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身殿中。


    朱元璋看著少了一半的番薯苗的盒子,罵了句兔崽子。


    卻沒有派人,將朱樉拿走的番薯苗給追了迴來。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筐裏的道理。


    朱元璋還是明白的。


    如果所有番薯苗放在一起種植。


    但凡出點意外,那就隻能等著檢校,從瓊州找到新的番薯苗了。


    再者說,朱樉可是跟著林澈,學過番薯的種植之法的。


    想來也出不了什麽大錯。


    隨後,朱元璋找來了皇宮管理花卉的太監。


    讓他找幾個最精通種植的。


    朱元璋在他們麵前,按照林澈給出的種植之法。


    親自將番薯苗,一根根的種在禦花園,新開辟的試驗地裏。


    朱元璋用鄭重語氣,對那些有些懵逼的太監吩咐。


    “爾等一人負責一株番薯苗,切記要將其照顧好!


    “此物可以當成主糧,它的產量比如今所有糧食,都高出數倍不止,畝產千斤都不是難事。””


    “若是將它培育好,將來我大明百姓再無饑餓之憂,我大明的國祚也將因此延長,而你們都將是有功之臣。”


    此言一出,呆呆的站在一旁的幾個太監,全都傻眼了。


    陛下種的如野草一般的東西,竟然是一種產量很高的主糧。


    種好了還能延長大明國祚


    其中有幾個麵色發白,膽子有些小的太監,頓時就有打退堂鼓的打算。


    要知道,他們可沒種過這種叫番薯的作物。


    如果沒種好,被陛下以有損大明國祚,直接砍了腦袋。


    那可就太冤了!


    不過,剩下幾個太監,雖然也有些害怕。


    可他們想到的卻是,如果將番薯苗種植成功,將來榮華富貴必將享之不盡。


    於是這幾個太監對視了一眼,全都跪倒在朱元璋麵前。


    “陛下將此等重任,交予奴婢這些殘缺之人,奴婢就是豁出性命,也要為我大明種好番薯。”


    剩下膽小的太監,看到同伴這種話都說出來。


    知道自己要不跟著跪,恐怕下場不會太好。


    便也隨著跪下,接受了朱元璋的口諭。


    跟著陛下學起了照顧番薯苗的方法。


    ……


    兩日後。


    五百個裝備著狼筅,和三百名裝備著鳥銃的精銳士兵。


    還有兩百名跟狼筅打配合的刀盾手。


    之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登上應天府碼頭的大明戰艦上。


    此次探索佐度金山和本州銀山島。


    猶如不能大張旗鼓,所以船隊除了補給艦,隻有三首大船。


    輕裝上陣,沒有披甲的胡雲強。


    站在船頭等待著,裝備了新式武器的大明精銳。


    全都登上了戰艦之後,胡雲強大手一揮道:


    “出發!”


    船上的水手,紛紛按照胡雲強的命令,升帆起錨。


    不過,除了胡雲強士氣高昂之外。


    其他的士兵,在上船之後,都各自找了個角落窩著。


    東倒西歪的模樣,比起北元的殘兵都不如。


    胡雲強站在船頭掃了一圈,發現三艘船的士兵都是如此。


    他不由的麵色陰沉的向著身邊矮壯的中年人問道:


    “林偏將,這些士卒為何如此作態”


    “難道,他們出征的賞銀,被某些人中飽私囊了不成”


    林偏將是跟著湯和在閩浙打過倭寇,跟著大將軍徐達出征過北元的老將。


    性格沉穩,對於軍務也相當的熟悉。


    乃是湯和特意為胡雲強配備的偏將。


    麵對胡雲強不問事情緣由,就直接扣帽子的話語。


    林偏將無奈的歎了口氣:


    “胡將軍,話可不能亂說,出征銀兩可是你我一起發放的,哪來的中飽私囊的機會”


    還有句話,林偏將沒有明說。


    那就是如果他真的中飽私囊了。


    一起發放征銀的胡雲強,肯定也從中拿過一份。


    不管事實如何,這話要是傳出去。


    在他人眼裏,兩人都是喝士兵血的貪腐之輩。


    胡雲強滿腦子想著,帶著一千精兵,橫掃佐度、本州二島。


    所以見士兵士氣不高,一時著急說了沒腦子的話。


    他意識到這一點後,立刻道歉道:


    “林偏將,我隻是擔心士兵們士氣不足,會誤了陛下的大計。”


    “心急之下失言了,還請您見諒!”


    胡雲強將姿態放的如此之低。


    林偏將便沒有多計較,隻是歎了口氣道:


    “胡將軍有所不知,這些將士本來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清掃沿海倭寇的。”


    “可突然接到陛下的命令,要去探查倭寇的那勞什子的島嶼。”


    “海路兇險倒是無所謂,可將士們對新換的狼筅,還有鳥銃都不甚滿意。”


    “要知道。倭寇的刀劍都是鋒利無比,那事這些毛竹能抵擋住的,鳥銃雖然比以往的火銃威力大,可臨陣又能打幾發”


    短短幾句話,胡雲強就知道了。


    船上的這些精銳之師的士氣,為何連北元殘部都不如了。


    由於民間的以訛傳訛。


    倭寇依然在大明百姓的心裏,形成了一個雖然身材矮小,卻行動速度快,力大無窮,還能拿著吹毛短發的利刃的恐怖形象。


    連帶著,大明的士卒心裏,都稍稍對倭寇生出了懼意。


    但這些血戰精銳也清楚,再勇敢的人都是肉長的。


    隻要拿著熟悉的兵器,他們也有信心跟倭寇打一場。


    然而。


    陛下卻不知聽了誰的讒言。


    居然讓他們放棄了用了不知道多久的長槍。


    改換連枝丫都沒剃幹淨的毛竹…


    在麽有跟倭寇交過手的情況下。


    沒人相信這個叫狼筅的家夥,能擋住倭寇斬頭切骨的鋒利長刀。


    火銃兵換的鳥銃,雖然填裝速度,還有威力和準頭。


    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但是他們近戰的佩刀沒了。


    而是給他們發了,一個戴著木柄的短刺刀。


    說此物叫做套筒刺刀。


    在近戰時,插在火銃的槍頭上,對戰時比長刀還好用。


    要不是明軍紀律嚴明。


    有不少火銃兵,都想自己拿大刀,讓軍需官拿著鳥銃套刺刀,和他好好對戰一場了。


    唯一武器沒有更換的是,兩百名刀盾手。


    可是他們是給狼筅兵打配合的。


    如今主攻手都擺爛了。


    這些刀盾手的士氣大降,也在情理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顛沛人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顛沛人生並收藏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