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很開闊,兩山之間在坡度較小的地方樹林的邊緣的一大片草原,前麵是大河在彎曲的流過,如果山點建在這裏背靠青山前有河水環繞是很理想的地方。我還是第一次來到這裏,以前在火車上經常從很遠的地方看到這裏,真正的來到這片草原還是第一次,心裏想總算是彌補了以前那種渴望不可及的遺憾了。
王站長指著這片草原告訴司機說:「這裏能出100頭牛的草,把山點建在離水源近的地方,那裏是山的尾巴,應該下大雨也沒問題。」
我們都很累了,於是坐在雪地裏吃了點帶來的點心,吃幾口山裏的雪解解渴。迴來時找我們放在山裏的車,費了不少時間。由於不敢掉隊,就忘記了疲勞。那次去小羊鼻子溝的事至今記憶猶新。
我抽時間來到了岩山林場,因為這個林場剛剛調整了領導班子,我要去拜訪一下山頭。接待我的是那位主管主任,他把我家的牧場也納入了家庭林場,對我家的事業還是很支持的。由於這屆領導的素質非常高,對手下的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進行了一些整頓,有很多事情辦起來就少了很多的關卡。
有一次他們的一個防火堵卡站的護林員,管過往的拉羊的車主要一隻羊吃,人家不給,護林員就硬是從人家車上拽下一隻羊,那拉羊的人找到了林場。林場差點開除了那個護林員的公職,責令包賠損失並給人家賠禮道歉才算了事。在林場的防火會議上,林場主任明確的要求護林員:「如果再有人到農場要癟麥子,再到牧點要羊吃,再有到人家承包水麵偷魚,被反映上來就嚴肅處理!」在這樣的領導的要求下,有些人以前的那種土匪作風有了一些收斂。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提高林政人員的素質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最近聽說,家庭林場又不承認了,因為領導換了,怕出現火情,真是一個和尚一個令。政策的連續性是發展各項事業的保證,而領導決策的隨意性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有一次我的那位忘年交,那是唿盟地區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張叔,他老人家一直要去看看承包的水麵,說是可以找一個懂行的合作養魚。那一天我們是6個人乘坐一輛麵包車來到了山點,我吩咐放羊的殺了一隻羊,中午在釣魚期間吃了一頓手把肉。當我們正要往迴走的時候,看到有人乘著小船到水麵裏下魚網,我一問是林業局防火科的人。說是到這裏玩一玩,他們科長就在點上。後來張叔對我說:「到你們這養魚還不夠他們卡的呢?看來沒有人敢來!」這件事令我感到很是不平,心想你難道手裏有一點人民賦予你的權利你就可以不遵守遊戲規則嗎?你就可以到處吃拿卡要嗎?否則你就會在防火期報復嗎?
發展經濟,搞活市場,需要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吃拿卡要是製約個體經濟重要因素。職能部門需要轉變觀念,提供服務,這樣才利於地區經濟的發展。
背井離鄉
自從13歲隨家搬遷到這個興安嶺的林區小鎮,經歷了太多的背井離鄉的痛苦。這些往事每每迴想起來,心裏有股說不出的滋味,這滋味可能有相同經歷的人都深深的體會得到。
那是70年代的第一次背井離鄉,由於母親的親屬都在林區,所以我的家就在奶奶去世後搬到這個叫做原始森林的小鎮。那是我讀初一,在這裏多了一批同學。
我家祖輩生長在農村,爺爺和父親都是善良的農民,用三國時的諸葛亮的話講本是布衣的後代。由於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生產的分工,人世間很早就出現了等級,貧富貴賤的詞彙很早就出現在我們的詞典裏,由於歷史上封建文化的影響,農民雖然通過自己勤勞耕作五穀,保障了各行各業人們的衣食,但是中國的農民階級仍然是社會的底層。就連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帝位得到臣民的認同也要寧肯犧牲自己父親的名譽,編造出自己的母親在湖邊和蛟龍的荒唐事,給自己罩上真龍太子那種高貴的光環。陳涉在起義前也要心腹之人半夜扮作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還要寫好丹書放到市場的魚腹裏。其實向前追溯幾百年我們的老祖宗都是農民。林區的人成分很複雜,當時計劃經濟的供給製在生產力水平還不是很高的時候,那時的商業和糧食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子女還是非常有地位的一等人,政府官員的子女是二等人,林業由於森林資源開發時期工資待遇很高,他們的子女是三等人,像我們這後來到林區的農民子女就是最後的一等了。