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儒家願意聽從一切安排
大秦:政哥之女,開萬世之太平 作者:帕拉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嬴陰嫚和李淩皆是一愣,不明白孔鮒為何如此說。
她們迅速交換了一個困惑的眼神,然後齊齊拱手行禮:“孔老,您言重了。”
孔鮒這才發現法首的女兒李淩也在,心中的怒氣更盛,果然公主嫚就沒有把儒家放在心上。
李淩敏銳地察覺出了孔鮒的氣場變化,連忙告辭。
“孔老,嫚兒,既然你們有要事商談,我就不在這裏打擾了。”
孔鮒將眸光看向它處,沒有理睬李淩。
嬴陰嫚一瞧這情況,隻好朝李淩點了點頭,示意其離開。
原本她計劃拉著李淩一起與孔老好好談談的,現在看來隻能靠自己見招拆招了。
在李淩離開後,孔鮒轉眸看向嬴陰嫚,沉聲問道:“嫚兒,你今日定要給我儒家一個解釋。”
“孔老,這裏麵一定有誤會,您請坐,我們慢慢聊。”說著,嬴陰嫚側身伸出左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在兩人於桌前落座之後,嬴陰嫚拿起桌子上的陶壺親自倒了一杯茶水放在了孔鮒的麵前。
“孔老,先喝口水,有話慢慢說,嫚兒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孔鮒見嬴陰嫚一臉真誠,也知道儒家現在是不可能與對方鬧翻的,於是借坡下驢,伸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又輕輕放下。
“嫚兒,老夫聽說,你將東序給了墨家,成均給了農家,瞽宗給了醫家,上庠給了兵家,可否屬實?”
嬴陰嫚笑著點點頭:“確實如此,一方麵是因為農醫墨兵四家關係到大秦的各方命脈,另一方麵是因為我現在是農醫墨兵這四家的首領。”
此話一出,孔鮒瞬間都懵了,前半句他聽懂了,這後半句是什麽意思?
飛白那個老家夥不是說公主嫚是墨家的新巨子嗎?什麽時候公主嫚還是農醫兵三家的首領了?
他這真的隻是給弟子授了幾個時辰的課嗎?這變化也太大了,有種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錯覺。
還是說現在各家之首都這麽不值錢了?
“嫚兒,此話當真?”孔鮒不禁有些驚疑地問道。
嬴陰嫚為了打消孔鮒的疑慮,也不廢話,直接將隨身攜帶的四家之首的信物拿了出來,一一擺在對方的麵前。
“這是農家的,這個是醫家的,這個是墨家的,這個是兵家的。”
看著四塊古樸的令牌,孔鮒整個人都麻了。
所以這農、醫、墨、兵四家,使用了首領之位為各家換取了一座學院嗎?這個太狠了!一點節操一點臉麵都不要了!
這也太過分了,這些人竟然趁他不在先下手為強,他現在用儒首的位置換取辟雍學院還來得及嗎?
怕是來不及了,剛剛出去的可是法家之首李斯的女兒。
孔鮒深吸一口氣定了定心神,聲音有些幹澀道:“嫚兒,你要如何安置儒家?”
“儒家在嫚兒心中重於泰山,自然要給儒家安排一個極好的去處。”說著,嬴陰嫚將桌麵上的首領信物一一收了起來。
孔鮒輕哼道:“是要儒家屈居在法家之下嗎?”
嬴陰嫚微微一愣,滿臉詫異地問道:“孔老,何出此言啊?法出於儒家,儒家自然不能屈居於法家之下。”
孔鮒點了點頭,這才像話,法家雖然盛行於大秦,但若是追根溯源,法家誕生於儒家正統旁支大儒子夏等人之手。
當初孔夫子門下,設有四科即德行、言語、政事以及文學,大儒子夏帶著眾多從學者,將孔夫子的政事一科發揚光大,慢慢才有了現在的法家。
“你當如何?”孔鮒沉聲問道。
嬴陰嫚淡淡笑道:“儒法就像銅錢的正反麵,本就是一家,自然要並重。”
“如何並重?大秦一向重法輕儒,想當初你家先祖可是直接將孔老夫子直接拒之國門之外的。”孔鮒繼續追問道。
嬴陰嫚點了點頭,她知道孔鮒說得是孔子帶著一眾弟子周遊列國之時,在其它六國都對孔老夫子禮遇有加情況下,秦國卻將對方拒於國門之外,不許對方進入任何一個城池進行講學。
根據她上輩子經驗,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看,大秦先祖的選擇沒錯,當時儒家確實不適合秦國,但現在大秦需要儒家。
若是把大秦比作一輛汽車,法家就是油門而儒家就是刹車,缺一不可。
“坦誠地講,現在法家勢盛,儒家勢弱,想要在整個大秦實現儒法並重,確實還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
“這一段路,我們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儒家放下學派之爭,朝廷放開胸懷,讓現有的儒家弟子,多出仕為官,增加朝中儒家出身的官吏。”
“第二步,辟雍是專設的皇家學院,會招收權貴子弟入學,接受儒法兩派的教學,可以為大秦培養儒法並重的下一代掌權者。”
“這兩步互不衝突,可以同時進行。”
“第三步,五帝之學隻是官學重啟的第一步,後續會向大秦所有的郡縣推廣。”
“以後大秦的教化模式會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階段,……。”
“整個過程會以儒法兩家的思想為核心,其它學派為輔助……。”
“以後的大秦,人人皆會識字讀書,有儒家的道德之感,有法家的律法意識,又能以其它百家之所長安身立命,安居樂業。”
聽完嬴陰嫚的講述,孔鮒已經是目瞪口呆,臉上的震驚之色沒有半點掩飾,心中更是不禁地對嬴陰嫚升起一股敬意。
嬴陰嫚所描述的未來,跟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遠超過他的想象。
孔鮒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道:“嫚兒,你所描述的未來,確實令人向往,但真的能實現嗎?”
