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采菌子
七十年代,家庭事業雙豐收 作者:水波198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忙碌了一周,該種的都種上了,連果樹都栽上了。
提起果樹,還得感謝王姐。
那天說完之後,第二天,王姐就帶來了大大小小二十來棵的果樹,種類繁多。
香蕉樹,荔枝樹,蓮霧樹,菠蘿蜜樹,芒果樹……有很多於茵也不認識,反正這些樹能把她家院子整成一個小型的植物園了。
王姐幫著她把果樹拉迴家,王姐趕迴去上班了,於茵請了一會假,把明年能掛果的先栽在院子規劃好的地方,挖坑,澆上靈泉水,把樹放進去,培上土,用腳踩踩。
同樣的操作,於茵把幾棵大點的樹栽上了,又象征性的栽了幾棵小的,其他的都放空間裏去了,晚上再栽上。誰也不會過問她一共拿了多少果樹,王姐都不一定記得。
洗完手,把答應給王姐的布料拿好,又抓了一把大白兔奶糖,畢竟,這樹比自己想象的多多了,值了。
王姐接過布,很滿意,再看見大白兔奶糖,那就更滿意了,家裏孩子能解解饞了,有錢都不好買,何況她家沒那條件買大白兔奶糖吃呢。
有了果樹交換的事,王姐和於茵相處的更好了,好像兩人之間有了什麽共同的秘密一樣,有事彼此幫助一下,工作生活都方便多了。
進入八月以後,小家夥們也過了百天,醫生檢查說,沒問題了,和其他同齡孩子沒啥區別了,體重也上來了。之後多注意營養,早產的底子,平時沒啥事,要是天氣變化太大或是過於疲累,都會有反應。
於茵心放下來了,隻要不耽誤正常生長發育,其他的慢慢養,有苗不愁長不是。
長肉以後,孩子的容貌也發生變化,男孩很明顯,很像爸爸,女兒則是挑著兩人的優點長得,更精致一些。這迴可以確定,沒有抱錯,是親生的。
現在百天也不能慶祝,於茵和盧書睿抱著孩子去照相館照相,一個孩子一張單人照,倆人坐一起照了一張,一家四口照了一張全家福,一人抱著一個孩子,坐在凳子上,背景是一棵大樹。
過了百天,平平沒什麽改變,安安卻躍躍欲試,總想翻身。都說三翻六坐七爬,還挺準的,雖然一次都沒翻成功,早晚的事。
而八月,也是各種菌子旺盛的季節。
於茵每天早早起來,背著背筐就上山了,此時,山上的人已經很多了,都是起早采菌子的。
山也不是原始森林的大山,隻是邊邊角角,連大山邊都沒到。
據說,大山裏有很多危險的動物,老虎,野牛,大象,最多的是毒蛇,讓人防不勝防。
其實,於茵認識的菌子不多,都是常見的那些,像青頭菌,幹巴菌,雞樅菌,牛肝菌,掃把菌,見手青,奶漿菌……還有很多認識不認識的,叫上來名字和叫不上來名字的,多了去了,雲省這邊,可食用的菌類有二百多種,占了全世界可食用菌的一半還多,形成了特有的“菌文化”。
雨後的山林蘑菇到處可見,就看你識不識貨,能不能避開有毒的蘑菇。這裏,就是顏色不鮮豔,灰色的也有很多是有毒的,整不好。就像兒歌唱的“紅傘傘,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於茵挑自己認識的牛肝菌,掃把菌,青頭菌采,也有一些是自己不認識但知道可食用的,於茵也采。
不一會就采一筐,筐滿了就往空間裏放,為了儲存東西,於茵也是煞費苦心。在空間裏存放了好幾十個大竹筐,當做儲物格子來使用,一字排開,擺了兩大排,在空間的硬土地上。(後麵就用小廣場代替硬土地)
說起竹筐,於茵跑去善於竹製品編製的傣族寨子,說是幫於爸爸他們建設兵團購買的,他們自己編的筐不結實。老阿叔美滋滋的賣給於茵好幾十個大竹筐,還送她好幾個小竹製品,美觀又實用。
掐著時間,於茵把最後采的一筐蘑菇背迴家,盧書睿已經做好了飯,喂完孩子,連衛生都收拾完了。這麽能幹的盧同誌,於茵越來越滿意了。
“你去洗漱,我來晾曬。”
“行,平鋪在竹匾上就行。”
快速洗漱完,又上樓換了衣服,下樓吃飯,真餓了,在山上啃了兩個西紅柿和一根黃瓜,沒當什麽事。餓了,隻有碳水化合物和肉才能解決,其他都白扯。
吃了飯,又帶著孩子去上班,如果看天氣不好,還要跑迴去把蘑菇拿迴屋裏,免得被雨淋濕了。
“你這打算曬多些蘑菇啊,現吃現采唄,哪個季節都有。”
王姐她們來的時間長,認識的植物,蘑菇什麽的比於茵多的多。
“我這不是還得給滬市寄一些過去嗎,孩子她二姑沒少給我們寄東西,咱不得投桃報李,也給她們寄點特產什麽的?”
