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礦老了,但還在堅持。不是他貪戀首輔權位,是真的想要輔助崇禎解決眼前的爛攤子。
因為呂建先幹倒了周廷儒,又弄死了溫體仁。蝴蝶效應之下,現在大明的朝堂,沒了這兩個攪屎棍,雖然朝堂依舊是東林黨人的一言堂,但他們內部之間的派係鬥爭,也不那麽激烈了。
而在這次勤王戰爭之中,對內閣首輔唿聲最高的錢謙益,因為惡心了崇禎皇帝,他的上位也就絕了可能。
如此一來,本來早就應該被錢謙益,周廷儒,溫體仁等人排擠出朝堂的黃礦,就自然而然留在了這個位置上。
從現在來看,黃礦也深得崇禎皇帝的信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將在這個位置上做到老死。
這樣一來,崇禎走馬燈一般,更換50多個內閣首輔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頻繁的更換第2把手,臣權的代言人,對整個朝堂的政治穩定是不利的。更對君臣雙方的融洽關係也不利。
現在狀況似乎在向好的一麵發展。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了。
滿清皇太極,為了能夠騰出手來,全力對付死對頭呂建的東江鎮,趁著呂建也在休整恢複的時候,冒著巨大的風險,率領四千正黃旗中精銳的精銳,禦駕親征,對林丹汗展開了一場絕死的進攻。
麵對雄才偉略的皇太極,誌大才疏的林丹汗,雖然用食鹽貿易壟斷的辦法,團結了周圍的部落,但依舊難以挽迴他的失敗,被皇太極一路窮追猛打,給追到青海去了。而巴特,不得不再次投降了滿清皇太極。這才保住自己部落的生存。
皇太極如願以償,將整個蒙古,納入了大清的版圖。
而這件巨大的戰略狀況出現,對大明的打擊是沉重的。
他不但讓滿清,順利的征服了整個蒙古地區,讓滿清的國土麵積和人口,得到了翻幾倍的增長,已經可以有足夠的兵源,組建蒙古八旗了。
這樣一來,滿清對大明的威脅就更加嚴重了。
而對大明第2個打擊,就是林丹汗逃亡了,食鹽對蒙古的貿易,就沒有了代理人,皇商隊,就徹底斷絕了利潤收入。
流入內帑的銀子就劇烈的減少,上繳戶部的稅銀徹底斷絕,這給本來就不太豐足的大明財政,雪上加霜。
而正如呂建分析的那樣,孫師傅又在遼西獅子大開口了。他要重新建立大淩河和前衛又衛,一張嘴就要白銀兩百萬兩。
這一下,原先準備拔給盧象升這個新提拔的西北五省督師,用於整軍剿匪的錢糧,就徹底的不能實現了。
如此一來,原本一片光明呂建的西北布局,就再也難以維持了。快速剿滅流寇,穩定西北局麵大後方的設計,也就變得遙遙無期了。
雖然盧象升盡職盡責,帶著沒有錢糧的軍隊,依舊在和流寇死戰,但那已經難以挽迴局麵了。
現在崇禎和黃礦,已經在心中隱隱的後悔,當初自己做的自以為聰明安排了。
而就在這一對師生暗中後悔的時候,袁可立的一分長長的奏折,用六百裏加急的速度送進了內閣。
黃礦匆匆瀏覽一遍之後,就直接夾著它,麵見崇禎皇帝。
事事不順的崇禎,這一段時間真的有些彷徨茫然。
這時候在心中,他已經開始懷念呂建在自己身邊的日子了。
麵對這諸多的困難問題,每一件事出現讓他束手無策的時候,他的心中就不由的冒出一個想法:“如果我那個別扭朋友在我的身邊,他會怎麽樣來解決這件事情呢?”
當然答案是讓他失望的,因為他已經將呂建踢到了東江鎮了。而沒有了拿捏呂建的手段,你再讓呂建來做不屬於他做的事,也是不可能了。
當然,崇禎是要麵子的,他也絕對不會拉下臉來,低聲下氣的再求呂建給他答疑解惑。
結果各種各樣的煩惱,讓他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臣子們總是被他無端指責,弄的臣子們,大氣都不敢出來,更何來為他出謀劃策?
結果他就越來越認為臣子都是無能,看他們更不順眼了,打板子,罷官降級更加家常便飯,讓臣子們更不敢做事了。
短短時間,崇禎就弄到除了老師黃礦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困坐愁城一籌莫展,突然間王承恩進來稟報:“皇上,黃師傅宮門外求見。”
一聽說自己的老師黃礦求見,崇禎似乎抓到了主心骨,立刻吩咐:“請黃師傅進宮。”
黃礦進來了,崇禎看到他雪白的胡須頭發,那已經微微弓了的腰,眼角不由得一熱。
這應該是含兒弄孫的老人,卻依舊在為自己不辭辛勞的奔波,自己的朝堂,怎麽弄到了這種真正無人可用的地步了呢?
