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飾演的霍去病終於在萬眾期待下登場。


    而此時,《漢武帝》經過口碑發酵後,第40集的收視率3.2,已經破三,在年初,就幾乎預定了今年的收視冠軍。


    與此同時,《風中謠》的收視率也上漲到2.9,馬上破三,緊隨其後,也有機會拿到年冠。


    在網絡上,《風中謠》的網絡評論量卻遠遠超過《漢武帝》。


    因為後者是曆史劇,很多追劇的中年劇粉,沒有高強度上網衝浪發言的習慣和精力了,而前者作為古偶劇,追劇主力恰好是上網評論的主力。


    所以在網絡上的熱度反倒是顛倒的,無論是熱搜數量、評論數量、話題度,都是《風中謠》占優。


    這讓網絡平台報價時,《風中謠》收到的報價甚至超過了《漢武帝》。


    但在蘇哲登場後,《漢武帝》的網絡評論量卻以恐怖的速度上漲著。


    【啊啊啊!蘇哲太帥了吧!簡直是古言中所有少年將軍的完美代言人!】


    【這麽帥唱什麽民謠啊?就應該去演戲!民謠不都是醜逼裝文藝騙妹子才唱嗎?】


    【他身材太完美了,那腹肌、那胸肌、那人魚線,我不行了!】


    【他身材這麽好,怎麽能忍住不秀?我如果有這種身材,嗬,大冬天我都怕熱。】


    【宋導很懂啊!這特寫鏡頭,我喜歡,請多來一些!給攝像師加雞腿!】


    除了發癲的粉絲外,也有觀眾在比較兩部劇:


    【我不喜歡看曆史劇,太無趣。防噴:看劇就圖個樂子,想學曆史為什麽不看史書?但看到蘇哲後,我決定追下去了,絕對不是因為他的胸肌!】


    【因為腹肌?】


    【我也更喜歡看《風中謠》,可惜崔澤安雖然演得好,卻沒有蘇哲身材好。】


    【怎麽辦?我既想看《風中謠》的劇情,看女主和男一男二的拉扯,又想看蘇哲。】


    【如果蘇哲出演《風中謠》就好了,他咋拒絕了呢?】


    【我決定了,先看《漢武帝》,等沒有蘇哲戲份了,再去看《風中謠》!】


    第二天,《漢武帝》播放第41集,蘇哲飾演的霍去病被漢武帝看中後,讓他成為侍衛,帶迴宮中親自培養。


    漢武帝甚至決定親自教他孫、吳兵法。


    而《資治通鑒》記載,霍去病自信拒絕了:


    “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就是打仗看謀略,不用學古人的兵法。


    電視機不能這麽文縐縐的,也顯得霍去病太傲,於是蘇哲演繹為:


    “如今我大漢和匈奴的戰法,都是古人沒遇到過的,如果照本宣科,照搬戰車時代的陣型,隻會被匈奴來去如風的騎兵擊潰。”


    漢武帝很驚奇,沒想到少年霍去病的見識竟如此深刻,饒有興趣地問道:


    “好小子,那你認為,該如何應對匈奴人的騎兵?”


    蘇哲飾演的霍去病對答如流,仿佛早已在心中思考了千百遍:


    “以騎對騎!在廣闊的大草原上,隻有騎兵才能追上騎兵,給予匈奴人重創!”


    “好!”漢武帝大喜,賜予蘇哲一匹駿馬(白義),讓他認真打磨騎兵技術,學習騎兵戰法。


    接下來的時間裏,在朝堂交鋒、主父偃推行推恩令之外,便穿插著蘇哲默默訓練、思考、提升的鏡頭。


    這是蘇哲和宋獻中討論出來的劇情。


    霍去病的確是天生戰神,但也不可能什麽都不學,前一刻還是長安貴公子,披甲上陣後就成了冠軍侯。


    他隻是在默默無聞時,就成長為天下無雙,隻缺展現的機會而已,而不是臨上陣才突然突破。


    那不是天才,是降神。


    第40集結束後,《漢武帝》實時收視率瞬間抬升至3.5,蘇哲飾演的霍去病形象,在大眾心裏瞬間代替了崔澤安。


    畢竟對比太明顯了:


    一邊為了國家和百姓,拚命提升自己的本領,想要未來上陣殺敵;


    另一邊小鹿亂撞,沉浸在和女主的愛情拉扯中。


    對比太明顯,以至於很多《風中謠》粉絲都說:


    【完了,看完蘇哲,看不進去《風中謠》了。一想到匈奴人還在殺戮百姓,這倆人卻在親親我我,就感到別扭。】


    【是啊,對比太明顯,蘇哲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崔澤安是“為了你,負了天下又如何”!】


