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不大,人卻不少,好容易找個位置坐下,又進來一大群學生,嘰嘰喳喳聊著同學之間的事情。
他們沒進來之前都已經座無虛席,這一下子進來十幾二十個學生,店內就有點忙不過來了。
老板給我們端來兩碗糊塗,就讓我們等一下,他要給學生先把早飯安排了,好讓學生早點去學校。
“四個豆腐卷,一杯豆漿。”
“好嘞,同學你拿好,門口牆上二維碼掃一下。”
“一個騰煎餅,一杯小米粥。”
“好嘞,給,同學,門口掃碼。”
“稱3塊錢青椒雞蛋餅,一瓶冰紅茶,冰紅茶我自己冰箱裏拿。”
“好嘞,拿好,一共6塊,門口掃碼。”
……
一份一份,爭先恐後,等了好一陣,老板才給這幫孩子伺候完。
我與小雪自己夾了小鹹菜放在碟子裏端過來,配合著糊塗還挺好喝。
不一會兒,老板送來了兩張菜煎餅,“贛榆特色,外地可沒有這麽多菜的騰煎餅。”
我們謝過老板,跟小雪研究起這煎餅到底與南京的有什麽不同。
旁邊桌坐著爺孫倆,爺爺告訴孫子,周末要帶著他去醫院把把脈。
孫子問為什麽是把脈,而不是用儀器檢查。
爺爺說,醫院儀器檢查,有時候要抽血啊,驗尿啊,x光啊,對身體來說有時候都是一些負擔。沒有中醫把脈來的清爽快捷,而且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就能感知到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了,對孩子、孕婦、老年人,這種診斷手法,最為友好。
我們觀察了一下那個爺爺口中說要帶去把脈的孩子,外表看上去挺健康,就是瘦了點,麵色有點暗淡,其它好像也沒什麽。
“中醫真有那麽神奇嗎,把把脈就可以給人診斷了?”
小雪頭一次聽說中醫診所問診的事情,感覺這些很不可思議。
“中醫一直都有啊,人民醫院、中醫院,哪個城市都有啊。”
我倒是覺得挺平常,每家醫院都有每家醫院的特長,治病救人的宗旨都是一樣的,隻是治病過程中使用的手段不一樣而已。
西醫借助儀器,中醫借助“望聞問切”。
“想嚐試不?”
我也沒見過中醫看病,跟小雪一樣的好奇,也想去看看,瞧一瞧中醫看病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本來吃過早飯想帶你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的,儀器檢查得出的是分析數據,比較直觀,但是數據單子自己是看不懂的。
中醫就談話聊天形式的,再結合脈象,就能對身體有大致的了解了。
我覺得中醫是很神秘的,通過幾根手指就可以探知人的身體狀況,就有點玄學的意思了。
“去倒是想去,就是不知道到哪裏去找那種白胡子的老中醫呀?”
“我這就給你去問。”
我挪一步到老人麵前,詳細詢問了那位爺爺所說的中醫是哪裏的,地址要過來,醫生姓名要過來,準備吃過早飯就去會一會老中醫。
“你說這個能靠譜嘛,要不我們還是去大醫院檢查吧,我怕中醫那裏故弄玄虛,不準確的。到時候白白浪費了時間不說,還糟踐了身體。”
“沒事兒,別慌,有我給你打頭陣呢,你放一萬個心,不會亂來的。”
菜煎餅挺好吃,一個人一張根本吃不下,還是北方的美食量大實惠,好吃不貴。
想想南京的騰煎餅,一張麵皮,一個雞蛋,有良心的放點土豆絲、海帶絲,再給你點生菜填充一下,顯得煎餅大一些。
好多地方就是一張麵皮,打個雞蛋,放點醬,再放上一張薄脆,兩頁生菜,看上去寒酸無比,價格卻不少收,五塊八塊的收錢。
這要拿來跟贛榆的騰煎餅相比,那都是弟弟,簡直就是在騙錢,那都是丐版騰煎餅。
我身為南京人,還是覺得北方的食物更加豐富一些,這個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就是北方是糧食的主產區,就地取材的食物,運用起來更方便,花樣也就會更豐富,量也會更大。
贛榆的騰煎餅裏的菜不僅內容豐富,菜量還大,白菜、胡蘿卜、韭菜、西葫蘆、雞蛋、火腿腸,這些菜加到煎餅裏,可想而知得有多好吃。
小雪說,來到蘇北,才知道吃的東西可以這麽好吃,內容可以這麽豐富,關鍵是價格真的好便宜。
而且吧,贛榆人的口音真的好獨特,有點類似山東口音,但又有所不同,口音沒有那麽重。
與市區的口音相比,也是一點瓜葛沒有,就是完全獨立的語言體係。
我說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的飲食,當地的氣候,當地的地形,都決定著一個地方的人文與風俗,所以走到哪裏都會有當地的地方特色,這是好多因素決定的。
“那我們吃了當地的美食,會不會就能講當地的話了?”
