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啊,昨日不是就和老四,老五還有老七去接的你嗎?一路上都很順利啊!”
胤祉說著說著總算是發現不對勁了,老四一路上沉默寡言,自己還抱怨他悶葫蘆一個呢。
想到去之前老四是不願的,認為他已經成親了,不該跟著自己去接親。
但讓他跟著去接親一事不是他決定的啊,這都是兄弟們自己決定的,他要是不願可以說不啊,又沒人逼他!
難怪昨日在宴上還好好的,今日太子就針對自己了,這滿宮上下誰不知道他胤禛是太子的跟班?
合著是在自己這裏受了委屈不說,背地裏去太子麵前告狀了啊。
這樣一想倒是解釋得通了,原來是老四在背後搞的鬼。
不過這太子也是個眼瞎心盲的,竟讓老四擺了一道。
“想到是誰搞的鬼了?”
榮妃見兒子一會兒皺眉沉思,一會兒又恍然大悟的樣子,便知道他是知道原因了,連忙問出心中疑惑。
“兒子大概是知道是誰在背後搞鬼了,怕是額娘您都猜不到這人是誰吧。”
“是誰?”
“老四胤禛。”
“是老四?怎麽會是他?他整日冷著一張臉,又自詡正義凜然,怎會做這種背地裏告狀的小人行徑?”
“兒子也不知道,兒子還以為他是個好的,沒想到竟是個會在暗地裏搞小動作之人,也不知道太子知道不知道這事,可別給人蒙騙了過去。
兒子也不是氣太子殿下今日之舉讓兒子丟了顏麵,實在是他一心向著老四,老四卻這般讓他與兄弟失和,不妥。”
倒不是胤祉要幫著太子說話, 而是剛才德妃問話前,福晉偷偷示意自己皇阿瑪來了。
這不,到嘴諷刺太子的話可不得拐個彎咽迴去嗎?
這要是讓康熙聽到自己背地裏辱罵太子的話,還不得進來給自己兩巴掌讓自己認清現實?
他又不是傻,白白送上去挨巴掌!
“你這話說得不錯,隻是你皇阿瑪對太子甚是寬容,也不知今日他故意為難你一事會如何處理?
算了,到底你是庶子,他是嫡子又是太子,身份不一樣,改日再去乾清宮謝恩吧。”
“是,額娘,兒子知道的,就是委屈福晉了。”
“沒有,妾身不委屈的。”
“這一早上沒用東西,怕是都餓了吧,額娘正好也沒用膳,你們陪額娘一起用些吧。”
“是,那就叨擾額娘了,額娘可不要嫌棄兒媳啊。”
“那當然,額娘可不是個會刁難兒媳婦的婆母。”
鍾粹宮內一片祥和,門外的康熙卻是陰沉著一張臉走了。
他就說他的好太子為何會有這般反常的行為,原來是被胤禛這個孽子慫恿的。
可是胤禛為何要這般做?這對他有什麽好處?
突然,康熙的臉上劃過一抹不確定,難不成胤禛小小年紀就有了爭權奪利之心?
看著也不像啊,他整日冷著個臉,心思也是容易猜到的,怎麽看都不像有野心之人,為何自己會有這種想法?
看來還是太子此時做得不地道害的,但凡他跟自己明著來,也不至於讓自己胡思亂想這麽多。
果然,罰他禁足是應該的,偏聽偏信要不得。
“梁九功,讓人往阿哥所送點東西,朕瞧著老三確實是生氣了,哄哄是應該的。
就是這脾氣略大了些,若之後他真不來乾清宮,到時朕還不知道該如何辦了。
今日這事確實是朕這個當阿瑪的做得過了些,明知是他和他福晉來謝恩的日子,卻和太子相談甚歡,讓他連失兩次顏麵,朕先低頭是應該的。”
“皇上有此心胸,是我大清之福,奴才這就帶人給三阿哥送些東西去。”
“挑著貴重的送,也能讓他知道朕的意思,朕可不希望外界亂傳消息。”
“奴才知道了。”
當胤祉帶著蘇梔迴到阿哥所時,梁九功的人也到了。
“奴才給三阿哥三福晉請安,可真是巧了,奴才還想著您二位還在鍾粹宮陪榮妃娘娘呢,沒想到這麽早就迴來了。”
“勞諳達惦記,您這是?”
