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酒醒,郭典見胸前一片血跡,驚得心肝亂顫,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而趙大寶頓時幸災樂禍起來。
他自然知道郭典喝酒太多喝斷了片,已經記不起昨天晚上發生的事了,所以趁機忽悠他,又添枝加葉把經過說了一遍,唬得郭典肝膽俱裂,一屁股癱坐在地上,顫抖著聲音問趙大寶:“此事當真?”
見他如此不濟,趙大寶感到好笑,卻不緊不慢地告訴他:“使者的屍首應該還在城外,太守一看便知。”
人證物證齊全,郭典就是想賴也賴不掉,想及此,登時心如死灰,嚇得渾身抖如篩糠,這可是死罪,他能不害怕嗎?
大好的前途,可就這麽斷送了啊。
而趙大寶見奸計得逞,暗笑不已,便好言安慰他:“事已至此,多想已是無用,隻安靜坐守巨鹿郡可也,某當助郭太守一臂之力。”
郭典泣聲問趙大寶:“如何不攔著我呢。”
“隻怪我力氣不及太守,根本攔不住啊。”趙大寶裝出一臉痛惜的樣子,表演的相當到位,跟真的一樣。
“哎,都怪喝酒誤事啊。”郭典歎息一聲,想死的心都有了。
現在知道喝酒誤事了吧,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再喝這麽多了。
“古人言先發製人,後發受製於人,惟今之計,可先行一步,上奏朝廷,自述功績。”趙大寶見郭典跟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吧唧,有些心疼他,因此給他出個主意,讓他保全性命。
“殺了使者,已是死罪,如何敢居功。”郭典滿臉不悅,怔怔的看著趙大寶,似乎有點責備他不知好歹,盡說些風涼話。
趙大寶微微一笑,也不跟他一般見識,好心勸他:“郭太守聽我一言,如果不這麽做,恐怕不能取信於朝廷,此乃自取其禍也。”
“此話怎講?”果然,郭典跟趙大寶一個德性,隻要事關性命的事,都特別上心。
“山賊出沒,太守若不能出兵禦敵,致百姓慘遭荼毒,亦是罪過;眼下太守擊退山賊保全癭陶有功,而夏侯蘭出兵相助,亦是有功於社稷,何謂無功?有功則賞,何所疑乎?”趙大寶真是膽大包天,這是明目張膽的薅朝廷的羊毛啊。
“若朝廷問及使者之事,該如何迴話。”郭典見趙大寶頭腦清醒,分析的頭頭是道,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不自覺的又掉進他的坑裏去了。
這是把趙大寶當成是最後的救命稻草了嗎?
這個郭典,也太單純了吧。
趙大寶為人也很實在,教給郭典一個耍賴的方法:“山賊圍城十數日,密不透風,連隻蒼蠅都飛不進來,何況是使者呢,實不曾見著使者,隻推說不知;如今天下紛紛,盜賊群起,民有倒懸之厄,性命隻在朝夕之間,誰會在意一個使者呢,死就死了,不必放在心上。”
俗話說心不狠站不穩,趙大寶這是豁出去了啊。
而郭典低頭閉目想著心事,突然抬起頭,問趙大寶:“兄弟,昨晚之事有多少人知道?”
“你欲害我耶?”趙大寶見他眼神不對,吃了一驚,以為郭典要殺人滅口。
這家夥,不會做的這麽絕吧,趙大寶也起了防備之心。
“非也,兄弟不要誤會,我是想說,如果少有人知,尚有一絲生機,若是已經傳遍全城,將無有藏身之地也,如何敢蒙騙朝廷呢。”果然,郭典畢竟還是膽子太小啊。
“事已至此,還有什麽好擔心的;知與不知,又有何妨,反正使者已死,死無對證,郭太守何必如此執迷不悟,如果朝廷怪罪下來,隻一問三不知,諒他也無從查起。”
俗話說鴨子死了嘴硬,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郭典無計可施,最後隻能接納了趙大寶的建議。
誰知這時趙大寶突然又提醒他:“郭太守欲要舉薦夏侯蘭為下曲陽令,此話可還算數?”
弄得郭典一頭霧水:“我說過這樣的話嗎?”
趙大寶給他一個堅定的眼神,讓他自己去體會,可是郭典喝斷片了,怎麽可能迴想起來。
“為什麽要舉薦夏侯蘭為下曲陽令呢,一定是我失言了,當舉薦兄弟你才對。”郭典尷尬到無地自容。
這事出糗可出大了,這不是挑撥趙大寶跟夏侯蘭的關係嗎?