在這樣的一個群體裏學習生活,體會到的是酸甜苦辣,就是老師對我們的態度也明顯的不同。我深刻的記得那一年又一次老師抽了一批人刻鋼板印複習題,抽了那麽多的人也沒有抽到我們這些農民的子女。我對被老師抽取幹活的同學很羨慕。命運也是很令人捉摸不透的,我們這些沒有出路的農民子弟後來趕上國家恢復高考的政策,很多都考上了中專和大學。我大學畢業後分迴家鄉那所學校工作,刻了十幾年的鋼板,為學生印了很多的題,(後來有了計算機刻鋼板的事情才成了歷史)。我的同學已步入不惑之年,一有機會提起學生時代的往事,對老師當時給予的不平等待遇憤憤不平。老師把座位作為獎懲學生的一種工具,把問題學生放在後排,這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次背井離鄉,那是因為撤鄉並鎮。學校在鎮政府撤銷後,也隨之撤銷了。我很被動的來到所在旗縣的學校。到了新的單位的感覺是:「過去的一切都成為了零,在基層學校幹了20來年的工作,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我實在是感到痛苦,都是一個教育局所屬的學校的老師,為什麽那些在基層條件艱苦的學校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工作的老師反而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基層的學校很苦,教學環境不是很好,我所在的學校一直是冬季教室裏用火爐子取暖,特別是爐子不好燒時教室裏濃煙滾滾,學生老師都很受罪。每當到了冬季,老師的辦公室也冷得厲害,那麽大塊的木頭柈子很不容易的添到爐子裏,根本就不起火。有一次一位老教師對年輕教師說:「我可靠不起你們了,我凍得受不了了,我去找柈子了!」我所在的學校是2004年撤校的,那時全校也沒有一台電腦,工作那麽多年不知道什麽是福利。新到的單位在團購住房打分時就有一項叫做校齡的分數,這一項就可以把分數拉開檔次。所以現在城裏的老師說什麽也不願去那城外鄉下的學校工作。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保證教育資源共享的理念的踐行任重而道遠。
王站長指著這片草原告訴司機說:「這裏能出100頭牛的草,把山點建在離水源近的地方,那裏是山的尾巴,應該下大雨也沒問題。」
我們都很累了,於是坐在雪地裏吃了點帶來的點心,吃幾口山裏的雪解解渴。迴來時找我們放在山裏的車,費了不少時間。由於不敢掉隊,就忘記了疲勞。那次去小羊鼻子溝的事至今記憶猶新。
我抽時間來到了岩山林場,因為這個林場剛剛調整了領導班子,我要去拜訪一下山頭。接待我的是那位主管主任,他把我家的牧場也納入了家庭林場,對我家的事業還是很支持的。由於這屆領導的素質非常高,對手下的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進行了一些整頓,有很多事情辦起來就少了很多的關卡。
有一次他們的一個防火堵卡站的護林員,管過往的拉羊的車主要一隻羊吃,人家不給,護林員就硬是從人家車上拽下一隻羊,那拉羊的人找到了林場。林場差點開除了那個護林員的公職,責令包賠損失並給人家賠禮道歉才算了事。在林場的防火會議上,林場主任明確的要求護林員:「如果再有人到農場要癟麥子,再到牧點要羊吃,再有到人家承包水麵偷魚,被反映上來就嚴肅處理!」在這樣的領導的要求下,有些人以前的那種土匪作風有了一些收斂。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提高林政人員的素質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最近聽說,家庭林場又不承認了,因為領導換了,怕出現火情,真是一個和尚一個令。政策的連續性是發展各項事業的保證,而領導決策的隨意性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有一次我的那位忘年交,那是唿盟地區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張叔,他老人家一直要去看看承包的水麵,說是可以找一個懂行的合作養魚。那一天我們是6個人乘坐一輛麵包車來到了山點,我吩咐放羊的殺了一隻羊,中午在釣魚期間吃了一頓手把肉。當我們正要往迴走的時候,看到有人乘著小船到水麵裏下魚網,我一問是林業局防火科的人。說是到這裏玩一玩,他們科長就在點上。後來張叔對我說:「到你們這養魚還不夠他們卡的呢?看來沒有人敢來!」這件事令我感到很是不平,心想你難道手裏有一點人民賦予你的權利你就可以不遵守遊戲規則嗎?你就可以到處吃拿卡要嗎?否則你就會在防火期報復嗎?
