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知青迴城了
七十年代,家庭事業雙豐收 作者:水波198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多了兩張房產證明,於茵的心暫時滿足了!
二姐夫拿著他的那張房產證明,興衝衝的迴家了,著急著給媳婦兒看呢。這是他們夫妻置辦的第一個房產,完完全全是她們夫妻一起拚搏迴來的房產!
買房子這件事,於茵他們隻和爺爺奶奶說了一嘴,就沒有再對外聲張了,低調才是王道。
馬上要過年了,也沒有時間去收拾這兩個房子了,隻能等到年後找人來收拾了,隻是把門鎖換了。
78年就這麽過去了,這個年還是在於茵他們家過的,爺爺奶奶還有他們一家六口。過的既溫馨又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感覺過完年沒幾天就開學了,於茵一家又奔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
開學之前,於茵收到小弟於康的信,他今年要參加高考,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考個大專應該沒問題。
信裏,於康表示自己想考滬市的大學,他想離二姐近一些,也想念平平安安幾個了。想讓二姐和二姐夫幫他參謀參謀,滬市的哪些學校適合他,還寄了成績單過來。
於茵也好幾年沒看過於康了,自從於父轉業迴老家之後,就再也沒見過,隻是偶爾的信件來往。
於茵不知道於康為什麽強烈的想要考到滬市這邊來,想和她們離得近一些,是一個原因,但應該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管為了什麽,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於茵不會阻攔。
盧書睿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整理了一下這兩年的高考重點和大綱,這是他比較擅長的。根據於康的成績,盧書睿也列出了幾個他能夠得上的學校,讓他參考。
於茵寫了一封長信,在信裏闡述了來滬市的利與弊,讓於康自己做選擇。也是十七歲的大小夥子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自己做選擇。
信和資料寄出去了,剩下的隻看於康自己的選擇了。
二月份的時候,於茵曾接到阿香的信。
阿香在信裏說,因為知青大罷工,還有一些政府事情的權力變動,之前雲省特產往外輸送的路中斷了好幾條。
現在,他們傣族寨子還有周邊的幾個少數民族的寨子的特產已經沒有銷路了。
於茵知道阿香這是在和自己嘮家常,沒有其他的意思,可是於茵卻有了一些想法。
國家現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雖然是剛開了個頭兒,但是於茵知道,改革開放是個趨勢,勢在必行。
她想到自己剛買到手的那個二層小樓兒,想到阿香說的那些特產,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趁著改革開放的風,做點兒什麽呢?
語於茵沒想過利用自己的先知做些驚天大事,也沒想著將來成為首富什麽的,隻是來到了這個時代,這個據說遍地是黃金的時代,自己總不能空手而迴吧。
於茵也曾像很多穿越小說裏寫的那樣,去買郵票,買什麽山河一片紅。她沒集過郵,不知道什麽郵票值錢,隻是小說裏總是提到全國山河一片紅。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她沒有這個財運,還是什麽其他原因,於茵並沒有找到這個郵票。
問了好幾個郵局,最後放棄了。
於茵的想法還隻是想法,現在最主要的是學習。
而知青迴城的事情,好像一夜之間就感覺到了。
弄堂裏各家的爭吵聲,街麵上拖家帶口,麵黃肌瘦的人群,偶爾夜半時分,傳來的哭泣聲……
這一切都告訴人們,知青迴城了,迴到他們闊別已久的家,但是,這個家還有他們得立足之地嗎?還有他們的一張床鋪嗎?
於茵知道大部分的父母還是高興子女能迴到家中,可是現實也是殘酷的。
房子就那麽大,其他子女結婚生子占據了大部分的空間,遠道歸來的子女又住在哪裏呢?這是讓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也是不得不麵對的現實。
遠的不說,隔壁的黃嬸家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本來就不大的幾間房,兩個小兒子結婚,又生了孩子,還有上學的小女兒,本來就住的不寬敞。
這迴大兒子迴來,還帶迴來在鄉下結婚的媳婦兒和生的三個孩子,還有一直沒結婚的大女兒。
突然多出來的這幾口人住在哪?是黃嬸子頭疼的所在,孩子倒還好,擠擠就能睡。
但是,大人呢?
