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劉三吾:勾結倭奴的讀書人,都該殺!
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作者:顛沛人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重八!”
“就你還與先生痛飲”
“你自己有啥酒量,你自己不清楚啊!”
“我看伱啊,就別在林先生麵前丟人現眼了,免得又出什麽幺蛾子!”
本來,馬皇後是想過來給朱元璋續茶,見他這麽一說,也沒了興趣。
馬皇後將桌上的茶盞放了迴去,一臉的嫌棄:
“你自己丟人無所謂,反正你臉皮厚…但若是連累孩子跟著你一起丟人。”
“等你迴來,我跟你沒完!”
說罷。
馬皇後頭也不迴的走了。
朱元璋一臉無辜:
“妹子,你有話…”
……
吃過午膳。
朱元璋走出乾清宮,不知不覺走進禦花園。
突然想到之前在禦花園種植的番薯苗。
他轉身對跟隨自己的太監劉和吩咐:
“給我傳大學士劉三吾,禦花園見駕。”
劉和‘喏’了聲,匆匆離去。
大約半個時辰。
劉三吾跟著太監劉和匆匆走進禦花園。
就見朱元璋一個人蹲在一塊新開辟的田地前,津津有味的看著。
見劉三吾走近,伸手招唿道:
“劉愛卿,你來猜猜這些都是什麽寶貝”
劉三吾之前聽朱元璋說過有種能畝產幾千斤的番薯,可是看著眼前數根像野草的植物。
他震驚的問道:
“陛下,難道此物就是您說的畝產數千斤的番薯,這不會是真的吧”
朱元璋聞言淡淡一笑:
“劉愛卿,你覺得,朕會去拿民生之事,與你這位大學士說笑嗎這可是咱按照林先生所畫的圖,尋找到的海外良種!”
聽聞此言,劉三吾像看著曠世珍寶一樣。
彎腰打量著試驗田裏,剛才還被他視作野草的番薯苗了。
劉三吾語氣激動道:
“既然林先生說此物產量高,想必沒有錯的!”
“那麽陛下,能否賞給臣一些種苗臣想…”
“朕這裏,就剩下九個苗了,哪還能給你!”
朱元璋沒有給劉三吾,把話說完的機會。
但他在斷然拒絕之後,又對著麵露失望之色的劉三吾,補充道:
“不過,此物的培育,以後就交給劉愛卿管理了。”
“還請愛卿多多上心,莫要讓它們枯死了。”
劉三吾聞言嘴巴長的老大,完全不敢相信朱元璋說的話。
培育這種能飽天下萬民之腹的良種。
必然會被後世子孫不斷傳頌。
立廟塑像,享受萬民香火都是應有之義。
史書上也會被大讚特讚。
他也將成為洪武朝功勞最大的文臣。
後人想起洪武朝的事,必然會記得有一個叫劉三吾的大學士、禮部尚書。
如此多的好處。
引得劉三吾心神悸動,當場就想答應下來。
可是,他為官多年,深知官場上沒有白撿的功勞。
獲得萬民和後世子孫,稱頌萬世的機會。
就必然要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劉三吾掐了下大腿,強行讓自己從激動中清醒。
他假意推辭道:
“陛下,微臣德薄,無以擔此重任,還請陛下另尋良臣,以免…”
朱元璋大手一揮。
直接打斷了劉三吾假惺惺的推辭。
“傅愛卿,你是戶部尚書,你都做不了的事,哪個文臣還能做到。”
“而且,此等千古流芳之事,朕也不像便宜其他人。”
“若是你真不想做,那這澤被萬民的功勞,就由朕來領了!”
劉三吾聽著朱元璋,一副‘非你不可’的語氣。
下意識就想答應下來。
可是朱元璋越是這樣,劉三吾就越清楚,他要獲得這種千古流芳的機會。
付出的代價,必然是難以想象的!