小雪吸溜著糊塗,很是認真的反問道。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反正當年學英語,我經常去吃肯德基與麥當勞,英語依然一塌糊塗。”
語言是個長期的進化過程,當你生活在那種文化氛圍裏,有那個語言環境,你不用刻意去學,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你就會說了。
我們其實好多時候都是憑空想象的學習,想當然的就以為人家那裏是什麽什麽樣的,你的認知決定了你永遠也體會不到別樣的生活方式,你總會拿自己知道的去對標別處的文化,以為你所處的環境與他人的是一樣的,其實現實跟這肯定完全不同。
小雪知道我說的意思,其實她那麽說隻是開玩笑。
我們聽著當地人跟這稀粥叫“糊特”,跟煎餅叫“煎沫”,能聽懂,就是口音很獨特。
能聽懂,你卻不會這麽表達,更模仿不出那種獨特的語言味道,就是很奇妙的感觀。
我們與周圍人交流,我們想更多聽一些這樣的話語,感覺很好玩,他們有時候說著說著也會被我們帶跑偏,說起當地人口中的普通話。
其實我想說,他們的普通話,一點不普通,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當地人稱之為“蓋普”,就是贛(gai,四聲)榆普通話。
我們也跟著學了一點當地的話,就是一些詞語用當地語言的說法。
比如說:“這小丫嫩俊(zun四聲)的!”
還比如:“這小夥嫩帥的!”
還有,“哈糊特,吃煎沫,就老鹹菜,摳好吃了。”
我與小雪學了半天,嘴都瓢了,口音都跑偏了,還是沒有說出當地的味道。
與一屋子大半的小學生在一起吃飯,是非常熱鬧的,一旦有了什麽話題,小孩子們總是樂於參與進來。
詢問我們是哪個中學的,我說我們都已經畢業參加工作了,他們根本不信,說我們一定是逃課出來談戀愛的情侶,問我們怕不怕被老師抓到?
我說小孩子懂什麽談戀愛的,要好好上學,別好奇這些亂七八糟的,長大了你們也會經曆的。
小孩子憨笑起來就很可愛,有的男生還被講害羞了,有些臉紅。
當然也有膽大的,問我們有沒有牽過手,一個小胖把兩個大拇指抵到一起,上下彎曲,還對著我們不停地挑眉壞笑,小表情很是到位。
“啥意思?”我問道。
一個瘦一點的小孩子搶答道:“就是親親!”
