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之事終於提上日程,趙厶緊鑼密鼓的張羅此事,因為前有打土豪之功,老百姓對趙厶的評價還是蠻不錯的,所以招募‘屯田客’的過程非常順利。八屯之地很快就招滿了人,甚至有人因為沒被招募而心生懊悔,跑到縣衙哭訴:“青天在上,給我們留一條活路吧。”
趙厶一聽有點恍惚,心說:“這話說的,怎麽好像是我害了你們似的。”他心裏有點不爽,因此不由自主的暗罵一句:“這幫刁民,沒文化真可怕,能嚇死個人。”轉念一想:“不對,八屯之地隻能安頓四百人,而叛軍作亂影響了幾十萬人。這差距有點大,也不怨他們要來吵鬧了。”
本著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理念,趙厶隻好再出一份告示:“自本告示之日起,凡本縣民戶,所耕之田皆依屯田之例。五口之家,耕田百畝。不足三口,耕田減半。無所依附流亡在外者,可複懇荒地,每開懇百畝,亦按此例。田多者自退,不足者自補。有牛者自耕,無牛者可租借官牛。不依此令者,自求多福。”
一步到位,開啟全縣屯田模式。
為什麽不能再進一步,擴展到全郡呢。你以為趙厶不想,可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這事嘛,也要一件一件的做,總之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慢慢來唄。
正所謂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這天下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初看這張告示,顯然已經非常合理了,但合理不代表公平。
為什麽這麽說呢。
你想啊,青壯年正值力壯之時,耕田百畝尚有餘力,老人小孩能做到嗎?五口之家,你能保證必有青壯年嗎?如果沒有,那麽給他百畝田,他能合理耕種嗎?不足三口之家,就必定是老人孩子嗎?如果不是,隻給他五十畝地,夠他全家吃飯的嗎?
還有之前沒被打倒的那些膽小的土豪,各個都還有上千畝的良田,人家憑本事掙的田宅,你一句話讓他們全部交出來,合理嗎?
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隻要大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少數服從多數嘛。
且說告示張貼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憂。總體來說還是高興的人比憂愁的人多,畢竟還是窮人多嘛。大夥種地的熱情空前高漲,流民也相繼歸來,千屯、萬屯乃至數萬屯很快建立起來。趙厶看著這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暗喜道:“這下應該能做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餓不死了吧。”
正思考間,有人來報:“甄儼求見。”
“甄儼是誰?”趙厶愣了三秒鍾,心裏尋思:“既然姓甄,說不定跟甄姬是一家人。這可得好好招待。”
把人請進來,寒暄過後,一番問詢,果然是甄家的人,而且是甄姬的二哥,親二哥。“原來是親家哥來了。”趙厶心裏登時就樂了,趕緊請甄儼入座,這才客氣的問他:“不知二哥所來何事。”叫的還挺親切,真把他當成一家人了。
甄儼不知就裏,不明白趙厶為什麽對他這麽客氣,當下也不敢失了禮節,稀裏糊塗拱身還禮道:“自看了告示,深感府君大義。迴府君知道,甄府上下老幼有十口之多,加上仆人婢女,總有二十幾口。其餘盡皆遣散。願留五百畝薄田自用,其餘千畝良田奉公,以資屯田之需。”
原來是這麽迴事。不愧是甄家,覺悟就是高。但是趙厶心裏一尋思:“這麽大一個家業,怎麽能說捐就捐呢,這不就吃虧了嗎?我堂堂一個太守,怎麽能讓親家哥吃虧呢。”
看吧,這就開始護短了。
