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下一個開端
命運片段集40年代記 作者:Velorum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42年x月x日\/瑞艾雫國某地\/“悲哀的旅途開端”
——————
send \\u0027em to hell! 送他們下地獄!
the killing stops. 殺戮停止。
——————
“我們不會認為自己會遇到那些不幸的、悲哀的事情,隻因自己未曾感受、未曾觸碰、未曾親曆。我們已經下意識的認為現在已然沒有愚昧至極的事情,但你是否在看到那些‘稍顯愚昧’的事情的時候想過背後的原因呢?我猜你肯定沒有想過,因為從統計數據和日常感受上來看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去深入思考。但有的時候,讓我們的社會愈發腐爛的‘東西’就在這些事情的背後……”
……
這裏是一處“略微偏遠”的丘陵地區,30多年來的建設讓這塊原本缺乏活力的土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同時也讓這裏的人們開始了轉變,無論是向好的方麵還是壞的方麵轉變。
這片地區坐落著一座小鎮和它的數個村莊,這個故事就由這裏開始。
……
16年前,其中一個村莊裏誕生了一名男孩。而作為那個時代的普通人,他所在的家庭事實上長久以來都在城市生活。應該將他們稱為“第三代進城者”嗎?理所當然的應該這樣看待,畢竟在他16年的生活經曆中他一直都有一種割裂感,“家”這個概念毫無疑問的是指自己及父母所在的地方,但歸根到底的,他們一家這麽多年了隻是城市的過客;那麽,“家鄉”又是指那裏呢?這麽多年的城市生活已經讓他與小鎮隔絕開來了,就像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一樣。像他這樣的人在這數十年間成千上萬,而迷茫的他們也映照著整個國家的發展曆史。
……
最開始,這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國慶假期,人們一如既往地的度過節日。矛盾的出現在於一群不速之客的到來,他們在節日前幾個星期便已到達村莊,而他們也帶來了危險的“破壞”。而這名16歲的少年,親眼見證了“腐爛”的開始……
不速之客們沒有奇裝異服、也沒有攜帶任何危險的東西,他們有的隻是一張嘴,一張能說服人心日趨腐爛的嘴。他們是誰?這不重要。他們做了什麽?這不重要。後來如何?這不重要。重要的隻有一件事情:為什麽這些人最後變成了這樣?
……
不速之客們作為外地人怎麽能與當地人有什麽交集、更別提散播什麽謠言?你怎麽會問這個問題呢?看來你也認為這裏是個“相對”閉塞的環境並且難以被外界所幹擾,可是你有想過這都什麽年代了嗎?我們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在這裏的振興上,最終卻連我們這些普通人自己都不相信這裏的發展,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別忘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從這裏走出來的,無論是你自己還是你的父輩,亦或者是你的祖輩。是的,我們如此缺乏對建設成果的自信。
可是,世間之事都能這樣虛偽的掩飾下去嗎?難道這代代迷茫的人們所遭受的一切都可能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隨著時間流逝而化作灰塵嗎?也許會吧,我們承認是有這個可能性。
……
不速之客們其實也沒有做什麽,他們隻是在這裏正常的“旅遊”罷了,你怎麽能指責這些一開始隻是來旅遊的人呢?要知道,這片地區可是旅遊的好地方呢。不過正如我們所說的,讓一切愈加腐爛的東西就隱藏在看似普通的現實之下。
不速之客們隻不過是跟那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分享”了他們自己的觀點,而最可怕的地方在於當地人似乎本來就有很多“讚同者”。什麽?你說就這麽一個略微偏遠的鄉鎮怎麽可能會有這些想法的“讚同者”?你是不是忘記了什麽,風雲變幻而又消息閉塞的上個世紀尚且能夠讓鄉鎮裏的人們思想迅速轉變,更何況現代社會以它飛速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而著名呢?
沒錯,僅僅隻是分享觀點而已。這些話語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殺傷力,不是辱罵、嘲諷、謊言,隻不過是“單純的敘述”,不過正因為如此才更可怕。這些話猶如微風一般吹過田野、吹過房屋、吹過人群、吹到腦海中。那麽,這些話是什麽呢?為什麽說這些話語腐蝕了人心?
……
“你家孩子也迴來了?”“是啊,城裏工作不好找,工作了也就那點工資還不如迴家呢!”“嘿,東邊王家的孩子不就工作很高嗎?”“他孩子工資高管我家什麽事啊?他年輕的時候還沒我掙的多呢!”
