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擴編和人才
唐伯虎被陳垚的騷操作氣的想罵娘,這是明顯的違反大明律,軍功如果可以別人代替,那官職就可以私相授受了。
可陳垚說的振振有詞,他們老徐家自己人都同意,並沒有搶其他人的功績,親侄兒讓給親叔叔那叫孝道不是。
再說這事振武營將士們也不會反對,沒讓他們吃虧呀,憑什麽不能讓。
唐寅不樂意幹這事,陳垚索性撒潑問他道:“老唐太自私了,你就是怕自己留下汙點影響日後升遷,一點沒有袍澤之情……”
逼逼叨叨的把唐寅差點逼瘋了,沒好氣的給他一腳,再無半點的才子模樣,整個一粗魯的糙漢子。
“老子悔不當初啊!遇人不淑到這份上老子還無法退出了。”
懊惱的唐寅最終還是敗給他的不要臉,因為兩人已經綁在一起了,振武營的賞功名單報上去,唐寅排在第五位。
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慣例的話,接下來朝廷會給他安排職位,基本上就是在振武營擔任職銜。
作為文人、朝廷自然不會讓他當武將,但軍中並不是沒有文職,況且唐寅可是有功名的,雖說進士沒了可他還是舉人呀。
當初他因為科舉舞弊案被處罰,孝宗皇帝算是很厚道的,並沒有取消他的所有功名,隻是被貶為吏員,保留他的舉人功名。
至於進士、他根本沒參加殿試自然是沒有的,他是會試結束就被揭發舞弊。
正月二十三,陳垚等人剛剛安頓下來聖旨就到了。
或許是去年年底朱厚照被那案件刺激到了,這次沒有拖延,很快江西剿匪的酬功就出來了。
王守仁那邊另說,振武營這邊升職了好幾個,並擴編到五千人,而且從南京京營被摘出來,直接隸屬於五軍都督府管轄。
這是在編製上改成野戰軍隊,不再是衛所軍,沒有指揮使的編製,陳垚被任命為參將,戚景通依然是他的副將,授遊擊將軍銜。
唐寅被任命為振武營經曆,正七品的文職,倒不是朱厚照優待他,而是首輔梁儲出了力。
唐寅跟梁儲有師生之誼,明代科舉座師是官場慣例,當初唐寅參加鄉試拿了解元,主考官正是梁儲。
去年楊廷和因母喪迴鄉守孝,梁儲以吏部尚書進首輔,對自己當年的得意門生,梁儲還是有感情的。
再說唐寅當年之所以被牽連舞弊案,正是由於他知道老師梁儲喜愛程敏政的書法,才會跟著徐經去程家。
他也是因為向程敏政求字,打算送給老師梁儲的。
因此無論是私人感情還是人情,梁儲都必須還,這次恰好立功名單上有唐寅,他自然要出力。
何況他還是認可唐寅的才華,既然有機會為何不用。
“那個老四,去把大猷叫過來,我才不信打不過他,這次一定行。”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動物那什麽季節,陳垚一點不覺的自己愛衝動,前天跟剛剛入伍的小兵俞大猷交手輸了,他可不服氣呢。
作為他的親兵統領,堂弟陳圭白眼都翻上天了,可他還一直催著陳圭去叫俞大猷再戰一番。
這次振武營擴編他很是收羅了一些人才,其中就有他老師王守仁出麵,為他請的軍師泉州人趙本學。
比陳垚大兩歲的俞大猷可不是僅僅武力出眾,文化底子同樣異常雄厚,先後從師於王宣、林福,再跟著趙本學讀書。
這三人可不是普通人,王宣、林福是理學大師蔡清的嫡傳弟子,蔡清是繼朱熹之後,閩學最著名的宗師級學者。
明代掀起的古文運動,正是他的學生倡導的,可以說為中國的文化做出卓越的貢獻。
趙本學是趙宋後裔,隱居於泉州城外,精研易學和軍事理論,俞大猷的軍事能力,正是他悉心傳授出來的。
這對師徒以易經作為軍事行動的指揮思想,對中國的軍事史有著極重要的貢獻。
後人或許認為俞大猷不如戚繼光,但在戚繼光自己看來,俞大猷比他厲害。
