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李綱的遺言已在平時與林凡交流中透露而出,他隻有兩個要求,一是幫忙照顧他的兩個兒子,雖說這兩個兒子都可當林凡小叔了,可李綱還是覺得林凡的能力永比自己的兩個孩子要強。


    “管理好學府,讓知識永遠流傳下去!”


    這是李綱的第二個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因為教育事業也是他的夙願。


    至於將李綱葬在林氏學府後山中,這是很早以前李綱就已經明誌了,林凡以及李綱的兩個兒子自會做好後事。


    李綱不愧是唐初一代大儒,侍奉過三代太子,威望很高,他的喪事被皇家承包了,太子李承乾更是如喪考妣,表現得很傷悲。


    不用說,李綱的葬禮很隆重,很多人為他送最後一程,送喪隊伍排幾百米遠,墳墓直接設在學府後山,並不遠,所以學府後院基本上是人山人海,比開學時還要熱鬧。


    這裏麵送行的人除了皇家等人,還有住在長安的學生,他們都來送行林氏學府的功勞者之一,若非他牽線,林凡也不知能否建立起這個學府。


    靈堂直接設在林氏學府裏,雖白縵飄搖,卻無法給人一種恐怖驚悚的感覺,隻有憂傷的氣氛在四周蔓延。


    葬禮很快就結束,一切如老人遺願進行,隨著李綱被葬進後山,他的一生正式畫上句號。


    李綱的死林凡並不表現得多麽憂傷,很淡然,他抬頭瞅著星空時,時常在想,李綱會在哪個世界呢,對於已經死過一次的他來說,死亡並沒有什麽,他也覺得,如果李綱運氣夠好的話,說不準也與他一樣穿越到某個時空。


    他有時經常在想,像李綱這樣的唐人到了一千多年後的世界,又會怎樣生存下去呢?


    唐人是比較樂觀的一群人,喜樂厭憂,大唐太傅的死帶來的一絲悲情很快在元日到達後,被衝淡得無影無蹤,每個人都沉浸在慶祝新一年的快樂氛圍中。


    大唐今年的元日有些不同,每個人的臉上總是掛著滿意的笑臉,去年的經商政策的開放,讓很多人都受了益。


    身上多了不少銅板,論誰心情想不好都難,唐人雖古樸,但沒有誰與銅板過不去,沒有誰不想改變目前狀況,也無人不想讓自己過得更好。


    隻是,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卻有一道暗流在湧動。


    時光悄悄地踏入貞觀六年不久,按捺許久的李老大終於有了新動作,他決定開始實施新銳製!


    李老大是一個精明的皇帝,對於有可能引發大變動,受到諸多阻礙之事,他從不會親自上場。


    這次的銳製改革,不用說定會受到諸多阻撓,李老大不想成為輿論的浪尖,於是他就找到了抵禦輿論的替身。


    楊旭成為了這次銳製改革的替罪羔羊,柱子黑夜中傳秘旨給楊旭,要他在大朝會中提出銳改的意見。


    李老大總不能無緣無故地提出銳製改革,需要有人牽頭,他身為帝王可以應允這個建議,雖說這個建議不利於百官,但利於百姓,李老大接納了這個建議,得到民心的同時,又可得到從言納諫的好名聲,這種事李老大最愛做了。


    楊旭沒有拒絕的餘地,皇上秘旨讓他這麽做是看重他,一直以來,他都未曾得到皇上的青睞,這次難得皇上看重,他不能拒絕,雖然心中明白這麽做所受到的種種壓力。


    楊旭很看重這次機會,之前因為與林凡的一些糾葛,想向皇上告發林凡都很難,要想獲得皇上的青睞,就必須跟著皇上走。


    楊旭根據皇上的秘旨,第二天大朝會中,他提出了銳製改革的建議。


    這可是一個驚天的大建議,楊旭一提出這個建議,立馬成為眾人的焦點,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這個平時並不起眼的官員身上。


    寂靜的太極殿議論聲起,各官員低聲議論著,每個人都在權衡這次銳改對自己的利與弊。


    “此乃利國利民之諫,隻是有些弊端,納稅之人應以天下商賈為主,農民為輔,微臣認為朝廷命官無需納稅,命官納稅,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魏征不愧是直言直諫之徒,有什麽不合其心意之事,他都敢當麵質問,當麵提出。


