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課堂風雲
穿越異界,我被文道吸幹 作者:陽光果肉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日的策問,是源自我們《論語·為政》裏麵的內容,講述的是我們的治國施政的內容,也是我們孔聖主張的治國理念。”宋璋開始講述這道策問的由。
這次的秀才試居然就考這麽複雜的策問,這是宋璋沒想到的。
這樣下去,接下來的舉人試還不知道要考什麽,索性就把這題拿迴來跟同學們分享交流。
“接下來你們誰先來?”宋璋眼光掃過眾人。
“夫子,我先來。”莫連虎一馬當先站了起來。
莫連虎心裏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這題目不但紀衡答過,那新來的辛去病也是鳴州的水平。
而且紀衡更是鎮國之作。
至於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清楚的。
當初要不是正好押對了秀才試的內容。
自己也沒機會坐在這。
索性自己當拋磚引玉的那塊磚。
宋璋滿意的點點頭。
這莫連虎雖說在做學問上還略有欠缺。
可是勇氣可嘉,每逢有事,必定當先,不愧是將門後代。
“夫子,我覺得這治國之道,跟軍隊打仗一樣,講究令行禁止。”莫連虎大大咧咧的說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就連孔聖也曾拜項橐(tuo)為師。
所以宋璋對莫連虎一開口就與論語背道而馳的想法是一點也不驚訝。
百家爭鳴的時代,沒有所謂的對錯,大家都是同在追逐道的路上的同行者。
“還有呢?”等了好一會兒的宋璋開口問道。
“還有啥?夫子我迴答完了。”莫連虎一臉摸不著頭腦的看著紀衡。
宋璋被莫連虎的迴答氣的胡子都翹起來。
我就知道這個憨貨沒什麽好屁。
也不知道當初他是怎麽考上秀才的。
“還有其他人有什麽不同的意見嗎?”宋璋示意莫連虎坐下。
“夫子,我有一些想法,不知道對不對,還請夫子斧正。”坐在東北角劉鶴起身說道。
“但說無妨。”宋璋右手捋了捋胡子。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劉鶴一開口就是引用孟聖的語錄。
宋璋聽到劉鶴的話也頻頻點頭,這孩子切入點很準確,抓住題目的核心。
“孟子說:按人們的性情是能夠成為善的,這就是我所說的善。至於成為不善,不是資質的罪過。所以,我認為隻要我們從小就注重善的培養,那這個人就一定會是善良的。在治國施政方麵,我們隻要注重善的教化,國家自然都是良善之人,那國力自然就富強起來。”劉鶴自信的說道。
孟聖的語錄故事,他劉鶴背的滾瓜爛熟。
“夫子,以上就是我大概的想法。”劉鶴拱手道。
“劉鶴迴答的不錯,至於佐證方麵,劉鶴你迴去好好想想,明日上交。”宋璋點頭示意劉鶴坐下。
“接下來,還有其他人呢。”
宋璋環視一圈發現沒人起身,於是直接點名顧江:“顧江,你來說說。”
顧江起身,朝宋夫子微微鞠躬。
“夫子,我認為施政之道中對道德的教化也需要律法的支持。”顧江朗聲說道。
他對孟聖的說法是同意的,但是,他對其中的施政手段覺得還是不足。
畢竟他在幽州長大,一些事情他見的多了。
“孟子曰:富歲,子弟多懶;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孟聖說,外部的環境會導致人的墮落。所以,在最開始,我們就需要律法來約束百姓的行為,然後再施以道德教育去引導人們向善。”
顧江認為,孟聖說的對,外部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
但是一個好的環境剛開始肯定是需要法律維係的。
幽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若沒有律法,幽州早就亂套了。
顧江的一席話,引得燕修眼中異彩連連。
這人好精妙的迴答,若是能招攬此人。
\\\"還有誰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嗎?\\\"宋璋稍微停頓,看向眾人。
顧江的迴答非常對宋璋的胃口。
紀衡是一點上去發言的想法也沒有,他的想法能寫的都在文章裏。
也沒有什麽其他的新意。
“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麽其他的想法,那顧江,上來把桌子上的東西發下去。”宋璋環視一圈後確實沒有其他人發言,就招唿顧江上來。
顧江聞言,起身離開座位來到講台上。
搬起厚厚的一卷紙張,開始分發給底下的同學們。
接過顧江發下來的紙張的紀衡,攤開卷子一看。
好家夥,這不是自己院試裏麵寫的文章嗎?
