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宮內。


    秦始皇嬴政高坐於章台之上,俯視著神情激動的丞相李斯,對其淡淡笑道:“無妨。”


    “謝吾皇。”丞相李斯拱手俯身行禮之後退迴到他的席位上。


    秦始皇嬴政目光看向群臣,繼續說道:“眾愛卿,既然你們已經知道這造紙之術和活字印刷,朕想聽一聽,我們利用它們可以做什麽?”


    聞言,文武大臣都開始迅速思考起來,一瞬間整個大殿都安靜了下來。


    大約過了半刻鍾功夫,丞相李斯離席起身,不慌不忙道:


    “啟稟吾皇,臣這裏有些拙見,想拋磚引玉一下。”


    秦始皇嬴政淡淡笑道:“可”


    “多謝吾皇” 丞相李斯拱手行完禮後開始侃侃而談:


    “第一點:我們要考慮建造造紙和印刷的場地以及如何招收勞工。”


    “關於這第一點,臣以為還需要考慮二條。”


    “這第一條就是,場地建設,臣建議鹹陽和三十六郡都要建設,一方麵可以就地取材、製造以及使用,另一方麵可大大降低運輸的成本。”


    “這第二條就是,招收勞工,臣建議按照工藝地不同環節,分別招收,保證隻有極少數人可以掌握造紙之術和活字印刷之術,以便做到保密。”


    “第二點:在第一點的基礎上,我們要考慮誰來主持這項工程,是否還要交給九卿中的少府?”


    “臣的建議是在九卿中加入第十卿,專職掌管此事。因為後續的書籍的印刷和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人專職管理此事,將更加方便。”


    “第三點:咱們大秦依法立國治國,臣建議第一批印製的書籍,應當是大秦的律法。”


    “隻有大秦子民人人懂法才能人人守法,大秦才能國泰民安。”


    “第四點:臣建議在鹹陽以及三十六郡設立專門收藏書籍的地方,百姓可以交錢進去讀書,可增加朝廷的稅收。”


    “同時,可以派駐專職人員,免費給百姓講解朝廷的各方麵政令。”


    “這可避免有些有心之人故意曲解朝廷的政令,擾亂民心。”


    “以上,是臣的一些拙見。”


    丞相李斯話音未落就聽到有人大喊道:“丞相此言差矣。”


    丞相李斯不用迴頭去看,就知道是博士淳於越,儒家在朝中的首要代表人物,也是公子扶蘇的老師,經常在朝政上和他唱反調。


    博士淳於越拱手俯身向秦始皇嬴政行禮後,看向丞相李斯,繼續說道:


    “吾皇設博士職位,掌管天下典籍。”


    “這印製典籍之事應當交於博士管理。”


    “同時造紙之術和活字印刷之術,是造福天下的重器。”


    “怎可隻局限於律法?還要讀書的百姓收錢?此為不仁。”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臣以為應當把造紙之術和活字印刷之術傳授與天下之人。”


    “印刷的典籍更不能局限於大秦的律法和法家的典籍,儒家以及其它諸子百家的典籍都應當一視同仁。”


    話音剛落,七八十個博士紛紛起身附和道:“臣附議。”


    丞相李斯眼中神色一凜,他剛剛提的建議裏麵當然存在私心,他務必要確保法家再次書籍變革之中占據主導地位。


    眼前這些博士當然也是有私心的,都想借助此次機會向天下傳播各家的學說和思想。


    但不等他開口反駁,右丞相馮去疾先開口了:


    “諸位博士,此言差矣,這印製典籍總要有一個先後,有一個輕重緩急。”


    “李丞相何時說過,不印製了其他諸子百家的典籍了。”


    “隻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向百姓宣揚大秦的律法,讓百姓正確地理解朝廷的政令。”


    右丞相馮去疾剛說完,唿啦一下站起來了幾十號大臣,拱手俯身向秦始皇嬴政行禮:“臣,附議。”


