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


    龍虎山上有座天師府。


    天師符臨溪聳立,麵闊五間,約二百平方米,高達二丈有一,十幾根大木柱,六扇三開大門。


    中門正上方懸“嗣漢天師府”直匾一塊,金光奪目。


    前正中兩柱掛有黑底金字抱柱對聯,上聯“麒麟殿上神仙客”,下聯“龍虎山中宰相家”,東側置大鼓一麵,名曰:“通報鼓”。門前東西牆間有石刻“道尊”,“德貴”二坊。建築雄偉,氣勢不凡。


    有些香客對上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還能理解,卻不知道“龍虎山中宰相家”是什麽意思。


    那是因為大漢皇帝對龍虎山天師相當信任,不僅是老天師張時修被特封為一品監正,以前還有數位天師被朝廷封為一品大員,地位崇高,地位相當於宰相,因此有了“龍虎山中宰相家”之說。


    進入頭門硪石甬道三百餘步,通過二門直達大堂。在進頭門二十步的甬道間跨路橫建石坊一座,上書“儀門”二字。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可是曆來懂規矩的人都知道,文官武將至此停轎下馬。


    二門距頭門一百二十步,麵闊三間,進深三間,東西耳房各一間,共一百六十平方米。較頭門矮三尺,紅牆綠瓦,脊獸騰飛。


    十二根大木柱設門六扇三道,門上畫三對門神。中門上端懸直匾一塊,上書“敕靈旨”三個金字:前兩柱掛有黑底金字抱柱對聯,上聯“道高龍虎伏”,下聯“德重鬼神欽”。十八般古代兵器金光銀閃並列兩旁,顯得十分威嚴。


    再往裏麵走,便有中廳、後廳、靈芝園、敕書閣、百花池、納涼居、味腴書屋等地。


    此時,張天正在萬法宗壇。


    這萬法宗壇,乃“萬神集聚”之所。紅牆綠瓦,油漆雕畫,脊獸騰飛。


    門懸“萬法宗壇”一匾,院約一千二百平方米,建殿三座:正殿五間,朝院門居中而立,階前置一“九龍三腳”焚香大爐鼎,東西二殿,合麵而建。


    正殿為“三清殿”,原殿內祀奉尊神,諸神、天兵天將共一百三十八尊,現塑有“三清”、“四禦”、曆代掌教天師,以供朝拜。


    東側為“靈官殿”,塑有王靈官踩火球,掐指舉鞭,紅臉長須,金袍綠帶之象。


    西側為“玄壇殿”,塑有趙玄壇黑臉長須,帥袍金甲,乘虎揚鞭之象。


    院中十字甬道,珍花異木,鬆柏長青,千齡羅漢鬆二本,一雄一雌,盤根錯節,葉翠蔥鬱,並列峰冠,稀貴罕見,使萬法宗壇的四合院,顯得格外肅穆威嚴。


    張天正此時身穿掌教天師服,手持雪白拂塵,一臉莊嚴。


    他跪拜在三清像下,手持聖茭,乃口中念念有詞,右手拿著尖頭部分,往上一挑,輕輕扔出。


    雙麵朝下,陰卦!


    陰卦主生死,大兇之卦。


    聖茭有兩麵,分正反。


    兩個正麵朝上,則稱為陽卦。


    兩個正麵朝下,則為陰卦。


    陰陽兩卦,各看求卦之人所需。


    如果需要問先人之事,則祈求陰卦。


    如果要問陽間之事,則求陽卦。


    如果宅邸不安,家丁不旺,身體有疾,外出求平安,則需要一正一反,求一個保卦。


    此時,張天正心中,隻想求一個保卦,保佑一人平安。


    哪怕沒有保卦,求個陽卦,也能略微心安。


    張天正叩首三下,“小道龍虎山張天正,現代虛靖任龍虎山掌教一職。今日突然心慌意亂,恐有大事發生。向天乞卦,釋心中之惑。”


    又扔出聖茭,依舊是雙麵朝下,陰卦。


    連扔了三次,依舊是大兇的陰卦。


    三次陰卦,兇之極兇。


    張天正手有些微微顫抖,他依舊不死心,在此朝曆代龍虎山祖師像跪拜,“弟子張天正,向列位先祖求一卦,保佑老師安穩。


    聖茭扔在地上,一卦朝下,另外一卦卻在不停地轉動起來。


    似乎是兩股力量在不斷地交織,在不斷地牽扯,努力朝各自想要的方向傾倒。


    張天正有些忍不住想出手了。


    他想出手將卦麵朝上,這樣一來,便能一正一反,形成保卦之勢。


    可是他終究沒有出手,因為他知道,占卦,那是窺測天機,窺測天象,世間之人不能幹涉。


    幹涉不僅不能改變局麵,反而會反噬所求之人,害了所保之人。


    “當!”


    卦落下,張天正的心也如沉深淵。


    卦麵朝下,依舊是陰卦。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哪怕不符合規矩的連續占卜了四卦,依舊沒有能夠改變局麵,依舊是陰間地府主生的陰卦。


    “終究是天意難測,人不可測天啊!”


    張天正長歎了一口氣,撿起聖茭,放入袖中,然後低頭往觀星台走去。


    觀星台建在私第後廳西牆外的鄰屋頂部,從後廳西廂房登梯穿牆而至。建築簡陋,三麵窗明,乃是當年張祖師觀察南星北鬥,測定天機之所。


    後來便成了曆代天師觀星象,測天機之地。


    張時修每到一處,總要尋一高處,或建一高塔,也就是與當年張祖師一般。


    此時張天正心事沉沉,走到觀星台之上。


    陣陣山風拂麵,微冷。


    張天正的心中更冷。


    站在高高的觀星台上,他環顧四周,最終站住了腳跟,仰望蜀中方向,不由得淚流滿麵。


    頭頂之上,有白雲朵朵,逐漸匯聚在一起,變成了人形。


    白雲飄飄,宛如張時修的白須白發。


    白雲悠悠,宛如那一身白袍。


    那悲天憫人的眼神,那嘴角含著的慈祥笑意。


    融合成了一代老天師的身影。


    這時,龍虎山後山圈養的十數隻白鶴齊鳴,振翅飛翔,在當初張時修修煉之處盤旋。


    眾多龍虎山弟子被驚動,紛紛從山門中走出,觀看這一奇異的天象。


    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與此同時,龍虎山的通報鼓無人敲自響三聲,震動山門。


    一個背微駝的老道士急匆匆跑上了觀星台,“天正,發生什麽事情了?


    張天正淚如雨下,匍匐在地,朝天上的人形雲朵重重磕三個頭,“老師……他……羽化登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人一刀,鎮守華夏三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慘綠少年阿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慘綠少年阿日並收藏一人一刀,鎮守華夏三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