宋夫子手裏怎麽會有。
“既然大家都拿到手了,那我先說。大家手裏的這文章就是這次院試中紀衡的鎮國文章。大家都看看,也一起再交流交流想法。”看到大家都拿到手的宋璋開口道。
紀衡手肘碰了碰顧江,剛要說什麽。
顧江仿佛知道一般。
直接開口道:“不用問,院長幹的。咱們學宮的規矩,但凡進學的,都會把自己的試卷留存在學宮內,用於後來者的學習。若是優秀的,像你這種鎮國級別的文章,還會被院長抄錄在偏院的走廊上,以供大家學習。”
第六排的燕修一拿到文章就開始如癡如醉的看了起來。
這可是往日他在家,他的夫子們從來沒給他看過的東西。
嘶,這個觀點,好大膽的想法。
燕修看著紀衡的試卷,倒吸一口涼氣。
“臥槽,紀兄這想法真大膽,比荀聖的性惡論有過之而無不及啊。不過他所描述的事情,未嚐不是真的啊。”
“對啊,你看那些背棄人族的人奸,也都不乏有飽讀詩書的讀書人,還不是投敵叛族,投靠妖蠻。”
“沒錯,有些人就是天生的壞種,跟其他的沒關係。”
“不過他對於治國之道的理解還真是透徹啊,曆代但凡強國者,無不經曆變法。”
“對啊,齊國的管聖,魏國的李聖,楚國的吳聖,秦國的商聖,可惜咱們燕國,沒能出一位法家大成者,要不然,咱們未必不能再進一步。”
這次的秀才試居然就考這麽複雜的策問,這是宋璋沒想到的。
這樣下去,接下來的舉人試還不知道要考什麽,索性就把這題拿迴來跟同學們分享交流。
“接下來你們誰先來?”宋璋眼光掃過眾人。
“夫子,我先來。”莫連虎一馬當先站了起來。
莫連虎心裏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這題目不但紀衡答過,那新來的辛去病也是鳴州的水平。
而且紀衡更是鎮國之作。
至於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清楚的。
當初要不是正好押對了秀才試的內容。
自己也沒機會坐在這。
索性自己當拋磚引玉的那塊磚。
宋璋滿意的點點頭。
這莫連虎雖說在做學問上還略有欠缺。
可是勇氣可嘉,每逢有事,必定當先,不愧是將門後代。
“夫子,我覺得這治國之道,跟軍隊打仗一樣,講究令行禁止。”莫連虎大大咧咧的說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就連孔聖也曾拜項橐(tuo)為師。
所以宋璋對莫連虎一開口就與論語背道而馳的想法是一點也不驚訝。
百家爭鳴的時代,沒有所謂的對錯,大家都是同在追逐道的路上的同行者。
“還有呢?”等了好一會兒的宋璋開口問道。
“還有啥?夫子我迴答完了。”莫連虎一臉摸不著頭腦的看著紀衡。
宋璋被莫連虎的迴答氣的胡子都翹起來。
我就知道這個憨貨沒什麽好屁。
也不知道當初他是怎麽考上秀才的。
“還有其他人有什麽不同的意見嗎?”宋璋示意莫連虎坐下。
“夫子,我有一些想法,不知道對不對,還請夫子斧正。”坐在東北角劉鶴起身說道。
“但說無妨。”宋璋右手捋了捋胡子。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劉鶴一開口就是引用孟聖的語錄。
宋璋聽到劉鶴的話也頻頻點頭,這孩子切入點很準確,抓住題目的核心。
“孟子說:按人們的性情是能夠成為善的,這就是我所說的善。至於成為不善,不是資質的罪過。所以,我認為隻要我們從小就注重善的培養,那這個人就一定會是善良的。在治國施政方麵,我們隻要注重善的教化,國家自然都是良善之人,那國力自然就富強起來。”劉鶴自信的說道。