“也是,有來有往才能長久。”
時間匆匆忙忙,轉眼又到了休息日了。
“我今天去的時間要長一些,多采點,也就差不多了,你看好家和孩子。”
“知道了,你自己小心點,不能往深山去,太危險。”
“知道了,我帶了吃的,要是晚了,你就自己先吃吧。”
於茵說著就出了院子,希望今天能碰到雞樅菌,也好熬點雞樅油給小哥寄過去。
一路采采采,空間又多了不少各種菌子,還有一些野果,認識的藥材,凡事於茵認識的,有用的,都沒放過。
“哇哦,真是沒白念叨,前麵一大片雞樅菌,啥也不說,開采。”
於茵腦子閃過這一段話,手已經動作了。這一片雞樅菌能采幾大筐,賺到了。
雞樅與白蟻共生,今年長過雞樅的地方,如無意外,明年在這個地方還會生長。於茵發現的雞樅顏色呈淡黃色,傘蓋未開。
采雞樅也是考究的事,要抓緊時機。雞樅以頂上傘蓋未張時最鮮嫩肥美,若候其出土,傘蓋一張,馬上“紛披”,肉就老了。采了雞樅,要根部塗點濕泥,可“養”它一二日,日子過了則菌幹如柴。
於茵有空間這個作弊神器,不怕它變老,就是采,啥也不想。
等這片雞樅全部歸入囊中,於茵又做了標記,確保明年還能找到地方,這才背著背筐,拎著挎筐往家走去。
有了這一筐明麵上的雞樅菌,到時候多熬點雞樅油,給小哥和盧二姐,盧奶奶都寄一些過去,早上拌麵吃,能香的把舌頭吞掉。
提起果樹,還得感謝王姐。
那天說完之後,第二天,王姐就帶來了大大小小二十來棵的果樹,種類繁多。
香蕉樹,荔枝樹,蓮霧樹,菠蘿蜜樹,芒果樹……有很多於茵也不認識,反正這些樹能把她家院子整成一個小型的植物園了。
王姐幫著她把果樹拉迴家,王姐趕迴去上班了,於茵請了一會假,把明年能掛果的先栽在院子規劃好的地方,挖坑,澆上靈泉水,把樹放進去,培上土,用腳踩踩。
同樣的操作,於茵把幾棵大點的樹栽上了,又象征性的栽了幾棵小的,其他的都放空間裏去了,晚上再栽上。誰也不會過問她一共拿了多少果樹,王姐都不一定記得。
洗完手,把答應給王姐的布料拿好,又抓了一把大白兔奶糖,畢竟,這樹比自己想象的多多了,值了。
王姐接過布,很滿意,再看見大白兔奶糖,那就更滿意了,家裏孩子能解解饞了,有錢都不好買,何況她家沒那條件買大白兔奶糖吃呢。
有了果樹交換的事,王姐和於茵相處的更好了,好像兩人之間有了什麽共同的秘密一樣,有事彼此幫助一下,工作生活都方便多了。
進入八月以後,小家夥們也過了百天,醫生檢查說,沒問題了,和其他同齡孩子沒啥區別了,體重也上來了。之後多注意營養,早產的底子,平時沒啥事,要是天氣變化太大或是過於疲累,都會有反應。
於茵心放下來了,隻要不耽誤正常生長發育,其他的慢慢養,有苗不愁長不是。
長肉以後,孩子的容貌也發生變化,男孩很明顯,很像爸爸,女兒則是挑著兩人的優點長得,更精致一些。這迴可以確定,沒有抱錯,是親生的。
現在百天也不能慶祝,於茵和盧書睿抱著孩子去照相館照相,一個孩子一張單人照,倆人坐一起照了一張,一家四口照了一張全家福,一人抱著一個孩子,坐在凳子上,背景是一棵大樹。
過了百天,平平沒什麽改變,安安卻躍躍欲試,總想翻身。都說三翻六坐七爬,還挺準的,雖然一次都沒翻成功,早晚的事。
而八月,也是各種菌子旺盛的季節。
於茵每天早早起來,背著背筐就上山了,此時,山上的人已經很多了,都是起早采菌子的。
山也不是原始森林的大山,隻是邊邊角角,連大山邊都沒到。