“你們聽說了嗎?最近又要開始搞建設了,不知道會不會到我們這裏。”“你可別瞎說了,我孩子都說了,現在根本不可能有以前那種熱潮了。”“唉,那些生病去世的老人們年輕的時候多想著建設建到這裏啊!結果到頭來自己卻在醫院裏痛苦的死去。”“你可快別說了。來,喝酒!”
“最近物價又漲了好多。”“現在這物價可比十幾年前低多了,再漲也超不過那個時候的物價。”“可是現在沒什麽錢也是事實啊,倒不如說十幾年前還更有錢呢……”
“你說說,現在各鎮各村這麽多的電子設備,卻連一個能夠誠心實意維修的店鋪都找不到,淨是些坑蒙拐騙的人!”“您別著急,現在人員大量返鄉,我想我們鎮一定能夠在他們的幫助下再次發展起來的。”“哼,你說這話你信嗎?喊了多少年了,到頭來都隻不過是為了那些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而做出更大的犧牲罷了。你我都曾經在大城市待過很長時間,都很清楚瑞艾雫國到底對我們這樣的偏遠地方是一種什麽樣的態度。”“您說的對,但我們時至今日都已經沒有選擇了,畢竟當初放棄希望的不正是我們的父母嗎?”
“你說我們這些新世紀出生的人,究竟度過了一個什麽樣的青春?我們從小就向往城市,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學習、在城市工作,可我們卻根本比不過那些走在我們前麵的上個世紀的‘前人’們,他們在城市得到的東西我們根本就得不到。我們的青春完全獻給了城市的發展,現在卻隻能目睹我們的家鄉日趨衰敗。”“還沒有到徹底衰敗的時候,我們奉獻了一切的城市也讓我們的家鄉日漸繁榮了起來。”“隻不過,我們的‘前人’以及當初抱有希望的同鄉人,如今都逐漸凋零了。”“我們當初想要的是這樣一個未來嗎?不,我們當初根本就沒有想過未來!我們隻不過是醉生夢死而又安然自得的虛度人生!我們居然以為我們在不懈的奮鬥!”“您有點累了,趕緊迴去休息吧。你們把…先生送迴去。”
……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從知曉後來發生的故事了,就連這些話語都隻是新索科莉主義者聯盟關於大混亂時期早期發展的調查報告中的附錄資料而已。不過我們仍然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測事件的全貌,我們可以據此下定一個結論:如果沒有“外界人員”的直接幹涉,事情至少不會那麽快的演變成後來的情況。
這裏的人很顯然被不速之客們蠱惑了。就算原本的生活已經逐漸糟糕起來,他們通常也是察覺不到的(就像他們曾經在城市裏度過的生活一樣)。至於為什麽察覺到了社會的變化、並且走向極端呢?隻不過是因為有心之人的有心之語讓他們“意識到了”而已。瑞艾雫國自從30年代以來失業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中高端職業的工資增速明顯超過低端職業工資增速。物價呈現出一種極其病態的狀況:普通民眾購買力足夠購買足額的日常用品,但更高端的產品越來越買不起,花樣繁多的“新產品”雖然在不斷的消弭這種二級分化的消費力格局卻隻是治標不治本。
總而言之,人們被激怒了,那種早已在周邊國家蔓延開來的對20年代和30年代“急功近利”式發展的憤怒傳染到了這裏。自動智能化生產技術及其所帶來的一切成就都被人們否定了,隨之而來的便是這片地區的“汙染源”逐漸將憤怒傳染到了全國,最終引發大混亂。
而這座村莊正是策源地之一。
……
他本來隻是暑假迴老家,本來隻是簡簡單單的在家裏度過每一天,直到他親眼所見這一切時才發現一切都變了。昔日勤勞能幹的父老鄉親現在在怨聲載道,卻不願意多幹點工作;街上到處都是遊行的人群,他們在抗議現狀;親戚關係已經淡薄,每個人都隻在意這些關係能帶來什麽。
什麽改變了?他說不上來。但他知道的是人心沒變,倒不如說人心早就變了。這麽多年的經濟發展在這個時代徹底摧毀了很多東西,這裏的傳統社會思想就是被摧毀的東西之一。不過,現在更大的風暴來了——“大混亂”。這個時候的他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即將持續數年的混亂,他仍以為新聞中說的那些外國發生的事件距離自己還很遠。可在這之後,他知道了一件事:這個時代從來就沒有什麽與自己徹底無關的事,隻不過是時間早晚和影響深淺罷了。