“瞧奴才這記性,這是皇上讓奴才給您和福晉送來的東西,你瞧瞧可還滿意?
皇上說很滿意三福晉這個兒媳婦,希望三阿哥與三福晉早日誕下子嗣,他日封爵也能得個高位。”
梁九功的這話意思很簡單,若是蘇梔生下嫡子,他日胤祉初封絕對不低於貝勒,很可能是郡王,這是康熙給的承諾。
但這事能不能成,還得看蘇梔給不給力,畢竟隻有生下嫡子才有這份殊榮,格格可是沒有的。
“勞諳達給皇阿瑪遞個話,這爵位兒媳要定了,且越高越好,兒媳她日必定兒女雙全。”
看著不做作的蘇梔,梁九功點了點頭,他一定會將這話帶到的。
畢竟就連皇上最看重的太子妃都不敢這般說話,是什麽給了三福晉這麽大的勇氣說出這種話?他十分好奇。
而康熙在得知蘇梔的話後,也決定無論如何都給她一份恩典了,畢竟不是誰都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的。
“三哥三嫂,皇阿瑪竟賞賜了這麽多的奇珍異寶給你們,看來是很滿意三嫂這個兒媳婦的嘛。”
“快讓弟弟瞧瞧都有啥,哇,三哥,那是上個月番邦進貢的夜光杯?謝皇阿瑪都舍得給你,弟弟實在嫉妒!”
“九弟十弟不要鬧三哥,三哥,今日你在乾清宮遭遇的事弟弟們已經知曉了,委屈三哥三嫂了。”
“本來是有些委屈的,但皇阿瑪都親自給爺這個當兒子的送禮賠罪了,爺也不好太計較,就是毓慶宮那位今日做的事情委實不地道了些。”
胤祉在說話的時候看向了一直站在角落且沉默寡言的胤禛,見他還是保持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樣,胤祉沒忍住拉了拉蘇梔的衣袖。
“福晉瞧著可有什麽看順眼的?若是有就留下,若是沒有就先記檔入庫,待他日出宮建府後再帶出宮去,留著賞玩或者送禮都是不錯的。”
“瞧著都是精品,妾身也不好經常佩戴,怕被人說是重名利。”
胤祉說著說著總算是發現不對勁了,老四一路上沉默寡言,自己還抱怨他悶葫蘆一個呢。
想到去之前老四是不願的,認為他已經成親了,不該跟著自己去接親。
但讓他跟著去接親一事不是他決定的啊,這都是兄弟們自己決定的,他要是不願可以說不啊,又沒人逼他!
難怪昨日在宴上還好好的,今日太子就針對自己了,這滿宮上下誰不知道他胤禛是太子的跟班?
合著是在自己這裏受了委屈不說,背地裏去太子麵前告狀了啊。
這樣一想倒是解釋得通了,原來是老四在背後搞的鬼。
不過這太子也是個眼瞎心盲的,竟讓老四擺了一道。
“想到是誰搞的鬼了?”
榮妃見兒子一會兒皺眉沉思,一會兒又恍然大悟的樣子,便知道他是知道原因了,連忙問出心中疑惑。
“兒子大概是知道是誰在背後搞鬼了,怕是額娘您都猜不到這人是誰吧。”
“是誰?”
“老四胤禛。”
“是老四?怎麽會是他?他整日冷著一張臉,又自詡正義凜然,怎會做這種背地裏告狀的小人行徑?”
“兒子也不知道,兒子還以為他是個好的,沒想到竟是個會在暗地裏搞小動作之人,也不知道太子知道不知道這事,可別給人蒙騙了過去。
兒子也不是氣太子殿下今日之舉讓兒子丟了顏麵,實在是他一心向著老四,老四卻這般讓他與兄弟失和,不妥。”
倒不是胤祉要幫著太子說話, 而是剛才德妃問話前,福晉偷偷示意自己皇阿瑪來了。
這不,到嘴諷刺太子的話可不得拐個彎咽迴去嗎?
這要是讓康熙聽到自己背地裏辱罵太子的話,還不得進來給自己兩巴掌讓自己認清現實?
他又不是傻,白白送上去挨巴掌!
“你這話說得不錯,隻是你皇阿瑪對太子甚是寬容,也不知今日他故意為難你一事會如何處理?