不過,哪個正常的文臣,不想讓自己的名字,流傳萬世,供後人敬仰呢
劉三吾目光糾結的沉吟了片刻…
他最終還是咬了咬牙,開門見山的道:
“敢問陛下,臣若是接下這差事,可要做其他的事”
朱元璋笑了,他就喜歡喝聰明人打交道。
便也點頭直言道:
“前日胡雲強擊破的倭寇裏,有一個為虎作倀的大明書生。”
“毛驤已經從他嘴裏,問出一些東西了。”
“朕希望,將來朕動手的時候,你能配合朕,清理掉這些毫無人性的畜生1”
劉三吾的臉色,瞬間變得非常難看。
他本來就對那些倭寇,能繞過沿途防線,出現在應天腹地的事感到不解。
不過,這種軍事上的事。
陛下沒有放在朝堂上處理的意思,他也不好多問。
沒想到,此事的幕後黑手,竟然牽扯到大明的讀書人。
也就意味著,此事是某些不滿陛下的陰謀家。
沒能力與當今聖上,用政治手段對抗。
所以便拿老百姓的血,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
劉三吾非常清楚,這些人放倭寇入應天。
其實,沒指望那兩千倭奴,能做成什麽大事。
單純的就是想惡心一下朱元璋而已。
他朱元璋不是自以為,文治武功都能超越秦皇漢武嗎
可秦皇漢武在位時期,何時被外族打到自己的京城邊上。
同為讀書人出身。
劉三吾太了解,都寫讀書讀到狗肚子裏的人。
引倭寇來的原因了。
劉三吾咬著牙向朱元璋下跪道:
“陛下,臣豈是貪圖名聲之人”
“若是陛下需要,臣在處理那些大明敗類時出手,盡可以明說。”
“臣哪怕因此背上萬世罵名,也要讓那些畜生,給無辜死去的大明百姓陪命。”
對於劉三吾這種傳統文臣來說。
朝堂上的問題,就用朝堂的手段來解決。
哪怕麵對陛下亦是如此。
這是身為人臣,必須要遵循的底線。
可要是使用盤外招,那就是破壞千百年來的君臣默契了。
像這種砸自家飯碗的行為。
劉三吾可謂是深惡痛絕,恨不得再興一次大獄!
“愛卿切莫因為那些人渣動怒,免得氣壞自己的身子。”
朱元璋心裏的火氣,雖然比劉三吾還大,但他表麵上,還是神態自若道:
“此事牽連甚廣,若是以雷霆手段,怕是會與空印案和揚州舞弊案一樣,牽連數萬人。”
“所以朕打算徐徐圖之,,盡可能查清楚,參與此事的官員士紳,免得冤枉好人。”
若是朱元璋沒有聽林澈講課之前。
哪裏會管牽連進此案的人,有什麽冤枉不冤枉的。
像這種敢跟洪武帝使盤外招,還拿百姓當犧牲品的畜生。
有多少,朱元璋就會殺多少!
“就你還與先生痛飲”
“你自己有啥酒量,你自己不清楚啊!”
“我看伱啊,就別在林先生麵前丟人現眼了,免得又出什麽幺蛾子!”
本來,馬皇後是想過來給朱元璋續茶,見他這麽一說,也沒了興趣。
馬皇後將桌上的茶盞放了迴去,一臉的嫌棄:
“你自己丟人無所謂,反正你臉皮厚…但若是連累孩子跟著你一起丟人。”
“等你迴來,我跟你沒完!”
說罷。
馬皇後頭也不迴的走了。
朱元璋一臉無辜:
“妹子,你有話…”
……
吃過午膳。
朱元璋走出乾清宮,不知不覺走進禦花園。
突然想到之前在禦花園種植的番薯苗。
他轉身對跟隨自己的太監劉和吩咐:
“給我傳大學士劉三吾,禦花園見駕。”
劉和‘喏’了聲,匆匆離去。
大約半個時辰。
劉三吾跟著太監劉和匆匆走進禦花園。
就見朱元璋一個人蹲在一塊新開辟的田地前,津津有味的看著。
見劉三吾走近,伸手招唿道:
“劉愛卿,你來猜猜這些都是什麽寶貝”
劉三吾之前聽朱元璋說過有種能畝產幾千斤的番薯,可是看著眼前數根像野草的植物。
他震驚的問道:
“陛下,難道此物就是您說的畝產數千斤的番薯,這不會是真的吧”
朱元璋聞言淡淡一笑:
“劉愛卿,你覺得,朕會去拿民生之事,與你這位大學士說笑嗎這可是咱按照林先生所畫的圖,尋找到的海外良種!”
聽聞此言,劉三吾像看著曠世珍寶一樣。
彎腰打量著試驗田裏,剛才還被他視作野草的番薯苗了。
劉三吾語氣激動道:
“既然林先生說此物產量高,想必沒有錯的!”
“那麽陛下,能否賞給臣一些種苗臣想…”
“朕這裏,就剩下九個苗了,哪還能給你!”
