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柿子園村外的空地上,趙雲已經養好了精神,騎在馬上威風凜凜,氣宇軒昂;白龍駒長鬃飛揚,四蹄翻騰,似有騰飛之勢;趙雲身後的五百精兵,麵貌也是煥然一新,顯得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自從經曆過那一場生死之戰後,這五百精兵明顯蛻皮重生了,也許是趙子龍英勇奮戰的身姿給了他們拚搏的勇氣,也許是看到了勝利的希望,總之,他們的目光變得更加堅定,信念也變得勞不可破。
“這都是趙子龍的功勞。”
趙大寶看著這一切,內心感到很欣慰。
可是他卻仍然騎在那頭小毛驢上,形象氣質明顯差了很多,讓人有些啼笑皆非,但他好歹是大哥,又有趙子龍給他撐腰,誰敢嘲笑他?
在趙大寶身後,站著三百普通兵,精神狀態明顯不及趙雲手下的那五百精兵。
沒辦法,雖然這村子裏看似有幾千人,但大多數都是老弱婦孺,經過挑選之後能用來打仗的也就隻有那五百精兵,至於趙大寶帶的這三百人,充其量隻能算是瘸子裏麵拔將軍,硬生生挑出來的,純屬充數。
難道趙大寶要帶著這樣的隊伍上戰場嗎?
這是豁出去了嗎?
還是說他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不管怎麽說,趙大寶還真是下了血本啊,這是要把自己的性命都賭上了嗎?
“這一戰,一定要打出我們的氣勢,不戰則矣,戰則必勝。”
戰前動員,不求話多,要的就是氣勢。
此時趙大寶已經從降兵口中得知了黑山小帥雷公的藏身地點,同時也知道他手下大約有五千餘人,但是如果他招納了李大目的餘黨,那麽眼下應該足有一萬餘人。
而趙大寶隻有區區八百人,其中三百人還是臨時充數的,簡直就跟上次的情況差不多,人數上完全不占優勢。
不過鑒於上次對戰時僅憑趙雲一己之力就擊潰了李大目,所以這夥山賊的戰鬥力如何,可想而知,沒什麽可怕的。
關鍵是趙大寶的腦子現在也開竅了,他決定不再拿趙雲拚命了,這次要略施小計,用腦子擊敗雷公。
嗬嗬!
都學會用計了,趙大寶的進步還真是挺大的,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按照趙大寶的計劃,這八百兵全部都要出擊,相比於趙雲一個人,人數上已經翻了八百倍,所以按道理來講就算有八百個雷公,也完全不成問題,簡直就是手到擒來。
也不知道他哪來的這麽大的自信。
“兄弟,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打倒黑山賊,勢在必行,在此緊要關頭,萬勿懈怠。”
趙大寶看向趙雲,一本正經的叮囑一番。
“大哥放心,你隻管吩咐就是。”
趙雲僅憑一己之力就打了一場大勝仗,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威望也明顯超過了趙大寶,一舉讓他成為全軍上下的精神寄托,但好在趙雲是個實在心眼,特講義氣,並沒有因此而放縱,對趙大寶這個親大哥仍然很順從。
就衝這點,就不得不佩服趙雲,不愧是最完美的將軍,擱到哪都讓人放心。
“趙雲是良將,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良將是有了,就是兵太少了,野戰可以,如果用來攻城,實在不夠用啊。”趙大寶有些苦悶。
常言道有兵無將則不動,有將無兵則無城。
趙大寶靠打山賊壯大隊伍的最終目的是要與黃巾軍展開決戰,而黃巾軍動輒數萬大軍死守城池,連名將黃甫嵩都不能輕易攻破,趙大寶就更沒有這個本事了;說到用計,趙大寶估計也不是黃甫嵩的對手。
至於趙雲,趙大寶隻知道他野戰特別厲害,守城能力應該也沒什麽問題,但是攻城能力怎麽樣還真不曉得,也不敢冒險拿他做試驗,萬一不小心傷了趙雲,豈不是罪過。
而黃巾軍野戰能力雖然不行,但是守城能力相當強悍,這跟趙大寶所擁有的能力不是正好矛盾了嗎?這叫趙大寶還怎麽殺黃巾立功呢?