俞龍戚虎龍在前,不僅是因為俞大猷年紀大的原因,別忘了戚繼光縱橫北疆的作戰方式,其實是俞大猷的創造的。
改裝戰車為屏障,擋住蒙古騎兵的衝擊力,再用打擊麵廣的虎蹲炮截斷對方的後續部隊,火槍手射殺突進的前軍。
這是經典的以步對騎戰法,而且屢試不爽,終戚繼光鎮守北疆,直到他致仕迴鄉,蒙古人再也不敢南下。
還有選兵方法同樣出自俞大猷,那是他早期在廣西任官時,編寫的兵書《廣西選鋒兵操法》。
俞大猷一生著述不少,計有《廣西選鋒兵操法》、《兵法發微》、《洗海近事》、《鎮閩議稿》、並續寫了其師趙本學的《韜鈴內外篇》為《續武經總要》。
而在武學上他更是傑出,一部《劍經》是他對中華武術的貢獻外,他還是正史中唯一一個被稱為天下第一的高手。
戚繼光對《劍經》的稱讚是“千古奇秘盡在其中”,可見他的武術有多厲害。
所謂《劍經》並不是劍術,而是棍術和長兵器的用法。
傳聞他曾上少林寺觀摩少林武學,發現少林棍法已經隻剩下花架子了,遂把自己的棍術傳授給少林寺,晚明以後得少林棍,其實就是他的劍經功夫。
他的棍術傳承於福建泉州的李良欽,這位民間武術家傳說正是南少林嫡傳,因此他把棍術傳授給少林武僧也算是迴饋師門了。
李良欽在後世應該不算出名,那是因為他後人舉辦的武館參與反清複明,被清廷鎮壓後取締了。
弟子門人四散逃走,後世在台灣還有李氏的傳人,福建多地學習棍術的民間武師,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傳承。
這次陳垚也把李良欽請來振武營,作為振武營總教頭,順帶著把俞大猷拐騙來了。
“來來老俞,咱們再來比一場,本少爺就不信還會輸給你。”
手執齊眉棍的俞大猷,憨厚的點著頭,看向陳垚後認真的建議道:“將軍還是換一把兵器吧,用扇子不好發揮。”
唐伯虎被陳垚的騷操作氣的想罵娘,這是明顯的違反大明律,軍功如果可以別人代替,那官職就可以私相授受了。
可陳垚說的振振有詞,他們老徐家自己人都同意,並沒有搶其他人的功績,親侄兒讓給親叔叔那叫孝道不是。
再說這事振武營將士們也不會反對,沒讓他們吃虧呀,憑什麽不能讓。
唐寅不樂意幹這事,陳垚索性撒潑問他道:“老唐太自私了,你就是怕自己留下汙點影響日後升遷,一點沒有袍澤之情……”
逼逼叨叨的把唐寅差點逼瘋了,沒好氣的給他一腳,再無半點的才子模樣,整個一粗魯的糙漢子。
“老子悔不當初啊!遇人不淑到這份上老子還無法退出了。”
懊惱的唐寅最終還是敗給他的不要臉,因為兩人已經綁在一起了,振武營的賞功名單報上去,唐寅排在第五位。
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慣例的話,接下來朝廷會給他安排職位,基本上就是在振武營擔任職銜。
作為文人、朝廷自然不會讓他當武將,但軍中並不是沒有文職,況且唐寅可是有功名的,雖說進士沒了可他還是舉人呀。
當初他因為科舉舞弊案被處罰,孝宗皇帝算是很厚道的,並沒有取消他的所有功名,隻是被貶為吏員,保留他的舉人功名。
至於進士、他根本沒參加殿試自然是沒有的,他是會試結束就被揭發舞弊。
正月二十三,陳垚等人剛剛安頓下來聖旨就到了。
或許是去年年底朱厚照被那案件刺激到了,這次沒有拖延,很快江西剿匪的酬功就出來了。
王守仁那邊另說,振武營這邊升職了好幾個,並擴編到五千人,而且從南京京營被摘出來,直接隸屬於五軍都督府管轄。
這是在編製上改成野戰軍隊,不再是衛所軍,沒有指揮使的編製,陳垚被任命為參將,戚景通依然是他的副將,授遊擊將軍銜。
唐寅被任命為振武營經曆,正七品的文職,倒不是朱厚照優待他,而是首輔梁儲出了力。
