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落入梁國軍隊的包圍,蠻族頭領們反應過來後,立刻指揮其他人兵分三路。
所幸,周圍並沒有出現梁國部隊,蠻族人開始倉皇逃竄。
然而,分開的隊伍在看似正常的地麵跑了幾息後,就又踩到了化凍的沼澤地。
事情不言而喻,他們現在的狀況,必然是梁國軍隊事先布置好的。
所以他們如臨大敵,到處尋找可以走的地方以尋求生機。
可是半個時辰後,如無頭蒼蠅般的胡衝亂撞,卻讓情況越來越糟糕。
蠻族部隊僅僅在冰冷卻不再結凍的沼澤地裏,就損失了幾千名士兵和一萬多匹馬。
而就算還有5萬多士兵,可是連凍帶傷的四處逃命後,現在隻有一半的士兵還有作戰能力。
等這些蠻族人終於在一處沒有沼澤地的山坡下聚集時,已經有些驚慌失措的入侵者還未來得及休整,突然,似蜂鳴般瞬間響起的箭弩聲,讓這些人還沒來得及做出防禦,漫天烏雲般的箭矢,就突如而至的向他們壓過來。
幾個蠻族頭領在一片兵荒馬亂中,看到了坡上騎著白灰色汗血寶馬的鎮北王梁驍,雖然鎧甲之下隻露出了一雙不甚看得清的眼睛,但他們仿佛都感受到了裏麵殺氣騰騰的淩冽氣勢。
幾天後,正在上朝的景和帝,收到了西北軍大捷的軍報。
等福公公讀完了捷報上的內容,朝堂上立時響起一片歡欣鼓舞的喝彩聲。
青木關之戰,鎮北王梁驍帶領十萬大軍,設伏全殲了襲擊關口的6萬蠻族人。
並且乘勝追擊,與蠻族跟在後方觀望的大部隊十四萬人,進行了數次的追擊戰鬥後,又殲敵五萬。
現在,鎮北王梁驍帶著八萬人一鼓作氣,追擊潰敗的敵人出了梁國邊境,而戍衛大營的五萬名士兵按計劃,與對方在追擊前就已匯合完畢。
還有事先安排的後勤補給隊伍,都依照部署各就各位了。
梁嘉言下朝後,立即去了太上皇的寢宮,他知道父皇定是會與自己一樣喜悅的。
到的時候,太上皇梁哲正在給快兩歲的太子梁允德喂魚肉羹。
在梁驍半年前正式來都城肩負起協理之權後,太上皇就真正的開始不問世事,天天過著悠閑的養老生活了。
等他看完兒子帶來的捷報後,這位已經白發蒼蒼的太上皇立時喜極而泣。
他的父皇惠文帝,當年忍辱負重的與蠻族簽訂了議和協議後,一直因此鬱鬱寡歡,心裏就如壓著一塊巨石般、憋屈的做了二十多年皇帝。
直到臨終前,他最放不下的事,就是梁國何時能一雪恥辱。
惠文帝囑咐還是太子的梁哲要任人唯賢,對鎮北王梁臻,一定要給予足夠的信任,他希望兒子與對方能做一對明君賢臣,讓梁國盡快發展壯大起來。
“父皇已經沒機會了,隻希望從朕手上簽下的協議,能由我兒親手廢除”。
後來,梁哲做到了對父親的承諾,他知道,如果沒有梁臻在西北衝鋒陷陣,這件事不一定能那麽快解決。
所以他對梁臻和梁驍的信任和感情,都是發自內心的。
因為兒子他們的事,他不是沒有怨過梁驍的肆意妄為,但是經過前幾年的種種,太上皇已經化解了心中的怨氣。
而現在,梁驍取得了梁國自建立以來與蠻夷作戰的最好戰績。
太上皇從皇帝的表情裏就知道,兒子和梁驍對此事定是籌謀已久,但他什麽都沒問,隻是高興的擦去眼淚,對勸慰自己的兒子說道:
“言兒,你和驍兒,無愧於列祖列宗,父皇倍感欣慰”。
然後就帶著梁嘉言去了太廟,他要告訴先皇惠文帝,西北大捷的喜訊。
而這次的殲敵行動,確實是梁驍和皇帝從一年前開始私下籌謀的,甚至梁驍早在接任鎮北王時,就已經對此事有了初步設想。
梁驍知道,蠻族一直以來的優勢,就是分布零散、隊伍機動性極強。
他這些年雖然與蠻族的每次交鋒都沒有敗績,但卻也沒有真正把對方打疼過。
那些眾人誇讚的戰績,對蠻族來說,其實並不算是傷筋動骨的勝利。
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騷擾,耗費了梁國太多的財力和精力。
西北的現狀需要提升,隻要給自己幾年時間能實施完成貿易令,那這裏的民生水平,勢必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裏的百姓太苦了,可是卻英勇頑強、積極向上。
