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定州流匪十分麻煩,與邊關駐守有所不同。
二人擅長的行軍作戰方式也各有不同,不好分辨誰更能製服定州匪徒。
朝堂上的人吵來吵去,一整日下來,也未能爭論出結果。
朝堂暗流湧動之際,杜如安垂首,立在首輔背後,輕輕抬眼瞥了薛鴻文幾眼。
下朝後,薛鴻文並未迴自己的候府,而是去了王府。
兩座府邸相近,他多半時間也是迴王府。
不過這次目的地十分明確,奔向了恭親王的書房。
薛鴻文是家中長子,尤其是他與薛挽兮、薛扶光的母親去世後,日漸沉穩,與恭親王之間不似父子,反倒日益像同僚。
他甚少靠近恭親王的書房,也很少同他談論戰場之事。
這次突然到來,讓恭親王都有些意外。
薛鴻文進入書房,吩咐自己的近衛將院子守住,不準人靠近。
恭親王瞧他神情嚴肅,皺眉問:「何事讓你如此神情?」
薛鴻文淡聲道:「朝中議定州之事。」
恭親王蹙眉:「陛下要你去?」
定州棘手程度,恭親王十分清楚。
但這應當不足以讓薛鴻文這樣闖進他書房,還圍了他的院子。
果然,薛鴻文搖頭:「尚未定下,但朝中七成官員,均覺得秦將軍去最為合適。」
這話讓恭親王都愣了會。
他是知道朝中動向的。
定州流匪之事鬧了大半年,人選遲遲定不下來,然而皇帝與太子的意思,都是更希望薛鴻文去。不過有岫氏戰事在,他們尚需考慮。
而今箭在弦上,有了理由,朝中那群人精竟然逆著皇帝的意思來?
薛鴻文看恭親王明白問題關鍵所在,繼續道:「最先開口的人,是杜如安。」
他道:「有杜如安開口,剩下的朝臣才接連順著他的話,提議秦將軍。還有幾位老臣,向來少在朝堂上出聲,這次也罕見開口,一邊倒指向秦將軍。」
誰不知道杜如安是天子近臣?
年紀輕輕坐上二品院左之位,最是會揣度聖心。
也由此,皇帝尤其喜歡他。稱他為皇帝的傳聲筒都不為過。
父子兩人靜默對視。
半晌後,恭親王嘆息著坐迴太師椅中,說出了操縱者的名字:「扶光。」
薛鴻文抿唇:「他從前些日子開始,便格外敏感我與定州剿匪一事。杜如安在詔獄中時,誰都沒去,唯獨他去瞧了杜如安……他過去與杜如安關係惡劣。天子近臣,他知道薛家沾不得。」
他頓了頓,接著道:「這些天,我搜查刺客時,也查到了一些阿如的舉動。」
薛扶光從前聽從家人的話,從不與那些權臣沾上關係。這也是為何他交了一堆狐朋狗友,恭親王嘴中罵著他,卻並未真正阻止的原因。
而眼下,他顯然過了這道線,甚至流露出幾分帝王最忌諱的心思。
薛鴻文覺得眼皮子底下看著長大的弟弟,仿佛一夕之間超出了他的認知:「他不該,也不能有這本事。」
「父王,我想知道,那日在風月樓,阿如到底出了什麽事。」
他問過薛挽兮,但是薛挽兮並不告訴他。
薛扶光自然更不會。
可一切問題的源頭便是從這裏起。
恭親王望著自己的大兒子,嗓音中仿佛泡滿了滄桑:「你弟弟在外麵受了委屈。」
薛鴻文麵無表情,可眼中卻浸著憂慮:「我知道。自從上次受了一遭罪迴來後,他的性子便變了許多。從前他並不是這樣。」
恭親王嘆著氣,將薛扶光中藥一事與太子的幹係告訴薛鴻文:「本王倒是不知,薛家如何得罪了那明氏的小畜生,要下這般陰毒手段。扶光怕因他牽連你,自那日後便有些陰沉。雖說已是極力掩蓋,可他什麽模樣,本王還不清楚?」
薛扶光自幼沒有母親,還體弱多病。
恭親王從他極小的時候起,便日日擔心會養不活他。
如今好不容易養大的幼子,卻在外麵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甚至險些喪命。死裏逃生一截,性情都跟著大變。
他自認沒有丁點對不起明氏皇族,他的兒女也忠於皇族,甚至為了不讓皇族生疑,刻意與他們保持了距離。
得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
薛鴻文臉色沉沉,不言不語,心中想的卻不見得比恭親王少。
薛扶光是他親手帶大的。
他從前是那樣乖巧聽話的孩子,薛鴻文連責罵他一句都未曾捨得。
沒有人能夠讓他受這種委屈。
父子倆靜默半晌,恭親王沉聲道:「無論他變成何等模樣,都是我們薛家的孩子。他的委屈即便不說,本王也曉得。過去本王總想著忠君便好,亦可獲得一世安穩,薛家繁寧,哪料明氏欺人太甚!靖國從前乃本王鐵騎踏出,現今是本王的兒子守住,這皇位明氏坐得,我薛家更坐得!」
……
薛扶光不為官,除非大事,否則很難知道朝中動向。
杜如安的信送進他手中,得知皇帝在定州一事上打他兄長的主意,忍不住冷笑。
真是不愧和太子是父子,連心思都是一模一樣。
杜如安藉此事做證明,確實踩在了薛扶光的需求點上。
不過,秦將軍不可能去定州,這差事隻會向下,落在除他兄長跟秦將軍以外的武官頭上。
