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古函穀關之後便是長達數十公裏的函穀道,全程都是羊腸小路,崎嶇難行,嚴重影響行軍速度;渡過這段山穀後,地勢略微平緩,繼續前行近百裏,又遇到一個險要去處,乃是潼關第一道門戶,金陡關。
進入金陡關,又有黃巷阪。
此處南依高原,北臨黃河,又有遠望溝橫截去路,溝中有水,水側有一條長阪路,此路便是黃巷阪,寬僅數米,長約十數裏,卻是通往塬頂的唯一通道。
<潼關吏>雲:“丈人視要處,狹窄容單車;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人。”
絕非浪得虛名。
穿過遠望溝,又有一條‘五裏暗道’直通塬頂,兩側懸崖峭壁,險峻異常,仿佛暗無天日,故而得名;至此,終於來到塬頂,潼關關城才正式出現在眼前。
“真是要命啊,怎麽會有這樣難走的路呢,這都是誰搞出來的,就不能修平整一些嗎?看來以後要再加一條禁例了,逢山莫入。”趙大寶累得氣喘籲籲,兩腿跟灌了鉛似的。
過去潼關後你以為就安全了嗎?
錯。
大錯特錯。
因為關後又有一條河溝,潼水穿行其中;此溝之中戒備森嚴,每隔數裏就有一座小城,共有十二座城防,俗稱十二連城;此溝即是後世之‘禁溝’。
如此嚴密的防守,就是為了防止從南麵來的敵人偷渡此溝,越過潼關而直達長安。
渡過‘禁溝’之後,沿著渭河前行,便是一望無際的關中大平原了,此後便是一馬平川,直抵長安;但是趙大寶從潼關出發的時機不對,這很可能導致他又要與長安失之交臂了。
為什麽呢?
原來他認為長安已經近在眼前了,這也就意味著馬上就要上戰場了,而他們連續十幾天的長途跋涉,已經筋疲力盡,這種狀態是沒辦法直接上戰場的,所以就在潼關多休息了半天。
結果就因為多休息了這半天的時間,導致他第一天根本沒趕到長安,而第二經過長安城的時候,使者卻告訴趙大寶:“左車騎屯兵於槐裏城,並不在長安。”
“啥?”
逗呢。
都到長安城下了又告訴他不能進城,這不是找茬嗎?
但是,就算趙大寶能順利進入長安城,估計也要讓他失望了。
因為此時的長安城真沒什麽好參觀的。
自王莽篡漢後,先後有綠林軍以及赤眉軍攻破長安,並對長安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且這個時候西漢王陵其實已經遭到了十分嚴重的破壞,陪葬的財寶也被劫掠一空。
更慘的是長安地區的人口數直接縮減一大半,這才是最致命的打擊,因為有人才有發展,沒有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根據史料記載,元始二年(公元2年)尚有戶數19萬多,人口有68萬多,而到了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前後不過138年的時間,戶數就成了5萬多,而人口也隻剩下28萬多。
這已經不能用慘烈來形容,簡直就是慘絕人寰好吧。
此外,加上西羌對當地的長期破壞,長安一帶其實已經麵臨崩潰了,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劉秀建立東漢時把隻能把都城定在了洛陽。
風水輪流轉,今番到我家,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長安城還真是多災多難,看來我還是不要進去瞎逛了,免得也跟著遭了殃。”趙大寶看著這座表麵上看起來還算雄壯的長安城,心裏不由犯起了嘀咕。
別管它是世界四大古都還是十三朝古都什麽的了,總之,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不要留在這裏的為好,萬一不小心真的成了千裏送人頭,豈不是白來一趟。
“好了,都打起精神來,繼續前進,說不定敵人就在眼前了,不可大意。”既然不能進城,那就隻好繼續趕路了。‘
傍晚時分,終於趕到了槐裏城。
見過皇甫嵩後,趙大寶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知他在跟叛軍的交戰中並沒有討到好處,因此趕緊抱起雙拳,陪個不是:“末將來遲,讓皇甫將軍久等了,願受責罰。”
這話說的真好聽,真要責罰你,你能接受嗎?
還不得立馬跟人家懟起來。
都這種時候了,就別盡玩這些虛的了,有什麽用,不嫌惹人嗤笑嗎?