這幾天,於茵看見黃嬸兒家院子裏進進出出的都在抬著一些建築材料,這是要在院子裏搭臨時住房嗎?
“嬸子,這是要蓋房嗎?”
“小於啊,這不是大兒子一家迴來了,大女兒也迴來了,家裏實在住不下。找人弄了一些舊的磚頭瓦塊,大兒子有修房的手藝,先在院子裏搭上兩間房過渡一下。”
黃嬸雖然是笑著說的,但是於茵能看出她臉上的愁苦。
知青返城緊張的不僅是住房,還有工作的問題,戶口的問題,孩子上學的問題……
於茵還是很佩服黃嬸的兒子的,按政策,結婚的男知青迴城是不允許帶配偶和子女的,女知青迴城能帶子女不能帶配偶。
這也就是當時很多電視劇裏演的,很多知青為了迴城,選擇離婚,拋棄子女。
於茵不知道黃嬸子的兒子是怎麽做到的,不僅帶迴了子女還把媳婦也帶迴來了。但是,好像除了他本人,其他人都落不了戶,就沒有商品糧,上學也是問題。
於茵看見過那三個孩子,老大好像五六歲的樣子,兩個小的是雙胞胎,兩三歲。
於茵也理解黃嬸子為什麽愁了,這麽多張嘴,吃飯就是個問題。
而黃嬸子的大女兒,看起來有三十出頭,但實際上才二十五六歲。在雲省的這些年,沒少吃苦。
唯一慶幸的是,從她臉上看不到麻木與絕望,眼睛裏還有光的。這是個特別的姑娘,不然也不會堅持這麽多年不結婚,就為了迴城。
這一段時間,整個弄堂裏說的都是知青迴城的事情。
有在當地結婚了迴不來的,有離婚以後自己迴來了的,還有夫妻兩個是不同城市,迴城以後分居兩地的,還有拖家帶口迴來的……
走到哪,都是這個話題。
家裏因為各種事情吵架的增多了,顯得隔壁愛吵架的鄰居都不明顯了,因為家家都在吵,他們反而不突出了。
知青辦是最火的地方,迴城的知青急需要一份工作。可是,城裏又哪有這麽多工作崗位提供,隻能拖著。尤其是那些沒關係的,除了等待,無計可施!
二姐夫拿著他的那張房產證明,興衝衝的迴家了,著急著給媳婦兒看呢。這是他們夫妻置辦的第一個房產,完完全全是她們夫妻一起拚搏迴來的房產!
買房子這件事,於茵他們隻和爺爺奶奶說了一嘴,就沒有再對外聲張了,低調才是王道。
馬上要過年了,也沒有時間去收拾這兩個房子了,隻能等到年後找人來收拾了,隻是把門鎖換了。
78年就這麽過去了,這個年還是在於茵他們家過的,爺爺奶奶還有他們一家六口。過的既溫馨又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感覺過完年沒幾天就開學了,於茵一家又奔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
開學之前,於茵收到小弟於康的信,他今年要參加高考,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考個大專應該沒問題。
信裏,於康表示自己想考滬市的大學,他想離二姐近一些,也想念平平安安幾個了。想讓二姐和二姐夫幫他參謀參謀,滬市的哪些學校適合他,還寄了成績單過來。
於茵也好幾年沒看過於康了,自從於父轉業迴老家之後,就再也沒見過,隻是偶爾的信件來往。
於茵不知道於康為什麽強烈的想要考到滬市這邊來,想和她們離得近一些,是一個原因,但應該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管為了什麽,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於茵不會阻攔。
盧書睿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整理了一下這兩年的高考重點和大綱,這是他比較擅長的。根據於康的成績,盧書睿也列出了幾個他能夠得上的學校,讓他參考。
於茵寫了一封長信,在信裏闡述了來滬市的利與弊,讓於康自己做選擇。也是十七歲的大小夥子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自己做選擇。
信和資料寄出去了,剩下的隻看於康自己的選擇了。
二月份的時候,於茵曾接到阿香的信。
阿香在信裏說,因為知青大罷工,還有一些政府事情的權力變動,之前雲省特產往外輸送的路中斷了好幾條。
現在,他們傣族寨子還有周邊的幾個少數民族的寨子的特產已經沒有銷路了。
於茵知道阿香這是在和自己嘮家常,沒有其他的意思,可是於茵卻有了一些想法。
國家現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雖然是剛開了個頭兒,但是於茵知道,改革開放是個趨勢,勢在必行。
她想到自己剛買到手的那個二層小樓兒,想到阿香說的那些特產,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趁著改革開放的風,做點兒什麽呢?