發展經濟,搞活市場,需要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吃拿卡要是製約個體經濟重要因素。職能部門需要轉變觀念,提供服務,這樣才利於地區經濟的發展。
背井離鄉
自從13歲隨家搬遷到這個興安嶺的林區小鎮,經歷了太多的背井離鄉的痛苦。這些往事每每迴想起來,心裏有股說不出的滋味,這滋味可能有相同經歷的人都深深的體會得到。
那是70年代的第一次背井離鄉,由於母親的親屬都在林區,所以我的家就在奶奶去世後搬到這個叫做原始森林的小鎮。那是我讀初一,在這裏多了一批同學。
我家祖輩生長在農村,爺爺和父親都是善良的農民,用三國時的諸葛亮的話講本是布衣的後代。由於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生產的分工,人世間很早就出現了等級,貧富貴賤的詞彙很早就出現在我們的詞典裏,由於歷史上封建文化的影響,農民雖然通過自己勤勞耕作五穀,保障了各行各業人們的衣食,但是中國的農民階級仍然是社會的底層。就連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帝位得到臣民的認同也要寧肯犧牲自己父親的名譽,編造出自己的母親在湖邊和蛟龍的荒唐事,給自己罩上真龍太子那種高貴的光環。陳涉在起義前也要心腹之人半夜扮作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還要寫好丹書放到市場的魚腹裏。其實向前追溯幾百年我們的老祖宗都是農民。林區的人成分很複雜,當時計劃經濟的供給製在生產力水平還不是很高的時候,那時的商業和糧食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子女還是非常有地位的一等人,政府官員的子女是二等人,林業由於森林資源開發時期工資待遇很高,他們的子女是三等人,像我們這後來到林區的農民子女就是最後的一等了。在這樣的一個群體裏學習生活,體會到的是酸甜苦辣,就是老師對我們的態度也明顯的不同。我深刻的記得那一年又一次老師抽了一批人刻鋼板印複習題,抽了那麽多的人也沒有抽到我們這些農民的子女。我對被老師抽取幹活的同學很羨慕。命運也是很令人捉摸不透的,我們這些沒有出路的農民子弟後來趕上國家恢復高考的政策,很多都考上了中專和大學。我大學畢業後分迴家鄉那所學校工作,刻了十幾年的鋼板,為學生印了很多的題,(後來有了計算機刻鋼板的事情才成了歷史)。我的同學已步入不惑之年,一有機會提起學生時代的往事,對老師當時給予的不平等待遇憤憤不平。老師把座位作為獎懲學生的一種工具,把問題學生放在後排,這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次背井離鄉,那是因為撤鄉並鎮。學校在鎮政府撤銷後,也隨之撤銷了。我很被動的來到所在旗縣的學校。到了新的單位的感覺是:「過去的一切都成為了零,在基層學校幹了20來年的工作,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我實在是感到痛苦,都是一個教育局所屬的學校的老師,為什麽那些在基層條件艱苦的學校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工作的老師反而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基層的學校很苦,教學環境不是很好,我所在的學校一直是冬季教室裏用火爐子取暖,特別是爐子不好燒時教室裏濃煙滾滾,學生老師都很受罪。每當到了冬季,老師的辦公室也冷得厲害,那麽大塊的木頭柈子很不容易的添到爐子裏,根本就不起火。有一次一位老教師對年輕教師說:「我可靠不起你們了,我凍得受不了了,我去找柈子了!」我所在的學校是2004年撤校的,那時全校也沒有一台電腦,工作那麽多年不知道什麽是福利。新到的單位在團購住房打分時就有一項叫做校齡的分數,這一項就可以把分數拉開檔次。所以現在城裏的老師說什麽也不願去那城外鄉下的學校工作。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保證教育資源共享的理念的踐行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