好在皇甫嵩不跟他一般見識,擺擺手,懶得跟他廢話:“你來,我給你說說戰事。”
趙大寶心說:“你還是不要說了,這裏發生的事我都已經知道了,你堂堂左車騎將軍都拿他們沒辦法,再讓我聽你的話去辦事,肯定也是白搭;所以,還是按我自己的想法來行事吧,要不然,咱倆還是一拍兩散,各走各的陽關道得了。”
這家夥翅膀硬了啊,連皇甫嵩的話都敢不聽了,一個字,牛。
“將軍,有個不情之請,從下曲陽一路奔波至此,一路未敢休息,將士們都累壞了,能不能先讓他們吃口飯。”其實是趙大寶他自己累壞了,卻拿別人當了借口。
但是,這個時候還有心思吃飯,他是怎麽好意思說出口的呢,這臉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
也不知道皇甫嵩聽到這話會是什麽感覺,估計他已經後悔把趙大寶招來了吧,這明顯就是招來一個傻子吧,除了吃喝也不知道他還能幹什麽。
“理應如此,是我欠考慮了。”
啥?
沒看錯吧,皇甫嵩竟然真答應了。
哎,要不說人家皇甫嵩是個實在人呢,實在是太實在了,不但沒有責罰趙大寶出言不遜,竟然還真給他們一行人安排了酒菜,趙大寶能遇上這樣一位將軍,真是燒了高香了。
“行,算你識相,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個忙,我幫定了。”嘿,這個趙大寶,還真是不識好歹,怎麽能這麽狂呢,天狂有雨,人狂有災,這道理都不懂嗎?
別急,這話趙大寶隻敢在心裏想想,就是再給他倆膽,他也不敢當麵說出來,不是小看他,他是真不行啊。
就這樣大家邊吃邊聊,等酒足飯飽,戰場形勢也都說的差不多了,真是兩不耽擱。
“叛軍勢大,急切不能攻破,如之奈何。”皇甫嵩沒心情吃飯,滿臉愁容,就看著趙大寶在那大快朵頤了,最後實在忍不住,不由歎息起來。
也不知道是為趙大寶還是為他自己。
而趙大寶卻絲毫不以為意,也不知道他是怎麽做到被人盯著看,還能安心吃飯的。
“叛軍勢大,當避其鋒銳;而我遠來疲乏,不宜輕舉妄進,不如依兵法言,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待我養足體力,再出城與叛軍決一死戰。”
趙大寶頗有雄心壯誌啊,就是不知道皇甫嵩會不會同意他這個做法。
進入金陡關,又有黃巷阪。
此處南依高原,北臨黃河,又有遠望溝橫截去路,溝中有水,水側有一條長阪路,此路便是黃巷阪,寬僅數米,長約十數裏,卻是通往塬頂的唯一通道。
<潼關吏>雲:“丈人視要處,狹窄容單車;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人。”
絕非浪得虛名。
穿過遠望溝,又有一條‘五裏暗道’直通塬頂,兩側懸崖峭壁,險峻異常,仿佛暗無天日,故而得名;至此,終於來到塬頂,潼關關城才正式出現在眼前。
“真是要命啊,怎麽會有這樣難走的路呢,這都是誰搞出來的,就不能修平整一些嗎?看來以後要再加一條禁例了,逢山莫入。”趙大寶累得氣喘籲籲,兩腿跟灌了鉛似的。
過去潼關後你以為就安全了嗎?
錯。
大錯特錯。
因為關後又有一條河溝,潼水穿行其中;此溝之中戒備森嚴,每隔數裏就有一座小城,共有十二座城防,俗稱十二連城;此溝即是後世之‘禁溝’。
如此嚴密的防守,就是為了防止從南麵來的敵人偷渡此溝,越過潼關而直達長安。
渡過‘禁溝’之後,沿著渭河前行,便是一望無際的關中大平原了,此後便是一馬平川,直抵長安;但是趙大寶從潼關出發的時機不對,這很可能導致他又要與長安失之交臂了。
為什麽呢?
原來他認為長安已經近在眼前了,這也就意味著馬上就要上戰場了,而他們連續十幾天的長途跋涉,已經筋疲力盡,這種狀態是沒辦法直接上戰場的,所以就在潼關多休息了半天。
結果就因為多休息了這半天的時間,導致他第一天根本沒趕到長安,而第二經過長安城的時候,使者卻告訴趙大寶:“左車騎屯兵於槐裏城,並不在長安。”
“啥?”
逗呢。
都到長安城下了又告訴他不能進城,這不是找茬嗎?
