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無聲的悼念
命運片段集40年代記 作者:Velorum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48年12月\/特別對策部總部\/先驅者院\/大禮堂
——————
they will understand. 他們將會明白。
i\\u0027m gone. 我去了。
——————
數年的大混亂時期已經宣告結束,世界再一次恢複了十年前的和平,但人們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數百萬人的傷亡,數萬人已然死去。科技巨頭們和政客在慶祝和平時代的迴歸,他們在告訴人民:“現在已經是科技的時代,任何對現狀的反抗都隻不過是極端主義的企圖。”各種社會問題被繁多的改良措施所掩蓋,營造了一種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索科莉的忠誠者們不會相信這些謊言。
……
這裏是位於特別對策部總部大樓園區內的一處“偏僻的角落”,在外部世界裏的名義是一座職工活動中心,但實際上這裏是被稱為“先驅者院”的特殊建築。獨特的構造使得這裏與命運園區中的其他地方分隔了開來(利用了視覺錯覺和心理慣性的設計),如果從遠處向這裏看過來的話,隻會“毫不在意”的忽略這裏的存在。也就是說,不是人們看不見這棟建築物,而是無法“識別”到這是可以進入的建築物,當其路過的時候隻會像是看不見一樣忽略這裏。
這裏現在已經聚集了很多的人,有老人、小孩、中年人、年輕人、少男少女,有穿著奢華衣服的也有穿著簡樸衣服的,有拖家帶口的和結伴而行的也有孤身一人的。在這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你可以很容易的發現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臉上的表情幾乎都是悲傷。
……
“如果沒有他在那一天向我伸出援手的話,我今天恐怕早就成為一個肮髒卑鄙之人了吧?”
“……嗯,他和他的同伴們為了像我們這樣的迷途者提供的幫助非常大,大到我們一生都無法償還那一天的恩情。”看上去大約是20多歲的年輕女性和大約16、17歲的女高中生模樣的女生交談著。
“我們是時候行動起來,開辟屬於我們自己的道路了。”
“無需多言了,是嗎?唔……寬慰逝者的最好方式永遠都是繼續他們未竟之事,但我甚至不能自信我能夠像他們那樣閃閃發光的救下其他人。”
“為什麽一定要像他們那樣閃閃發光呢?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救贖,不也是他們的願望嗎?”
“可是……如果不能閃耀著度過今後的未來,而是以我們的方式度過的話,還算是報答嗎?”
“你在說什麽啊?能為之犧牲生命的信念可不是這種需要糾結的東西。認準最終目標而采取應當采取的行動,毫無疑問的就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是嗎……也許是這樣吧。”
……
這裏是建築物內的一個大廳,它樸實無華的裝飾顯得與其名字“先驅者院”非常相符。這裏是用來紀念先驅者的場所,存放了大量的有關於犧牲者的機密數據。同時它也作為一個“悼念地”存在,每每有人前來參觀犧牲者的事跡和追悼逝者。不過,逝者的遺體可從來都不會在這裏,而在郊區外的公共墓地。
而今天的這個大廳,則舉行了一場紀念過去七年來逝去的犧牲者們的追悼會。
“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這裏為在大混亂時期犧牲的逝者舉行追悼會,以此紀念他們的犧牲。”主持人站在原本用以演講的高台之上,宣布著追悼會的開始。
台下本就輕聲細語的人群頓時寂靜無聲。有的人是逝者的親屬,有的人是逝者的同事,還有的人隻是逝者曾經幫助的人,甚至有的人隻是一麵之緣。無論他們與逝者的關係如何,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逝者的生平,盡管很多時候這個生平都是片麵的。
“他們的犧牲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悲痛,但他們的犧牲絕不會被遺忘,他們的努力絕不會白費,他們的事跡絕不會成為塵埃。是他們帶給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他們保護了我們今天的生活。他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他們的行動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懷念。”
台下的人們隻是默默的聽著,不發一語。很多人都迴憶起了與那些逝者共同經曆過的事情,但那些美好而又絢爛的日子卻已經隨著他們的逝去而一去不複返了。活著的人們隻能用未來的歲月懷念過往,而逝去的人也永遠無法知曉以後的故事。
