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你也找到了一匹千裏馬?
大秦:政哥之女,開萬世之太平 作者:帕拉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答卷批閱有序進行時,王翦忽然發出了驚唿聲:“咦!”
他的聲音引得眾人紛紛側目,嬴陰嫚聞聲放下手裏的答卷也看了過去。
隻見王翦拿著一份答卷,臉上滿是欣喜之色,眼神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仿佛發現了一件極為珍貴的寶物。
“此子不凡啊。”王翦不禁讚歎道。
“看來,師父發現了一個好苗子。”嬴陰嫚柔聲笑道。
王翦笑著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顧己:“顧己,把這份答卷拿給你家家主瞧瞧。”
顧己聞言看向了嬴陰嫚,見嬴陰嫚點頭後,她這才從王翦手裏接過答卷,然後恭敬地轉交到嬴陰嫚手裏。
嬴陰嫚接過答卷,仔細閱讀起來:‘汝謂大秦隱患為何?外強內虛,弱幹強枝也……。’
這是一篇針對大秦兵力分配格局的利弊的文章。
該考生認為大秦現在重兵皆在邊疆,鹹陽以及各郡的郡治等重要城池卻兵力空虛。
一旦發生謀反,叛逆之人可直取鹹陽城。
對方建議改變軍力部署,形成層重禦輕的兵力分配格局。
她是有上輩子的經驗才知道大秦在軍事部署上的弊端的,沒想到當世竟然有人已經看出了這裏麵的利害。
“此人在排兵布陣上確實不凡,生來就是兵家人。”說著,嬴陰嫚提起朱筆,就寫下一個‘兵’字兒。
這也就意味著這名考生將進入上庠學院參加兵家的麵試。
當嬴陰嫚將手裏的答卷遞給顧己讓其記錄存檔時,忽然她心頭一動,心中暗想這份考卷該不是韓信的吧?
雖然心中有這樣猜測,但現在還在閱卷中,不是驗證的好時機。
一切都等到閱完卷之後,再說吧。
就在這時孔鮒發出了一聲驚訝聲音:“孺子可教也!此子生來就是我儒家的弟子。”
嬴陰嫚聞言,與眾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孔鮒。
隻見孔鮒亦如先前的王翦一樣,滿臉的欣喜,仿佛發現了稀世珍寶一般。
“能得孔老一聲讚譽,必然不凡。”嬴陰嫚輕聲笑道,眼中閃過一絲好奇。
孔鮒聞言哈哈哈一笑,須發皆顫,然後緩緩起身親手將答卷交到了嬴陰嫚的手裏:“凡與不凡,看過才知道,請您過目。”
孔鮒的聲音中透著一絲得意和欣慰,顯然對這份答卷極為看重。
嬴陰嫚笑著點了一下頭,接過答卷便閱讀起來:“汝謂大秦隱患為何?律法無情,人有情……。”
整篇文章文采飛揚,引經據典,論述了德治的重要性,並舉例講述了大秦律法的嚴酷性。
其見解獨到,思維縝密,讓人不得不為之讚歎。
難怪能博得儒家之首孔鮒的青睞了,儒家向來提倡仁義治國。
“確實有諸多可取之處。”說著,嬴陰嫚提起朱筆,就寫下一個‘儒’字兒,將其歸入了辟雍學院。
孔鮒撚須微笑,眼中滿是欣慰,然後安然落座,繼續埋頭於答卷的批閱中。
隨著時間的一點點流逝,嬴陰嫚麵前的答卷也慢慢多了起來。
但她並未因此而有絲毫懈怠,仍然極為認真地核查每一份答卷,因為她知道每一份答卷都可能代表著一個大秦未來的人才。
突然,李淩那溫柔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在嬴陰嫚身邊響起:“嫚兒,你瞧瞧這份答卷。”
李淩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讓人感到溫暖而舒適。
嬴陰嫚抬起頭,看向李淩,眉眼含笑,打趣道:“你也找到了一匹千裏馬?”