梁驍希望能讓蠻族徹底安生幾年,隻有西北穩定了,自己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協助言兒,讓梁國日漸強大。
當然,越快的解決問題,他們二人也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
所以梁驍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讓蠻族不敢再踏入西北。
了解蠻族部落聯盟秉性的梁驍知道,蠻族也不願意與梁國大軍麵對麵較量。
因為不論從士兵數量、軍事裝備還是後勤補給、戰術運用方麵,梁國軍隊都是優於他們的。
但把這些優勢放到廣袤無垠的荒蠻之地時,就會被稀釋至沒有任何優勢的程度。
甚至因為蠻族居無定所的生活習性,讓遠沒有對方那樣無所顧忌的梁國軍隊處於被動,經常被對方牽製。
所以,如何將這些蠻族好戰部落聚集在一起,就是最關鍵的一環。
蠻族也是有不少溫和友好的部落,他們也希望能和平共處,提高部落的生活水平。
梁驍私下與這些部落多次商議後,決定引蛇出洞。
他從多個方麵切斷蠻族部落聯盟的掠奪渠道,讓對方越來越得不到任何好處。
從知道青木關附近經常有人探查地形時起,早有打算的梁驍就明白,惱怒的蠻族人想幹什麽。
地處海邊的蓬縣在幾個月前,就接到了鎮北王的密令,開始秘密往青木關運送大量的粗鹽,皇帝也下旨,讓沿海幾個縣城秘密將粗鹽送到蓬縣,然後統一從那裏運到鎮北王梁驍指定的地方。
蠻族攻打青木關那天,守關主將帶領士兵裝模作樣抵抗了一會,就下令所有人退到了他們王爺安排好的山上。
那裏的隘口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而蠻夷的目的隻想衝關而入,自然不會多加糾纏。
在俞景帶領部隊與蠻族交鋒時,且戰且退,將蠻族人都吸引到既定位置附近,這時的陷阱之地,已經提前被撒上了大量的粗鹽。
後麵事情的發展,一切盡在掌控中。
在後來持續了一個月的追擊戰中,蠻族又損失了4萬多人,這讓蠻族部落聯盟惱羞成怒,他們向梁國全麵宣戰。
所幸,周圍並沒有出現梁國部隊,蠻族人開始倉皇逃竄。
然而,分開的隊伍在看似正常的地麵跑了幾息後,就又踩到了化凍的沼澤地。
事情不言而喻,他們現在的狀況,必然是梁國軍隊事先布置好的。
所以他們如臨大敵,到處尋找可以走的地方以尋求生機。
可是半個時辰後,如無頭蒼蠅般的胡衝亂撞,卻讓情況越來越糟糕。
蠻族部隊僅僅在冰冷卻不再結凍的沼澤地裏,就損失了幾千名士兵和一萬多匹馬。
而就算還有5萬多士兵,可是連凍帶傷的四處逃命後,現在隻有一半的士兵還有作戰能力。
等這些蠻族人終於在一處沒有沼澤地的山坡下聚集時,已經有些驚慌失措的入侵者還未來得及休整,突然,似蜂鳴般瞬間響起的箭弩聲,讓這些人還沒來得及做出防禦,漫天烏雲般的箭矢,就突如而至的向他們壓過來。
幾個蠻族頭領在一片兵荒馬亂中,看到了坡上騎著白灰色汗血寶馬的鎮北王梁驍,雖然鎧甲之下隻露出了一雙不甚看得清的眼睛,但他們仿佛都感受到了裏麵殺氣騰騰的淩冽氣勢。
幾天後,正在上朝的景和帝,收到了西北軍大捷的軍報。
等福公公讀完了捷報上的內容,朝堂上立時響起一片歡欣鼓舞的喝彩聲。
青木關之戰,鎮北王梁驍帶領十萬大軍,設伏全殲了襲擊關口的6萬蠻族人。
並且乘勝追擊,與蠻族跟在後方觀望的大部隊十四萬人,進行了數次的追擊戰鬥後,又殲敵五萬。
現在,鎮北王梁驍帶著八萬人一鼓作氣,追擊潰敗的敵人出了梁國邊境,而戍衛大營的五萬名士兵按計劃,與對方在追擊前就已匯合完畢。
還有事先安排的後勤補給隊伍,都依照部署各就各位了。
梁嘉言下朝後,立即去了太上皇的寢宮,他知道父皇定是會與自己一樣喜悅的。
到的時候,太上皇梁哲正在給快兩歲的太子梁允德喂魚肉羹。
在梁驍半年前正式來都城肩負起協理之權後,太上皇就真正的開始不問世事,天天過著悠閑的養老生活了。
等他看完兒子帶來的捷報後,這位已經白發蒼蒼的太上皇立時喜極而泣。
他的父皇惠文帝,當年忍辱負重的與蠻族簽訂了議和協議後,一直因此鬱鬱寡歡,心裏就如壓著一塊巨石般、憋屈的做了二十多年皇帝。