“我們必須銘記犧牲的人所帶給我們的事物。逝者已逝,而活著的人將繼承逝者的遺誌走向未來。未來無論遇到多大的痛苦與困難,我們都將銘記逝者曾經給予我們的幸福與快樂、崇高與堅強。他們的行動彰顯了他們為之奮鬥的信念是多麽的崇高,是值得他們為之犧牲的信念。倘若逝者有靈,他們一定會希望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繼續他們的事業。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交給我們的未竟事業,不能忘記為之犧牲的最後的願望,隻有我們把將來的努力用來繼續他們心中的事業中,才是悼念逝者的最好方式。”
“現在,為逝者默哀7分鍾。”
台下的人群默然無聲,人們都微微低下頭。
“接下來是影像資料記錄……”
台上的巨幅屏幕上顯示出來的影像,是特別對策部的成員們在大混亂時期經曆過的一場場戰鬥中進行的一次次援救和最終犧牲的縮影,而這些都是逝者生前的影像。
台下人群中的一些人在看到影像時止不住的流下眼淚,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出來巨大的悲傷和痛苦之情。但其中,仍然有人有著對於這些影像裏的逝者們的尊敬和“向往”。
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
追悼會已經結束,人們逐漸離去,迴到了自己應該在的地方繼續著他們的生活。
“這七年是我們最為沉重的七年:一千多名相關人員死亡、一百餘名終生傷殘。這給我們帶來的損失極為慘重。我們剩下的人數已經不像十年前那樣多了,必須要恢複我們的力量。”
“……我們絕不會衰弱下去,逝者給予給生者的東西已經讓他們看清了很多,新生代將會成長起來。”
“但願以後的同行者能夠少經曆一些這個年代的悲劇,能夠救下更多人、完成我們的事業。”
“不。我想,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的悲劇,一定會犧牲更多的同伴和民眾。我們隻能夠及時挽救,我們距離根本解決還太遠了。”
“是啊,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在太困難了……今後的道路隻會更加漫長……”
“但我們會一直繼續我們的事業,不是嗎?”
——————
在追悼會結束數小時之後,先驅者院再次迴到了平日裏寂靜無聲的狀態。但正如平時一樣,這裏從來都不缺乏零星的憑吊者,以及來到這裏借著憑吊而懷念過去的老友。為什麽不去城市外的公共墓地憑吊?有些時候隻是因為逝去的故友連遺體都沒有遺留下來而已,就是這麽一個簡單的原因。
一個人此時正漫步在先驅者院內的星空迴廊裏,邊抬頭看著模擬出來的動態星空圖。這個迴廊正是平常提供給來訪者憑吊逝者所用的,它的動態星空圖會將記載的所有影像都呈現在動態星空的背景中,營造出一種絕佳的追憶氛圍。但與其他來訪者不同的是,這個人並沒有使用這個功能,他隻是就這樣慢慢的走著。
“你曾經期待著一個沒有悲劇的未來,我曾經期待著一個能將悲劇斬斷在出現之前的未來。但直到最後啊,我們都沒能看見那樣的一個未來出現在我們麵前。但我們曾經的好朋友們、親人們、熟識之人們卻一個接著一個的陷入到無盡的悲劇之中,即便我們費盡所能,做到的一切努力都沒能改變他們的結局。”
“我們當初的夢想是錯誤的嗎?為了實現我們的夢想,千千萬萬的後繼者們將自己投入到了這一切中去,甚至是他們的生命。我曾經是那麽的熱衷於我們的事業,卻又為其撼動一切的巨大變動所感到震撼乃至於恐懼。先驅者和後繼者們真的做好所有的準備了嗎?當他們活著的時候,每個人都在表現出自己願意為之犧牲一切的巨大熱情,可當他們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隨著這個人的話語說到這裏,周圍的動態星空圖呈現出了無數的“臨終時刻”。
這絕對是能夠媲美恐怖電影般的場景。臨死之人最後的慘狀千千萬萬份的疊加在一起,給人一種說不出話的窒息感。雖然沒有聲音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影像的壓迫感,但彩色的圖像卻深深的加重了這種恐怖感:就像是身臨其境一樣看著這些人死去。
但這個人絲毫沒有表露出害怕的表情。是他早就看慣了瀕死死亡場景還是在他眼裏這隻是影像而不是現實,答案隻有自己才清楚。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確實在看著這些影像,同時也在喃喃自語。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確實是露出了痛苦之情的,這些人恐懼著死亡,也許還會在那一刻間後悔著他們的選擇。盡管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從主要方麵看待問題,但我們也都知道那是多麽的困難。最後一刻的後悔是否是對事業的背叛?最後一刻的恐懼是否可以評價以前做過的事情?以前得出的答案讓我們確信了關於看待一切事情的看法,並因此取得了今天的勝利。但當我們一天天的深入下去、貫徹下去這一套道德倫理原則的時候,我們卻感到了更大的迷惑。”
