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知道了,姐姐放心,妹妹以後不會再想這些了,咱們姐妹就在鍾粹宮過好咱們的日子就行,其他的,讓她們自個兒煩心去吧。”
“就是這樣。”
慈寧宮修繕好後,太後帶著雙胞胎以及恆媞、瑾瑟一起搬去了慈寧宮。
七年後,科爾沁派使者前來求娶公主了,早在五年前,蘇梔再次誕下一位小阿哥後,太後就做主封她為皇貴妃了。
之所以沒有讓她成為皇後,全是因為心疼她,害怕她成為皇後之後與乾隆離心,所以才隻讓她成為皇貴妃的。
但她有寵有權,後宮無人敢小看她,就算沒有成為皇後,在眾人心中她早就是皇後了。
“皇額娘,臣妾聽聞科爾沁的人快到了,您心中是個什麽章程,不如說出來讓臣妾知曉後,也能想出對策。”
太後心疼的看著恆媞,她真的舍不得恆媞去和親,所以,還是讓身為嫡公主的瑾瑟去吧。
瑾瑟同樣不願,她是唯一的嫡公主,又有更為年長的姑母在,憑什麽讓她去和親?
“哀家自然想留恆媞在身邊了,恆娖已經和親了,哀家不想恆媞也去和親。
瑾瑟,哀家養了你多年,也到了你迴報哀家的時候了,你放心,你是嫡公主,哀家不會讓你受委屈的。”
瑾瑟無奈,隻能求助自己的舅舅傅恆,但這幾年乾隆對富察家不如以往重視,他們也需要一個契機起複。
因此富察家商議後,決定讓瑾瑟去和親。
瑾瑟到底被送去科爾沁和親了,但她的日子過得不錯,有太後和乾隆支持,科爾沁那邊不敢怠慢她。
而她也似乎找到了真正活著的意義,自嫁去科爾沁後,真心待額駙,兩人和和美美的過完了一生。
對此乾隆竟然覺得是自己眼光好,為她挑了這麽個合適的夫婿,蘇梔隻在暗中翻白眼,其實是鄙視他這種行為的。
恆媞也到了不得不出嫁的年紀了,太後心疼她,蘇梔喜歡她,於是乾隆將她留京後為其和理藩院侍郎賜婚了。
她的日子過得不錯,還時常入宮和蘇梔分享育兒經驗,太後見女兒和她相處得如此好,心中更高興了。
“中宮不可一直空懸,皇貴妃也坐了幾年的皇貴妃了,小五需要個嫡子的身份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哀家看你不如將她立為皇後算了。
你別用那個眼神看著哀家,哀家知道你早就想立她為後了,要不是哀家擔心你變心,也不會一直攔著她成為皇後的。
哀家年紀大了, 也沒幾年好活了,還是趁著頭腦清晰的時候成全你吧。”
“是,兒子謝皇額娘。”
蘇梔就這麽被推到了皇後之位上,自她上位後,乾隆依然隻在她宮裏留宿,對此,大家都習慣了。
大阿哥雖然對太子之位有想法,但他沒有額娘庇護,就算再怎麽有想法,也隻能埋在心裏,不敢宣揚出來。
而三阿哥和四阿哥倒是被純妃和婉嬪教育得很好,不爭不搶,就等著胤祺登基後好混個賢王的位置了。
永琪和永璿不愧是大師批命的雙生子,永琪文武雙全,很得康熙看中。
永璿也不差,他在武學方麵造詣極高,年僅十歲就上了戰場,不過五年時間,已經有了小戰神的稱號。
太後為此十分得意,他們二人可是在她的慈寧宮養到三歲才被蘇梔接迴去的,她覺得他們這麽優秀有她的功勞在。
而最小的永璐也差不到哪裏去,十來歲的年紀同樣展現了自己不俗的實力,他已經有能力和大臣們辯論了。
乾隆看著蘇梔為他生育的三個孩子高興不已,雖隻有三個,但三個都不是等閑之輩。
永琪能文能武,永璿善武,永璐善文,日後永琪登基,單靠永璿和永璐輔佐,大清都會更上一層樓的。
“朕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便是那日招你侍寢,若不是因為此事,朕如何擁有三個如此優秀的皇兒?”
