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如果農民無田可種,就失去了生活來源。或淪為佃農,任人剝削;或被迫流亡,困於道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正是這種真實的寫照。


    所以田地問題就是基本問題,但這個問題就像是大魚吃小魚一樣無解。小魚變成大魚,大魚又吃小魚,反反複複,無始無終,永遠都不會得到完美的解決。


    不解決還不行。因為不解決就沒飯吃,沒飯吃就會餓肚子,一旦餓肚子,什麽事都會成為問題。概括成一句話就是:‘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這就像一個魔咒,誰都無法逃避。


    既然無法逃避,就要想辦法解決。解決方法不一定完美,但必須有效,哪怕隻是暫時的。總之,至少得讓大多數人都吃上飯,這才能有一定的穩定基礎。所以趙厶就想到了屯田。


    但是屯田就得有田,而良田美地幾乎都在當地土豪劣紳的手中,你去要,他們就會爽快的給你嗎?想得美。他們是不會輕易交出來的。所以這又是一個問題。


    可能有人要說了,叛軍作亂,百姓流亡,肯定會出現大量無主的田地,收迴來不就行了。


    你想的怪好的嘞。


    舍棄田地而流亡的人,幾乎都是窮人。窮人之所以叫窮人,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吃不飽飯,而吃不飽飯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貧瘠長不出足夠多的糧食。既然長不出糧食,要之何用?


    所以最佳解決方案還是打土豪,分田地。別無他法。誰讓他們手裏握著大量良田美地呢。君子無罪,懷璧其罪。這麽說好像有點不嚴謹,說他們是君子,有點抬舉他們了,看他們平日裏的所作所為,哪有一點跟君子搭邊的。所以打了就打了,自認倒黴吧。


    起初趙厶想的很簡單,那就是借著叛軍作亂,強逼土豪劣紳交出多餘的田地。想法是好的,簡單粗暴,省時省力,可事實證明此法不可行,太激進,而且容易引起土豪的激烈反抗。


    之前在盧奴城就是這麽做的,結果把高順給陷進去了,雖然後來有驚無險的迴來了,但也是個慘痛的教訓。這也說明凡事要張弛有度,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而且激進的做法有可能會讓普通百姓產生誤解,以為又是什麽強盜進城呢。影響不好,還有可能會引起他們的戒備之心,給以後的招募造成負擔,所以強行為之,反而適得其反。


    吃一塹長一智,既然‘威逼’不成,那就換個思路,‘利誘’。


    事實證明這迴讓他蒙對了。為了給無極縣的滿城百姓留個好印象,趙厶連城都沒敢進,結果縣丞卻聞風而動,主動前來帶路。這不就順理成章,成功打入‘敵人’內部了嘛。內部瓦解最為致命,分崩離析而不自覺,四分五裂而不自醒,直至土崩瓦解方知悔之晚矣。這全都要歸功於帶路黨的‘敢做敢為’。


    縣丞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引狼入室’,自以為得計,卻不知道,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形式出現。這迴,該輪到他要遭罪了吧。就當以二百五的代價,買個教訓吧,爭取下輩子做個好人。


    趙厶把他的後事都提前安排好了。真是操心呐。


    且說借著縣丞帶路的便利,幾天時間趙厶就把他們田地的情況摸了個七七八八。結果知道的越多反而越不快樂,這時心裏又犯起了嘀咕:“不好弄,也弄不好。”


    因為情況遠比他想象的還要複雜,這幫人貪得無厭,侵占的田地實在太多了,一時半會根本征不完。你就算強要個一頃兩頃,甚至狠狠心,一次占他個百十頃,但這對土豪來說,毛毛雨啊,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傷不了筋也動不了骨。關鍵是這一點半點的田地也不夠屯田的啊。


    所以單純從田地上找他們的毛病,幾乎不可能定他們的罪。你看,老百姓生活困難要自願賣地,而土豪們正好錢多沒地方用,正好用來買地。一個賣,一個買,你能說不合理嗎?凡事都要講道理嘛,所以這個買賣之間,幾乎挑不出任何問題。


    難辦。


    屬實難辦。


    迴到縣衙,趙厶愁眉苦臉想了好幾天,始終沒個頭緒。縣丞倒是格外上心,天天圍在他身邊伺候著,時不時探探口風:“府君,想好了沒有,看中哪塊地了,我馬上去安排。”


    他還沒意識到這是個陷阱。還在想著地的問題不解決,他升縣令的問題就解決不了呢。真是作死的鬼。


    趙厶本來就心煩,看到他這副獻媚的嘴臉更加惡心,不由暗罵:“我看中你們所有的地了,你能給嗎?”這話也就隻能在心裏發發牢騷罷了,你以為還能真說出來啊。


    可是就這麽一尋思,突然靈機一動,就有了個好主意,心說:“這幫家夥哪個不是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既然這樣,不如來個殺雞儆猴,先拿王善人開刀。”


    繞了一大圈,竟然又把王善人給惦記上了。王善人表示:“我很傷心。大家都是一樣的貪,為啥先拿我開刀。就因為我叫善人嗎?”


    這話說的,誰讓你惡人先告狀呢,不拿你開刀怎麽對得起群眾。


    要想找王善人的茬,還得從退還畝稅錢上找。他說他已經退了,誰知道真退還是假退,所以得想辦法去找李二打聽一下消息。但這事不能讓縣丞去辦,這家夥根本就不跟趙厶一條心,問也是白問。所以得找個親近的人,還得是機靈點的,偷偷去打聽,這樣才放心。


    思來想去,趙厶就想到了裴元紹。從裴元紹的生平事跡來看,這家夥絕對是個人才。雖然武力值不咋地,但是眼光沒得說,絕對一流。第一眼就看中了關公的赤兔馬。第二眼又看中了趙雲的照夜玉獅子。大概他上輩子是個弼馬溫,怪不得猴精猴精的,就跟馬有緣了。


    有眼色的人懂分寸,知進退,說白了就是會來事。所以事不宜遲,當即讓人找來裴元紹,悄悄吩咐一番。裴元紹一看原來主公還想著自己呢,當時就倍受鼓舞,大受感動,登時感覺春風得意起來,不由自主挺直了腰杆,欣然領命而去。


    去不多時,屁顛屁顛的迴來複命:“迴主公,李二看了告示之後向王善人討要畝稅錢,王善人非但不給,還打斷李二一條腿。眼下李二隻剩半條命矣,朝夕不保。”


    好家夥。


    這個王善人,果然是個狠人。既然如此,這一迴還能讓你跑了嗎?


    辦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