“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就這樣墮落下去了,他們放棄了最初的血之誓言,選擇了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做到自己想幹的事。可是他們都錯了,他們最終因為自己的愚蠢選擇而落到了自我毀滅的結局中,而且甚至還很他們曾經非常厭惡的人站在了一起。”
“與此同時,科學技術所代表的一切發展都在愈發深刻的告訴我們,人類的精神發展實在是太難以跟上物質發展了。即使我們已經發揮出了200%的效率去進行‘感染計劃’,但計劃卻永遠趕不上計劃。不過,科學技術的發展或許會給我們一個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難題……隻不過想要實現那個新計劃就需要你的人格數據模型。我們需要一個借助你的思維模型來維持運作的‘新世紀智能’,這將是一個新的世界奇跡。”
“說來可笑,我們居然已經到了不得不依靠來自銀河深處的太古遺產的境地。在‘它’的幫助下我們才實現了崛起以及夢想的啟程,而如今卻也隻能依靠‘它’再一次幫助我們。但這將會是最後一次請求太古遺產的直接幫助了吧?從今以後一切都隻能依賴人間的技術來對超越這個時代的技術進行模仿乃至於超越。如果能夠成功的掌握哪怕1%的技術,曆史的齒輪就將按照預想的方向前進……至少是有可能的。”
“逝者永遠隻能悼念而不可複生,但重新開始的逝者又是否還是逝者呢?答案隻能交給未來解答。現在所能做到的事情隻是將這種技術化為可行,並且將其應用。一定會有無數的人在背後指責和咒罵,過激的人甚至會暴力相向,可那又如何呢?這是阻擋不了這種技術的宏大願景的。他們的行為都將化為滑稽可笑的往事,被未來的新人類所嘲笑,被未來的新世界所徹底清除。我們想要的隻是新世界的到來,以及成為新人類的偉大門票,因我們是最早的締造者和先驅者,不因我們的傲慢和虛偽。”
“但那一天需要多久才能到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還需要多少悼念才能寬慰我們的心?沒有答案可以迴答問題,但我們會繼續下去,帶著逝者的遺願和生者的期望。”
——————
they will understand. 他們將會明白。
i\\u0027m gone. 我去了。
——————
數年的大混亂時期已經宣告結束,世界再一次恢複了十年前的和平,但人們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數百萬人的傷亡,數萬人已然死去。科技巨頭們和政客在慶祝和平時代的迴歸,他們在告訴人民:“現在已經是科技的時代,任何對現狀的反抗都隻不過是極端主義的企圖。”各種社會問題被繁多的改良措施所掩蓋,營造了一種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索科莉的忠誠者們不會相信這些謊言。
……
這裏是位於特別對策部總部大樓園區內的一處“偏僻的角落”,在外部世界裏的名義是一座職工活動中心,但實際上這裏是被稱為“先驅者院”的特殊建築。獨特的構造使得這裏與命運園區中的其他地方分隔了開來(利用了視覺錯覺和心理慣性的設計),如果從遠處向這裏看過來的話,隻會“毫不在意”的忽略這裏的存在。也就是說,不是人們看不見這棟建築物,而是無法“識別”到這是可以進入的建築物,當其路過的時候隻會像是看不見一樣忽略這裏。
這裏現在已經聚集了很多的人,有老人、小孩、中年人、年輕人、少男少女,有穿著奢華衣服的也有穿著簡樸衣服的,有拖家帶口的和結伴而行的也有孤身一人的。在這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你可以很容易的發現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臉上的表情幾乎都是悲傷。
……
“如果沒有他在那一天向我伸出援手的話,我今天恐怕早就成為一個肮髒卑鄙之人了吧?”
“……嗯,他和他的同伴們為了像我們這樣的迷途者提供的幫助非常大,大到我們一生都無法償還那一天的恩情。”看上去大約是20多歲的年輕女性和大約16、17歲的女高中生模樣的女生交談著。
“我們是時候行動起來,開辟屬於我們自己的道路了。”
“無需多言了,是嗎?唔……寬慰逝者的最好方式永遠都是繼續他們未竟之事,但我甚至不能自信我能夠像他們那樣閃閃發光的救下其他人。”
“為什麽一定要像他們那樣閃閃發光呢?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救贖,不也是他們的願望嗎?”