二人擅長的行軍作戰方式也各有不同,不好分辨誰更能製服定州匪徒。
朝堂上的人吵來吵去,一整日下來,也未能爭論出結果。
朝堂暗流湧動之際,杜如安垂首,立在首輔背後,輕輕抬眼瞥了薛鴻文幾眼。
下朝後,薛鴻文並未迴自己的候府,而是去了王府。
兩座府邸相近,他多半時間也是迴王府。
不過這次目的地十分明確,奔向了恭親王的書房。
薛鴻文是家中長子,尤其是他與薛挽兮、薛扶光的母親去世後,日漸沉穩,與恭親王之間不似父子,反倒日益像同僚。
他甚少靠近恭親王的書房,也很少同他談論戰場之事。
這次突然到來,讓恭親王都有些意外。
薛鴻文進入書房,吩咐自己的近衛將院子守住,不準人靠近。
恭親王瞧他神情嚴肅,皺眉問:「何事讓你如此神情?」
薛鴻文淡聲道:「朝中議定州之事。」
恭親王蹙眉:「陛下要你去?」
定州棘手程度,恭親王十分清楚。
但這應當不足以讓薛鴻文這樣闖進他書房,還圍了他的院子。
果然,薛鴻文搖頭:「尚未定下,但朝中七成官員,均覺得秦將軍去最為合適。」
這話讓恭親王都愣了會。
他是知道朝中動向的。
定州流匪之事鬧了大半年,人選遲遲定不下來,然而皇帝與太子的意思,都是更希望薛鴻文去。不過有岫氏戰事在,他們尚需考慮。
而今箭在弦上,有了理由,朝中那群人精竟然逆著皇帝的意思來?
薛鴻文看恭親王明白問題關鍵所在,繼續道:「最先開口的人,是杜如安。」
他道:「有杜如安開口,剩下的朝臣才接連順著他的話,提議秦將軍。還有幾位老臣,向來少在朝堂上出聲,這次也罕見開口,一邊倒指向秦將軍。」
誰不知道杜如安是天子近臣?
年紀輕輕坐上二品院左之位,最是會揣度聖心。
也由此,皇帝尤其喜歡他。稱他為皇帝的傳聲筒都不為過。
父子兩人靜默對視。
半晌後,恭親王嘆息著坐迴太師椅中,說出了操縱者的名字:「扶光。」
薛鴻文抿唇:「他從前些日子開始,便格外敏感我與定州剿匪一事。杜如安在詔獄中時,誰都沒去,唯獨他去瞧了杜如安……他過去與杜如安關係惡劣。天子近臣,他知道薛家沾不得。」
他頓了頓,接著道:「這些天,我搜查刺客時,也查到了一些阿如的舉動。」
薛扶光從前聽從家人的話,從不與那些權臣沾上關係。這也是為何他交了一堆狐朋狗友,恭親王嘴中罵著他,卻並未真正阻止的原因。
而眼下,他顯然過了這道線,甚至流露出幾分帝王最忌諱的心思。
薛鴻文覺得眼皮子底下看著長大的弟弟,仿佛一夕之間超出了他的認知:「他不該,也不能有這本事。」
「父王,我想知道,那日在風月樓,阿如到底出了什麽事。」
他問過薛挽兮,但是薛挽兮並不告訴他。
薛扶光自然更不會。
可一切問題的源頭便是從這裏起。
恭親王望著自己的大兒子,嗓音中仿佛泡滿了滄桑:「你弟弟在外麵受了委屈。」
薛鴻文麵無表情,可眼中卻浸著憂慮:「我知道。自從上次受了一遭罪迴來後,他的性子便變了許多。從前他並不是這樣。」
恭親王嘆著氣,將薛扶光中藥一事與太子的幹係告訴薛鴻文:「本王倒是不知,薛家如何得罪了那明氏的小畜生,要下這般陰毒手段。扶光怕因他牽連你,自那日後便有些陰沉。雖說已是極力掩蓋,可他什麽模樣,本王還不清楚?」
薛扶光自幼沒有母親,還體弱多病。
恭親王從他極小的時候起,便日日擔心會養不活他。
如今好不容易養大的幼子,卻在外麵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甚至險些喪命。死裏逃生一截,性情都跟著大變。
他自認沒有丁點對不起明氏皇族,他的兒女也忠於皇族,甚至為了不讓皇族生疑,刻意與他們保持了距離。
得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
薛鴻文臉色沉沉,不言不語,心中想的卻不見得比恭親王少。
薛扶光是他親手帶大的。
他從前是那樣乖巧聽話的孩子,薛鴻文連責罵他一句都未曾捨得。
沒有人能夠讓他受這種委屈。
父子倆靜默半晌,恭親王沉聲道:「無論他變成何等模樣,都是我們薛家的孩子。他的委屈即便不說,本王也曉得。過去本王總想著忠君便好,亦可獲得一世安穩,薛家繁寧,哪料明氏欺人太甚!靖國從前乃本王鐵騎踏出,現今是本王的兒子守住,這皇位明氏坐得,我薛家更坐得!」
……
薛扶光不為官,除非大事,否則很難知道朝中動向。
杜如安的信送進他手中,得知皇帝在定州一事上打他兄長的主意,忍不住冷笑。
真是不愧和太子是父子,連心思都是一模一樣。
杜如安藉此事做證明,確實踩在了薛扶光的需求點上。
不過,秦將軍不可能去定州,這差事隻會向下,落在除他兄長跟秦將軍以外的武官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