手段和策略來應付。
一個清官,麵對官場上任何一件事情,隻要你想做好,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手段,必須要更“奸”。
當然,這裏的“奸”也並不是簡單的負麵詞匯,它還含有智慧和策略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