朱元璋沒有給劉三吾,把話說完的機會。
但他在斷然拒絕之後,又對著麵露失望之色的劉三吾,補充道:
“不過,此物的培育,以後就交給劉愛卿管理了。”
“還請愛卿多多上心,莫要讓它們枯死了。”
劉三吾聞言嘴巴長的老大,完全不敢相信朱元璋說的話。
培育這種能飽天下萬民之腹的良種。
必然會被後世子孫不斷傳頌。
立廟塑像,享受萬民香火都是應有之義。
史書上也會被大讚特讚。
他也將成為洪武朝功勞最大的文臣。
後人想起洪武朝的事,必然會記得有一個叫劉三吾的大學士、禮部尚書。
如此多的好處。
引得劉三吾心神悸動,當場就想答應下來。
可是,他為官多年,深知官場上沒有白撿的功勞。
獲得萬民和後世子孫,稱頌萬世的機會。
就必然要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劉三吾掐了下大腿,強行讓自己從激動中清醒。
他假意推辭道:
“陛下,微臣德薄,無以擔此重任,還請陛下另尋良臣,以免…”
朱元璋大手一揮。
直接打斷了劉三吾假惺惺的推辭。
“傅愛卿,你是戶部尚書,你都做不了的事,哪個文臣還能做到。”
“而且,此等千古流芳之事,朕也不像便宜其他人。”
“若是你真不想做,那這澤被萬民的功勞,就由朕來領了!”
劉三吾聽著朱元璋,一副‘非你不可’的語氣。
下意識就想答應下來。
可是朱元璋越是這樣,劉三吾就越清楚,他要獲得這種千古流芳的機會。
付出的代價,必然是難以想象的!
不過,哪個正常的文臣,不想讓自己的名字,流傳萬世,供後人敬仰呢
劉三吾目光糾結的沉吟了片刻…
他最終還是咬了咬牙,開門見山的道:
“敢問陛下,臣若是接下這差事,可要做其他的事”
朱元璋笑了,他就喜歡喝聰明人打交道。
便也點頭直言道:
“前日胡雲強擊破的倭寇裏,有一個為虎作倀的大明書生。”
“毛驤已經從他嘴裏,問出一些東西了。”
“朕希望,將來朕動手的時候,你能配合朕,清理掉這些毫無人性的畜生1”
劉三吾的臉色,瞬間變得非常難看。
他本來就對那些倭寇,能繞過沿途防線,出現在應天腹地的事感到不解。
不過,這種軍事上的事。
陛下沒有放在朝堂上處理的意思,他也不好多問。
沒想到,此事的幕後黑手,竟然牽扯到大明的讀書人。
也就意味著,此事是某些不滿陛下的陰謀家。
沒能力與當今聖上,用政治手段對抗。
所以便拿老百姓的血,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
劉三吾非常清楚,這些人放倭寇入應天。
其實,沒指望那兩千倭奴,能做成什麽大事。
單純的就是想惡心一下朱元璋而已。
他朱元璋不是自以為,文治武功都能超越秦皇漢武嗎
可秦皇漢武在位時期,何時被外族打到自己的京城邊上。
同為讀書人出身。
劉三吾太了解,都寫讀書讀到狗肚子裏的人。
引倭寇來的原因了。
劉三吾咬著牙向朱元璋下跪道:
“陛下,臣豈是貪圖名聲之人”
“若是陛下需要,臣在處理那些大明敗類時出手,盡可以明說。”
“臣哪怕因此背上萬世罵名,也要讓那些畜生,給無辜死去的大明百姓陪命。”
對於劉三吾這種傳統文臣來說。
朝堂上的問題,就用朝堂的手段來解決。
哪怕麵對陛下亦是如此。
這是身為人臣,必須要遵循的底線。
可要是使用盤外招,那就是破壞千百年來的君臣默契了。
像這種砸自家飯碗的行為。
劉三吾可謂是深惡痛絕,恨不得再興一次大獄!
“愛卿切莫因為那些人渣動怒,免得氣壞自己的身子。”
朱元璋心裏的火氣,雖然比劉三吾還大,但他表麵上,還是神態自若道:
“此事牽連甚廣,若是以雷霆手段,怕是會與空印案和揚州舞弊案一樣,牽連數萬人。”
“所以朕打算徐徐圖之,,盡可能查清楚,參與此事的官員士紳,免得冤枉好人。”
若是朱元璋沒有聽林澈講課之前。
哪裏會管牽連進此案的人,有什麽冤枉不冤枉的。
像這種敢跟洪武帝使盤外招,還拿百姓當犧牲品的畜生。
有多少,朱元璋就會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