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麵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雲:
才自精明誌自高,
生於末世運偏消。【甲戌雙行夾批:感歎句,自寓。】
清明涕送江邊望,
千裏東風一夢遙。
這是賈探春的判詞。
“才自精明誌自高”指的是她的誌向高遠,精明能幹有才能,清醒精敏,不被富貴蒙昏了頭腦。
有才隻是有能力,有誌代表她有一個崇高的理想,隻有才而無誌,則可能是個梟雄,就像王熙鳳一樣。
王熙鳳就說過她可不信什麽陰司報應,這就是梟雄特質,如果隻有誌,而沒有才能,那就隻能成為一個無用的正人君子,而探春卻是才誌兼備。
但是他“生於末世運偏消”,這是寫她生於封建社會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誌”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
也就是有命無運。作者寫探春是趙姨娘庶出,她自己的庶出身份,也阻礙了她發揮才能,因為下人們都不是省油的燈。
前文解析了榮國府的政治架構,賈政是隱喻文官集團,王夫人是武將集團,他們所生的賈珠,賈元春,寶玉都是嫡係子孫,三人都隱喻朱明正朔。
迎春,探春,惜春都是庶出,隱喻南明的三個小朝廷。賈府的女兒為什麽都起名春字?
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崇尚節儉,將銅鏡作為禮物,賞賜給嬪妃和女兒們。本著內外有別的原則,讓工匠在鏡子後麵雕刻了文字,區別嬪妃,女兒,特在女兒的銅鏡之後,都刻上“春”字。
賈府四個女兒,都起名春字,也許就是出自這裏。人們大多可以看出四春的名字,連起來的諧音就是原應歎息。
但是隆武朝廷主要是由閩浙的軍閥鄭芝龍家族扶持起來的,所以這裏的趙姨娘隱喻的就是鄭氏集團。
具體情節具體分析,隆武朝廷下還有一個魯王集團,到後文具體情節時,我們再詳細了解。
“清明涕泣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判詞是寫每個角色過去未來的簿冊,所以這些情景是一定會出現的。
大海暗示探春將遠出東海,如斷了線的風箏般一去不返,最後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點出她將在清明時分江邊遠望,如在綜觀畫裏的女子一樣在船上對著江邊“掩麵泣涕”。
圖畫裏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就是在暗示探春隱射的是兩個人一起麵對大海。
南明的隆武朝廷就是如此情況,南京的弘光朝廷滅亡之後,明朝又在福建和浙江扶持了兩個藩王,分別是唐王和魯王。後以唐藩的隆武政權為尊,這就是探春隱喻的隆武朝廷。
1645年六月十一日,唐王朱聿鍵見潞王朱常淓已經決定投降,不勝憤慨,在一批文官武將的支持下,離開杭州前往福州籌辦監國。倡先擁戴朱聿鍵的實際上是靖虜伯鄭鴻逵。
朱聿鍵和其他藩王的經曆有很大的不同,雖說貴為王孫,在出生後的四十三年裏除七年奉藩以外,其餘歲月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多災多難的經曆使他受到了其他藩王所沒有的磨煉,增加了許多閱曆,在國家處於危難時期正是充當最高統治者的有利條件。
朱聿鍵正是在這樣一種特殊條件下,被推上了維係明統的監國和帝位;他是位胸有大誌的人,自然也正中下懷。
當時浙江也掀起了大量抗清運動,張國維,方國安等人迎魯王朱以海出任監國。朱以海到達紹興後,於七月十八日就任監國。
參與擁立魯藩的官紳開初並不知道唐王朱聿鍵已經在福州繼統,所以就造成了唐魯二藩並力的局麵,而兩藩王所在的紹興和福州都是麵朝大海的,所以探春的圖冊裏畫的是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
朱以海親身經曆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患難生活,培育了他對清廷的仇恨,在清兵侵入浙江時堅持了民族氣節,並且毫不猶豫地在強敵壓境之時毅然肩負起抗清的旗幟,甚至親臨前線犒師,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最終魯王做出讓步,尊奉隆武朝廷,這樣唐魯二藩王構成了南明第二個朝廷的架構。
隆武帝朱聿鍵酷愛書本,嗜書如命,所以作者將探春的丫鬟起名侍書,以此幫助讀者了解其隱喻。
1646年(隆武二年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因清軍已攻入仙霞關聞訊,逃出延平,又想取道汀州去江西。《南明野史》稱,如此危難緊急關頭,酷嗜讀書的隆武帝仍然“載書十車以行”,這更拖慢了諸人的逃跑速度。
後來隆武帝戰敗殉國,魯王堅持以監國身份繼續抗清,並且派遣他的部將張明振張煌言率領大軍於1654年三次攻入長江。
其中一次率大小戰船六百餘艘,由崇明出發,一路所向披靡,攻占瓜州與金陵隔江相望。
時值清明,張明振領軍登金山,全軍縞素,遙拜朱元璋孝陵,並寫下了《登金山遙祭孝陵》一詩。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鍾山望裏真。
鶉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桴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縞素,會看大纛祃龍津。
1661年張煌言再次與鄭成功合兵包圍南京,可惜最終沒能攻克城池,後鄭成功率兵收複台灣,魯王也隨之渡海遠走澎湖。
這就是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
才自精明誌自高,
生於末世運偏消。【甲戌雙行夾批:感歎句,自寓。】
清明涕送江邊望,
千裏東風一夢遙。
這是賈探春的判詞。
“才自精明誌自高”指的是她的誌向高遠,精明能幹有才能,清醒精敏,不被富貴蒙昏了頭腦。
有才隻是有能力,有誌代表她有一個崇高的理想,隻有才而無誌,則可能是個梟雄,就像王熙鳳一樣。
王熙鳳就說過她可不信什麽陰司報應,這就是梟雄特質,如果隻有誌,而沒有才能,那就隻能成為一個無用的正人君子,而探春卻是才誌兼備。
但是他“生於末世運偏消”,這是寫她生於封建社會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誌”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
也就是有命無運。作者寫探春是趙姨娘庶出,她自己的庶出身份,也阻礙了她發揮才能,因為下人們都不是省油的燈。
前文解析了榮國府的政治架構,賈政是隱喻文官集團,王夫人是武將集團,他們所生的賈珠,賈元春,寶玉都是嫡係子孫,三人都隱喻朱明正朔。
迎春,探春,惜春都是庶出,隱喻南明的三個小朝廷。賈府的女兒為什麽都起名春字?
