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寄人籬下,為何薛寶釵就沒有林黛玉的煩惱?


    接著上迴林黛玉病情加重,薛寶釵建議她換藥方來看,林黛玉說她在賈府無依無靠的,這麽些年竟沒一個人如此貼心為他著想。


    倒是一直以來作為敵人的薛寶釵,給了她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子,如果真的用了這個方子,可能她的病真的可以得到緩解。


    這在背麵寫的是黛玉隱射的崇禎,與薛寶釵代表的後金停戰議和,當然這是難以實現的。


    黛玉此時想換“燕窩粥”這個藥方的困難之處,當然不是指崇禎皇帝要喝燕窩粥,而是崇禎朝廷要改變之前的戰略,變成與後金議和,停戰,並且重新恢複貿易。


    這個貿易與之前的朝貢有些類似,但是嚴格來說更象是納貢,崇禎十五年的這次議和,使者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議定的方案是明朝每年給後金一萬兩黃金,100萬兩白銀,後金照價給明朝相應數量的東珠,人參,貂皮等產品,並開放互市。


    所以這裏寫的是寶釵說要給黛玉送燕窩,就是後金給崇禎朝廷送東北特產,隻是隱去了黛玉需要給相印的銀子去換這點。


    但是黛玉雖然心裏接受了這個“藥方,”隻是擔心賈府的人會不樂意,也就是崇禎擔心明朝廷的官員們反對。


    所以黛玉才會說:即使老太太,鳳姐他們不說什麽,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她太多事了,事實證明,底下的人就是會反對。


    寶釵道:“這樣說,我也是和你一樣。”


    薛寶釵代表滿清,賈府代表統治天下的政府,寶釵這是開始說滿清入主之後的內心了。


    當時的天災嚴重,氣候寒冷又連年幹旱,所以大家都沒有糧食,其實東北更嚴重。


    從努爾哈赤時期,為了獲得糧食他們就不得不冒著風險四處打仗劫掠,就這樣還是養不活足夠的人口,為了節約糧食,他們下令屠殺“無糧人,”即直接斬殺沒有糧食的人。


    一開始還是隻殺口糧不足六鬥以下者,後來還是不行,幹脆全殺,他把責任歸咎於這些饑民種不出糧食又鬧反抗,但是殺完之後又沒人種糧食了,所以後金又要到此抓人作努奴隸為其種糧食。


    這種奴隸就是胞衣,一旦遇到災年糧食沒有收成,他們就吃“胞衣。”這些在前文裏作者都已經寫過。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親,又有哥哥,這裏又有買賣地土,家裏又仍舊有房有地。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裏,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


    薛寶釵與黛玉同樣的客居賈府,為何心態不同呢?這裏作者就說明了其中的一些區別。


    崇禎並不是正統的太子繼承,而是藩王繼位,所以她並不是賈母的正經繼承人,隻是一個外孫女。


    因為明朝藩王不能接受帝王教育,所以朱由檢從小接受的都是忠君報國,琴棋書畫這類的教育,直到登基稱帝,才請了一些官員教她治國理政的學問,這就是林如海臨終給將黛玉托付給老師賈雨村。


    當時17歲的朱由檢,放在今天也還是個中學生,需要去管理這麽大一個朝廷,他是沒有這方麵的知識與經驗的。


    很多人天真的以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與地位,想做什麽都可以,其實我們看黛玉在賈府就知道了。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想象一下,把17歲還在上初三的自己,突然送到天啟七年繼承皇位,麵對一群官場老狐狸,糧食大量減產,外敵連年寇邊,內部起義不斷,朝廷各處都缺錢缺糧,瘟疫橫行的末世明朝,真的認為自己可以力挽狂瀾嗎?


    所以黛玉說自己又不是他們的正經主子,而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怎麽能不絕望呢?。


    薛寶釵後麵取代了黛玉的地位,也成為賈府非正統的主子,黛玉為何說她不一樣呢?


    雖然他們也有明朝同樣的問題,但是他們用野蠻屠殺的方式度過了很多難關,後金這種野蠻暴力的治理方式,解決了很多人的吃飯問題,那就是沒有人了,自然就沒有吃飯的問題了!


    有薛姨媽和薛蟠的幫助,薛寶釵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在入關之前,他們實在沒吃的了就入關搶劫一番,百姓是無法抵抗的,而崇禎是沒可能這樣做的,他又是藩王做皇帝,沒有兄弟可以幫忙,沒有自己的幕僚出謀劃策,沒有忠實的嫡係勢力。


    滿清進入北京後,薛寶釵的身份就和之前黛玉所處的位置一樣了,因此她看了之前崇禎所麵臨的一些問題之後,心想自己會不會也和崇禎一樣?


    黛玉說: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寶釵笑道:“將來也不過多費得一副嫁妝罷了,如今也愁不到這裏。”


    黛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道:“人家才拿你當個正經人,把心裏的煩難告訴你聽,你反拿我取笑兒。”


    寶釵笑道:“雖是取笑兒,卻也是真話。你放心,我在這裏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你有什麽委屈煩難,隻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隻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你也是個明白人,何必作‘司馬牛之歎’?


    ‘司馬牛之歎’是用於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歎。出自《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其實黛玉的一番感歎也說服了薛寶釵,在當時那樣一個時代,她麵臨的問題一點也不少,所以也願意停戰,好有機會處理內部矛盾,所以薛寶釵這樣說:


    你才說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媽媽說了,隻怕我們家裏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眾的。”


    他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與其提著刀子拚命,不如談和停戰,送一些特產給對麵,還能換迴錢糧,可以避免很多損失。


    他們進入中原以後,也是靠許給原先的官僚集團更多的利益,來換取他們的支持的。


    也正是有薛寶釵這種心態,他們才會肆無忌憚的屠殺,四處屠城,很多人不明白清軍為何喜歡屠城,屠城的本質就是把人都殺了,搶走他們的財物,同時也不用管他們的吃飯問題了。


    他們並沒有把這邊當做自己的家,原因就是黛玉說的“她家裏又仍舊有房有地。白住了這裏,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


    也就是實在不行了,還可以退會關外。


    所以這裏也【庚辰雙行夾批:通部眾人必從寶釵之評方定,然寶釵亦必從顰兒之評始可,何妙之至!】


    黛玉忙笑道:“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


    寶釵道:“這有什麽放在口裏的!隻愁我人人跟前失於應候罷了。隻怕你煩了,我且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庖丁解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庖丁解夢並收藏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