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優柔寡斷的性格終將會害了他自己以及他所守護的漢室,這其實就是愚忠。
為了滿足他自己忠臣之美名,也為了滿足他自己那虛無縹緲的高尚品德,竟置朝廷於險地而不顧,重小節而輕大體,這不是蠢又是什麽。
所以注定他將一事無成,最終必將淹沒於曆史的潮流之中,激不起任何浪花,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跡,曾經的輝煌難掩今日的痛惜,這不就是悲哀的人生嗎?
“邊章、韓遂皆是涼州名士,卻委身於叛軍之中,甚至以誅討宦官為由,進犯三輔,欺君罔上,罪不容誅,若不能禁,必開天下之先河,從此之後,天下群雄紛紛仿效,豈不是置天下於危難之間,此事不可不妨。”
趙大寶知道皇甫嵩終不能成事,所以他要在皇甫嵩麵前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華,以增加他在軍中的影響力:“我應將軍詔命而來,旨在討賊安民,若無功而返,實是有愧於朝廷之厚望。”
他不說愧對皇甫嵩,反而拿朝廷說事,像皇甫嵩這種老好人,肯定不敢反駁。
果然,皇甫嵩默然無語,良久,卻歎息一聲:“此事須從長計議。”
還從長計議,你以為眼下還有那麽多時間等著你從長計議嗎?
等你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時候就已經晚了好吧,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你以為你誰啊,真以為你能憑一己力匡扶漢室啊,這個皇甫嵩,是打算借著祖上的威名苟延殘喘嗎?
若如此,跟袁紹之輩又有什麽不同?
真是錯看了他。
“若將軍知我可用,當借兵於我;若知我不可用,我當告退。”趙大寶可不怕得罪皇甫嵩,反正他馬上就要被小人給陷害了,那還跟他客氣什麽。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趙大寶這麽聰明,還怕找不到容身之處嗎?
要是真把他逼急了,信不信趙大寶分分鍾就跟邊章、韓遂聯手,到那時,別說是三輔了,洛陽都給你打下來,就問你服不服就完事了。
“八百先登以及五百騎兵可暫且交由你統領,你可屯兵於美陽,阻止叛軍東進。”皇甫嵩見趙大寶口氣強硬,也不知作何感想,竟然真的做出了讓步,交給他一麵令旗。
這可真是大大出乎趙大寶的意料,他也沒想到事情竟然能這麽順利,就跟做夢似的,所以當場有點懵逼,心裏還在尋思:“皇甫嵩這麽好說話的嗎?以前咋沒發現呢?”
其實像皇甫嵩這麽當主帥的人,還真是少見,簡直一點威嚴都沒有,就他這種性格,也不知道靠的什麽才能讓手下眾壯士服從他的號令,以德服人嗎?
德是什麽?
現實中真有以德服人這種事嗎?
在趙大寶的潛意識裏,好像隻有那些手裏拿著板磚的人才叫‘有德’吧,而皇甫嵩這種人,充其量也隻能算是老實好欺負,但是,皇甫嵩是真的老實嗎?
不會是糊弄趙大寶的吧。
趙大寶表示這完全不可信,還是留個心眼,不要上當受騙的好,免得被坑了還樂呢,而且他也知道老實人發起狠來最可怕,就像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對不對。
“哎呀,也不對,我要是不相信他,可是這一千三百兵已經實打實的交到我手裏了,這可不是做夢,難道我誤會皇甫嵩了?”趙大寶看著手裏的令旗,一臉懵逼,心裏也是百感交集。
別小看這一方令旗,調兵遣將全指望它了,正所謂‘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呃……
好吧,穿雲箭和令旗好像有點區別,但不管怎麽說,本質都是一樣的。
此外,別看皇甫嵩給他的兵不多,但是要知道,這一千三百兵可全都是皇家侍衛隊,不僅全副武裝,配備精良,而且戰鬥力強悍。
尤其是那八百先登死士,可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英中的精英,絕對跟普通雜魚完全不在一個等級,足以稱得上是眼下這個階段真正的豪華頂級兵種,趙大寶就偷著樂去吧。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靚女配帥男,以八百先登死士配典韋,這一隊都是不要命的主,誰看見也得躲著走吧;而五百騎兵配趙子龍,這一隊堪稱戰場上的絞肉機,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看見他的身影再跑那就已經晚了,那必須得望風而逃啊,跑得慢了都得死。