    一開始大臣們還能你言我語的爭論,到最後直接演變成了混戰。


    秦始皇嬴政看著章台下亂成一鍋粥的大臣,眼神不由的看向遠方,他挺想問問嬴陰嫚的想法的。


    他真心想廣印典籍,讓天下百姓自由地讀書,為大秦培養更多的人才。


    但他非常清楚,現在還不是時候,六國遺留的思想還未消除,天下民心還未統一。


    現在的布局隻能圍繞兩個主題進行布局,一個是消除或者弱化六國遺留思想,一個是大力推廣於農事、醫學、樹桑等典籍。


    丞相李斯的建議雖有私心但有幾點可取之處。


    首先是造紙和印刷場所的建設方案,可取,但還需要再細分成兩個階段。


    先在鹹陽建設,等發展出成熟的機構之後,再想辦法擴展到三十六郡。


    其次是印製書籍要和鹽鐵一樣,由朝廷統一管理,可取。


    朝廷控製書籍的流通,有助於統領百姓們的思想……。


    大殿上文武百官一直從黎明爭吵到了天亮。


    坐於章台上的秦始皇嬴政有些疲倦地揉了揉太陽穴,然後看向趙高,向其使了一眼色。


    趙高朝著秦始皇嬴政微微點頭,然後上前一步,高喊道:“肅靜!”


    此言一出,亂做一團的文武大臣瞬間安靜下來。


    丞相李斯撿起跌落的高山冠,重新戴好。


    右丞相馮去疾拾起丟出去的笏板。


    博士淳於越整理被拉扯開的衣袍。


    上卿蒙毅找迴在混亂中被踩丟的鞋子迴到席位上重新穿好。


    ……


    等到文武大臣重新歸位之後,坐於章台上的秦始皇嬴政才緩緩開口:


    “眾愛卿,今日朝會就到這裏,你們迴去之後,把你們剛剛討論的內容,寫成文書呈報於朕。”


    話音剛落,趙高便緊跟著高唿:“退朝!”


    群臣拱手俯身向章台行禮:“恭送吾皇。”


    秦始皇嬴政離席起身,雙手背於身後,大步離開。


    在秦始皇嬴政離開之後,群臣陸續有序退出大殿。


    趙高上前來到丞相李斯的麵前:“丞相大人,這木盒,陛下是要收迴去的。”


    聽到這話,丞相李斯沒有猶豫,立即將木盒奉上:“給中書令添麻煩了。”


    “丞相大人,客氣了,都是為陛下辦事兒。”說著,趙高在接過木盒的同時往丞相李斯手裏塞了一個東西。


    丞相李斯眼神微動,麵不改色,笑嗬嗬迴應道:“中書令,別過。”


    “丞相大人,別過。”說完,趙高拿著木盒,從側門離開大殿。


    而丞相李斯跟著在一旁等候的右丞相馮去疾一起離開大殿。


    兩人一路上有說有笑地來到了宮門外,相互別過之後,坐上各自的牛車。


    牛車慢悠悠地走在青石路上。


    牛車內。


    丞相李斯伸出一直藏於衣袖緊握的左手,伸展開五指,其掌心赫然是一個黃不溜秋的小紙團。


    他將小紙團細致地展開,兩指寬的紙條寫著一個字兒—嫚。


    丞相李斯一愣,嫚?趙高這是什麽意思?


    嫚……莫不是公主嫚?


    嘶……嫚與紙?莫不是這造紙之法和公主嫚有關?


    是了,朝會上,那位可是隻字未提這造紙之法和活字印刷術是哪位高人所創。


    莫不是那位高人是公主嫚舉薦的?


    對了,還有上次陛下替公主嫚要他女兒李淩的事情。


    當時他就很奇怪,陛下整天忙著處理國家大事兒,怎麽會關心女兒家的事情。


    李淩與公主嫚交好,李淩求了公主嫚,公主嫚又求了陛下。


    陛下見公主嫚舉薦有功,便答應了。


    現在這一切都說得通了。


    他以為李淩已經成了一枚廢棋,現在嘛,倒是有了新的用處。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政哥之女,開萬世之太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帕拉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帕拉皮並收藏大秦:政哥之女,開萬世之太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