孟聖的語錄故事,他劉鶴背的滾瓜爛熟。
“夫子,以上就是我大概的想法。”劉鶴拱手道。
“劉鶴迴答的不錯,至於佐證方麵,劉鶴你迴去好好想想,明日上交。”宋璋點頭示意劉鶴坐下。
“接下來,還有其他人呢。”
宋璋環視一圈發現沒人起身,於是直接點名顧江:“顧江,你來說說。”
顧江起身,朝宋夫子微微鞠躬。
“夫子,我認為施政之道中對道德的教化也需要律法的支持。”顧江朗聲說道。
他對孟聖的說法是同意的,但是,他對其中的施政手段覺得還是不足。
畢竟他在幽州長大,一些事情他見的多了。
“孟子曰:富歲,子弟多懶;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孟聖說,外部的環境會導致人的墮落。所以,在最開始,我們就需要律法來約束百姓的行為,然後再施以道德教育去引導人們向善。”
顧江認為,孟聖說的對,外部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
但是一個好的環境剛開始肯定是需要法律維係的。
幽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若沒有律法,幽州早就亂套了。
顧江的一席話,引得燕修眼中異彩連連。
這人好精妙的迴答,若是能招攬此人。
\\\"還有誰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嗎?\\\"宋璋稍微停頓,看向眾人。
顧江的迴答非常對宋璋的胃口。
紀衡是一點上去發言的想法也沒有,他的想法能寫的都在文章裏。
也沒有什麽其他的新意。
“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麽其他的想法,那顧江,上來把桌子上的東西發下去。”宋璋環視一圈後確實沒有其他人發言,就招唿顧江上來。
顧江聞言,起身離開座位來到講台上。
搬起厚厚的一卷紙張,開始分發給底下的同學們。
接過顧江發下來的紙張的紀衡,攤開卷子一看。
好家夥,這不是自己院試裏麵寫的文章嗎?
宋夫子手裏怎麽會有。
“既然大家都拿到手了,那我先說。大家手裏的這文章就是這次院試中紀衡的鎮國文章。大家都看看,也一起再交流交流想法。”看到大家都拿到手的宋璋開口道。
紀衡手肘碰了碰顧江,剛要說什麽。
顧江仿佛知道一般。
直接開口道:“不用問,院長幹的。咱們學宮的規矩,但凡進學的,都會把自己的試卷留存在學宮內,用於後來者的學習。若是優秀的,像你這種鎮國級別的文章,還會被院長抄錄在偏院的走廊上,以供大家學習。”
第六排的燕修一拿到文章就開始如癡如醉的看了起來。
這可是往日他在家,他的夫子們從來沒給他看過的東西。
嘶,這個觀點,好大膽的想法。
燕修看著紀衡的試卷,倒吸一口涼氣。
“臥槽,紀兄這想法真大膽,比荀聖的性惡論有過之而無不及啊。不過他所描述的事情,未嚐不是真的啊。”
“對啊,你看那些背棄人族的人奸,也都不乏有飽讀詩書的讀書人,還不是投敵叛族,投靠妖蠻。”
“沒錯,有些人就是天生的壞種,跟其他的沒關係。”
“不過他對於治國之道的理解還真是透徹啊,曆代但凡強國者,無不經曆變法。”
“對啊,齊國的管聖,魏國的李聖,楚國的吳聖,秦國的商聖,可惜咱們燕國,沒能出一位法家大成者,要不然,咱們未必不能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