所以就拿眼下這套陣容來說,別看兵少,絕對是趙大寶的巔峰實力了,橫掃涼州,絕對無人能擋,打董卓都不在話下,更不用說打這些叛軍了,簡直就是勝利在望啊。
嘿,這小子,口氣大的很啊。
淡定,趙大寶這家夥說的話,咱們三分三解就好了,也不要太當真,當真你就輸了,反正這家夥不吹就會死,都體諒一下他的難處吧。
當然,趙大寶也有客氣的時候。
其實當他隱約感覺自己誤會皇甫嵩的時候,他就已經後悔了:“哎呀你看這事整的,我剛才那麽吊兒鋃鐺的跟他講話,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真是悔不當初啊。”
看吧,他後悔了吧。
其實趙大寶並非惡人,也沒有瞧不起誰的意思,但他就是覺得皇甫嵩太老實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他就是想給皇甫嵩解釋一下這個道理。
這家夥真是多事,說的好像就他一個人懂道理似的,但人家皇甫嵩卻用實際行動向他證明,老實人的本性就是德,‘你有殺我的心,而我有救你的意’,這就叫德,這就叫以德服人,現在明白了吧。
趙大寶又不傻,自然懂了。
所以搞得他都開始懷疑人生了,甚至自我反思:“皇甫嵩是很老實,而且還因此被小人陷害,落個丟官罷爵的下場,但是,就因為這樣,就該輪到別人來冷嘲熱諷嗎?”
老實不是懦弱;忍讓不是膽小;這不該成為他們被欺負的理由,請善待老實人。
所以,皇甫嵩的名聲不應該被質疑,尤其不應該受到趙大寶的質疑,畢竟趙大寶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都是人家皇甫嵩為他舉薦的功勞。
人不能忘本,怎麽能幹這種過河拆橋的缺德事呢,這是人幹的事嗎?
所以趙大寶後悔了,痛心疾首地向皇甫嵩賠禮道歉:“將軍,末將多有得罪,其實,並非……”
他要主動向皇甫嵩認錯,爭取做個好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算他小子還有點良心。
“不必多說,我知你心意,你隻要守住美陽,就是大功一件;此外,你以八百先登擊潰叛軍先鋒之事,我會如實上報朝廷。”
皇甫嵩真是老實的過分,竟然還想著幫趙大寶上報功績呢。
為了滿足他自己忠臣之美名,也為了滿足他自己那虛無縹緲的高尚品德,竟置朝廷於險地而不顧,重小節而輕大體,這不是蠢又是什麽。
所以注定他將一事無成,最終必將淹沒於曆史的潮流之中,激不起任何浪花,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跡,曾經的輝煌難掩今日的痛惜,這不就是悲哀的人生嗎?
“邊章、韓遂皆是涼州名士,卻委身於叛軍之中,甚至以誅討宦官為由,進犯三輔,欺君罔上,罪不容誅,若不能禁,必開天下之先河,從此之後,天下群雄紛紛仿效,豈不是置天下於危難之間,此事不可不妨。”
趙大寶知道皇甫嵩終不能成事,所以他要在皇甫嵩麵前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華,以增加他在軍中的影響力:“我應將軍詔命而來,旨在討賊安民,若無功而返,實是有愧於朝廷之厚望。”
他不說愧對皇甫嵩,反而拿朝廷說事,像皇甫嵩這種老好人,肯定不敢反駁。
果然,皇甫嵩默然無語,良久,卻歎息一聲:“此事須從長計議。”
還從長計議,你以為眼下還有那麽多時間等著你從長計議嗎?
等你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時候就已經晚了好吧,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你以為你誰啊,真以為你能憑一己力匡扶漢室啊,這個皇甫嵩,是打算借著祖上的威名苟延殘喘嗎?
若如此,跟袁紹之輩又有什麽不同?
真是錯看了他。
“若將軍知我可用,當借兵於我;若知我不可用,我當告退。”趙大寶可不怕得罪皇甫嵩,反正他馬上就要被小人給陷害了,那還跟他客氣什麽。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趙大寶這麽聰明,還怕找不到容身之處嗎?
要是真把他逼急了,信不信趙大寶分分鍾就跟邊章、韓遂聯手,到那時,別說是三輔了,洛陽都給你打下來,就問你服不服就完事了。
“八百先登以及五百騎兵可暫且交由你統領,你可屯兵於美陽,阻止叛軍東進。”皇甫嵩見趙大寶口氣強硬,也不知作何感想,竟然真的做出了讓步,交給他一麵令旗。
這可真是大大出乎趙大寶的意料,他也沒想到事情竟然能這麽順利,就跟做夢似的,所以當場有點懵逼,心裏還在尋思:“皇甫嵩這麽好說話的嗎?以前咋沒發現呢?”