語於茵沒想過利用自己的先知做些驚天大事,也沒想著將來成為首富什麽的,隻是來到了這個時代,這個據說遍地是黃金的時代,自己總不能空手而迴吧。
於茵也曾像很多穿越小說裏寫的那樣,去買郵票,買什麽山河一片紅。她沒集過郵,不知道什麽郵票值錢,隻是小說裏總是提到全國山河一片紅。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她沒有這個財運,還是什麽其他原因,於茵並沒有找到這個郵票。
問了好幾個郵局,最後放棄了。
於茵的想法還隻是想法,現在最主要的是學習。
而知青迴城的事情,好像一夜之間就感覺到了。
弄堂裏各家的爭吵聲,街麵上拖家帶口,麵黃肌瘦的人群,偶爾夜半時分,傳來的哭泣聲……
這一切都告訴人們,知青迴城了,迴到他們闊別已久的家,但是,這個家還有他們得立足之地嗎?還有他們的一張床鋪嗎?
於茵知道大部分的父母還是高興子女能迴到家中,可是現實也是殘酷的。
房子就那麽大,其他子女結婚生子占據了大部分的空間,遠道歸來的子女又住在哪裏呢?這是讓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也是不得不麵對的現實。
遠的不說,隔壁的黃嬸家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本來就不大的幾間房,兩個小兒子結婚,又生了孩子,還有上學的小女兒,本來就住的不寬敞。
這迴大兒子迴來,還帶迴來在鄉下結婚的媳婦兒和生的三個孩子,還有一直沒結婚的大女兒。
突然多出來的這幾口人住在哪?是黃嬸子頭疼的所在,孩子倒還好,擠擠就能睡。
但是,大人呢?
這幾天,於茵看見黃嬸兒家院子裏進進出出的都在抬著一些建築材料,這是要在院子裏搭臨時住房嗎?
“嬸子,這是要蓋房嗎?”
“小於啊,這不是大兒子一家迴來了,大女兒也迴來了,家裏實在住不下。找人弄了一些舊的磚頭瓦塊,大兒子有修房的手藝,先在院子裏搭上兩間房過渡一下。”
黃嬸雖然是笑著說的,但是於茵能看出她臉上的愁苦。
知青返城緊張的不僅是住房,還有工作的問題,戶口的問題,孩子上學的問題……
於茵還是很佩服黃嬸的兒子的,按政策,結婚的男知青迴城是不允許帶配偶和子女的,女知青迴城能帶子女不能帶配偶。
這也就是當時很多電視劇裏演的,很多知青為了迴城,選擇離婚,拋棄子女。
於茵不知道黃嬸子的兒子是怎麽做到的,不僅帶迴了子女還把媳婦也帶迴來了。但是,好像除了他本人,其他人都落不了戶,就沒有商品糧,上學也是問題。
於茵看見過那三個孩子,老大好像五六歲的樣子,兩個小的是雙胞胎,兩三歲。
於茵也理解黃嬸子為什麽愁了,這麽多張嘴,吃飯就是個問題。
而黃嬸子的大女兒,看起來有三十出頭,但實際上才二十五六歲。在雲省的這些年,沒少吃苦。
唯一慶幸的是,從她臉上看不到麻木與絕望,眼睛裏還有光的。這是個特別的姑娘,不然也不會堅持這麽多年不結婚,就為了迴城。
這一段時間,整個弄堂裏說的都是知青迴城的事情。
有在當地結婚了迴不來的,有離婚以後自己迴來了的,還有夫妻兩個是不同城市,迴城以後分居兩地的,還有拖家帶口迴來的……
走到哪,都是這個話題。
家裏因為各種事情吵架的增多了,顯得隔壁愛吵架的鄰居都不明顯了,因為家家都在吵,他們反而不突出了。
知青辦是最火的地方,迴城的知青急需要一份工作。可是,城裏又哪有這麽多工作崗位提供,隻能拖著。尤其是那些沒關係的,除了等待,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