算了,到底你是庶子,他是嫡子又是太子,身份不一樣,改日再去乾清宮謝恩吧。”
“是,額娘,兒子知道的,就是委屈福晉了。”
“沒有,妾身不委屈的。”
“這一早上沒用東西,怕是都餓了吧,額娘正好也沒用膳,你們陪額娘一起用些吧。”
“是,那就叨擾額娘了,額娘可不要嫌棄兒媳啊。”
“那當然,額娘可不是個會刁難兒媳婦的婆母。”
鍾粹宮內一片祥和,門外的康熙卻是陰沉著一張臉走了。
他就說他的好太子為何會有這般反常的行為,原來是被胤禛這個孽子慫恿的。
可是胤禛為何要這般做?這對他有什麽好處?
突然,康熙的臉上劃過一抹不確定,難不成胤禛小小年紀就有了爭權奪利之心?
看著也不像啊,他整日冷著個臉,心思也是容易猜到的,怎麽看都不像有野心之人,為何自己會有這種想法?
看來還是太子此時做得不地道害的,但凡他跟自己明著來,也不至於讓自己胡思亂想這麽多。
果然,罰他禁足是應該的,偏聽偏信要不得。
“梁九功,讓人往阿哥所送點東西,朕瞧著老三確實是生氣了,哄哄是應該的。
就是這脾氣略大了些,若之後他真不來乾清宮,到時朕還不知道該如何辦了。
今日這事確實是朕這個當阿瑪的做得過了些,明知是他和他福晉來謝恩的日子,卻和太子相談甚歡,讓他連失兩次顏麵,朕先低頭是應該的。”
“皇上有此心胸,是我大清之福,奴才這就帶人給三阿哥送些東西去。”
“挑著貴重的送,也能讓他知道朕的意思,朕可不希望外界亂傳消息。”
“奴才知道了。”
當胤祉帶著蘇梔迴到阿哥所時,梁九功的人也到了。
“奴才給三阿哥三福晉請安,可真是巧了,奴才還想著您二位還在鍾粹宮陪榮妃娘娘呢,沒想到這麽早就迴來了。”
“勞諳達惦記,您這是?”
“瞧奴才這記性,這是皇上讓奴才給您和福晉送來的東西,你瞧瞧可還滿意?
皇上說很滿意三福晉這個兒媳婦,希望三阿哥與三福晉早日誕下子嗣,他日封爵也能得個高位。”
梁九功的這話意思很簡單,若是蘇梔生下嫡子,他日胤祉初封絕對不低於貝勒,很可能是郡王,這是康熙給的承諾。
但這事能不能成,還得看蘇梔給不給力,畢竟隻有生下嫡子才有這份殊榮,格格可是沒有的。
“勞諳達給皇阿瑪遞個話,這爵位兒媳要定了,且越高越好,兒媳她日必定兒女雙全。”
看著不做作的蘇梔,梁九功點了點頭,他一定會將這話帶到的。
畢竟就連皇上最看重的太子妃都不敢這般說話,是什麽給了三福晉這麽大的勇氣說出這種話?他十分好奇。
而康熙在得知蘇梔的話後,也決定無論如何都給她一份恩典了,畢竟不是誰都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的。
“三哥三嫂,皇阿瑪竟賞賜了這麽多的奇珍異寶給你們,看來是很滿意三嫂這個兒媳婦的嘛。”
“快讓弟弟瞧瞧都有啥,哇,三哥,那是上個月番邦進貢的夜光杯?謝皇阿瑪都舍得給你,弟弟實在嫉妒!”
“九弟十弟不要鬧三哥,三哥,今日你在乾清宮遭遇的事弟弟們已經知曉了,委屈三哥三嫂了。”
“本來是有些委屈的,但皇阿瑪都親自給爺這個當兒子的送禮賠罪了,爺也不好太計較,就是毓慶宮那位今日做的事情委實不地道了些。”
胤祉在說話的時候看向了一直站在角落且沉默寡言的胤禛,見他還是保持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樣,胤祉沒忍住拉了拉蘇梔的衣袖。
“福晉瞧著可有什麽看順眼的?若是有就留下,若是沒有就先記檔入庫,待他日出宮建府後再帶出宮去,留著賞玩或者送禮都是不錯的。”
“瞧著都是精品,妾身也不好經常佩戴,怕被人說是重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