“皇上說的是,所以皇上是做了什麽決定了嗎?”
“朕年紀也不小了,總是占著位置也不好,永琪已經十八了,也該讓他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了。”
蘇梔懂了,乾隆這是準備退位了。
“皇上可是認真的,這決定一出,可是再無反悔的機會了的。”
“這是自然,朕從不做反悔之事。”
於是,乾隆再又一次上朝後,直接宣布了要退位給永琪一事。
他本以為自己兢兢業業一生,大臣們會挽留挽留他的,沒想到隻聽到了一句皇上聖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大臣心中,永琪早就是他們內定的新皇了,本以為乾隆還要過些年才會將皇位傳給永琪的,沒想到他這麽自覺。
既然他都這麽說了,他們若是反對,實在有些不好,所以,他們當然要同意乾隆的意思了,畢竟他們都是乾隆的好大臣嘛。
乾隆是哭喪著臉去找蘇梔的,而他見到蘇梔時,看到的是對方正哈哈大笑的和太後說前朝的事兒。
太後表示她也沒想到朝臣會是這麽個反應,不過,她也很想笑啊。
“皇額娘,皇後笑朕就罷了,您怎麽也跟著笑話朕?朕還要不要麵子了?”
“無妨,哀家也沒想到朝臣們會是那個反應啊,不過這不就體現出永琪在他們心中已經是個合格的君王了嗎?你應該高興才是。”
乾隆一想也是,於是永琪順利登基了。
自永琪登基後,乾隆帶著蘇梔去了暢春園居住,偶爾還帶著她去遊曆大清江山。
用他的話說就是做了一輩子皇帝了,在臨了之前,他想看看被他管轄了大半輩子的江山是個什麽樣的風景。
大概是沒想到太上皇和太上皇後會遊曆大江南北,新皇又是個雷厲風行的,許多貪官汙吏都自己主動投案了。
百姓們人日子也好過了不少,坊間直接說乾隆是明君不錯,但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是將皇位傳給永琪。
這讓聽到這話的乾隆又好氣又好笑,但看著大清江山越發強盛,他又覺得自己做得對了。
“就是這樣。”
慈寧宮修繕好後,太後帶著雙胞胎以及恆媞、瑾瑟一起搬去了慈寧宮。
七年後,科爾沁派使者前來求娶公主了,早在五年前,蘇梔再次誕下一位小阿哥後,太後就做主封她為皇貴妃了。
之所以沒有讓她成為皇後,全是因為心疼她,害怕她成為皇後之後與乾隆離心,所以才隻讓她成為皇貴妃的。
但她有寵有權,後宮無人敢小看她,就算沒有成為皇後,在眾人心中她早就是皇後了。
“皇額娘,臣妾聽聞科爾沁的人快到了,您心中是個什麽章程,不如說出來讓臣妾知曉後,也能想出對策。”
太後心疼的看著恆媞,她真的舍不得恆媞去和親,所以,還是讓身為嫡公主的瑾瑟去吧。
瑾瑟同樣不願,她是唯一的嫡公主,又有更為年長的姑母在,憑什麽讓她去和親?
