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


    朱樉隨即想到。


    若是父皇年紀再大點,突然變得和唐玄宗一樣昏聵了。


    那大明豈不是頃刻間,就要麵臨傾覆大禍了。


    朱樉記得,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太監跋扈到可是砍了兩任皇帝!


    這樣想來朱樉又變得擔憂起來。


    “由於太監外戚的權力來得快,所以為了保證在官位上多坐一段時間。”


    “他們會提前,對朝中會威脅到他們地位的文臣下手。”


    “好比隋朝大儒劉炫,他就是被得勢宦官進了讒言,貶黜除了朝堂,這還是因為他名望高,其他大臣直接被誅殺的,都不在少數。”


    林澈端起茶盞,喝了口茶。


    邊喝茶,邊等朱樉理解他剛才講的知識。


    過了一會兒,才又侃侃而談。


    “所以說跟這些無組織的力量的積累比起來,真正能積累到東西的,是朝廷!”


    聞言。


    朱樉清爽的目光又開始眨巴眨巴起來。


    “這麽說吧,朝廷的積累,主要在於賦稅上。”


    “一般王朝初年政治清明,天下百廢待興,所以賦稅比例都是比較少的。”


    “可隨著朝廷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貪官汙吏也對賦稅上下其手之後,朝廷想要做事,維持自己的統治,就必須加稅!”


    “有一組很有意思的數據”


    “一個王朝末年的時候,所收的賦稅。”


    “比起王朝初年,最少也會高出七倍以上。”


    “可是朝廷手裏的賦稅總額,卻比王朝初年還低!”


    “其中原因。”


    “就是整個權力結構,都已經腐壞了。”


    “貪官大行其道,將十分之九的稅收,裝進了自己的兜裏。”


    “剩下的十分之一,能有一半進入國庫。”


    “已然是天威猶存了!”


    頓了頓,林澈看了眼,專心致誌的朱樉繼續道:


    “而朝廷在收不夠稅的情況下,就隻能繼續加稅。”


    “本就背負著,極高生存壓力的百姓。”


    “在一道道加稅的政令下,有的被逼的全家上吊、投井自殺。”


    “有的直接棄田而逃,帶著全家到山裏當起了野人。”


    “更有甚者,直接帶著受不了,沉重賦稅的百姓揭竿而起。”


    “如此一來,朝廷能夠收到稅收。”


    “就又減少了許多。”


    “為了維持統治,剿滅作亂的流民。”


    “明知道是飲鴆止渴,可朝廷最後還是隻能繼續加稅。”


    “如此往複,直到天下大亂,這個死循環才會暫時終止。”


    “就跟灌溉土地,會漸漸導致土地鹽堿化一樣。”


    “可如果不澆水,那麽莊稼的收成就不好。”


    “隻是,澆水之後的鹽堿化土地,同樣也會影響收成。”


    朱樉的臉色,在林澈這一頓輸出後已然變得越發難看。


    如果說,避免太監幹政,屬於能夠解決的難題。


    那麽林澈所說的稅收問題。


    按照朱樉如今的見識。


    他完全想不出來,該如何避免陷入加稅的死循環。


    林澈看著愁眉不展的朱樉,忍不住笑道:


    “你小子,不要老是鑽牛角尖,腦子放靈活一點。”


    完全沒有頭緒的朱樉。


    聞言,先是有些茫然,隨後突然眼睛一亮。


    “先生,您的意思我明白了,說到底,還是得使用製衡之策!”


    “當今聖上武功赫赫,四夷歸附,天下太平之日必不遠矣,而隨著天下太平,文官集團將會迅速崛起,將勢力遍布整個朝堂。”


    “若沒有其他勢力去製衡,那麽稅收減少,皇權旁落,便是頃刻之間。”


    以朱樉的視角來看。


    縱然林澈,在課上講了那麽多禍亂天下的宦官事跡。


    可距離如今實在是太遙遠了。


    倒是明初的多個大案,都是文官集團貪贓枉法引發的。


    至於,太監亂政


    敢在洪武帝麵前,生出不軌之心的太監。


    都不用等到第二天。


    當天晚上,就會被洪武帝用鞭子,親手活活抽死。


    朱樉越說越來勁。


    再次拿出了,他之前的理論道:


    “先生,既然文官集團腐朽是在所難免的。”


    “那麽我覺得,還是應該培養太監去製衡,他們沒有初心,就教他們初心為何物!”


    “有了學識,就能提高道德底線,便能懂得何為忠君愛國,何為天下大義!”


    “既然不能培養出,憂心天下的大太監,至少也應該明白,他們貪的越多,和文臣鬥的越兇,朝廷倒台就越快!”


    “朝廷倒了,依附朝廷吃飯的他們,自然也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再者,讀過書之後,對於文臣那點彎彎繞,也不至於隻會用刀子來應付了。”


    “起碼能堅持兩三迴合。”


    最後一點尤其重要。


    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皇帝,派去鎮守地方的太監。


    就是因為沒受過教育。


    被文臣略施小計,自己就跳到人家的坑裏去了。


    自己傻乎乎的掉了腦袋不說。


    還給皇帝引來一身罵名。


    可要是讀過書之後,也就懂了文臣的那些彎彎繞繞。


    也就不會被人輕易算計,丟了皇家臉麵了!


    朱樉覺得他的想法甚是不錯。


    ……


    隔壁府邸。


    朱元璋聽到朱樉的話。


    摸了下巴上的胡須,細細思考了一番。


    “教太監仁義理智信的聖人大義,讓他們讀書明理…”


    朱元璋怎麽琢磨都覺得有些不對勁。


    但是按照方才林先生所預想的情況來看,也是絕對不能任由大臣獨大的。


    現在文官集團被淮西勳貴壓了一頭。


    隻是自己的潛意識裏,是要整治淮西人,準備重用一些文官。


    像劉三吾、傅友文、李博遠、塗節等人,已經逐步開始掌握大權。


    難道正如林先生所言,等到文官集團掌權,也是大的禍害


    這麽看來,朱樉那個臭小子的話還有點道理…


    “現在國事愈發繁雜,若全數交由文官處理,被蒙蔽視聽不過是遲早的事。”


    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棘手。


    想到這裏,朱元璋臉上露出一抹複雜的神色。


    擔心今後太監欒國,又有點讚同朱樉讓太監當勞力,為其幹點活的想法。


    一時之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默默當著記錄員的太子朱標。


    有心想跟他爹朱元璋,談一談太監幹政的危害。


    隨即想到自己談這事是多餘的,他爹一直堅持內官不得幹政,並將鐵牌子都豎在宮門口。


    想到這,朱標還是默默閉上了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顛沛人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顛沛人生並收藏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