在趙大寶的計劃中,本來是想趕在黃甫嵩來之前去攻打廣宗的,如果能順利攻破城池,那將是天大的功勞,就算他是白身,朝廷也不得不給他一官半職,到那時趙大寶就有了立足之地,之後就能安心的在自己的地盤上囤田積糧搞發展了。
隻要耗上三四年,等到董卓進京,群雄並起的時候,他已經領先一步立於不敗之地了,之後要怎麽發展,完全就看趙大寶的心情了。
所以趙大寶才要想辦法訓練自己的攻城能力,但是隻靠八百人去攻城,有點不現實,隻能抓緊時間打黑山賊,多多招人,收繳精良裝備,等到全軍上下都能全副武裝的時候,或許就可以與黃巾軍開戰了。
為什麽說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呢?
因為黑山小帥雷公和李大目之前一直在長社支援黃巾渠帥波才,他們仗著人多,甚至一度將黃甫嵩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可是這幫粗人不懂計策,後來被黃甫嵩一把火燒了個幹淨,黃巾軍大敗,波才被殺,雷公和李大目卻趁機逃了出來,兩人別無去處,隻好迴到常山當山賊。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麽他倆的隊伍中有那麽頭裹黃巾的人了,其實就是波才的餘部。
在趙大寶的印象中,長社之戰是黃巾起義的轉折點,自此之後,黃巾軍開始節節敗退,大賢良師張角也不得不退守廣宗,之後很快就會病死,趙大寶的本意就是要在張角病死前攻破廣宗,活捉張角。
而這個時間,可能連一百天的期限都沒有了。
百日之內活捉張角,這就是趙大寶的雄心壯誌。
嗬嗬!
不要笑話趙大寶的野心,人總得有個理想不是,不管能不能實現,人一旦有了理想,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沒有理想的人生跟鹹魚有什麽區別。
這個趙大寶,懂的道理還不少。
而且他還知道大賢良師張角不好抓,所以不如先抓個黑山小帥雷公練練手。
“出發!”
趙大寶終於下達了命令,一馬當先,帶著隊伍先行而去,趙雲緊隨其後。
在之前降卒的引導下,一直走到午後方才來到雷公的藏身地點,依著趙大寶的計策,趙雲引軍在山外埋伏,而趙大寶繼續前進,一路來到雷公寨。
自從經曆過那一場生死之戰後,這五百精兵明顯蛻皮重生了,也許是趙子龍英勇奮戰的身姿給了他們拚搏的勇氣,也許是看到了勝利的希望,總之,他們的目光變得更加堅定,信念也變得勞不可破。
“這都是趙子龍的功勞。”
趙大寶看著這一切,內心感到很欣慰。
可是他卻仍然騎在那頭小毛驢上,形象氣質明顯差了很多,讓人有些啼笑皆非,但他好歹是大哥,又有趙子龍給他撐腰,誰敢嘲笑他?
在趙大寶身後,站著三百普通兵,精神狀態明顯不及趙雲手下的那五百精兵。
沒辦法,雖然這村子裏看似有幾千人,但大多數都是老弱婦孺,經過挑選之後能用來打仗的也就隻有那五百精兵,至於趙大寶帶的這三百人,充其量隻能算是瘸子裏麵拔將軍,硬生生挑出來的,純屬充數。
難道趙大寶要帶著這樣的隊伍上戰場嗎?
這是豁出去了嗎?
還是說他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不管怎麽說,趙大寶還真是下了血本啊,這是要把自己的性命都賭上了嗎?
“這一戰,一定要打出我們的氣勢,不戰則矣,戰則必勝。”
戰前動員,不求話多,要的就是氣勢。
此時趙大寶已經從降兵口中得知了黑山小帥雷公的藏身地點,同時也知道他手下大約有五千餘人,但是如果他招納了李大目的餘黨,那麽眼下應該足有一萬餘人。
而趙大寶隻有區區八百人,其中三百人還是臨時充數的,簡直就跟上次的情況差不多,人數上完全不占優勢。
不過鑒於上次對戰時僅憑趙雲一己之力就擊潰了李大目,所以這夥山賊的戰鬥力如何,可想而知,沒什麽可怕的。
關鍵是趙大寶的腦子現在也開竅了,他決定不再拿趙雲拚命了,這次要略施小計,用腦子擊敗雷公。
嗬嗬!