“我了個去,小孩子懂什麽,電視劇裏的鏡頭看多了吧,咋什麽都敢問了。”
我都有點給這幫小學生整不會了,太敢問了。
我接著說道:“要好好上學,別老關心大人間的這點事。”
現在的小孩這是不得了,比我們小時候懂的多得多,關鍵是敢講,思想更開放,不知道家裏大人都知不知道他們的想法。
付了錢,我與小雪幾乎是落荒而逃,再問,老底子都要被這幫孩子問個底朝天了。
他們沒進來之前都已經座無虛席,這一下子進來十幾二十個學生,店內就有點忙不過來了。
老板給我們端來兩碗糊塗,就讓我們等一下,他要給學生先把早飯安排了,好讓學生早點去學校。
“四個豆腐卷,一杯豆漿。”
“好嘞,同學你拿好,門口牆上二維碼掃一下。”
“一個騰煎餅,一杯小米粥。”
“好嘞,給,同學,門口掃碼。”
“稱3塊錢青椒雞蛋餅,一瓶冰紅茶,冰紅茶我自己冰箱裏拿。”
“好嘞,拿好,一共6塊,門口掃碼。”
……
一份一份,爭先恐後,等了好一陣,老板才給這幫孩子伺候完。
我與小雪自己夾了小鹹菜放在碟子裏端過來,配合著糊塗還挺好喝。
不一會兒,老板送來了兩張菜煎餅,“贛榆特色,外地可沒有這麽多菜的騰煎餅。”
我們謝過老板,跟小雪研究起這煎餅到底與南京的有什麽不同。
旁邊桌坐著爺孫倆,爺爺告訴孫子,周末要帶著他去醫院把把脈。
孫子問為什麽是把脈,而不是用儀器檢查。
爺爺說,醫院儀器檢查,有時候要抽血啊,驗尿啊,x光啊,對身體來說有時候都是一些負擔。沒有中醫把脈來的清爽快捷,而且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就能感知到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了,對孩子、孕婦、老年人,這種診斷手法,最為友好。
我們觀察了一下那個爺爺口中說要帶去把脈的孩子,外表看上去挺健康,就是瘦了點,麵色有點暗淡,其它好像也沒什麽。
“中醫真有那麽神奇嗎,把把脈就可以給人診斷了?”
小雪頭一次聽說中醫診所問診的事情,感覺這些很不可思議。
“中醫一直都有啊,人民醫院、中醫院,哪個城市都有啊。”
我倒是覺得挺平常,每家醫院都有每家醫院的特長,治病救人的宗旨都是一樣的,隻是治病過程中使用的手段不一樣而已。
西醫借助儀器,中醫借助“望聞問切”。
“想嚐試不?”
我也沒見過中醫看病,跟小雪一樣的好奇,也想去看看,瞧一瞧中醫看病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本來吃過早飯想帶你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的,儀器檢查得出的是分析數據,比較直觀,但是數據單子自己是看不懂的。
中醫就談話聊天形式的,再結合脈象,就能對身體有大致的了解了。
我覺得中醫是很神秘的,通過幾根手指就可以探知人的身體狀況,就有點玄學的意思了。
“去倒是想去,就是不知道到哪裏去找那種白胡子的老中醫呀?”
“我這就給你去問。”
我挪一步到老人麵前,詳細詢問了那位爺爺所說的中醫是哪裏的,地址要過來,醫生姓名要過來,準備吃過早飯就去會一會老中醫。
“你說這個能靠譜嘛,要不我們還是去大醫院檢查吧,我怕中醫那裏故弄玄虛,不準確的。到時候白白浪費了時間不說,還糟踐了身體。”
“沒事兒,別慌,有我給你打頭陣呢,你放一萬個心,不會亂來的。”
菜煎餅挺好吃,一個人一張根本吃不下,還是北方的美食量大實惠,好吃不貴。
想想南京的騰煎餅,一張麵皮,一個雞蛋,有良心的放點土豆絲、海帶絲,再給你點生菜填充一下,顯得煎餅大一些。
好多地方就是一張麵皮,打個雞蛋,放點醬,再放上一張薄脆,兩頁生菜,看上去寒酸無比,價格卻不少收,五塊八塊的收錢。
這要拿來跟贛榆的騰煎餅相比,那都是弟弟,簡直就是在騙錢,那都是丐版騰煎餅。
我身為南京人,還是覺得北方的食物更加豐富一些,這個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就是北方是糧食的主產區,就地取材的食物,運用起來更方便,花樣也就會更豐富,量也會更大。
贛榆的騰煎餅裏的菜不僅內容豐富,菜量還大,白菜、胡蘿卜、韭菜、西葫蘆、雞蛋、火腿腸,這些菜加到煎餅裏,可想而知得有多好吃。
小雪說,來到蘇北,才知道吃的東西可以這麽好吃,內容可以這麽豐富,關鍵是價格真的好便宜。
而且吧,贛榆人的口音真的好獨特,有點類似山東口音,但又有所不同,口音沒有那麽重。
與市區的口音相比,也是一點瓜葛沒有,就是完全獨立的語言體係。
我說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的飲食,當地的氣候,當地的地形,都決定著一個地方的人文與風俗,所以走到哪裏都會有當地的地方特色,這是好多因素決定的。
“那我們吃了當地的美食,會不會就能講當地的話了?”