嬴陰嫚知道就差一步就成功說服對方了,於是一臉堅毅地迴道:
“為何不能?”
“今日之前,孔老可曾想到我會是四家之首?”
“幾天前,孔老可曾想到我會是五學之長?”
“十幾天前,孔老可曾想到來明月莊學習方塊字兒?”
“一個月餘前,孔老可曾想到百家會欣然同意加入五學?”
“幾個月前,孔老在老家講學時,可曾想到會有紙張和印刷術的出現?”
聽到嬴陰嫚一連串的反問,孔鮒心中不禁一震,仔細迴想起來,這一段時間的經曆確實如同做夢一樣。
“恍然如夢。”孔鮒長歎道。
聽到孔鮒感慨,嬴陰嫚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孔老,人間世事多變化,我們要順勢而為,盡人事聽天命。”
順勢而為?盡人事聽天命?
孔鮒的眼睛亮了起來,今日不同往日,並在不斷地日新月異,拚上一把或許真的能實現美如夢幻的理想國。
就算沒有實現,也無妨,大不了,儒家再重走來時路。
想到這裏孔鮒緩緩起身,拱手向嬴陰嫚行禮:“老夫受教了,儒家願意聽從一切安排。”
……
她們迅速交換了一個困惑的眼神,然後齊齊拱手行禮:“孔老,您言重了。”
孔鮒這才發現法首的女兒李淩也在,心中的怒氣更盛,果然公主嫚就沒有把儒家放在心上。
李淩敏銳地察覺出了孔鮒的氣場變化,連忙告辭。
“孔老,嫚兒,既然你們有要事商談,我就不在這裏打擾了。”
孔鮒將眸光看向它處,沒有理睬李淩。
嬴陰嫚一瞧這情況,隻好朝李淩點了點頭,示意其離開。
原本她計劃拉著李淩一起與孔老好好談談的,現在看來隻能靠自己見招拆招了。
在李淩離開後,孔鮒轉眸看向嬴陰嫚,沉聲問道:“嫚兒,你今日定要給我儒家一個解釋。”
“孔老,這裏麵一定有誤會,您請坐,我們慢慢聊。”說著,嬴陰嫚側身伸出左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在兩人於桌前落座之後,嬴陰嫚拿起桌子上的陶壺親自倒了一杯茶水放在了孔鮒的麵前。
“孔老,先喝口水,有話慢慢說,嫚兒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孔鮒見嬴陰嫚一臉真誠,也知道儒家現在是不可能與對方鬧翻的,於是借坡下驢,伸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又輕輕放下。
“嫚兒,老夫聽說,你將東序給了墨家,成均給了農家,瞽宗給了醫家,上庠給了兵家,可否屬實?”
嬴陰嫚笑著點點頭:“確實如此,一方麵是因為農醫墨兵四家關係到大秦的各方命脈,另一方麵是因為我現在是農醫墨兵這四家的首領。”
此話一出,孔鮒瞬間都懵了,前半句他聽懂了,這後半句是什麽意思?
飛白那個老家夥不是說公主嫚是墨家的新巨子嗎?什麽時候公主嫚還是農醫兵三家的首領了?
他這真的隻是給弟子授了幾個時辰的課嗎?這變化也太大了,有種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錯覺。
還是說現在各家之首都這麽不值錢了?