但是,就算趙大寶能順利進入長安城,估計也要讓他失望了。
因為此時的長安城真沒什麽好參觀的。
自王莽篡漢後,先後有綠林軍以及赤眉軍攻破長安,並對長安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且這個時候西漢王陵其實已經遭到了十分嚴重的破壞,陪葬的財寶也被劫掠一空。
更慘的是長安地區的人口數直接縮減一大半,這才是最致命的打擊,因為有人才有發展,沒有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根據史料記載,元始二年(公元2年)尚有戶數19萬多,人口有68萬多,而到了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前後不過138年的時間,戶數就成了5萬多,而人口也隻剩下28萬多。
這已經不能用慘烈來形容,簡直就是慘絕人寰好吧。
此外,加上西羌對當地的長期破壞,長安一帶其實已經麵臨崩潰了,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劉秀建立東漢時把隻能把都城定在了洛陽。
風水輪流轉,今番到我家,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長安城還真是多災多難,看來我還是不要進去瞎逛了,免得也跟著遭了殃。”趙大寶看著這座表麵上看起來還算雄壯的長安城,心裏不由犯起了嘀咕。
別管它是世界四大古都還是十三朝古都什麽的了,總之,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不要留在這裏的為好,萬一不小心真的成了千裏送人頭,豈不是白來一趟。
“好了,都打起精神來,繼續前進,說不定敵人就在眼前了,不可大意。”既然不能進城,那就隻好繼續趕路了。‘
傍晚時分,終於趕到了槐裏城。
見過皇甫嵩後,趙大寶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知他在跟叛軍的交戰中並沒有討到好處,因此趕緊抱起雙拳,陪個不是:“末將來遲,讓皇甫將軍久等了,願受責罰。”
這話說的真好聽,真要責罰你,你能接受嗎?
還不得立馬跟人家懟起來。
都這種時候了,就別盡玩這些虛的了,有什麽用,不嫌惹人嗤笑嗎?
好在皇甫嵩不跟他一般見識,擺擺手,懶得跟他廢話:“你來,我給你說說戰事。”
趙大寶心說:“你還是不要說了,這裏發生的事我都已經知道了,你堂堂左車騎將軍都拿他們沒辦法,再讓我聽你的話去辦事,肯定也是白搭;所以,還是按我自己的想法來行事吧,要不然,咱倆還是一拍兩散,各走各的陽關道得了。”
這家夥翅膀硬了啊,連皇甫嵩的話都敢不聽了,一個字,牛。
“將軍,有個不情之請,從下曲陽一路奔波至此,一路未敢休息,將士們都累壞了,能不能先讓他們吃口飯。”其實是趙大寶他自己累壞了,卻拿別人當了借口。
但是,這個時候還有心思吃飯,他是怎麽好意思說出口的呢,這臉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
也不知道皇甫嵩聽到這話會是什麽感覺,估計他已經後悔把趙大寶招來了吧,這明顯就是招來一個傻子吧,除了吃喝也不知道他還能幹什麽。
“理應如此,是我欠考慮了。”
啥?
沒看錯吧,皇甫嵩竟然真答應了。
哎,要不說人家皇甫嵩是個實在人呢,實在是太實在了,不但沒有責罰趙大寶出言不遜,竟然還真給他們一行人安排了酒菜,趙大寶能遇上這樣一位將軍,真是燒了高香了。
“行,算你識相,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個忙,我幫定了。”嘿,這個趙大寶,還真是不識好歹,怎麽能這麽狂呢,天狂有雨,人狂有災,這道理都不懂嗎?
別急,這話趙大寶隻敢在心裏想想,就是再給他倆膽,他也不敢當麵說出來,不是小看他,他是真不行啊。
就這樣大家邊吃邊聊,等酒足飯飽,戰場形勢也都說的差不多了,真是兩不耽擱。
“叛軍勢大,急切不能攻破,如之奈何。”皇甫嵩沒心情吃飯,滿臉愁容,就看著趙大寶在那大快朵頤了,最後實在忍不住,不由歎息起來。
也不知道是為趙大寶還是為他自己。
而趙大寶卻絲毫不以為意,也不知道他是怎麽做到被人盯著看,還能安心吃飯的。
“叛軍勢大,當避其鋒銳;而我遠來疲乏,不宜輕舉妄進,不如依兵法言,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待我養足體力,再出城與叛軍決一死戰。”
趙大寶頗有雄心壯誌啊,就是不知道皇甫嵩會不會同意他這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