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裏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麵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麵加以若幹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裏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生,除了花臉以及醜角以外的男性正麵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紅生、娃娃生。旦,女性正麵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主要分為文淨、武淨兩大類。文淨又分正淨(重唱功,稱銅錘花臉、黑頭)、副淨(重工架表演,稱架子花臉),武淨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撲摔打的武花(也被稱為摔打花臉)、油花(亦稱毛淨)。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醜(分方巾醜、袍帶醜、老醜、榮衣醜,並兼演彩旦、婆子)、武醜(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還有一些發音技巧,我先和你說一說,以後再仔細教你。


    “真嗓,水墨京劇人物,亦名大嗓、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出的聲音稱真聲。如丹田氣經過喉腔時,演員將喉腔縮小,使之發出比真嗓較高的音調,則稱為假嗓。真嗓與假嗓在行腔時銜接自然,不露痕跡,就能使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京劇的生行(老生、武生、紅生)、淨行、醜行、老旦等行當,在演唱時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則用真假嗓結合。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係與真嗓、大嗓、本嗓相對而言。用假嗓發出的聲音稱假聲。發聲時,與真嗓相比喉孔縮小,部位抬高,氣流變細。假嗓發音的音調較真嗓為高。


    京劇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聲音的剛柔力度有所不同。左嗓,京劇聲樂名詞。主要指男聲中一種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聲音剛而扁,圓潤不足,有些專唱高調門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純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帶左者。另外,左嗓有時亦用作另一解釋,指嗓音與伴奏樂器不合,即一般所謂的不搭調。吊嗓,亦作調嗓。京劇演員的練唱方法,也是演員唱功鍛煉的步驟之一。演員每天除喊嗓、念白外,還須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聲練唱戲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調門,然後適當升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已無蟬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地瓜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地瓜塔並收藏已無蟬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