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崇尚節儉,將銅鏡作為禮物,賞賜給嬪妃和女兒們。本著內外有別的原則,讓工匠在鏡子後麵雕刻了文字,區別嬪妃,女兒,特在女兒的銅鏡之後,都刻上“春”字。
賈府四個女兒,都起名春字,也許就是出自這裏。人們大多可以看出四春的名字,連起來的諧音就是原應歎息。
但是隆武朝廷主要是由閩浙的軍閥鄭芝龍家族扶持起來的,所以這裏的趙姨娘隱喻的就是鄭氏集團。
具體情節具體分析,隆武朝廷下還有一個魯王集團,到後文具體情節時,我們再詳細了解。
“清明涕泣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判詞是寫每個角色過去未來的簿冊,所以這些情景是一定會出現的。
大海暗示探春將遠出東海,如斷了線的風箏般一去不返,最後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點出她將在清明時分江邊遠望,如在綜觀畫裏的女子一樣在船上對著江邊“掩麵泣涕”。
圖畫裏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就是在暗示探春隱射的是兩個人一起麵對大海。
南明的隆武朝廷就是如此情況,南京的弘光朝廷滅亡之後,明朝又在福建和浙江扶持了兩個藩王,分別是唐王和魯王。後以唐藩的隆武政權為尊,這就是探春隱喻的隆武朝廷。
1645年六月十一日,唐王朱聿鍵見潞王朱常淓已經決定投降,不勝憤慨,在一批文官武將的支持下,離開杭州前往福州籌辦監國。倡先擁戴朱聿鍵的實際上是靖虜伯鄭鴻逵。
朱聿鍵和其他藩王的經曆有很大的不同,雖說貴為王孫,在出生後的四十三年裏除七年奉藩以外,其餘歲月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多災多難的經曆使他受到了其他藩王所沒有的磨煉,增加了許多閱曆,在國家處於危難時期正是充當最高統治者的有利條件。
朱聿鍵正是在這樣一種特殊條件下,被推上了維係明統的監國和帝位;他是位胸有大誌的人,自然也正中下懷。
當時浙江也掀起了大量抗清運動,張國維,方國安等人迎魯王朱以海出任監國。朱以海到達紹興後,於七月十八日就任監國。
參與擁立魯藩的官紳開初並不知道唐王朱聿鍵已經在福州繼統,所以就造成了唐魯二藩並力的局麵,而兩藩王所在的紹興和福州都是麵朝大海的,所以探春的圖冊裏畫的是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
朱以海親身經曆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患難生活,培育了他對清廷的仇恨,在清兵侵入浙江時堅持了民族氣節,並且毫不猶豫地在強敵壓境之時毅然肩負起抗清的旗幟,甚至親臨前線犒師,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最終魯王做出讓步,尊奉隆武朝廷,這樣唐魯二藩王構成了南明第二個朝廷的架構。
隆武帝朱聿鍵酷愛書本,嗜書如命,所以作者將探春的丫鬟起名侍書,以此幫助讀者了解其隱喻。
1646年(隆武二年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因清軍已攻入仙霞關聞訊,逃出延平,又想取道汀州去江西。《南明野史》稱,如此危難緊急關頭,酷嗜讀書的隆武帝仍然“載書十車以行”,這更拖慢了諸人的逃跑速度。
後來隆武帝戰敗殉國,魯王堅持以監國身份繼續抗清,並且派遣他的部將張明振張煌言率領大軍於1654年三次攻入長江。
其中一次率大小戰船六百餘艘,由崇明出發,一路所向披靡,攻占瓜州與金陵隔江相望。
時值清明,張明振領軍登金山,全軍縞素,遙拜朱元璋孝陵,並寫下了《登金山遙祭孝陵》一詩。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鍾山望裏真。
鶉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桴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縞素,會看大纛祃龍津。
1661年張煌言再次與鄭成功合兵包圍南京,可惜最終沒能攻克城池,後鄭成功率兵收複台灣,魯王也隨之渡海遠走澎湖。
這就是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