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趙雲和張燕在無極縣邊界處來來迴迴打了數十場戰鬥,張燕攻不進來,而趙雲也不深入追擊,雙方就這麽僵持著,誰也奈何不了誰。


    後來張燕被打得惱羞成怒,於是聯合叛軍一起來攻。趙雲也不甘示弱,派出張遼、高順、徐晃等名將參戰,依然穩穩的把張燕聯軍擋在縣界以外。


    這場仗從初秋一直打到寒冬臘月,眼見天寒地凍大雪封山,黑山賊兵無戰心,怨恨聲四起。沒奈何,張燕隻得含恨退迴山中休養,而趙雲卻滿心歡喜的收兵迴營。


    各迴各家,各找各媽。就這樣,這場持續了數個月的戰鬥終於暫告一段落。


    打完一合計,還是趙雲占了上風。因為無極縣除了縣界十裏內受到的破壞比較嚴重,縣內其他地方,絲毫沒有受到波及,生活勞作一點不受影響。


    那十裏之內畢竟是特意留出來的戰場,遭到破壞也在情理之中。縱觀大局,這種結果完全在預期之內,趙雲做的相當完美,順利完成防守任務,可喜可賀。


    有功者獎,趙厶也不小氣,下令犒賞三軍,滿城狂歡三日,上下一心,普天同慶。收獲的可是滿滿的人心,標榜的可是趙厶赫赫的威名。


    而無極縣之外的郡縣可就遭了殃,差點被張燕聯軍翻了個底朝天,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比鬼子進村還可怕。當地的老百姓真是倒了大黴,遇到他們這夥強盜土匪,攪的天無寧日,生活暗淡。趙厶卻對此感到很滿意,甚至有些幸災樂禍,心說:“好!局勢越亂越好,搜刮的越狠越好。”真是沒人性。


    唯一讓趙厶感到頭疼的就是戰亂初起時,有大量躲避戰亂的百姓湧入無極縣內尋求保護,趙雲心眼好,想放他們進來,趙厶卻一百個不樂意,心說:“這幫人都是來吃白食的,我哪有那麽多糧食養這麽多閑人,幾天工夫非把我吃窮不可。”


    也不能說趙厶狠心,主要是他擔心難民中肯定夾雜著奸細,同時還有大量的土豪劣紳,這幫人沒一個好東西,奸細還好說,大不了走漏些消息,而土豪劣紳就更可惡了,等到張燕聯軍一退,他們平安迴到家中,指定還會再次搜刮民脂民膏,為害一方。


    這群敗類,就不能讓他們太逍遙快活了,必須得讓他們真正體驗一把當難民的苦,所以一定要先徹底摧毀他們的田宅再結束戰亂,到那時希望破滅,他們就老實了。


    而且這幫土豪在逃難的時候隨身攜帶著大量財物,也得狠狠的敲詐出來,至少也得讓他們徹底淪為難民,切身體會一下底層老百姓生活的不易。


    這個想法是好的,就是手段有些殘忍,而且最受苦的還是那些真正貧窮的老百姓,他們生活本來就很艱辛,這麽一來就更沒了活路,要麽等死,要麽造反。


    其實吧,趙厶倒希望這些貧民都能勇敢一點,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既然沒有活路,為什麽不奮起反抗呢。殊死一搏,不成功便成仁,很難嗎?


    不服就幹,幹他娘的,反正是死,為什麽不死的壯烈一些呢。


    話是這麽說,誰敢啊?


    既然不敢,那就一定還沒走到絕路,那就不妨再加把勁,繼續激發他們的潛力,看他們能忍到什麽時候。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你這麽能忍,那就忍著唄,看你能忍到幾時?你弱你還有理了是不,真等著天上掉餡餅呢?