“是不是千裏馬還有待確定,但至少不是個蠢材。”說著,李淩將手裏的答卷放在了嬴陰嫚麵前。
嬴陰嫚拿過答卷便仔細看了起來:“…法不行,則不威;恩不施,則不親。令而不行,則民不從。民不服法,則禍亂起。…”
這篇文章是倡言以法治國,裏麵有許多典型的法家言論。
不過對方倒是沒有否定德治的好處,建議法治和德治相結合。
這也是李淩說對方不是蠢材的原因。
“言辭簡練,論點鮮明,確實不可多得。”說著,嬴陰嫚提起朱筆,在答卷上就寫下一個‘法’字兒,讓其參加辟雍學院的麵試。
……
韓信在香聚閣外從白天等到太陽落山,看著香聚閣的夥計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的客人。
直到最後一位客人離開,他才緩緩抬腳,從繁華的內城走向位於外城的客舍。
客舍的店主人看到韓信迴來,將手裏的抹布往水盆裏一扔。
“小子,迴來了,趕緊過來幫我擦拭一下長案。”老者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和嚴肅。
韓信沒有猶豫,上前一步,將抹布在水中浸濕,然後用力搓洗,擰幹後開始細心地擦拭長案。
他的動作熟練而認真,這一段時間經常做這樣的活計來償還欠款。
“小子,今天考試發揮得怎麽樣?”老者一邊活動著筋骨,試圖緩解腰部的酸痛,一邊關心地問道。
韓信沒有搭話,迴答,隻是默默地擦拭著長案,那專注的神情仿佛世界上隻有他和這張長案。
老者見韓信隻顧悶頭幹活,便以為韓信考砸了,笑著安慰道:“小子,別太在意,這次不行還有下次嘛,你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
見對方誤會了,韓信抬起頭看向對方,極為認真地說道:“謝謝老丈的關心,我一定能考上的。”
老者聽後一愣,旋即哈哈大笑:“既然發揮得不錯,幹嘛還愁眉苦臉的?啊,我知道了,你是不是又去香聚閣等那位女貴人去了?結果還是沒等到吧。”
韓信沒有說話,隻是低下頭繼續手中的活計。
看到韓信反應,老者就知道自己猜對了。
“小子,奉勸你一句,貴人提攜可遇不可期,既然遇上了,就要好好把握,有時候犧牲一下色相也是可以的。”
聽到老者的調侃,韓信微微搖了搖。
“老丈,明日下午五學城會張貼通過的初試名單。”
“哦?去吧,去吧,明日在給你一天假,希望你呀,有個好前程。”
“多謝老丈。”
……
他的聲音引得眾人紛紛側目,嬴陰嫚聞聲放下手裏的答卷也看了過去。
隻見王翦拿著一份答卷,臉上滿是欣喜之色,眼神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仿佛發現了一件極為珍貴的寶物。
“此子不凡啊。”王翦不禁讚歎道。
“看來,師父發現了一個好苗子。”嬴陰嫚柔聲笑道。
王翦笑著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顧己:“顧己,把這份答卷拿給你家家主瞧瞧。”
顧己聞言看向了嬴陰嫚,見嬴陰嫚點頭後,她這才從王翦手裏接過答卷,然後恭敬地轉交到嬴陰嫚手裏。
嬴陰嫚接過答卷,仔細閱讀起來:‘汝謂大秦隱患為何?外強內虛,弱幹強枝也……。’
這是一篇針對大秦兵力分配格局的利弊的文章。
該考生認為大秦現在重兵皆在邊疆,鹹陽以及各郡的郡治等重要城池卻兵力空虛。
一旦發生謀反,叛逆之人可直取鹹陽城。
對方建議改變軍力部署,形成層重禦輕的兵力分配格局。
她是有上輩子的經驗才知道大秦在軍事部署上的弊端的,沒想到當世竟然有人已經看出了這裏麵的利害。
“此人在排兵布陣上確實不凡,生來就是兵家人。”說著,嬴陰嫚提起朱筆,就寫下一個‘兵’字兒。
這也就意味著這名考生將進入上庠學院參加兵家的麵試。
當嬴陰嫚將手裏的答卷遞給顧己讓其記錄存檔時,忽然她心頭一動,心中暗想這份考卷該不是韓信的吧?