“哀家自然想留恆媞在身邊了,恆娖已經和親了,哀家不想恆媞也去和親。
瑾瑟,哀家養了你多年,也到了你迴報哀家的時候了,你放心,你是嫡公主,哀家不會讓你受委屈的。”
瑾瑟無奈,隻能求助自己的舅舅傅恆,但這幾年乾隆對富察家不如以往重視,他們也需要一個契機起複。
因此富察家商議後,決定讓瑾瑟去和親。
瑾瑟到底被送去科爾沁和親了,但她的日子過得不錯,有太後和乾隆支持,科爾沁那邊不敢怠慢她。
而她也似乎找到了真正活著的意義,自嫁去科爾沁後,真心待額駙,兩人和和美美的過完了一生。
對此乾隆竟然覺得是自己眼光好,為她挑了這麽個合適的夫婿,蘇梔隻在暗中翻白眼,其實是鄙視他這種行為的。
恆媞也到了不得不出嫁的年紀了,太後心疼她,蘇梔喜歡她,於是乾隆將她留京後為其和理藩院侍郎賜婚了。
她的日子過得不錯,還時常入宮和蘇梔分享育兒經驗,太後見女兒和她相處得如此好,心中更高興了。
“中宮不可一直空懸,皇貴妃也坐了幾年的皇貴妃了,小五需要個嫡子的身份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哀家看你不如將她立為皇後算了。
你別用那個眼神看著哀家,哀家知道你早就想立她為後了,要不是哀家擔心你變心,也不會一直攔著她成為皇後的。
哀家年紀大了, 也沒幾年好活了,還是趁著頭腦清晰的時候成全你吧。”
“是,兒子謝皇額娘。”
蘇梔就這麽被推到了皇後之位上,自她上位後,乾隆依然隻在她宮裏留宿,對此,大家都習慣了。
大阿哥雖然對太子之位有想法,但他沒有額娘庇護,就算再怎麽有想法,也隻能埋在心裏,不敢宣揚出來。
而三阿哥和四阿哥倒是被純妃和婉嬪教育得很好,不爭不搶,就等著胤祺登基後好混個賢王的位置了。
永琪和永璿不愧是大師批命的雙生子,永琪文武雙全,很得康熙看中。
永璿也不差,他在武學方麵造詣極高,年僅十歲就上了戰場,不過五年時間,已經有了小戰神的稱號。
太後為此十分得意,他們二人可是在她的慈寧宮養到三歲才被蘇梔接迴去的,她覺得他們這麽優秀有她的功勞在。
而最小的永璐也差不到哪裏去,十來歲的年紀同樣展現了自己不俗的實力,他已經有能力和大臣們辯論了。
乾隆看著蘇梔為他生育的三個孩子高興不已,雖隻有三個,但三個都不是等閑之輩。
永琪能文能武,永璿善武,永璐善文,日後永琪登基,單靠永璿和永璐輔佐,大清都會更上一層樓的。
“朕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便是那日招你侍寢,若不是因為此事,朕如何擁有三個如此優秀的皇兒?”
“皇上說的是,所以皇上是做了什麽決定了嗎?”
“朕年紀也不小了,總是占著位置也不好,永琪已經十八了,也該讓他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了。”
蘇梔懂了,乾隆這是準備退位了。
“皇上可是認真的,這決定一出,可是再無反悔的機會了的。”
“這是自然,朕從不做反悔之事。”
於是,乾隆再又一次上朝後,直接宣布了要退位給永琪一事。
他本以為自己兢兢業業一生,大臣們會挽留挽留他的,沒想到隻聽到了一句皇上聖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大臣心中,永琪早就是他們內定的新皇了,本以為乾隆還要過些年才會將皇位傳給永琪的,沒想到他這麽自覺。
既然他都這麽說了,他們若是反對,實在有些不好,所以,他們當然要同意乾隆的意思了,畢竟他們都是乾隆的好大臣嘛。
乾隆是哭喪著臉去找蘇梔的,而他見到蘇梔時,看到的是對方正哈哈大笑的和太後說前朝的事兒。
太後表示她也沒想到朝臣會是這麽個反應,不過,她也很想笑啊。
“皇額娘,皇後笑朕就罷了,您怎麽也跟著笑話朕?朕還要不要麵子了?”
“無妨,哀家也沒想到朝臣們會是那個反應啊,不過這不就體現出永琪在他們心中已經是個合格的君王了嗎?你應該高興才是。”
乾隆一想也是,於是永琪順利登基了。
自永琪登基後,乾隆帶著蘇梔去了暢春園居住,偶爾還帶著她去遊曆大清江山。
用他的話說就是做了一輩子皇帝了,在臨了之前,他想看看被他管轄了大半輩子的江山是個什麽樣的風景。
大概是沒想到太上皇和太上皇後會遊曆大江南北,新皇又是個雷厲風行的,許多貪官汙吏都自己主動投案了。
百姓們人日子也好過了不少,坊間直接說乾隆是明君不錯,但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是將皇位傳給永琪。
這讓聽到這話的乾隆又好氣又好笑,但看著大清江山越發強盛,他又覺得自己做得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