    他雖與楊旭交好,可好友的觀念與自己不同,他並不會留什麽情麵。


    有了魏征打頭炮,很多人都紛紛進言百官無需納稅,一旦納稅就影響到自己的利益,這些人自然不肯幹。


    整個過程楊旭沒有再多說什麽,一直低著頭不語,他知道再多言幾句,身邊這些人的唾沫足以淹死他。


    麵對這麽多反駁之言,李老大也沒有表現得多麽霸道,溫和地對待這一切,似乎默認了百官的這個建議。


    大朝會很順利地結束了,每個人的心情都很好,對文武百官而言,皇上的銳製隻針對商賈農民,對他們沒有什麽影響,最多隻是他們這些勳貴家族有成員在外經商,需要交些銳,而他們自己所拿的那點俸祿,無需交任何銳。


    家裏有人經商,要交銳是難免的,這些百官也無話可說,總不能別的商賈交了銳,你是朝廷命官就能免銳,能爭取到俸祿不交銳已經很不錯了。


    銳改就這麽被執行了下來,當這項政策被執行下去後,很多人才發現,之前皇上縱容大家經商的真實目的原來是這樣啊,先讓大家好好經商,然後事後再從中抽取一些利潤。


    皇上真是打的好算盤,如此下來,國帑自然而然就多了。


    聰明的官員也都已明曉,楊旭在大朝會提出的銳製改革之諫恐怕多是皇上指使的,以楊旭這麽在朝堂上未見得有多麽建樹的情況看,他能提出這麽一個精妙的建議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文武百官理解皇上的一番苦心,所以從今開始經商所得利潤少了些,他們也就認了,這也是為強國做一番努力,做一點貢獻,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可是當他們發現發俸祿時比往年少了一成時,他們就不淡定了,有不少人上奏,詢問是否是裏麵出了什麽問題。


    其實,文武百官心中已隱約知道這不是內部算錯的問題,如果真是這樣,也不可能所有朝堂百官的俸祿都會算錯,他們上奏隻是要皇上一個明確的答案罷了。


    答案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皇上這麽做也是為大唐著想,既然大家不願意交出一部分銳,那就減少俸祿的發放。


    話雖這麽說,但大家都心裏清楚,這隻是皇上變相的收銳罷了,他們到現在才知道,皇上當時未發龍威,其實心裏早已有了算盤。


    皇上執意如此,百官也無可奈何,想要上奏表不滿也很難,畢竟理由大不過天下蒼生。


    大唐銳改就這麽被執行了下去,這次李老大還算有良心,至少沒有把這項政策的始作俑者給提出來,否則,林凡想要過舒心日子就沒那麽簡單了.......


    不知朝堂中的文武百官是記恨李老大的這個陰招,將所有人都陰了,還是眼紅國帑日漸增長,這些人居然提出要李老大封禪。


    這不是去長安城外的玉山或者雅山隨便封個禪,而是去泰山真正的大封禪。


    這些朝廷命官的理由很好,說如今銳製改革了,國帑增多了,大唐經濟實力明顯提高,是需要好好封禪,感謝一番上天的美意。


    李老大也覺得是值得好好感謝一番上天,如今大唐在他的治理下今非昔比,經濟提升的同時,軍事力量也在逐步上升,林氏學府的武研院所生產的兵器先進,是別的國家無法比擬的。


    有這樣的成就是值得慶祝一番,值得感謝上天這個老子。


    “封禪乃費國費力之舉,陛下應三思而行,如今國力雖強,但隻是剛剛起步,外患依然很多,並不適合封禪!”


    魏征是個不記仇的好臣,縱然李老大也陰了他一把,他沒有別的官員那番心思,依然保持著高風亮節的姿態,這個建議一經提出,立馬被他否決。


    好像朝堂中有什麽新的大事要發生,他總要與李老大唱一次反調,這已經是他的職業習慣了。


    這個時期的李老大不愧是曆史上有名的最愛聽忠告的好君王,脾氣也很好,麵對魏征這麽一個總愛與他唱反調的官員,總是和氣相處。


    或許是看到如今的大唐有走向盛世的希望,李老大的心情很好,這次的封禪,他居然聽從了魏征的建議,打消了封禪的念頭。


    換做是曆史上貞觀後期的李老大,魏征這麽三番五次的與他唱反調,唯有悲慘的下場,那時候的李老大脾氣特別不好,一是外患依然沒有除去,特別是高麗,一直是他想要征服的目標,奈何到他死去也未能征服。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曆史上,李家發生了太多悲慘之事,李老大那顆再堅強的心,也會變得柔弱了。


    這次文武百官提出的封禪雖主要以慶祝國帑增多為理由,與曆史上有些不符,但林凡在這個環節裏沒有改變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明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樓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樓樓並收藏唐朝明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