“可是……如果不能閃耀著度過今後的未來,而是以我們的方式度過的話,還算是報答嗎?”
“你在說什麽啊?能為之犧牲生命的信念可不是這種需要糾結的東西。認準最終目標而采取應當采取的行動,毫無疑問的就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是嗎……也許是這樣吧。”
……
這裏是建築物內的一個大廳,它樸實無華的裝飾顯得與其名字“先驅者院”非常相符。這裏是用來紀念先驅者的場所,存放了大量的有關於犧牲者的機密數據。同時它也作為一個“悼念地”存在,每每有人前來參觀犧牲者的事跡和追悼逝者。不過,逝者的遺體可從來都不會在這裏,而在郊區外的公共墓地。
而今天的這個大廳,則舉行了一場紀念過去七年來逝去的犧牲者們的追悼會。
“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這裏為在大混亂時期犧牲的逝者舉行追悼會,以此紀念他們的犧牲。”主持人站在原本用以演講的高台之上,宣布著追悼會的開始。
台下本就輕聲細語的人群頓時寂靜無聲。有的人是逝者的親屬,有的人是逝者的同事,還有的人隻是逝者曾經幫助的人,甚至有的人隻是一麵之緣。無論他們與逝者的關係如何,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逝者的生平,盡管很多時候這個生平都是片麵的。
“他們的犧牲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悲痛,但他們的犧牲絕不會被遺忘,他們的努力絕不會白費,他們的事跡絕不會成為塵埃。是他們帶給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他們保護了我們今天的生活。他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他們的行動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懷念。”
台下的人們隻是默默的聽著,不發一語。很多人都迴憶起了與那些逝者共同經曆過的事情,但那些美好而又絢爛的日子卻已經隨著他們的逝去而一去不複返了。活著的人們隻能用未來的歲月懷念過往,而逝去的人也永遠無法知曉以後的故事。
“我們必須銘記犧牲的人所帶給我們的事物。逝者已逝,而活著的人將繼承逝者的遺誌走向未來。未來無論遇到多大的痛苦與困難,我們都將銘記逝者曾經給予我們的幸福與快樂、崇高與堅強。他們的行動彰顯了他們為之奮鬥的信念是多麽的崇高,是值得他們為之犧牲的信念。倘若逝者有靈,他們一定會希望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繼續他們的事業。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交給我們的未竟事業,不能忘記為之犧牲的最後的願望,隻有我們把將來的努力用來繼續他們心中的事業中,才是悼念逝者的最好方式。”
“現在,為逝者默哀7分鍾。”
台下的人群默然無聲,人們都微微低下頭。
“接下來是影像資料記錄……”
台上的巨幅屏幕上顯示出來的影像,是特別對策部的成員們在大混亂時期經曆過的一場場戰鬥中進行的一次次援救和最終犧牲的縮影,而這些都是逝者生前的影像。
台下人群中的一些人在看到影像時止不住的流下眼淚,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出來巨大的悲傷和痛苦之情。但其中,仍然有人有著對於這些影像裏的逝者們的尊敬和“向往”。
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
追悼會已經結束,人們逐漸離去,迴到了自己應該在的地方繼續著他們的生活。
“這七年是我們最為沉重的七年:一千多名相關人員死亡、一百餘名終生傷殘。這給我們帶來的損失極為慘重。我們剩下的人數已經不像十年前那樣多了,必須要恢複我們的力量。”
“……我們絕不會衰弱下去,逝者給予給生者的東西已經讓他們看清了很多,新生代將會成長起來。”
“但願以後的同行者能夠少經曆一些這個年代的悲劇,能夠救下更多人、完成我們的事業。”
“不。我想,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的悲劇,一定會犧牲更多的同伴和民眾。我們隻能夠及時挽救,我們距離根本解決還太遠了。”
“是啊,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在太困難了……今後的道路隻會更加漫長……”
“但我們會一直繼續我們的事業,不是嗎?”