雖然心中有這樣猜測,但現在還在閱卷中,不是驗證的好時機。
一切都等到閱完卷之後,再說吧。
就在這時孔鮒發出了一聲驚訝聲音:“孺子可教也!此子生來就是我儒家的弟子。”
嬴陰嫚聞言,與眾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孔鮒。
隻見孔鮒亦如先前的王翦一樣,滿臉的欣喜,仿佛發現了稀世珍寶一般。
“能得孔老一聲讚譽,必然不凡。”嬴陰嫚輕聲笑道,眼中閃過一絲好奇。
孔鮒聞言哈哈哈一笑,須發皆顫,然後緩緩起身親手將答卷交到了嬴陰嫚的手裏:“凡與不凡,看過才知道,請您過目。”
孔鮒的聲音中透著一絲得意和欣慰,顯然對這份答卷極為看重。
嬴陰嫚笑著點了一下頭,接過答卷便閱讀起來:“汝謂大秦隱患為何?律法無情,人有情……。”
整篇文章文采飛揚,引經據典,論述了德治的重要性,並舉例講述了大秦律法的嚴酷性。
其見解獨到,思維縝密,讓人不得不為之讚歎。
難怪能博得儒家之首孔鮒的青睞了,儒家向來提倡仁義治國。
“確實有諸多可取之處。”說著,嬴陰嫚提起朱筆,就寫下一個‘儒’字兒,將其歸入了辟雍學院。
孔鮒撚須微笑,眼中滿是欣慰,然後安然落座,繼續埋頭於答卷的批閱中。
隨著時間的一點點流逝,嬴陰嫚麵前的答卷也慢慢多了起來。
但她並未因此而有絲毫懈怠,仍然極為認真地核查每一份答卷,因為她知道每一份答卷都可能代表著一個大秦未來的人才。
突然,李淩那溫柔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在嬴陰嫚身邊響起:“嫚兒,你瞧瞧這份答卷。”
李淩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讓人感到溫暖而舒適。
嬴陰嫚抬起頭,看向李淩,眉眼含笑,打趣道:“你也找到了一匹千裏馬?”
“是不是千裏馬還有待確定,但至少不是個蠢材。”說著,李淩將手裏的答卷放在了嬴陰嫚麵前。
嬴陰嫚拿過答卷便仔細看了起來:“…法不行,則不威;恩不施,則不親。令而不行,則民不從。民不服法,則禍亂起。…”
這篇文章是倡言以法治國,裏麵有許多典型的法家言論。
不過對方倒是沒有否定德治的好處,建議法治和德治相結合。
這也是李淩說對方不是蠢材的原因。
“言辭簡練,論點鮮明,確實不可多得。”說著,嬴陰嫚提起朱筆,在答卷上就寫下一個‘法’字兒,讓其參加辟雍學院的麵試。
……
韓信在香聚閣外從白天等到太陽落山,看著香聚閣的夥計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的客人。
直到最後一位客人離開,他才緩緩抬腳,從繁華的內城走向位於外城的客舍。
客舍的店主人看到韓信迴來,將手裏的抹布往水盆裏一扔。
“小子,迴來了,趕緊過來幫我擦拭一下長案。”老者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和嚴肅。
韓信沒有猶豫,上前一步,將抹布在水中浸濕,然後用力搓洗,擰幹後開始細心地擦拭長案。
他的動作熟練而認真,這一段時間經常做這樣的活計來償還欠款。
“小子,今天考試發揮得怎麽樣?”老者一邊活動著筋骨,試圖緩解腰部的酸痛,一邊關心地問道。
韓信沒有搭話,迴答,隻是默默地擦拭著長案,那專注的神情仿佛世界上隻有他和這張長案。
老者見韓信隻顧悶頭幹活,便以為韓信考砸了,笑著安慰道:“小子,別太在意,這次不行還有下次嘛,你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
見對方誤會了,韓信抬起頭看向對方,極為認真地說道:“謝謝老丈的關心,我一定能考上的。”
老者聽後一愣,旋即哈哈大笑:“既然發揮得不錯,幹嘛還愁眉苦臉的?啊,我知道了,你是不是又去香聚閣等那位女貴人去了?結果還是沒等到吧。”
韓信沒有說話,隻是低下頭繼續手中的活計。
看到韓信反應,老者就知道自己猜對了。
“小子,奉勸你一句,貴人提攜可遇不可期,既然遇上了,就要好好把握,有時候犧牲一下色相也是可以的。”
聽到老者的調侃,韓信微微搖了搖。
“老丈,明日下午五學城會張貼通過的初試名單。”
“哦?去吧,去吧,明日在給你一天假,希望你呀,有個好前程。”
“多謝老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