都學會用計了,趙大寶的進步還真是挺大的,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按照趙大寶的計劃,這八百兵全部都要出擊,相比於趙雲一個人,人數上已經翻了八百倍,所以按道理來講就算有八百個雷公,也完全不成問題,簡直就是手到擒來。
也不知道他哪來的這麽大的自信。
“兄弟,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打倒黑山賊,勢在必行,在此緊要關頭,萬勿懈怠。”
趙大寶看向趙雲,一本正經的叮囑一番。
“大哥放心,你隻管吩咐就是。”
趙雲僅憑一己之力就打了一場大勝仗,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威望也明顯超過了趙大寶,一舉讓他成為全軍上下的精神寄托,但好在趙雲是個實在心眼,特講義氣,並沒有因此而放縱,對趙大寶這個親大哥仍然很順從。
就衝這點,就不得不佩服趙雲,不愧是最完美的將軍,擱到哪都讓人放心。
“趙雲是良將,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良將是有了,就是兵太少了,野戰可以,如果用來攻城,實在不夠用啊。”趙大寶有些苦悶。
常言道有兵無將則不動,有將無兵則無城。
趙大寶靠打山賊壯大隊伍的最終目的是要與黃巾軍展開決戰,而黃巾軍動輒數萬大軍死守城池,連名將黃甫嵩都不能輕易攻破,趙大寶就更沒有這個本事了;說到用計,趙大寶估計也不是黃甫嵩的對手。
至於趙雲,趙大寶隻知道他野戰特別厲害,守城能力應該也沒什麽問題,但是攻城能力怎麽樣還真不曉得,也不敢冒險拿他做試驗,萬一不小心傷了趙雲,豈不是罪過。
而黃巾軍野戰能力雖然不行,但是守城能力相當強悍,這跟趙大寶所擁有的能力不是正好矛盾了嗎?這叫趙大寶還怎麽殺黃巾立功呢?
在趙大寶的計劃中,本來是想趕在黃甫嵩來之前去攻打廣宗的,如果能順利攻破城池,那將是天大的功勞,就算他是白身,朝廷也不得不給他一官半職,到那時趙大寶就有了立足之地,之後就能安心的在自己的地盤上囤田積糧搞發展了。
隻要耗上三四年,等到董卓進京,群雄並起的時候,他已經領先一步立於不敗之地了,之後要怎麽發展,完全就看趙大寶的心情了。
所以趙大寶才要想辦法訓練自己的攻城能力,但是隻靠八百人去攻城,有點不現實,隻能抓緊時間打黑山賊,多多招人,收繳精良裝備,等到全軍上下都能全副武裝的時候,或許就可以與黃巾軍開戰了。
為什麽說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呢?
因為黑山小帥雷公和李大目之前一直在長社支援黃巾渠帥波才,他們仗著人多,甚至一度將黃甫嵩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可是這幫粗人不懂計策,後來被黃甫嵩一把火燒了個幹淨,黃巾軍大敗,波才被殺,雷公和李大目卻趁機逃了出來,兩人別無去處,隻好迴到常山當山賊。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麽他倆的隊伍中有那麽頭裹黃巾的人了,其實就是波才的餘部。
在趙大寶的印象中,長社之戰是黃巾起義的轉折點,自此之後,黃巾軍開始節節敗退,大賢良師張角也不得不退守廣宗,之後很快就會病死,趙大寶的本意就是要在張角病死前攻破廣宗,活捉張角。
而這個時間,可能連一百天的期限都沒有了。
百日之內活捉張角,這就是趙大寶的雄心壯誌。
嗬嗬!
不要笑話趙大寶的野心,人總得有個理想不是,不管能不能實現,人一旦有了理想,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沒有理想的人生跟鹹魚有什麽區別。
這個趙大寶,懂的道理還不少。
而且他還知道大賢良師張角不好抓,所以不如先抓個黑山小帥雷公練練手。
“出發!”
趙大寶終於下達了命令,一馬當先,帶著隊伍先行而去,趙雲緊隨其後。
在之前降卒的引導下,一直走到午後方才來到雷公的藏身地點,依著趙大寶的計策,趙雲引軍在山外埋伏,而趙大寶繼續前進,一路來到雷公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