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發鄴都橋,暮濟白馬津;逍遙河堤上,左右望我軍;連舫逾萬艘,帶甲千萬人。


    建安七子之一,魏晉名士王粲的這首<從軍行>,先不說寫得好壞,但是至少可以從中窺探出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個就是從鄴城到白馬津需要一天的路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另外一個就是從白馬津渡黃河,需要坐船。


    我了個乖乖,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顛自天涯;波濤洶湧,驚濤拍岸;這樣的黃河真的可以行船嗎?


    趙大寶有些膽怵了。


    其實他又理解錯誤了,人家王粲說的是連舫。


    <說文>曰:舫,並舟也。


    意思就是把兩艘以上的船並列連接起來,以此來增加船的寬度,提高船的穩定性。


    乃是秦漢時期的人們,根據木筏的製造原理而受到啟發,造出來的這種船,又叫方舟、枋船,也可稱之為航。


    舫船的最大優點就是平底,不怕沙灘,不怕擱淺;又因為它寬、大、扁,所以吃水淺,不怕黃河水麵之下的暗潮,因此能在兇險的黃河水之上安全的行駛,即使遇上風浪也比較安全。


    趙大寶趕到渡口親眼看了看,發現舫船果然跟傳說中一樣紮實,這才稍稍安心,但是這麽湍急的黃河水真能安全渡過去嗎?


    黃沙之下不會有那種超級大的,簡直跟小船一樣大的王八吧,萬一頂翻了舫船怎麽辦?


    嘿,這個趙大寶,這都是從哪聽來的謠言,還當真了,是不是傻?


    我看他腦子裏八成是進了黃河水了吧,要不然怎麽啥都信。


    像白馬津這麽重要的渡口,是不允許私渡的,而且有專門的兵卒駐守於此,每日盤查往來於黃河兩岸的人們,這也就導致了發船的時間不固定,人滿則發,不滿就等著。


    當然,你要是錢多,也可以承包一條舫船單獨過河,但是代價太高,不建議這麽做,而且難免船夫見錢眼開,走到半途再把你扔下去喂王八,可就永遠也別想上來了。


    “這得等到猴年馬月啊,這不是耽誤時間嗎?”趙大寶遠遠看著這種落後了一千八百多年的通行方式,心裏不禁發起了牢騷。


    因為這個時代出遠門的人本來就不多,而每天過黃河的人就更少了,竟然還要等人滿,這不是坑嗎?


    可是,明知道是坑,你又能怎麽辦,反正隻有這一種方式能渡過黃河,能過去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你不想等,那就遊過去啊。


    嗬嗬!


    這個想法不錯。


    趙大寶看著波濤洶湧的黃河水直皺眉頭,他雖然會遊泳,可不敢保證能徒手遊過黃河,就算是周倉的水性了得,估計他也沒辦法遊過去吧。


    這不是鬧嗎?


    除非你有王八的水性才有可能遊過去吧,但是,就算你能遊過去,還有馬呢,總不能扔在這裏不管吧,那還不得眨眼就被人偷走了。


    沒辦法,隻能乖乖去排隊等著了。


    “你們是幹什麽的?”來到渡口處,守卒攔住趙大寶,驚疑不定的打量他這一行人。


    其他小卒也都提高警惕,紛紛持刀挺槍圍了過來,神情緊張的盯著他們。


    十三個人,十三匹馬,全部錦衣華服,氣度不凡,而且趙子龍還披袍穿甲,威風凜凜;可是再看周倉,卻又黑麵虯髯,身材高大,跟個土匪似的,一看就不是善茬;至於趙大寶嘛,瘦得跟臘雞子似的,然而卻又被其他人跟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儼然就是個大哥的樣子。


    就他們這夥人走在路上,實在是太招人眼目了,也怨不得人家守卒會起疑心。


    但是吧,說周倉是大哥可能都有人信,但是要說趙大寶是大哥,肯定得有人不服氣了,這不是瞎了眼嗎?


    嘿,你別不服氣,都說人不可貌相,人家趙大寶就長這個損樣,而且還做了大哥,就問你氣不氣就完事了。


    趙大寶雖然是別部司馬,自認為也不是多大的官,所以平日裏也不擺官架子,於是從懷中掏出別部司馬印給他看了看。


    這官印可沒人敢造假,守卒一看,大吃一驚,忙躬身行了一禮,招唿道:“請恕某眼拙,請隨某來。”


    趙大寶也不知道他要幹嘛,但是看他挺客氣的樣子,諒他也不敢亂來,就跟著他過去了。


    到地方一看,原來守卒給他們安排了一艘又大又寬敞的官舫,這是專門給有官職在身的人準備的,省得他們跟普通老百姓擠在一塊渡黃河了,有失體麵。


    沒想到他們考慮得還挺周到,趙大寶雖然不想搞特殊,但是人家給安排了,也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好意,隻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話雖如此,但他心裏卻樂開了花:“嘿,想不到還有這待遇,一個字,爽。”


    趙大寶終於體驗了一把當長官的威風,還從來沒這麽快樂過呢。


    隻不過他們一行十三個人外加十三匹馬,占的空間有點大,一艘舫船裝不下,這時守卒倒是挺大方:“小意思,再安排一艘即可。”


    而趙大寶初來乍到,還有點不習慣做這種占公家便宜的事,主要是不好意思啊,所以他一本正經的對守卒說:“該節儉就得節儉,不能太鋪張浪費了,就用一艘吧,分兩次渡河。”


    用兩艘船一次過河,以及用一艘船分兩次過河,到底哪種方式更鋪張浪費呢?


    反正趙大寶是理解不透了。


    最終還是在趙大寶的堅持下,他們十三個人用一艘舫船分兩次渡過了黃河,雖然浪費了一些時間,但節省了舫船的資源,避免了資源浪費,所以趙大寶很高興。


    呃……


    他高興就好,就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了。


    等全部人馬渡過黃河後,趙大寶也不好意思讓人家白跑腿,於是私下給了小卒和船夫一些小費,把他們樂得眉開眼笑,直誇趙大寶是好人,然後又恭恭敬敬地目送著趙大寶等人離開。


    看到他們高興,趙大寶心裏也挺高興,像他這麽善待士卒的人,可能不多見了吧。


    “這裏就是陳留郡嗎?這麽快就到了嗎?這也沒多遠啊,害我白擔心了。”剛從下曲陽動身的時候感覺還挺遠的路,結果渡過黃河就到了,這讓趙大寶大感意外。


    但他高興得有點早,因為蔡文姬的老家在圉縣,那裏是陳留郡的最南邊,而他現在剛到陳留郡的最北邊,就算快馬加鞭趕過去,最快也得兩天的路程才能趕到。


    兩天的路程也叫遠嗎?


    還不是分分鍾的事。


    好嘛,看來趙大寶還真是入鄉隨俗,早已適應了這個時代的交通速度。


    但是以天數作為路程的測量單位,真的好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