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民心離散,大秦危矣
大秦:政哥之女,開萬世之太平 作者:帕拉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規矩則公平不能存。”
“本次辯論雖然是臨時準備的但也一樣。”
“本次辯論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各家的自我宣講、群辯以及結辯。”
“現在進入第一個環節,各家派人一人介紹本家治世的主張,時長為三分。”
“至於開講順序,抽簽決定。”
說著,嬴陰嫚緩緩舉起長案上的竹筒並用力搖了搖。
“此筒內放了十張寫著各家名字的小紙條,字兒是孔老寫的,紙條是白老折疊的,公正無私監督是王老做的。”
“待會兒,我會隨機抽取,喊到誰家,就請誰家的代表站起來向眾人宣講本家學說,記住隻有三分的時間。”
“現在諸君有半刻鍾的時間做準備。”
“半刻鍾之後,我開始抽取,現在倒計時開始。”
隨著嬴陰嫚話音落下,高台正右側守在沙漏旁的阿珠將堵在沙漏的木塞輕輕拔掉。
聽到沙沙聲,左右兩側的眾人紛紛行動起來,湊到一起開始討論。
“你們說,咱們儒家選誰啊?”
“孔文,要不你來,你是我們之中背誦儒家典籍最多的。”
“多謝諸君承讓,我來就我來。”
“……”
“李刑、馮濟,你們倆家中長輩一個是左丞相一個是右丞相,你們誰上?”
“李兄自小跟著李丞相學習大秦律法,耳濡目染,自然勝過於我。”
“馮兄謙虛了,我們誰不知道,你的學問是馮丞相手把手教出來的。”
“……”
“哥幾個,我來怎麽樣?”
“我覺可以,述哥家中兵家藏書是最多的。”
“我不同意,蒙述家藏書多,我否定,但書多不代表能力就強。”
“去去,我哥幾個說話,楊柳一個小女子插什麽嘴。”
“哼,你們竟敢瞧不起女子,你們看看高台上坐在中心位置坐的是誰?”
“……”
“要我說,咱們墨家就讓端木上,他是大長老的關門弟子,才華和資曆都在我們之上。”
“同意。”
“我讚成。”
“……”
“小師姑,要不要還是你來吧?”
“也好,你們剛入醫家不久,讓你們來,確實太為難你們了,待會好好聽著。”
“是,師父。”
“多謝,小師姑。”
“……”
隨著討論聲越來越大,時間一點一點地飛快流逝。
看到時間已到,阿珠搖響了手中的銅鈴鐺。
嬴陰嫚聽到銅鈴聲,拿起戒尺重擊了長案一下。
啪!一聲巨響,眾人頓時安靜下來,紛紛端坐好並看向嬴陰嫚。
嬴陰嫚微微頷首朗聲道:“時間一到,現在開講。”
“第一位是……”說著,嬴陰嫚隨手從裏麵掏出一張淡黃色折疊成方塊的紙條。
她將其展開後展示給眾人看:“農家。”
眾人紛紛看向左邊最末尾的農家之人。
隻見吳桑孤零零地坐在最前麵,其身後坐著馬奴阿青和阿苦。
突然一下子被上百號人注視,阿青和阿苦頓時漲紅了臉低下了頭。
他們是被臨時找來給農家充人數的,他們沒想到會是這麽大的場麵。
吳桑也被嚇了一跳,他沒想到他們農家是第一個。
他清晨冒雨而來先是看到了一場混戰,又稀裏糊塗地參加了這個什麽百家群辯。
他真的半點準備心理準備都沒有,但他必須為農家站出來。
吳桑緩緩起身朝著高台拱手行禮:“農家傳人許桑見過各位諸君。”
隨著他的開口,阿珠那邊開始為其記時。
“我們農家認為政之所興,在於順民心;政之所廢,在於逆民心。”
“農事,國之根本也,農事豐則百姓飽,百姓飽則國強盛,此乃亙古之理也。”
“然今之農夫,荷鋤戴日,不辭風雨,躬耕於隴畝,欲溫飽而不可得。”
說到這裏,吳桑腦海裏浮現了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農夫麵孔,大家日日辛苦勞作,到頭來卻常年不能飽腹……。
“故而大秦之急務,在於修饑謹,救災荒,以固民心也。”
“若置之不理,民心離散,大秦危矣。”
吳桑朝著高台又是拱手一禮,結束了農家主張的宣講。
