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曲陽城池太小,城內擁擠不堪,並無校場,也沒有練兵的地方,如果讓士卒住在城內,每天都要出城訓練,晚上還要再迴城中歇息,一進一出也是麻煩,所以趙大寶決定在南門外修建一處校場,讓士卒駐紮在此處。


    一早起來就能就地訓練,晚上解散就能就地休息,倒是節省了不少時間。


    既然要修建校場就不能太馬虎了,搭建帳篷什麽的就免了吧,畢竟不符合我們漢人的生活習慣,所以必須要建兵舍。


    “眼下已經是冬天了,天氣隻會越來越冷,現在我來教你們一種取暖的方式吧,保證一個冬天凍不著你們。”畢竟趙大寶也是生活在北方的娃,對農村的取暖方式倒是有一定的了解。


    他知道一種農村取暖用的土地暖,其實跟火坑的原理差不多,就是在屋裏挖一個大坑,然後在地麵下預留出煙道,隻要往坑裏堆上木屑、秸杆或者是玉米杆之類的易燃物,點燃後拿個蓋子把坑蓋上,一個冬天屋裏暖暖和和的,基本能維持在20度左右,取暖效果驚人。


    其實這種方法在古代的達官貴人家裏早已出現,但是造價不菲,光是消耗的炭火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承受得起的,所以很少有人用。


    而普通老百姓生活本來就很艱苦,連飯都吃不上,哪敢有什麽奢求,頂多也就是抱著火盆烤烤手就很知足了。


    但是這種取暖方式白天還好說,晚上睡覺後也不可能再爬起來往盆裏添柴火吧,所以總體來說還是挨凍的時候多。


    可是趙大寶的這種取暖方式能保證一個冬天全天二十四小時屋裏都是暖和的,而且節能環保,隻需要秸杆就能夠點燃一個冬天,而秸杆獲取方便,隻要是種地的人家,都有秸杆好吧,比上山打柴還容易獲取。


    所以這才是造福百姓真正實用的方式,必須要大力推廣,讓老百姓全都能過上好日子,就是趙大寶畢生的心願。


    好嘛,他這個理想還真是夠豐滿的。


    但是把火坑建在屋裏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所以為了保證群眾的生命安全,趙大寶對火坑進行了改造,隻需要建在屋外,然後利用火道直通屋內,這不就完美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然而這種方式看似簡單,但是真要建設起來實則需要很高的修建技巧,既要考慮到通風又要照顧到熱氣在火道內的流通。


    而趙大寶也是知道有這種方式,具體怎麽操作他也搞不明白,也找不到專業人士探討,那怎麽辦呢?


    這關係到趙大寶在這個時代冬天的生活質量,必須排除萬難給造出來啊,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不管了,總之先建起來再說吧,不行再改。”趙大寶真是心大,說幹就幹。


    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還愣著幹什麽,趕緊搞起來吧,所以趙大寶親自設計了建設圖紙,把火坑、火道、煙囪等位置一一設計好,然後馬上安排人手照著這個方案施工。


    為了避免浪費人工和材料,決定先建一個樣板房作為試驗場所,而趙大寶也不敢閑著,親臨現場指揮。


    果然,事情並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起初結果並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毫無效果,但好在趙大寶毫不氣餒,


    後來經過不斷改進,不斷總結經驗,效果終於越來越明顯,等第一場大雪到來的那一夜,總算是達到了最理想的效果。


    “大哥,你是神仙下凡嗎?要不然怎麽能做到這種事呢,硬是把冬天給變成了春天啊。”周倉、雷公等人驚喜交加,歡喜的不得了。


    “不過是小事爾。”趙大寶可神氣了,這個冬天,終於可以不用挨凍了。


    “如今大雪封城,風雪過後又是天寒地凍,所以今年時間上是來不及了,隻好等到來年春暖花開時,務必日夜趕工把兵舍建造起來;明年的冬天,必須讓所有弟兄們都住進這樣的兵舍裏,誰都不會再挨凍了。”


    還是那句話,隻要讓手下弟兄們高興了,趙大寶就高興了。


    “來,兄弟們,外麵下著大雪,正是飲酒的好時辰,擺上酒菜,不醉不歸;這個冬天咱哥幾個都在這裏一塊住著,有福一塊享嘛,一個都不能少。”這個時候可是收買人心的最佳時刻,趙大寶又怎麽會白白錯過這個機會呢。


    “多謝大哥。”趙雲、夏侯蘭、周倉等七個小將齊聲喝彩,感動莫名。


    此時夏侯蘭早已被趙大寶從山寨中召來下曲陽了,負責打理下曲陽的政事,儼然就是縣令一般,雖然他沒有朝廷的正式任命,但是卻有趙大寶給他撐腰,誰敢不服?


    就算是太守郭典來了也得給趙大寶幾分麵子,在趙大寶麵前,他不會自討沒趣的。


    而夏侯蘭也不負眾望,因為之前有打理山寨的經驗,所以治理一個小縣城也是綽綽有餘,趙大寶同樣對他寄於了厚望:“有這樣的小兄弟在背後默默的支持,真是太幸福了。”


    至於那個山寨,其實已經不是那麽重要了,所以趙大寶也沒有再派人去接管,隻是從趙家莊的村民裏選了個德高望重的人來打理,以後發展成什麽樣就隨他自便了。


    “城中的屋舍也早已變得殘破不堪,等寒冬過後,務必也要修繕一番,爭取讓家家戶戶都住上這樣暖和的房子。”趙大寶對夏侯蘭提出了新的要求。


    俗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所以既然要治理城池,肯定要以民為本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才是為官者的基本素養。


    “古人言人勤地不懶,所以自天子以下,至於庶民,皆當勤勉,正所謂力能勝貧,謹能勝禍,則國乃能富強。”趙大寶侃侃而談,向夏侯蘭傳授治民之道。


    “須知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饑寒至,而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故而為君者,貴五穀而輕金玉;耕而食之,織而衣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此乃治民之道。”


    也不知道趙大寶從哪搞出來這麽多大道理,居然說得頭頭是道,關鍵是還都能說到眾人心坎裏,一幫小兄弟真是佩服到五體投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