直到臨終前,他最放不下的事,就是梁國何時能一雪恥辱。
惠文帝囑咐還是太子的梁哲要任人唯賢,對鎮北王梁臻,一定要給予足夠的信任,他希望兒子與對方能做一對明君賢臣,讓梁國盡快發展壯大起來。
“父皇已經沒機會了,隻希望從朕手上簽下的協議,能由我兒親手廢除”。
後來,梁哲做到了對父親的承諾,他知道,如果沒有梁臻在西北衝鋒陷陣,這件事不一定能那麽快解決。
所以他對梁臻和梁驍的信任和感情,都是發自內心的。
因為兒子他們的事,他不是沒有怨過梁驍的肆意妄為,但是經過前幾年的種種,太上皇已經化解了心中的怨氣。
而現在,梁驍取得了梁國自建立以來與蠻夷作戰的最好戰績。
太上皇從皇帝的表情裏就知道,兒子和梁驍對此事定是籌謀已久,但他什麽都沒問,隻是高興的擦去眼淚,對勸慰自己的兒子說道:
“言兒,你和驍兒,無愧於列祖列宗,父皇倍感欣慰”。
然後就帶著梁嘉言去了太廟,他要告訴先皇惠文帝,西北大捷的喜訊。
而這次的殲敵行動,確實是梁驍和皇帝從一年前開始私下籌謀的,甚至梁驍早在接任鎮北王時,就已經對此事有了初步設想。
梁驍知道,蠻族一直以來的優勢,就是分布零散、隊伍機動性極強。
他這些年雖然與蠻族的每次交鋒都沒有敗績,但卻也沒有真正把對方打疼過。
那些眾人誇讚的戰績,對蠻族來說,其實並不算是傷筋動骨的勝利。
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騷擾,耗費了梁國太多的財力和精力。
西北的現狀需要提升,隻要給自己幾年時間能實施完成貿易令,那這裏的民生水平,勢必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裏的百姓太苦了,可是卻英勇頑強、積極向上。
梁驍希望能讓蠻族徹底安生幾年,隻有西北穩定了,自己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協助言兒,讓梁國日漸強大。
當然,越快的解決問題,他們二人也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
所以梁驍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讓蠻族不敢再踏入西北。
了解蠻族部落聯盟秉性的梁驍知道,蠻族也不願意與梁國大軍麵對麵較量。
因為不論從士兵數量、軍事裝備還是後勤補給、戰術運用方麵,梁國軍隊都是優於他們的。
但把這些優勢放到廣袤無垠的荒蠻之地時,就會被稀釋至沒有任何優勢的程度。
甚至因為蠻族居無定所的生活習性,讓遠沒有對方那樣無所顧忌的梁國軍隊處於被動,經常被對方牽製。
所以,如何將這些蠻族好戰部落聚集在一起,就是最關鍵的一環。
蠻族也是有不少溫和友好的部落,他們也希望能和平共處,提高部落的生活水平。
梁驍私下與這些部落多次商議後,決定引蛇出洞。
他從多個方麵切斷蠻族部落聯盟的掠奪渠道,讓對方越來越得不到任何好處。
從知道青木關附近經常有人探查地形時起,早有打算的梁驍就明白,惱怒的蠻族人想幹什麽。
地處海邊的蓬縣在幾個月前,就接到了鎮北王的密令,開始秘密往青木關運送大量的粗鹽,皇帝也下旨,讓沿海幾個縣城秘密將粗鹽送到蓬縣,然後統一從那裏運到鎮北王梁驍指定的地方。
蠻族攻打青木關那天,守關主將帶領士兵裝模作樣抵抗了一會,就下令所有人退到了他們王爺安排好的山上。
那裏的隘口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而蠻夷的目的隻想衝關而入,自然不會多加糾纏。
在俞景帶領部隊與蠻族交鋒時,且戰且退,將蠻族人都吸引到既定位置附近,這時的陷阱之地,已經提前被撒上了大量的粗鹽。
後麵事情的發展,一切盡在掌控中。
在後來持續了一個月的追擊戰中,蠻族又損失了4萬多人,這讓蠻族部落聯盟惱羞成怒,他們向梁國全麵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