聽完這一番話,眾人臉色各有不同。
醫家之人,特別是半夏,臉上露出了同情之色,她幫很多農人看病,皆是積勞成疾。
她還遇到過,因為不想拖累家人,直接放棄治療的。
但是法家和兵家這些出身朝中權貴的弟子臉上卻露出了不屑之色。
因為在他們看來,農人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的芻狗罷了,下等人,不必太在乎。
有相同想法的還有高台上坐著的胡亥、公子高以及公子將閭等人。
儒家和墨家這邊也有不少人露出了不讚同之色。
儒家之首孔鮒、墨家之首飛白以及王翦聽後,直接將目光鎖定到了嬴陰嫚身上,似乎想看得透對方的思緒。
很可惜,嬴陰嫚臉上神情沒有半點變化,但她的心中卻認為吳桑之言如暮鼓晨鍾,值得深思。
這裏沒有人比她更知道農人這個群體蘊含的巨大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接下農家首領之位,才會在一次次選擇中選擇有利於大秦農業發展的係統獎勵。
現在土豆已經收獲一次了,接下來還有紅薯、玉米、棉花等。
她相信等這些作物推廣起來,大秦農人的生活會慢慢好起來的。
鐺!鐺!鐺!阿珠手中的銅鈴再次響起。
嬴陰嫚眸光微動,臉上露出一個笑容:“我們繼續,下一位是……”
說著,她又從竹筒裏隨機抽出了一張紙條,“醫家!”
聽到是醫家,儒法墨三家的代表人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首秀被一個小小的農家奪走了,現在第二順位又落在了小小的醫家手裏。
要不是說紙條是儒首寫的,墨家長老折的,他們都要懷疑是不是有什麽黑幕了。
在眾人的矚目中,半夏緩緩起身,臉色微紅地向著高台行禮:“醫家半夏見過諸位。”
簡單行禮之後,半夏將醫家的主張向眾人娓娓道來:
“人者,民力之本也,民力,國力之源也,此乃亙古之理。”
“醫家以為,康健之體,乃萬事之基。民之康健,國力強盛之所係,是以醫民亦是國事。”
“民有疾,當有所醫,藥有所資,方能固其根本,強其國力也。”
“……”
“本次辯論雖然是臨時準備的但也一樣。”
“本次辯論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各家的自我宣講、群辯以及結辯。”
“現在進入第一個環節,各家派人一人介紹本家治世的主張,時長為三分。”
“至於開講順序,抽簽決定。”
說著,嬴陰嫚緩緩舉起長案上的竹筒並用力搖了搖。
“此筒內放了十張寫著各家名字的小紙條,字兒是孔老寫的,紙條是白老折疊的,公正無私監督是王老做的。”
“待會兒,我會隨機抽取,喊到誰家,就請誰家的代表站起來向眾人宣講本家學說,記住隻有三分的時間。”
“現在諸君有半刻鍾的時間做準備。”
“半刻鍾之後,我開始抽取,現在倒計時開始。”
隨著嬴陰嫚話音落下,高台正右側守在沙漏旁的阿珠將堵在沙漏的木塞輕輕拔掉。
聽到沙沙聲,左右兩側的眾人紛紛行動起來,湊到一起開始討論。
“你們說,咱們儒家選誰啊?”
“孔文,要不你來,你是我們之中背誦儒家典籍最多的。”
“多謝諸君承讓,我來就我來。”
“……”
“李刑、馮濟,你們倆家中長輩一個是左丞相一個是右丞相,你們誰上?”
“李兄自小跟著李丞相學習大秦律法,耳濡目染,自然勝過於我。”
“馮兄謙虛了,我們誰不知道,你的學問是馮丞相手把手教出來的。”
“……”
“哥幾個,我來怎麽樣?”
“我覺可以,述哥家中兵家藏書是最多的。”
“我不同意,蒙述家藏書多,我否定,但書多不代表能力就強。”
“去去,我哥幾個說話,楊柳一個小女子插什麽嘴。”
“哼,你們竟敢瞧不起女子,你們看看高台上坐在中心位置坐的是誰?”
“……”
“要我說,咱們墨家就讓端木上,他是大長老的關門弟子,才華和資曆都在我們之上。”
“同意。”
“我讚成。”
“……”
“小師姑,要不要還是你來吧?”