萬一趙大寶怪罪他,這可真是百口莫辯了。
誰知趙大寶卻告訴他:“你本來是想舉薦我,是我請求舉薦夏侯蘭的。”
郭典一臉懵逼,實在想不起來昨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怎麽就這麽離奇呢。
但是看趙大寶的表情不像是在撒謊,怔了半晌,隻得一咬牙:“隻要兄弟你沒意見,舉薦誰都可以。”
這個郭典,真是太好糊弄了。
然而此事確實令人費解,實在想不通趙大寶為什麽要這麽安排,夏侯蘭真的這麽重要嗎?
其實這就是趙大寶的高明之處,因為他自己常常出征在外,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親自來治理城池,而後勤保障以及落腳之地的穩固全賴夏侯蘭之功,所以夏侯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所以這麽做其實也是為了給夏侯蘭一個名分,讓他從此以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治理整個下曲陽了。
你就不怕夏侯蘭功高蓋主,失去控製嗎?
想什麽呢,夏侯蘭出身卑賤,如果沒有趙大寶,他是不可能有出頭之日的,能做到縣令就已經相當不錯了,而他隻靠治理內政,幾乎很難再有升遷的機會,所以他隻能止步於此了。
而趙大寶卻不一樣,他可以靠殺賊立功獲得更多的升遷機會,而如今天下大亂,這種機會多的是,所以區區縣令之職,趙大寶根本就看不到眼裏,倒不如借花獻佛,送給夏侯蘭呢。
收買人心的事,多多益善啊。
夏侯蘭心懷感激,必定死心塌地的聽命於趙大寶,根本不用擔心他叛變,到那時,趙大寶落個無官一身輕,既不用操心政事,又能打理政事,這才是真正的無為而治好吧。
就問你一句趙大寶厲不厲害就完事了。
所以,該大方的時候就得大方,這才叫‘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從現在起,郭典跟趙大寶可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誰也別想獨善其身,也不知道趙大寶到底是怎麽想的;這麽做,真的值嗎?
“山賊勢大,甚難卒降,太守隻管安心在這裏抵禦山賊,如有吩咐,可去下曲陽找我,我自當助太守一臂之力。”別管值不值,反正趙大寶已經心滿意足了。
郭典憂心忡忡,他雖然隱約感覺這件事有些不對頭,可是沒有證據,也沒辦法質疑趙大寶的動機,隻得歎息一聲:“以後還要多靠小兄弟相助了。”
“願與郭太守共勉。”
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他自然知道郭典喝酒太多喝斷了片,已經記不起昨天晚上發生的事了,所以趁機忽悠他,又添枝加葉把經過說了一遍,唬得郭典肝膽俱裂,一屁股癱坐在地上,顫抖著聲音問趙大寶:“此事當真?”
見他如此不濟,趙大寶感到好笑,卻不緊不慢地告訴他:“使者的屍首應該還在城外,太守一看便知。”
人證物證齊全,郭典就是想賴也賴不掉,想及此,登時心如死灰,嚇得渾身抖如篩糠,這可是死罪,他能不害怕嗎?
大好的前途,可就這麽斷送了啊。
而趙大寶見奸計得逞,暗笑不已,便好言安慰他:“事已至此,多想已是無用,隻安靜坐守巨鹿郡可也,某當助郭太守一臂之力。”
郭典泣聲問趙大寶:“如何不攔著我呢。”
“隻怪我力氣不及太守,根本攔不住啊。”趙大寶裝出一臉痛惜的樣子,表演的相當到位,跟真的一樣。
“哎,都怪喝酒誤事啊。”郭典歎息一聲,想死的心都有了。
現在知道喝酒誤事了吧,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再喝這麽多了。
“古人言先發製人,後發受製於人,惟今之計,可先行一步,上奏朝廷,自述功績。”趙大寶見郭典跟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吧唧,有些心疼他,因此給他出個主意,讓他保全性命。
“殺了使者,已是死罪,如何敢居功。”郭典滿臉不悅,怔怔的看著趙大寶,似乎有點責備他不知好歹,盡說些風涼話。
趙大寶微微一笑,也不跟他一般見識,好心勸他:“郭太守聽我一言,如果不這麽做,恐怕不能取信於朝廷,此乃自取其禍也。”
“此話怎講?”果然,郭典跟趙大寶一個德性,隻要事關性命的事,都特別上心。
“山賊出沒,太守若不能出兵禦敵,致百姓慘遭荼毒,亦是罪過;眼下太守擊退山賊保全癭陶有功,而夏侯蘭出兵相助,亦是有功於社稷,何謂無功?有功則賞,何所疑乎?”趙大寶真是膽大包天,這是明目張膽的薅朝廷的羊毛啊。
“若朝廷問及使者之事,該如何迴話。”郭典見趙大寶頭腦清醒,分析的頭頭是道,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不自覺的又掉進他的坑裏去了。
這是把趙大寶當成是最後的救命稻草了嗎?