就見趙厶略一思索,有了主意,開口稱讚道:“甄府此舉,實乃世之楷模。”把甄儼誇的一愣一愣的,不知該如何迴答。接著就聽趙厶繼續說道:“既然如此,我不能虧待了你們甄家。這樣吧,眼下縣中官吏奇缺,而瑣事繁雜,急需人手。縣丞一職正好閑著,就交給你來打理吧。”
因為受到避籍製度的限製,縣令一職不能由本縣人擔任,要不然直接就許他做個縣令了。而縣丞之職卻不在限製之內,所以無妨,任由趙厶隨意安排。都說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然要先安排自家的親家哥了。
甄儼誠惶誠恐,不期還有這好事。自忖做個縣丞也不是什麽難事,倒也能勝任,於是趕緊起身,行一大禮道:“承蒙府君抬愛。”他倒是不客氣,這麽爽快就應承下來了。
趙厶又招唿他坐下,又給他一個好消息:“屯田之事俱已妥當,你家的田還是你家的,安心耕種就是。婢女仆人也不必遣散,一切照舊,該咋樣還是咋樣。”
甄儼推辭了幾番也推辭不掉,隻得應允,再三道謝。
“新官上任,乃是可喜可賀之事,我馬上安排人去甄府通報喜訊。二哥且留下,我為你略備菜肴,以示慶賀。”趙厶很熱情,非要留甄儼吃頓飯再走,加深一下感情。這迴甄儼不好推辭,爽快的答應下來。二人倒也交談甚歡。
次日,消息傳開,其他幾個土豪紛紛仿效,都要把自家的田地捐出來以備屯田。趙厶還能不明白他們的那點小心思嗎?跟趙厶比心眼,他們還嫩點,這迴要讓他們失望了。
就見趙厶毫不客氣的如數收下,卻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更別提賞賜他們一官半職了。這幫土豪登時傻了眼,卻有苦說不出,敢怒還不敢言。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事情開始朝著趙厶期望的方向發展,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下一步,就要正式開始清剿叛軍了。趙厶還有點小激動:“清閑了這麽久,終於又要開始殺賊立功了。這一次掃平叛軍,不知道又會給我什麽樣的獎賞。州牧?還是將軍?還是二者兼備?”
他還真是自信。
“傳令趙雲、高順、張遼、徐晃,即刻整備軍資,加強操練。不日出征,務必一舉擊潰叛軍,揚我軍威。”
這可真是‘橫掃天下邪與惡,大展雄才高萬仞’。
趙厶一聽有點恍惚,心說:“這話說的,怎麽好像是我害了你們似的。”他心裏有點不爽,因此不由自主的暗罵一句:“這幫刁民,沒文化真可怕,能嚇死個人。”轉念一想:“不對,八屯之地隻能安頓四百人,而叛軍作亂影響了幾十萬人。這差距有點大,也不怨他們要來吵鬧了。”
本著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理念,趙厶隻好再出一份告示:“自本告示之日起,凡本縣民戶,所耕之田皆依屯田之例。五口之家,耕田百畝。不足三口,耕田減半。無所依附流亡在外者,可複懇荒地,每開懇百畝,亦按此例。田多者自退,不足者自補。有牛者自耕,無牛者可租借官牛。不依此令者,自求多福。”
一步到位,開啟全縣屯田模式。
為什麽不能再進一步,擴展到全郡呢。你以為趙厶不想,可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這事嘛,也要一件一件的做,總之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慢慢來唄。
正所謂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這天下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初看這張告示,顯然已經非常合理了,但合理不代表公平。
為什麽這麽說呢。
你想啊,青壯年正值力壯之時,耕田百畝尚有餘力,老人小孩能做到嗎?五口之家,你能保證必有青壯年嗎?如果沒有,那麽給他百畝田,他能合理耕種嗎?不足三口之家,就必定是老人孩子嗎?如果不是,隻給他五十畝地,夠他全家吃飯的嗎?
還有之前沒被打倒的那些膽小的土豪,各個都還有上千畝的良田,人家憑本事掙的田宅,你一句話讓他們全部交出來,合理嗎?