——————
在追悼會結束數小時之後,先驅者院再次迴到了平日裏寂靜無聲的狀態。但正如平時一樣,這裏從來都不缺乏零星的憑吊者,以及來到這裏借著憑吊而懷念過去的老友。為什麽不去城市外的公共墓地憑吊?有些時候隻是因為逝去的故友連遺體都沒有遺留下來而已,就是這麽一個簡單的原因。
一個人此時正漫步在先驅者院內的星空迴廊裏,邊抬頭看著模擬出來的動態星空圖。這個迴廊正是平常提供給來訪者憑吊逝者所用的,它的動態星空圖會將記載的所有影像都呈現在動態星空的背景中,營造出一種絕佳的追憶氛圍。但與其他來訪者不同的是,這個人並沒有使用這個功能,他隻是就這樣慢慢的走著。
“你曾經期待著一個沒有悲劇的未來,我曾經期待著一個能將悲劇斬斷在出現之前的未來。但直到最後啊,我們都沒能看見那樣的一個未來出現在我們麵前。但我們曾經的好朋友們、親人們、熟識之人們卻一個接著一個的陷入到無盡的悲劇之中,即便我們費盡所能,做到的一切努力都沒能改變他們的結局。”
“我們當初的夢想是錯誤的嗎?為了實現我們的夢想,千千萬萬的後繼者們將自己投入到了這一切中去,甚至是他們的生命。我曾經是那麽的熱衷於我們的事業,卻又為其撼動一切的巨大變動所感到震撼乃至於恐懼。先驅者和後繼者們真的做好所有的準備了嗎?當他們活著的時候,每個人都在表現出自己願意為之犧牲一切的巨大熱情,可當他們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隨著這個人的話語說到這裏,周圍的動態星空圖呈現出了無數的“臨終時刻”。
這絕對是能夠媲美恐怖電影般的場景。臨死之人最後的慘狀千千萬萬份的疊加在一起,給人一種說不出話的窒息感。雖然沒有聲音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影像的壓迫感,但彩色的圖像卻深深的加重了這種恐怖感:就像是身臨其境一樣看著這些人死去。
但這個人絲毫沒有表露出害怕的表情。是他早就看慣了瀕死死亡場景還是在他眼裏這隻是影像而不是現實,答案隻有自己才清楚。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確實在看著這些影像,同時也在喃喃自語。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確實是露出了痛苦之情的,這些人恐懼著死亡,也許還會在那一刻間後悔著他們的選擇。盡管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從主要方麵看待問題,但我們也都知道那是多麽的困難。最後一刻的後悔是否是對事業的背叛?最後一刻的恐懼是否可以評價以前做過的事情?以前得出的答案讓我們確信了關於看待一切事情的看法,並因此取得了今天的勝利。但當我們一天天的深入下去、貫徹下去這一套道德倫理原則的時候,我們卻感到了更大的迷惑。”
“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就這樣墮落下去了,他們放棄了最初的血之誓言,選擇了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做到自己想幹的事。可是他們都錯了,他們最終因為自己的愚蠢選擇而落到了自我毀滅的結局中,而且甚至還很他們曾經非常厭惡的人站在了一起。”
“與此同時,科學技術所代表的一切發展都在愈發深刻的告訴我們,人類的精神發展實在是太難以跟上物質發展了。即使我們已經發揮出了200%的效率去進行‘感染計劃’,但計劃卻永遠趕不上計劃。不過,科學技術的發展或許會給我們一個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難題……隻不過想要實現那個新計劃就需要你的人格數據模型。我們需要一個借助你的思維模型來維持運作的‘新世紀智能’,這將是一個新的世界奇跡。”
“說來可笑,我們居然已經到了不得不依靠來自銀河深處的太古遺產的境地。在‘它’的幫助下我們才實現了崛起以及夢想的啟程,而如今卻也隻能依靠‘它’再一次幫助我們。但這將會是最後一次請求太古遺產的直接幫助了吧?從今以後一切都隻能依賴人間的技術來對超越這個時代的技術進行模仿乃至於超越。如果能夠成功的掌握哪怕1%的技術,曆史的齒輪就將按照預想的方向前進……至少是有可能的。”
“逝者永遠隻能悼念而不可複生,但重新開始的逝者又是否還是逝者呢?答案隻能交給未來解答。現在所能做到的事情隻是將這種技術化為可行,並且將其應用。一定會有無數的人在背後指責和咒罵,過激的人甚至會暴力相向,可那又如何呢?這是阻擋不了這種技術的宏大願景的。他們的行為都將化為滑稽可笑的往事,被未來的新人類所嘲笑,被未來的新世界所徹底清除。我們想要的隻是新世界的到來,以及成為新人類的偉大門票,因我們是最早的締造者和先驅者,不因我們的傲慢和虛偽。”
“但那一天需要多久才能到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還需要多少悼念才能寬慰我們的心?沒有答案可以迴答問題,但我們會繼續下去,帶著逝者的遺願和生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