這個郭典,也太單純了吧。
趙大寶為人也很實在,教給郭典一個耍賴的方法:“山賊圍城十數日,密不透風,連隻蒼蠅都飛不進來,何況是使者呢,實不曾見著使者,隻推說不知;如今天下紛紛,盜賊群起,民有倒懸之厄,性命隻在朝夕之間,誰會在意一個使者呢,死就死了,不必放在心上。”
俗話說心不狠站不穩,趙大寶這是豁出去了啊。
而郭典低頭閉目想著心事,突然抬起頭,問趙大寶:“兄弟,昨晚之事有多少人知道?”
“你欲害我耶?”趙大寶見他眼神不對,吃了一驚,以為郭典要殺人滅口。
這家夥,不會做的這麽絕吧,趙大寶也起了防備之心。
“非也,兄弟不要誤會,我是想說,如果少有人知,尚有一絲生機,若是已經傳遍全城,將無有藏身之地也,如何敢蒙騙朝廷呢。”果然,郭典畢竟還是膽子太小啊。
“事已至此,還有什麽好擔心的;知與不知,又有何妨,反正使者已死,死無對證,郭太守何必如此執迷不悟,如果朝廷怪罪下來,隻一問三不知,諒他也無從查起。”
俗話說鴨子死了嘴硬,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郭典無計可施,最後隻能接納了趙大寶的建議。
誰知這時趙大寶突然又提醒他:“郭太守欲要舉薦夏侯蘭為下曲陽令,此話可還算數?”
弄得郭典一頭霧水:“我說過這樣的話嗎?”
趙大寶給他一個堅定的眼神,讓他自己去體會,可是郭典喝斷片了,怎麽可能迴想起來。
“為什麽要舉薦夏侯蘭為下曲陽令呢,一定是我失言了,當舉薦兄弟你才對。”郭典尷尬到無地自容。
這事出糗可出大了,這不是挑撥趙大寶跟夏侯蘭的關係嗎?
萬一趙大寶怪罪他,這可真是百口莫辯了。
誰知趙大寶卻告訴他:“你本來是想舉薦我,是我請求舉薦夏侯蘭的。”
郭典一臉懵逼,實在想不起來昨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怎麽就這麽離奇呢。
但是看趙大寶的表情不像是在撒謊,怔了半晌,隻得一咬牙:“隻要兄弟你沒意見,舉薦誰都可以。”
這個郭典,真是太好糊弄了。
然而此事確實令人費解,實在想不通趙大寶為什麽要這麽安排,夏侯蘭真的這麽重要嗎?
其實這就是趙大寶的高明之處,因為他自己常常出征在外,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親自來治理城池,而後勤保障以及落腳之地的穩固全賴夏侯蘭之功,所以夏侯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所以這麽做其實也是為了給夏侯蘭一個名分,讓他從此以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治理整個下曲陽了。
你就不怕夏侯蘭功高蓋主,失去控製嗎?
想什麽呢,夏侯蘭出身卑賤,如果沒有趙大寶,他是不可能有出頭之日的,能做到縣令就已經相當不錯了,而他隻靠治理內政,幾乎很難再有升遷的機會,所以他隻能止步於此了。
而趙大寶卻不一樣,他可以靠殺賊立功獲得更多的升遷機會,而如今天下大亂,這種機會多的是,所以區區縣令之職,趙大寶根本就看不到眼裏,倒不如借花獻佛,送給夏侯蘭呢。
收買人心的事,多多益善啊。
夏侯蘭心懷感激,必定死心塌地的聽命於趙大寶,根本不用擔心他叛變,到那時,趙大寶落個無官一身輕,既不用操心政事,又能打理政事,這才是真正的無為而治好吧。
就問你一句趙大寶厲不厲害就完事了。
所以,該大方的時候就得大方,這才叫‘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從現在起,郭典跟趙大寶可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誰也別想獨善其身,也不知道趙大寶到底是怎麽想的;這麽做,真的值嗎?
“山賊勢大,甚難卒降,太守隻管安心在這裏抵禦山賊,如有吩咐,可去下曲陽找我,我自當助太守一臂之力。”別管值不值,反正趙大寶已經心滿意足了。
郭典憂心忡忡,他雖然隱約感覺這件事有些不對頭,可是沒有證據,也沒辦法質疑趙大寶的動機,隻得歎息一聲:“以後還要多靠小兄弟相助了。”
“願與郭太守共勉。”
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就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