    【蘇哲才是我心目中霍去病的樣子。】


    因此,《風中謠》的當天收視率竟然下降至2.8,破三失敗。


    考慮到按照正常曲線,《風中謠》今天的收視率能達到3.0,說明至少有0.2的觀眾被《漢武帝》吸引走了。


    準確地說,被蘇哲吸引走了。


    一輪的收視率不光代表榮譽,還關係到網絡播放和二輪播放的費用。


    這就是真金白銀,讓《風中謠》的製片人急了,立即讓男女主一起“掃樓”宣傳。


    所謂掃樓,就是明星去播出平台進行作品宣傳,並以直播形式對外播放。


    通常來說,都是劇中cp一起掃樓,也是cp粉的狂歡日。


    這一般是網絡平台采用的宣傳手段,但h省衛視比較與時俱進,也采用了。


    男主崔澤安,女主連詩媛,這對劇中cp一起掃樓直播,效果立竿見影,在當天,就將新一集《風中謠》的收視率拉到3.0,終於破三了。


    而在掃樓中,迴答問題的環節裏,除了cp粉磕糖外,也有劇粉正經地問問題。


    連詩媛飾演的女主隻是個虛構人物,迴答沒有引起爭議。


    崔澤安飾演的霍去病卻是曆史人物,在別人詢問他相關問題時,卻表現得對曆史細節毫不了解,頓時受到了彈幕的嘲諷。


    他理直氣壯地辯解道:


    “曆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隻是按照自己對人性的理解來飾演霍去病,說不定和真相更加接近。”


    【接近什麽?霍去病因為爭風吃醋才上戰場是真相?】


    【原著瞎編就罷了,怎麽還把瞎編的故事當真了?】


    彈幕有些激烈,但很快被禁言,這件事也被壓下去了。


    但輿論卻沒有完全消停,隻在暗處洶湧著。


    過了一天,蘇哲也按照約定,和陳展鴻等演員一起接受網絡直播采訪。


    彈幕密密麻麻:


    【啊!霍去病,媽媽愛你!】


    【蘇哲太帥了,演技太出色了,一定要多演電視劇!】


    【我陳視帝這麽沒有牌麵嗎?全都是蘇哲的粉絲?】


    【漢武帝,媽媽愛你!】


    【臥槽,一上來就這麽逆天?拜托別把粉圈惡臭帶到正劇裏。】


    【服了,陳展鴻都有媽媽粉?】


    【那該怎麽叫?】


    【陛下!我是你失散已久的小公主啊!】


    一群亂七八糟的彈幕,看得蘇哲很無語。


    主持人憋著笑,努力從中挑選正經彈幕聊天。


    過了一會兒,他也問起蘇哲對霍去病的人物理解,並詢問:


    “少年霍去病在曆史上的記載並不多,因此《漢武帝》裏很多都是原創劇情,你怎麽看待這些劇情?”


    蘇哲立即精神起來,侃侃而談:


    “你知不知道,司馬遷在《史記》佞幸列傳中,將衛青、霍去病列為幸臣?”


    主持人傻眼了,觀眾們也很吃驚:


    【衛霍是幸臣?扯淡的吧?】


    【這倆絕世將星,ssr級人物,怎麽成了幸臣?】


    【雖然我也不敢相信,但剛才查了,蘇哲說的沒錯,《佞幸列傳》中說:“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氣死我了!司馬遷為什麽老黑衛霍?】


    【其實蘇軾也罵過衛青,比這還髒!(《衛青奴才》中造謠衛青給漢武帝舔痔瘡上位)】


    【媽的,這幫文人有病吧?黑那些囂張跋扈的武將就罷了,衛青這種民族英雄,個人品性也完美的武將都黑?】


    蘇哲看到這些彈幕,卻說道:


    “咳咳,今天先不論文武之爭。但很多人覺得《佞幸列傳》在黑衛霍,但我們仔細品品——”


    他就像學者一般,認真提出自己的觀點:


    “外戚出身是實話,後麵一句話也承認了他們的才華,任何人看到記載都不會真的看不起衛霍。我感覺,這更多在黑武帝。”


    在所有人的不解中,他解釋道:


    “武帝從馬夫、私生子中提拔出衛霍兩名將星,怎麽看都是伯樂與千裏馬的故事,足以作為明君的證明。”


    畢竟君主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知人善用,而不是穿補丁衣服、守國門自縊來作秀。


    “但司馬遷卻說武帝隻是因為外戚才提拔衛霍,後來他們展現才華,自己上進。似乎是武帝運氣好,遇到兩個能打的外戚,才建立了豐功偉績。”


    順序很重要——


    先重用,再展現才華,就是運氣好;


    先發現才華,再重用,就是知人善任。


    而且“自”進也很有意思,似乎衛霍的進步和武帝沒有絲毫關係。


    (正常誇有才華,為什麽要用自進?這個字很明顯了,就是在黑漢武帝。)


    結合起來分析就是:


    漢武帝其實是個昏君,也就運氣好,衛子夫自帶兩張ssr,全靠他們自己爭氣,讓他實現了豐功偉業。


    史家之筆啊,一字褒貶,春秋筆法,盡在其中。


    蘇哲將這些有趣的細節一一道出,聽得主持人和觀眾們都傻眼了:


    【蘇哲這麽細?】


    改了好多遍。衛青、霍去病為什麽在《佞幸列傳》裏的解析,是我自己原創的,反正我在全網沒找到和我一樣的觀點,即不是為了黑衛霍,是為了隱晦地黑武帝。當然,也可能我讀書少,沒讀過類似的觀點。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節目組失聯,荒島直播逆轉人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昆真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昆真人並收藏節目組失聯,荒島直播逆轉人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