據說,大山裏有很多危險的動物,老虎,野牛,大象,最多的是毒蛇,讓人防不勝防。
其實,於茵認識的菌子不多,都是常見的那些,像青頭菌,幹巴菌,雞樅菌,牛肝菌,掃把菌,見手青,奶漿菌……還有很多認識不認識的,叫上來名字和叫不上來名字的,多了去了,雲省這邊,可食用的菌類有二百多種,占了全世界可食用菌的一半還多,形成了特有的“菌文化”。
雨後的山林蘑菇到處可見,就看你識不識貨,能不能避開有毒的蘑菇。這裏,就是顏色不鮮豔,灰色的也有很多是有毒的,整不好。就像兒歌唱的“紅傘傘,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於茵挑自己認識的牛肝菌,掃把菌,青頭菌采,也有一些是自己不認識但知道可食用的,於茵也采。
不一會就采一筐,筐滿了就往空間裏放,為了儲存東西,於茵也是煞費苦心。在空間裏存放了好幾十個大竹筐,當做儲物格子來使用,一字排開,擺了兩大排,在空間的硬土地上。(後麵就用小廣場代替硬土地)
說起竹筐,於茵跑去善於竹製品編製的傣族寨子,說是幫於爸爸他們建設兵團購買的,他們自己編的筐不結實。老阿叔美滋滋的賣給於茵好幾十個大竹筐,還送她好幾個小竹製品,美觀又實用。
掐著時間,於茵把最後采的一筐蘑菇背迴家,盧書睿已經做好了飯,喂完孩子,連衛生都收拾完了。這麽能幹的盧同誌,於茵越來越滿意了。
“你去洗漱,我來晾曬。”
“行,平鋪在竹匾上就行。”
快速洗漱完,又上樓換了衣服,下樓吃飯,真餓了,在山上啃了兩個西紅柿和一根黃瓜,沒當什麽事。餓了,隻有碳水化合物和肉才能解決,其他都白扯。
吃了飯,又帶著孩子去上班,如果看天氣不好,還要跑迴去把蘑菇拿迴屋裏,免得被雨淋濕了。
“你這打算曬多些蘑菇啊,現吃現采唄,哪個季節都有。”
王姐她們來的時間長,認識的植物,蘑菇什麽的比於茵多的多。
“我這不是還得給滬市寄一些過去嗎,孩子她二姑沒少給我們寄東西,咱不得投桃報李,也給她們寄點特產什麽的?”
“也是,有來有往才能長久。”
時間匆匆忙忙,轉眼又到了休息日了。
“我今天去的時間要長一些,多采點,也就差不多了,你看好家和孩子。”
“知道了,你自己小心點,不能往深山去,太危險。”
“知道了,我帶了吃的,要是晚了,你就自己先吃吧。”
於茵說著就出了院子,希望今天能碰到雞樅菌,也好熬點雞樅油給小哥寄過去。
一路采采采,空間又多了不少各種菌子,還有一些野果,認識的藥材,凡事於茵認識的,有用的,都沒放過。
“哇哦,真是沒白念叨,前麵一大片雞樅菌,啥也不說,開采。”
於茵腦子閃過這一段話,手已經動作了。這一片雞樅菌能采幾大筐,賺到了。
雞樅與白蟻共生,今年長過雞樅的地方,如無意外,明年在這個地方還會生長。於茵發現的雞樅顏色呈淡黃色,傘蓋未開。
采雞樅也是考究的事,要抓緊時機。雞樅以頂上傘蓋未張時最鮮嫩肥美,若候其出土,傘蓋一張,馬上“紛披”,肉就老了。采了雞樅,要根部塗點濕泥,可“養”它一二日,日子過了則菌幹如柴。
於茵有空間這個作弊神器,不怕它變老,就是采,啥也不想。
等這片雞樅全部歸入囊中,於茵又做了標記,確保明年還能找到地方,這才背著背筐,拎著挎筐往家走去。
有了這一筐明麵上的雞樅菌,到時候多熬點雞樅油,給小哥和盧二姐,盧奶奶都寄一些過去,早上拌麵吃,能香的把舌頭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