    於是趙厶婉拒趙雲道:“形勢不明,百姓中恐有奸細,故而不得不防。”打算以此來打消趙雲想要收留難民的念頭。可趙雲終究於心不忍,還想再爭取一下:“見死不救,非仁義所在。”


    趙厶才不管什麽仁義不仁義呢,繼續勸他道:“舍一縣之太平,陷萬民於水火,是不智也。”


    趙雲一聽,豁然開朗,趕緊道歉:“大哥所言極是,是小弟欠考慮了。”於是轉身就把所有難民都擋在了縣外。小不忍則亂大謀,他自然懂得其中輕重。


    隻是後來隨著聚集的難民越來越多,如洪水猛獸一般衝擊界線,趙雲就有點招架不住了。黑山賊能殺,叛軍能殺,但是讓他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而且是流亡的百姓,他是寧死不為。而趙厶常自詡為正人君子,所以他也不會做這種喪盡天良滅絕人性的傷天害理之事。


    不能殺,又趕不走,這事可就有點難辦了。


    看到這可能有人又要問了:“為什麽不讓他們去屯田呢,這不是現成的勞動力嗎?”


    你以為趙厶不想,可是仔細想想,他們隻是暫時來避難的,又不是真的無家可歸,等張燕聯軍一退,他們自然就迴家去了,你就是想留,他們也未必肯答應。所以趙厶才不樂意收留他們,賠本的買賣,誰幹?


    但眼下一堆人擠在你門口,吵的不可開交,你能怎麽辦?


    最後實在沒辦法,隻好在無極縣找個人煙稀少的偏遠之地臨時把難民先安置下來。話是這麽說,但是心裏始終不痛快,暗自抱怨道:“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早餐、晚餐就有嗎?別做夢了,不幹活就等著餓死吧,別想在我這蹭吃蹭喝。”


    趙厶發了狠,又尋思道:“他們是來逃難的,又不是來享福的,還想等吃等喝瀟灑快活呢?要是這樣,那大夥都去當難民得了,啥也不用幹,還有飯吃,多好。”


    越想越氣,於是就把難民分成各屯,強迫他們去開荒,即使現在不能耕種,也得先開墾出來再說,反正就是不能讓他們閑著。而且特意安排雷公、裴元紹各帶一隊人馬在那盯著,誰敢鬧事,輕則打,重則殺,絲毫不用講情麵。這叫無規矩不成方圓。


    老實人一聽,心裏尋思:“隻要給飯吃,讓幹啥都行。”於是乖乖去開荒了。


    有些人不太老實,就在那暗自捉摸:“憑什麽讓我幹活,再說了,誰開的荒就歸誰嗎?”你做夢娶媳婦呢,盡想好事。能幹就幹,不能幹就滾蛋,誰白養你。哐哐一頓嚇唬,最後這些人雖然不情願,也扭扭捏捏的去開荒了。


    還有就是藏在人群裏的土豪劣紳,平日裏養尊處優慣了,哪裏會幹活,於是悄悄的準備好‘見麵禮’上下打點,企圖蒙混過關,逃避開荒。


    好!


    你有錢是吧,錢多了不起是吧,行,那就多出點唄,然後一直把你敲詐幹淨,最後落個一窮二白,還得照樣去開荒,你說何苦來著。


    ‘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趙厶算是玩明白了。


    就這麽開荒開到數九寒天,直到冰凍三尺,土地都被凍得硬邦邦的,再也開墾不動,隻得作罷。本著人道主義精神,趙厶好心送去慰問之言,並囑咐他們安心過冬,保證不會餓死他們。結果給他們提供的糧食,一天一頓粗糧,真的隻是保證餓不死而已。


    即便這樣,那麽多人一個抱怨的都沒有。


    因為敢抱怨的,都被雷公收拾的服服貼貼的。術業有專攻嘛,收拾他們還不是綽綽有餘。


    一冬無話,好不容易等到冬去春來,冰消雪融,正是乍暖還寒的時候,趙厶正準備再督促難民們繼續開荒,結果冀州卻迎來了新任刺史賈琮。


    按照傳言所說,這賈琮可是位了不得的大人物,黃巾之亂時,曾任交趾刺史,在任三年,一州清平,為十三州之最。


    乖乖了不得,原來這個亂世,還真有清官賢吏。


    古人言:“民之治亂在於吏,國之安危在於政。政者,莫大於官賢。”


    要真能做到這樣,那才真是:“水清沙自潔,官賢弊自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