“也好,你們剛入醫家不久,讓你們來,確實太為難你們了,待會好好聽著。”
“是,師父。”
“多謝,小師姑。”
“……”
隨著討論聲越來越大,時間一點一點地飛快流逝。
看到時間已到,阿珠搖響了手中的銅鈴鐺。
嬴陰嫚聽到銅鈴聲,拿起戒尺重擊了長案一下。
啪!一聲巨響,眾人頓時安靜下來,紛紛端坐好並看向嬴陰嫚。
嬴陰嫚微微頷首朗聲道:“時間一到,現在開講。”
“第一位是……”說著,嬴陰嫚隨手從裏麵掏出一張淡黃色折疊成方塊的紙條。
她將其展開後展示給眾人看:“農家。”
眾人紛紛看向左邊最末尾的農家之人。
隻見吳桑孤零零地坐在最前麵,其身後坐著馬奴阿青和阿苦。
突然一下子被上百號人注視,阿青和阿苦頓時漲紅了臉低下了頭。
他們是被臨時找來給農家充人數的,他們沒想到會是這麽大的場麵。
吳桑也被嚇了一跳,他沒想到他們農家是第一個。
他清晨冒雨而來先是看到了一場混戰,又稀裏糊塗地參加了這個什麽百家群辯。
他真的半點準備心理準備都沒有,但他必須為農家站出來。
吳桑緩緩起身朝著高台拱手行禮:“農家傳人許桑見過各位諸君。”
隨著他的開口,阿珠那邊開始為其記時。
“我們農家認為政之所興,在於順民心;政之所廢,在於逆民心。”
“農事,國之根本也,農事豐則百姓飽,百姓飽則國強盛,此乃亙古之理也。”
“然今之農夫,荷鋤戴日,不辭風雨,躬耕於隴畝,欲溫飽而不可得。”
說到這裏,吳桑腦海裏浮現了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農夫麵孔,大家日日辛苦勞作,到頭來卻常年不能飽腹……。
“故而大秦之急務,在於修饑謹,救災荒,以固民心也。”
“若置之不理,民心離散,大秦危矣。”
吳桑朝著高台又是拱手一禮,結束了農家主張的宣講。
聽完這一番話,眾人臉色各有不同。
醫家之人,特別是半夏,臉上露出了同情之色,她幫很多農人看病,皆是積勞成疾。
她還遇到過,因為不想拖累家人,直接放棄治療的。
但是法家和兵家這些出身朝中權貴的弟子臉上卻露出了不屑之色。
因為在他們看來,農人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的芻狗罷了,下等人,不必太在乎。
有相同想法的還有高台上坐著的胡亥、公子高以及公子將閭等人。
儒家和墨家這邊也有不少人露出了不讚同之色。
儒家之首孔鮒、墨家之首飛白以及王翦聽後,直接將目光鎖定到了嬴陰嫚身上,似乎想看得透對方的思緒。
很可惜,嬴陰嫚臉上神情沒有半點變化,但她的心中卻認為吳桑之言如暮鼓晨鍾,值得深思。
這裏沒有人比她更知道農人這個群體蘊含的巨大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接下農家首領之位,才會在一次次選擇中選擇有利於大秦農業發展的係統獎勵。
現在土豆已經收獲一次了,接下來還有紅薯、玉米、棉花等。
她相信等這些作物推廣起來,大秦農人的生活會慢慢好起來的。
鐺!鐺!鐺!阿珠手中的銅鈴再次響起。
嬴陰嫚眸光微動,臉上露出一個笑容:“我們繼續,下一位是……”
說著,她又從竹筒裏隨機抽出了一張紙條,“醫家!”
聽到是醫家,儒法墨三家的代表人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首秀被一個小小的農家奪走了,現在第二順位又落在了小小的醫家手裏。
要不是說紙條是儒首寫的,墨家長老折的,他們都要懷疑是不是有什麽黑幕了。
在眾人的矚目中,半夏緩緩起身,臉色微紅地向著高台行禮:“醫家半夏見過諸位。”
簡單行禮之後,半夏將醫家的主張向眾人娓娓道來:
“人者,民力之本也,民力,國力之源也,此乃亙古之理。”
“醫家以為,康健之體,乃萬事之基。民之康健,國力強盛之所係,是以醫民亦是國事。”
“民有疾,當有所醫,藥有所資,方能固其根本,強其國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