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皇後反擊
嫡公主一身反骨,專愛給乾隆添堵 作者:冰鎮蜜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京城待了不過一個來月,蘇小梅和楊天雄等人就盼著迴去。
等這次事情了結,他們再也不來這鬼地方了。
……
且說乾隆陰著臉來到延禧宮,將小燕子大鬧坤寧宮之事說了。
魏貴人頓時如五雷轟頂一般,嚇得跪倒在地,連連叩頭。
“皇上,臣妾冤枉,臣妾冤枉啊,臣妾一向尊重皇後娘娘,豈敢覬覦中宮之位?何況,臣妾是包衣出身,大清入關以來,哪有包衣出身的妃嬪封後的,請皇上明察。”
乾隆見她哭得梨花帶雨,我見猶憐的,想起她還懷著孩子,不由心軟了下來。
“罷了,這事兒是小燕子口不擇言,才被大炎女王抓了小辮子,朕已經責罰她了,就這麽算了。”
“謝皇上!”
魏貴人一聽乾隆不追究,喜得連忙謝恩,雙眸淚眼瑩瑩,嬌柔得好似一汪柔水。
若在此之前,乾隆肯定吃她這一套。
可今日被金鳳冷嘲熱諷了一通,乾隆正鬱悶著,哪有心思想這個,便道:“好好養著胎吧,別再折騰了!”
乾隆有心放魏貴人一馬,皇後卻不肯饒過整日狐媚她丈夫的小賤人。
她抓著小燕子說乾隆與她夫妻情深的話茬,將此事鬧得沸沸揚揚的。
一時間,前朝後宮熱議如沸。
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乾隆嚴懲魏貴人,維護後宮綱紀。
甚至幾個膽子大的,直接給乾隆扣上一個‘寵妾滅妻’的帽子。
乾隆氣得臉都綠了。
他實在沒想到,居然有人敢利用此事大做文章,連忙徹查。
沒過多久,乾隆就查到了皇後頭上。
得知是皇後在搞事情,乾隆整個都愣住了。
他知道皇後看魏貴人和小燕子不順眼,卻沒料到,她竟敢將此事鬧大,是誰給她的膽子?
如果換做是在從前,借皇後十個膽子,她也不敢這麽做,頂多暗中施計,報複魏貴人和小燕子。
可誰讓她現在有金鳳這個閨女呢。
金鳳一再告訴皇後,有自己這個大炎女王在,誰也別想欺負到她頭上,什麽都能吃,就是不能吃虧。
皇後明裏暗裏受了十幾年的窩囊氣,早就不想忍了。
有閨女撐腰,皇後底氣十足。
她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這個皇後不是軟柿子,從現在開始,誰也別想踩在她頭上拉屎拉尿。
皇後明目張膽一反擊,魏貴人和小燕子立馬深陷輿論的旋渦之中。
別看皇後不得寵,在乾隆心中,連白月光皇後富察氏一根頭發絲都比不上。
可在天下臣民眼中,皇後是國母,是整個大清的女主子。
誰敢羞辱皇後,誰就是在挑戰禮法、踐踏綱常。
尤其是前朝那些文官,最看重禮法那一套。
君不見明朝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和萬曆朝的‘國本之爭’,就是文官拿著禮法做武器,與皇帝對著幹。
最後,技高一籌、老謀深算的嘉靖贏了,他的孫子萬曆卻輸得淒淒慘慘,氣得二十多年不上朝。
清朝雖說是君主專製、中央集權的巔峰,文官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
等這次事情了結,他們再也不來這鬼地方了。
……
且說乾隆陰著臉來到延禧宮,將小燕子大鬧坤寧宮之事說了。
魏貴人頓時如五雷轟頂一般,嚇得跪倒在地,連連叩頭。
“皇上,臣妾冤枉,臣妾冤枉啊,臣妾一向尊重皇後娘娘,豈敢覬覦中宮之位?何況,臣妾是包衣出身,大清入關以來,哪有包衣出身的妃嬪封後的,請皇上明察。”
乾隆見她哭得梨花帶雨,我見猶憐的,想起她還懷著孩子,不由心軟了下來。
“罷了,這事兒是小燕子口不擇言,才被大炎女王抓了小辮子,朕已經責罰她了,就這麽算了。”
“謝皇上!”
魏貴人一聽乾隆不追究,喜得連忙謝恩,雙眸淚眼瑩瑩,嬌柔得好似一汪柔水。
若在此之前,乾隆肯定吃她這一套。
可今日被金鳳冷嘲熱諷了一通,乾隆正鬱悶著,哪有心思想這個,便道:“好好養著胎吧,別再折騰了!”
乾隆有心放魏貴人一馬,皇後卻不肯饒過整日狐媚她丈夫的小賤人。
她抓著小燕子說乾隆與她夫妻情深的話茬,將此事鬧得沸沸揚揚的。
一時間,前朝後宮熱議如沸。
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乾隆嚴懲魏貴人,維護後宮綱紀。
甚至幾個膽子大的,直接給乾隆扣上一個‘寵妾滅妻’的帽子。
乾隆氣得臉都綠了。
他實在沒想到,居然有人敢利用此事大做文章,連忙徹查。
沒過多久,乾隆就查到了皇後頭上。
得知是皇後在搞事情,乾隆整個都愣住了。
他知道皇後看魏貴人和小燕子不順眼,卻沒料到,她竟敢將此事鬧大,是誰給她的膽子?
如果換做是在從前,借皇後十個膽子,她也不敢這麽做,頂多暗中施計,報複魏貴人和小燕子。
可誰讓她現在有金鳳這個閨女呢。
金鳳一再告訴皇後,有自己這個大炎女王在,誰也別想欺負到她頭上,什麽都能吃,就是不能吃虧。
皇後明裏暗裏受了十幾年的窩囊氣,早就不想忍了。
有閨女撐腰,皇後底氣十足。
她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這個皇後不是軟柿子,從現在開始,誰也別想踩在她頭上拉屎拉尿。
皇後明目張膽一反擊,魏貴人和小燕子立馬深陷輿論的旋渦之中。
別看皇後不得寵,在乾隆心中,連白月光皇後富察氏一根頭發絲都比不上。
可在天下臣民眼中,皇後是國母,是整個大清的女主子。
誰敢羞辱皇後,誰就是在挑戰禮法、踐踏綱常。
尤其是前朝那些文官,最看重禮法那一套。
君不見明朝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和萬曆朝的‘國本之爭’,就是文官拿著禮法做武器,與皇帝對著幹。
最後,技高一籌、老謀深算的嘉靖贏了,他的孫子萬曆卻輸得淒淒慘慘,氣得二十多年不上朝。
清朝雖說是君主專製、中央集權的巔峰,文官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