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隻要大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少數服從多數嘛。
且說告示張貼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憂。總體來說還是高興的人比憂愁的人多,畢竟還是窮人多嘛。大夥種地的熱情空前高漲,流民也相繼歸來,千屯、萬屯乃至數萬屯很快建立起來。趙厶看著這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暗喜道:“這下應該能做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餓不死了吧。”
正思考間,有人來報:“甄儼求見。”
“甄儼是誰?”趙厶愣了三秒鍾,心裏尋思:“既然姓甄,說不定跟甄姬是一家人。這可得好好招待。”
把人請進來,寒暄過後,一番問詢,果然是甄家的人,而且是甄姬的二哥,親二哥。“原來是親家哥來了。”趙厶心裏登時就樂了,趕緊請甄儼入座,這才客氣的問他:“不知二哥所來何事。”叫的還挺親切,真把他當成一家人了。
甄儼不知就裏,不明白趙厶為什麽對他這麽客氣,當下也不敢失了禮節,稀裏糊塗拱身還禮道:“自看了告示,深感府君大義。迴府君知道,甄府上下老幼有十口之多,加上仆人婢女,總有二十幾口。其餘盡皆遣散。願留五百畝薄田自用,其餘千畝良田奉公,以資屯田之需。”
原來是這麽迴事。不愧是甄家,覺悟就是高。但是趙厶心裏一尋思:“這麽大一個家業,怎麽能說捐就捐呢,這不就吃虧了嗎?我堂堂一個太守,怎麽能讓親家哥吃虧呢。”
看吧,這就開始護短了。
就見趙厶略一思索,有了主意,開口稱讚道:“甄府此舉,實乃世之楷模。”把甄儼誇的一愣一愣的,不知該如何迴答。接著就聽趙厶繼續說道:“既然如此,我不能虧待了你們甄家。這樣吧,眼下縣中官吏奇缺,而瑣事繁雜,急需人手。縣丞一職正好閑著,就交給你來打理吧。”
因為受到避籍製度的限製,縣令一職不能由本縣人擔任,要不然直接就許他做個縣令了。而縣丞之職卻不在限製之內,所以無妨,任由趙厶隨意安排。都說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然要先安排自家的親家哥了。
甄儼誠惶誠恐,不期還有這好事。自忖做個縣丞也不是什麽難事,倒也能勝任,於是趕緊起身,行一大禮道:“承蒙府君抬愛。”他倒是不客氣,這麽爽快就應承下來了。
趙厶又招唿他坐下,又給他一個好消息:“屯田之事俱已妥當,你家的田還是你家的,安心耕種就是。婢女仆人也不必遣散,一切照舊,該咋樣還是咋樣。”
甄儼推辭了幾番也推辭不掉,隻得應允,再三道謝。
“新官上任,乃是可喜可賀之事,我馬上安排人去甄府通報喜訊。二哥且留下,我為你略備菜肴,以示慶賀。”趙厶很熱情,非要留甄儼吃頓飯再走,加深一下感情。這迴甄儼不好推辭,爽快的答應下來。二人倒也交談甚歡。
次日,消息傳開,其他幾個土豪紛紛仿效,都要把自家的田地捐出來以備屯田。趙厶還能不明白他們的那點小心思嗎?跟趙厶比心眼,他們還嫩點,這迴要讓他們失望了。
就見趙厶毫不客氣的如數收下,卻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更別提賞賜他們一官半職了。這幫土豪登時傻了眼,卻有苦說不出,敢怒還不敢言。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事情開始朝著趙厶期望的方向發展,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下一步,就要正式開始清剿叛軍了。趙厶還有點小激動:“清閑了這麽久,終於又要開始殺賊立功了。這一次掃平叛軍,不知道又會給我什麽樣的獎賞。州牧?還是將軍?還是二者兼備?”
他還真是自信。
“傳令趙雲、高順、張遼、徐晃,即刻整備軍資,加強操練。不日出征,務必一舉擊潰叛軍,揚我軍威。”
這可真是‘橫掃天下邪與惡,大展雄才高萬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