小雪吸溜著糊塗,很是認真的反問道。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反正當年學英語,我經常去吃肯德基與麥當勞,英語依然一塌糊塗。”
語言是個長期的進化過程,當你生活在那種文化氛圍裏,有那個語言環境,你不用刻意去學,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你就會說了。
我們其實好多時候都是憑空想象的學習,想當然的就以為人家那裏是什麽什麽樣的,你的認知決定了你永遠也體會不到別樣的生活方式,你總會拿自己知道的去對標別處的文化,以為你所處的環境與他人的是一樣的,其實現實跟這肯定完全不同。
小雪知道我說的意思,其實她那麽說隻是開玩笑。
我們聽著當地人跟這稀粥叫“糊特”,跟煎餅叫“煎沫”,能聽懂,就是口音很獨特。
能聽懂,你卻不會這麽表達,更模仿不出那種獨特的語言味道,就是很奇妙的感觀。
我們與周圍人交流,我們想更多聽一些這樣的話語,感覺很好玩,他們有時候說著說著也會被我們帶跑偏,說起當地人口中的普通話。
其實我想說,他們的普通話,一點不普通,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當地人稱之為“蓋普”,就是贛(gai,四聲)榆普通話。
我們也跟著學了一點當地的話,就是一些詞語用當地語言的說法。
比如說:“這小丫嫩俊(zun四聲)的!”
還比如:“這小夥嫩帥的!”
還有,“哈糊特,吃煎沫,就老鹹菜,摳好吃了。”
我與小雪學了半天,嘴都瓢了,口音都跑偏了,還是沒有說出當地的味道。
與一屋子大半的小學生在一起吃飯,是非常熱鬧的,一旦有了什麽話題,小孩子們總是樂於參與進來。
詢問我們是哪個中學的,我說我們都已經畢業參加工作了,他們根本不信,說我們一定是逃課出來談戀愛的情侶,問我們怕不怕被老師抓到?
我說小孩子懂什麽談戀愛的,要好好上學,別好奇這些亂七八糟的,長大了你們也會經曆的。
小孩子憨笑起來就很可愛,有的男生還被講害羞了,有些臉紅。
當然也有膽大的,問我們有沒有牽過手,一個小胖把兩個大拇指抵到一起,上下彎曲,還對著我們不停地挑眉壞笑,小表情很是到位。
“啥意思?”我問道。
一個瘦一點的小孩子搶答道:“就是親親!”
“我了個去,小孩子懂什麽,電視劇裏的鏡頭看多了吧,咋什麽都敢問了。”
我都有點給這幫小學生整不會了,太敢問了。
我接著說道:“要好好上學,別老關心大人間的這點事。”
現在的小孩這是不得了,比我們小時候懂的多得多,關鍵是敢講,思想更開放,不知道家裏大人都知不知道他們的想法。
付了錢,我與小雪幾乎是落荒而逃,再問,老底子都要被這幫孩子問個底朝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