迴到城市後,他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拚命的學習很多知識。他廢寢忘食的學習和鍛煉,猶如一個“完美”的有誌青年一樣生活著。但他的內心始終都忘記不掉那個摧毀了他腦海中過去的思想的故鄉,他時常會這樣想:再也迴不去那個看起來那麽質樸的故鄉了。事實也的確如此,直到他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客死他鄉時,他都沒有在故鄉度過一天像以前一般的生活。即便混亂結束後,他也終究沒能再次感受到那是他的故鄉,尤其是在父母去世後他更是再也沒有迴去過。
……
“你還記得你小時候生活過的那個村鎮嗎?當地的協同機構傳來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埋頭於無數的紙質資料電子數據中的男人從顯示器的海洋前抬起頭來,他的眼睛裏有些許血絲。
“是發生了什麽事情了嗎?你知道的,我不常看新聞,尤其是這種地方新聞,雖然那是我的故鄉。”
站在他麵前的同事似乎有些欲言又止,但終究還是選擇了開口。
“根據協同機構的調查,那一片已經物理意義上的沒有人居住,徹底變成廢墟之地了。”男人的眼睛動了一動,但並沒有什麽過大的反應。“那麽,原因是什麽呢?”他還是用那種淡然的語氣說話。
同事輕聲的歎了口氣,繼續說道。“自從大混亂開始大規模平息之後,那裏的治安機構就找到了理由以進行徹底的清除作業。他們強迫所有人離開,給出的理由是環境汙染與保護,以及最重要的經濟落後不適於生存。盡管很多人都知道這隻是借口,但不願加入混亂的人都抓住機會離開了,加入混亂的人也被一個接一個的找理由‘弄走’了。7年的時間就讓那裏變成了一片廢墟,現在的那裏已經變成了新型科技企業的大型試驗場,再也不適宜農業生活了。”
男人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是嗎?……這一天終究還是到來了呢……”
“再見了我的故鄉,永別了我曾經度過的歲月。”他在心裏想道。
同事很擔心的看著他,但良久之後還是選擇了離開。男人拿出抽屜最深處放著的一張照片,用手摩挲著。這是一張他與父母在故鄉的合照,背景是故鄉的房子與漫山遍野的綠色之景。
“終究還是變成了過往煙雲呢,雖然我們誰都知道會有這一天,可悲傷還是不免會有一些的。”
——————
send \\u0027em to hell! 送他們下地獄!
the killing stops. 殺戮停止。
——————
“我們不會認為自己會遇到那些不幸的、悲哀的事情,隻因自己未曾感受、未曾觸碰、未曾親曆。我們已經下意識的認為現在已然沒有愚昧至極的事情,但你是否在看到那些‘稍顯愚昧’的事情的時候想過背後的原因呢?我猜你肯定沒有想過,因為從統計數據和日常感受上來看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去深入思考。但有的時候,讓我們的社會愈發腐爛的‘東西’就在這些事情的背後……”
……
這裏是一處“略微偏遠”的丘陵地區,30多年來的建設讓這塊原本缺乏活力的土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同時也讓這裏的人們開始了轉變,無論是向好的方麵還是壞的方麵轉變。
這片地區坐落著一座小鎮和它的數個村莊,這個故事就由這裏開始。
……
16年前,其中一個村莊裏誕生了一名男孩。而作為那個時代的普通人,他所在的家庭事實上長久以來都在城市生活。應該將他們稱為“第三代進城者”嗎?理所當然的應該這樣看待,畢竟在他16年的生活經曆中他一直都有一種割裂感,“家”這個概念毫無疑問的是指自己及父母所在的地方,但歸根到底的,他們一家這麽多年了隻是城市的過客;那麽,“家鄉”又是指那裏呢?這麽多年的城市生活已經讓他與小鎮隔絕開來了,就像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一樣。像他這樣的人在這數十年間成千上萬,而迷茫的他們也映照著整個國家的發展曆史。
……
最開始,這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國慶假期,人們一如既往地的度過節日。矛盾的出現在於一群不速之客的到來,他們在節日前幾個星期便已到達村莊,而他們也帶來了危險的“破壞”。而這名16歲的少年,親眼見證了“腐爛”的開始……
不速之客們沒有奇裝異服、也沒有攜帶任何危險的東西,他們有的隻是一張嘴,一張能說服人心日趨腐爛的嘴。他們是誰?這不重要。他們做了什麽?這不重要。後來如何?這不重要。重要的隻有一件事情:為什麽這些人最後變成了這樣?