唐寅跟梁儲有師生之誼,明代科舉座師是官場慣例,當初唐寅參加鄉試拿了解元,主考官正是梁儲。
去年楊廷和因母喪迴鄉守孝,梁儲以吏部尚書進首輔,對自己當年的得意門生,梁儲還是有感情的。
再說唐寅當年之所以被牽連舞弊案,正是由於他知道老師梁儲喜愛程敏政的書法,才會跟著徐經去程家。
他也是因為向程敏政求字,打算送給老師梁儲的。
因此無論是私人感情還是人情,梁儲都必須還,這次恰好立功名單上有唐寅,他自然要出力。
何況他還是認可唐寅的才華,既然有機會為何不用。
“那個老四,去把大猷叫過來,我才不信打不過他,這次一定行。”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動物那什麽季節,陳垚一點不覺的自己愛衝動,前天跟剛剛入伍的小兵俞大猷交手輸了,他可不服氣呢。
作為他的親兵統領,堂弟陳圭白眼都翻上天了,可他還一直催著陳圭去叫俞大猷再戰一番。
這次振武營擴編他很是收羅了一些人才,其中就有他老師王守仁出麵,為他請的軍師泉州人趙本學。
比陳垚大兩歲的俞大猷可不是僅僅武力出眾,文化底子同樣異常雄厚,先後從師於王宣、林福,再跟著趙本學讀書。
這三人可不是普通人,王宣、林福是理學大師蔡清的嫡傳弟子,蔡清是繼朱熹之後,閩學最著名的宗師級學者。
明代掀起的古文運動,正是他的學生倡導的,可以說為中國的文化做出卓越的貢獻。
趙本學是趙宋後裔,隱居於泉州城外,精研易學和軍事理論,俞大猷的軍事能力,正是他悉心傳授出來的。
這對師徒以易經作為軍事行動的指揮思想,對中國的軍事史有著極重要的貢獻。
後人或許認為俞大猷不如戚繼光,但在戚繼光自己看來,俞大猷比他厲害。
俞龍戚虎龍在前,不僅是因為俞大猷年紀大的原因,別忘了戚繼光縱橫北疆的作戰方式,其實是俞大猷的創造的。
改裝戰車為屏障,擋住蒙古騎兵的衝擊力,再用打擊麵廣的虎蹲炮截斷對方的後續部隊,火槍手射殺突進的前軍。
這是經典的以步對騎戰法,而且屢試不爽,終戚繼光鎮守北疆,直到他致仕迴鄉,蒙古人再也不敢南下。
還有選兵方法同樣出自俞大猷,那是他早期在廣西任官時,編寫的兵書《廣西選鋒兵操法》。
俞大猷一生著述不少,計有《廣西選鋒兵操法》、《兵法發微》、《洗海近事》、《鎮閩議稿》、並續寫了其師趙本學的《韜鈴內外篇》為《續武經總要》。
而在武學上他更是傑出,一部《劍經》是他對中華武術的貢獻外,他還是正史中唯一一個被稱為天下第一的高手。
戚繼光對《劍經》的稱讚是“千古奇秘盡在其中”,可見他的武術有多厲害。
所謂《劍經》並不是劍術,而是棍術和長兵器的用法。
傳聞他曾上少林寺觀摩少林武學,發現少林棍法已經隻剩下花架子了,遂把自己的棍術傳授給少林寺,晚明以後得少林棍,其實就是他的劍經功夫。
他的棍術傳承於福建泉州的李良欽,這位民間武術家傳說正是南少林嫡傳,因此他把棍術傳授給少林武僧也算是迴饋師門了。
李良欽在後世應該不算出名,那是因為他後人舉辦的武館參與反清複明,被清廷鎮壓後取締了。
弟子門人四散逃走,後世在台灣還有李氏的傳人,福建多地學習棍術的民間武師,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傳承。
這次陳垚也把李良欽請來振武營,作為振武營總教頭,順帶著把俞大猷拐騙來了。
“來來老俞,咱們再來比一場,本少爺就不信還會輸給你。”
手執齊眉棍的俞大猷,憨厚的點著頭,看向陳垚後認真的建議道:“將軍還是換一把兵器吧,用扇子不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