其實像皇甫嵩這麽當主帥的人,還真是少見,簡直一點威嚴都沒有,就他這種性格,也不知道靠的什麽才能讓手下眾壯士服從他的號令,以德服人嗎?
德是什麽?
現實中真有以德服人這種事嗎?
在趙大寶的潛意識裏,好像隻有那些手裏拿著板磚的人才叫‘有德’吧,而皇甫嵩這種人,充其量也隻能算是老實好欺負,但是,皇甫嵩是真的老實嗎?
不會是糊弄趙大寶的吧。
趙大寶表示這完全不可信,還是留個心眼,不要上當受騙的好,免得被坑了還樂呢,而且他也知道老實人發起狠來最可怕,就像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對不對。
“哎呀,也不對,我要是不相信他,可是這一千三百兵已經實打實的交到我手裏了,這可不是做夢,難道我誤會皇甫嵩了?”趙大寶看著手裏的令旗,一臉懵逼,心裏也是百感交集。
別小看這一方令旗,調兵遣將全指望它了,正所謂‘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呃……
好吧,穿雲箭和令旗好像有點區別,但不管怎麽說,本質都是一樣的。
此外,別看皇甫嵩給他的兵不多,但是要知道,這一千三百兵可全都是皇家侍衛隊,不僅全副武裝,配備精良,而且戰鬥力強悍。
尤其是那八百先登死士,可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英中的精英,絕對跟普通雜魚完全不在一個等級,足以稱得上是眼下這個階段真正的豪華頂級兵種,趙大寶就偷著樂去吧。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靚女配帥男,以八百先登死士配典韋,這一隊都是不要命的主,誰看見也得躲著走吧;而五百騎兵配趙子龍,這一隊堪稱戰場上的絞肉機,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看見他的身影再跑那就已經晚了,那必須得望風而逃啊,跑得慢了都得死。
所以就拿眼下這套陣容來說,別看兵少,絕對是趙大寶的巔峰實力了,橫掃涼州,絕對無人能擋,打董卓都不在話下,更不用說打這些叛軍了,簡直就是勝利在望啊。
嘿,這小子,口氣大的很啊。
淡定,趙大寶這家夥說的話,咱們三分三解就好了,也不要太當真,當真你就輸了,反正這家夥不吹就會死,都體諒一下他的難處吧。
當然,趙大寶也有客氣的時候。
其實當他隱約感覺自己誤會皇甫嵩的時候,他就已經後悔了:“哎呀你看這事整的,我剛才那麽吊兒鋃鐺的跟他講話,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真是悔不當初啊。”
看吧,他後悔了吧。
其實趙大寶並非惡人,也沒有瞧不起誰的意思,但他就是覺得皇甫嵩太老實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他就是想給皇甫嵩解釋一下這個道理。
這家夥真是多事,說的好像就他一個人懂道理似的,但人家皇甫嵩卻用實際行動向他證明,老實人的本性就是德,‘你有殺我的心,而我有救你的意’,這就叫德,這就叫以德服人,現在明白了吧。
趙大寶又不傻,自然懂了。
所以搞得他都開始懷疑人生了,甚至自我反思:“皇甫嵩是很老實,而且還因此被小人陷害,落個丟官罷爵的下場,但是,就因為這樣,就該輪到別人來冷嘲熱諷嗎?”
老實不是懦弱;忍讓不是膽小;這不該成為他們被欺負的理由,請善待老實人。
所以,皇甫嵩的名聲不應該被質疑,尤其不應該受到趙大寶的質疑,畢竟趙大寶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都是人家皇甫嵩為他舉薦的功勞。
人不能忘本,怎麽能幹這種過河拆橋的缺德事呢,這是人幹的事嗎?
所以趙大寶後悔了,痛心疾首地向皇甫嵩賠禮道歉:“將軍,末將多有得罪,其實,並非……”
他要主動向皇甫嵩認錯,爭取做個好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算他小子還有點良心。
“不必多說,我知你心意,你隻要守住美陽,就是大功一件;此外,你以八百先登擊潰叛軍先鋒之事,我會如實上報朝廷。”
皇甫嵩真是老實的過分,竟然還想著幫趙大寶上報功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