……
不速之客們作為外地人怎麽能與當地人有什麽交集、更別提散播什麽謠言?你怎麽會問這個問題呢?看來你也認為這裏是個“相對”閉塞的環境並且難以被外界所幹擾,可是你有想過這都什麽年代了嗎?我們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在這裏的振興上,最終卻連我們這些普通人自己都不相信這裏的發展,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別忘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從這裏走出來的,無論是你自己還是你的父輩,亦或者是你的祖輩。是的,我們如此缺乏對建設成果的自信。
可是,世間之事都能這樣虛偽的掩飾下去嗎?難道這代代迷茫的人們所遭受的一切都可能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隨著時間流逝而化作灰塵嗎?也許會吧,我們承認是有這個可能性。
……
不速之客們其實也沒有做什麽,他們隻是在這裏正常的“旅遊”罷了,你怎麽能指責這些一開始隻是來旅遊的人呢?要知道,這片地區可是旅遊的好地方呢。不過正如我們所說的,讓一切愈加腐爛的東西就隱藏在看似普通的現實之下。
不速之客們隻不過是跟那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分享”了他們自己的觀點,而最可怕的地方在於當地人似乎本來就有很多“讚同者”。什麽?你說就這麽一個略微偏遠的鄉鎮怎麽可能會有這些想法的“讚同者”?你是不是忘記了什麽,風雲變幻而又消息閉塞的上個世紀尚且能夠讓鄉鎮裏的人們思想迅速轉變,更何況現代社會以它飛速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而著名呢?
沒錯,僅僅隻是分享觀點而已。這些話語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殺傷力,不是辱罵、嘲諷、謊言,隻不過是“單純的敘述”,不過正因為如此才更可怕。這些話猶如微風一般吹過田野、吹過房屋、吹過人群、吹到腦海中。那麽,這些話是什麽呢?為什麽說這些話語腐蝕了人心?
……
“你家孩子也迴來了?”“是啊,城裏工作不好找,工作了也就那點工資還不如迴家呢!”“嘿,東邊王家的孩子不就工作很高嗎?”“他孩子工資高管我家什麽事啊?他年輕的時候還沒我掙的多呢!”
“你們聽說了嗎?最近又要開始搞建設了,不知道會不會到我們這裏。”“你可別瞎說了,我孩子都說了,現在根本不可能有以前那種熱潮了。”“唉,那些生病去世的老人們年輕的時候多想著建設建到這裏啊!結果到頭來自己卻在醫院裏痛苦的死去。”“你可快別說了。來,喝酒!”
“最近物價又漲了好多。”“現在這物價可比十幾年前低多了,再漲也超不過那個時候的物價。”“可是現在沒什麽錢也是事實啊,倒不如說十幾年前還更有錢呢……”
“你說說,現在各鎮各村這麽多的電子設備,卻連一個能夠誠心實意維修的店鋪都找不到,淨是些坑蒙拐騙的人!”“您別著急,現在人員大量返鄉,我想我們鎮一定能夠在他們的幫助下再次發展起來的。”“哼,你說這話你信嗎?喊了多少年了,到頭來都隻不過是為了那些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而做出更大的犧牲罷了。你我都曾經在大城市待過很長時間,都很清楚瑞艾雫國到底對我們這樣的偏遠地方是一種什麽樣的態度。”“您說的對,但我們時至今日都已經沒有選擇了,畢竟當初放棄希望的不正是我們的父母嗎?”