“嫚兒,此話當真?”孔鮒不禁有些驚疑地問道。
嬴陰嫚為了打消孔鮒的疑慮,也不廢話,直接將隨身攜帶的四家之首的信物拿了出來,一一擺在對方的麵前。
“這是農家的,這個是醫家的,這個是墨家的,這個是兵家的。”
看著四塊古樸的令牌,孔鮒整個人都麻了。
所以這農、醫、墨、兵四家,使用了首領之位為各家換取了一座學院嗎?這個太狠了!一點節操一點臉麵都不要了!
這也太過分了,這些人竟然趁他不在先下手為強,他現在用儒首的位置換取辟雍學院還來得及嗎?
怕是來不及了,剛剛出去的可是法家之首李斯的女兒。
孔鮒深吸一口氣定了定心神,聲音有些幹澀道:“嫚兒,你要如何安置儒家?”
“儒家在嫚兒心中重於泰山,自然要給儒家安排一個極好的去處。”說著,嬴陰嫚將桌麵上的首領信物一一收了起來。
孔鮒輕哼道:“是要儒家屈居在法家之下嗎?”
嬴陰嫚微微一愣,滿臉詫異地問道:“孔老,何出此言啊?法出於儒家,儒家自然不能屈居於法家之下。”
孔鮒點了點頭,這才像話,法家雖然盛行於大秦,但若是追根溯源,法家誕生於儒家正統旁支大儒子夏等人之手。
當初孔夫子門下,設有四科即德行、言語、政事以及文學,大儒子夏帶著眾多從學者,將孔夫子的政事一科發揚光大,慢慢才有了現在的法家。
“你當如何?”孔鮒沉聲問道。
嬴陰嫚淡淡笑道:“儒法就像銅錢的正反麵,本就是一家,自然要並重。”
“如何並重?大秦一向重法輕儒,想當初你家先祖可是直接將孔老夫子直接拒之國門之外的。”孔鮒繼續追問道。
嬴陰嫚點了點頭,她知道孔鮒說得是孔子帶著一眾弟子周遊列國之時,在其它六國都對孔老夫子禮遇有加情況下,秦國卻將對方拒於國門之外,不許對方進入任何一個城池進行講學。
根據她上輩子經驗,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看,大秦先祖的選擇沒錯,當時儒家確實不適合秦國,但現在大秦需要儒家。
若是把大秦比作一輛汽車,法家就是油門而儒家就是刹車,缺一不可。
“坦誠地講,現在法家勢盛,儒家勢弱,想要在整個大秦實現儒法並重,確實還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
“這一段路,我們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儒家放下學派之爭,朝廷放開胸懷,讓現有的儒家弟子,多出仕為官,增加朝中儒家出身的官吏。”
“第二步,辟雍是專設的皇家學院,會招收權貴子弟入學,接受儒法兩派的教學,可以為大秦培養儒法並重的下一代掌權者。”
“這兩步互不衝突,可以同時進行。”
“第三步,五帝之學隻是官學重啟的第一步,後續會向大秦所有的郡縣推廣。”
“以後大秦的教化模式會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階段,……。”
“整個過程會以儒法兩家的思想為核心,其它學派為輔助……。”
“以後的大秦,人人皆會識字讀書,有儒家的道德之感,有法家的律法意識,又能以其它百家之所長安身立命,安居樂業。”
聽完嬴陰嫚的講述,孔鮒已經是目瞪口呆,臉上的震驚之色沒有半點掩飾,心中更是不禁地對嬴陰嫚升起一股敬意。
嬴陰嫚所描述的未來,跟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遠超過他的想象。
孔鮒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道:“嫚兒,你所描述的未來,確實令人向往,但真的能實現嗎?”
嬴陰嫚知道就差一步就成功說服對方了,於是一臉堅毅地迴道:
“為何不能?”
“今日之前,孔老可曾想到我會是四家之首?”
“幾天前,孔老可曾想到我會是五學之長?”
“十幾天前,孔老可曾想到來明月莊學習方塊字兒?”
“一個月餘前,孔老可曾想到百家會欣然同意加入五學?”
“幾個月前,孔老在老家講學時,可曾想到會有紙張和印刷術的出現?”
聽到嬴陰嫚一連串的反問,孔鮒心中不禁一震,仔細迴想起來,這一段時間的經曆確實如同做夢一樣。
“恍然如夢。”孔鮒長歎道。
聽到孔鮒感慨,嬴陰嫚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孔老,人間世事多變化,我們要順勢而為,盡人事聽天命。”
順勢而為?盡人事聽天命?
孔鮒的眼睛亮了起來,今日不同往日,並在不斷地日新月異,拚上一把或許真的能實現美如夢幻的理想國。
就算沒有實現,也無妨,大不了,儒家再重走來時路。
想到這裏孔鮒緩緩起身,拱手向嬴陰嫚行禮:“老夫受教了,儒家願意聽從一切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