“你說我們這些新世紀出生的人,究竟度過了一個什麽樣的青春?我們從小就向往城市,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學習、在城市工作,可我們卻根本比不過那些走在我們前麵的上個世紀的‘前人’們,他們在城市得到的東西我們根本就得不到。我們的青春完全獻給了城市的發展,現在卻隻能目睹我們的家鄉日趨衰敗。”“還沒有到徹底衰敗的時候,我們奉獻了一切的城市也讓我們的家鄉日漸繁榮了起來。”“隻不過,我們的‘前人’以及當初抱有希望的同鄉人,如今都逐漸凋零了。”“我們當初想要的是這樣一個未來嗎?不,我們當初根本就沒有想過未來!我們隻不過是醉生夢死而又安然自得的虛度人生!我們居然以為我們在不懈的奮鬥!”“您有點累了,趕緊迴去休息吧。你們把…先生送迴去。”
……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從知曉後來發生的故事了,就連這些話語都隻是新索科莉主義者聯盟關於大混亂時期早期發展的調查報告中的附錄資料而已。不過我們仍然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測事件的全貌,我們可以據此下定一個結論:如果沒有“外界人員”的直接幹涉,事情至少不會那麽快的演變成後來的情況。
這裏的人很顯然被不速之客們蠱惑了。就算原本的生活已經逐漸糟糕起來,他們通常也是察覺不到的(就像他們曾經在城市裏度過的生活一樣)。至於為什麽察覺到了社會的變化、並且走向極端呢?隻不過是因為有心之人的有心之語讓他們“意識到了”而已。瑞艾雫國自從30年代以來失業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中高端職業的工資增速明顯超過低端職業工資增速。物價呈現出一種極其病態的狀況:普通民眾購買力足夠購買足額的日常用品,但更高端的產品越來越買不起,花樣繁多的“新產品”雖然在不斷的消弭這種二級分化的消費力格局卻隻是治標不治本。
總而言之,人們被激怒了,那種早已在周邊國家蔓延開來的對20年代和30年代“急功近利”式發展的憤怒傳染到了這裏。自動智能化生產技術及其所帶來的一切成就都被人們否定了,隨之而來的便是這片地區的“汙染源”逐漸將憤怒傳染到了全國,最終引發大混亂。
而這座村莊正是策源地之一。
……
他本來隻是暑假迴老家,本來隻是簡簡單單的在家裏度過每一天,直到他親眼所見這一切時才發現一切都變了。昔日勤勞能幹的父老鄉親現在在怨聲載道,卻不願意多幹點工作;街上到處都是遊行的人群,他們在抗議現狀;親戚關係已經淡薄,每個人都隻在意這些關係能帶來什麽。
什麽改變了?他說不上來。但他知道的是人心沒變,倒不如說人心早就變了。這麽多年的經濟發展在這個時代徹底摧毀了很多東西,這裏的傳統社會思想就是被摧毀的東西之一。不過,現在更大的風暴來了——“大混亂”。這個時候的他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即將持續數年的混亂,他仍以為新聞中說的那些外國發生的事件距離自己還很遠。可在這之後,他知道了一件事:這個時代從來就沒有什麽與自己徹底無關的事,隻不過是時間早晚和影響深淺罷了。
迴到城市後,他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拚命的學習很多知識。他廢寢忘食的學習和鍛煉,猶如一個“完美”的有誌青年一樣生活著。但他的內心始終都忘記不掉那個摧毀了他腦海中過去的思想的故鄉,他時常會這樣想:再也迴不去那個看起來那麽質樸的故鄉了。事實也的確如此,直到他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客死他鄉時,他都沒有在故鄉度過一天像以前一般的生活。即便混亂結束後,他也終究沒能再次感受到那是他的故鄉,尤其是在父母去世後他更是再也沒有迴去過。
……
“你還記得你小時候生活過的那個村鎮嗎?當地的協同機構傳來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埋頭於無數的紙質資料電子數據中的男人從顯示器的海洋前抬起頭來,他的眼睛裏有些許血絲。
“是發生了什麽事情了嗎?你知道的,我不常看新聞,尤其是這種地方新聞,雖然那是我的故鄉。”
站在他麵前的同事似乎有些欲言又止,但終究還是選擇了開口。
“根據協同機構的調查,那一片已經物理意義上的沒有人居住,徹底變成廢墟之地了。”男人的眼睛動了一動,但並沒有什麽過大的反應。“那麽,原因是什麽呢?”他還是用那種淡然的語氣說話。
同事輕聲的歎了口氣,繼續說道。“自從大混亂開始大規模平息之後,那裏的治安機構就找到了理由以進行徹底的清除作業。他們強迫所有人離開,給出的理由是環境汙染與保護,以及最重要的經濟落後不適於生存。盡管很多人都知道這隻是借口,但不願加入混亂的人都抓住機會離開了,加入混亂的人也被一個接一個的找理由‘弄走’了。7年的時間就讓那裏變成了一片廢墟,現在的那裏已經變成了新型科技企業的大型試驗場,再也不適宜農業生活了。”
男人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是嗎?……這一天終究還是到來了呢……”
“再見了我的故鄉,永別了我曾經度過的歲月。”他在心裏想道。
同事很擔心的看著他,但良久之後還是選擇了離開。男人拿出抽屜最深處放著的一張照片,用手摩挲著。這是一張他與父母在故鄉的合照,背景是故鄉的房子與漫山遍野的綠色之景。
“終究還是變成了過往煙雲呢,雖然我們誰都知道會有這一天,可悲傷還是不免會有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