趕緊站起來,還不等黃礦施禮,就立刻說道:“老師傅免禮,賜座看茶。有什麽事喘口氣再說。”
黃礦坐下拱手:“老臣今日求見,是有要事要說,請皇上召見內閣行走蔣哲誠,一起參考。”
當初,蔣哲誠堅守鋼鐵城,一戰有功。他的能力更被黃礦認可,於是就將他要到了內閣作為行走,自己悉心教導,希望未來他能接替自己的職務。
然而經過上次“呂建出逃”事件之後,原本也認可他能力的崇禎皇帝的疑心病,老毛病又犯了。
他認為這個蔣哲誠,歸根到底還是呂建的人,就對他有些不放心了,也對他明顯的疏遠了。
皇上對自己的態度的轉變,蔣哲誠立刻就感覺到了。
為了避嫌,同時感覺到在在內閣之中行走,自己的前途也沒有什麽光明,不能讓自己施展自己的抱負。
於是幾次上書,要求外放到地方,哪怕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知府當,也比在這裏被冷落要強上許多。
崇禎是本想答應他的,現在大明的地方官員很缺,安置他的地方有很多。防歸防,畢竟有才幹的人,還是要用的嗎。
結果曆來是溫順順從的黃礦,這次卻執拗的駁迴了皇帝的想法,而且更堅持將這個未來的才俊帶在身邊。即便每一次獨對崇禎皇帝的時候,也盡可能的將他招過來,讓他在自己和皇帝的問對之中,學習經驗。
這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看到了崇禎的猶豫,黃礦苦笑道:“臣老了,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而放眼滿朝的朝臣,能夠接替老臣輔佐皇上的,幾乎沒有,即便略微能勝任的,也都七老八十,幹不了幾天,就得換人,那樣,對朝廷局麵實在不利。
麵對這困難的時局,培養一個精力充沛,而且能力足夠的年輕人,接替老臣的位置,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隻有一個能力足夠,而又年輕的人,坐在這個位置上,才能不會出現走馬燈一般的更換首輔,讓朝堂的局勢穩定啊。”
“那要再出現一個張居正呢?”
這話聊的就有些尷尬了.
黃礦就再此耐心解釋:“以老臣的眼光,蔣哲誠是不會像張居正那樣成為權臣的。但現在大明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那真出一個張居正那樣的能臣,豈不是大明之幸。”
然後再次苦口婆心開解這個崇禎皇帝:“而在一個能臣的輔助之下,讓大明走出困境,到那時候,留任與罷免,不還是在皇上您的手中嗎。”
在這樣苦口婆心的勸解,崇禎這才打開心結,命令小太監,去宣蔣哲誠進宮議政。
因為呂建先幹倒了周廷儒,又弄死了溫體仁。蝴蝶效應之下,現在大明的朝堂,沒了這兩個攪屎棍,雖然朝堂依舊是東林黨人的一言堂,但他們內部之間的派係鬥爭,也不那麽激烈了。
而在這次勤王戰爭之中,對內閣首輔唿聲最高的錢謙益,因為惡心了崇禎皇帝,他的上位也就絕了可能。
如此一來,本來早就應該被錢謙益,周廷儒,溫體仁等人排擠出朝堂的黃礦,就自然而然留在了這個位置上。
從現在來看,黃礦也深得崇禎皇帝的信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將在這個位置上做到老死。
這樣一來,崇禎走馬燈一般,更換50多個內閣首輔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頻繁的更換第2把手,臣權的代言人,對整個朝堂的政治穩定是不利的。更對君臣雙方的融洽關係也不利。
現在狀況似乎在向好的一麵發展。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了。
滿清皇太極,為了能夠騰出手來,全力對付死對頭呂建的東江鎮,趁著呂建也在休整恢複的時候,冒著巨大的風險,率領四千正黃旗中精銳的精銳,禦駕親征,對林丹汗展開了一場絕死的進攻。
麵對雄才偉略的皇太極,誌大才疏的林丹汗,雖然用食鹽貿易壟斷的辦法,團結了周圍的部落,但依舊難以挽迴他的失敗,被皇太極一路窮追猛打,給追到青海去了。而巴特,不得不再次投降了滿清皇太極。這才保住自己部落的生存。
皇太極如願以償,將整個蒙古,納入了大清的版圖。
而這件巨大的戰略狀況出現,對大明的打擊是沉重的。
他不但讓滿清,順利的征服了整個蒙古地區,讓滿清的國土麵積和人口,得到了翻幾倍的增長,已經可以有足夠的兵源,組建蒙古八旗了。
這樣一來,滿清對大明的威脅就更加嚴重了。
而對大明第2個打擊,就是林丹汗逃亡了,食鹽對蒙古的貿易,就沒有了代理人,皇商隊,就徹底斷絕了利潤收入。
流入內帑的銀子就劇烈的減少,上繳戶部的稅銀徹底斷絕,這給本來就不太豐足的大明財政,雪上加霜。
而正如呂建分析的那樣,孫師傅又在遼西獅子大開口了。他要重新建立大淩河和前衛又衛,一張嘴就要白銀兩百萬兩。
這一下,原先準備拔給盧象升這個新提拔的西北五省督師,用於整軍剿匪的錢糧,就徹底的不能實現了。
如此一來,原本一片光明呂建的西北布局,就再也難以維持了。快速剿滅流寇,穩定西北局麵大後方的設計,也就變得遙遙無期了。
雖然盧象升盡職盡責,帶著沒有錢糧的軍隊,依舊在和流寇死戰,但那已經難以挽迴局麵了。
現在崇禎和黃礦,已經在心中隱隱的後悔,當初自己做的自以為聰明安排了。
而就在這一對師生暗中後悔的時候,袁可立的一分長長的奏折,用六百裏加急的速度送進了內閣。
黃礦匆匆瀏覽一遍之後,就直接夾著它,麵見崇禎皇帝。
事事不順的崇禎,這一段時間真的有些彷徨茫然。
這時候在心中,他已經開始懷念呂建在自己身邊的日子了。
麵對這諸多的困難問題,每一件事出現讓他束手無策的時候,他的心中就不由的冒出一個想法:“如果我那個別扭朋友在我的身邊,他會怎麽樣來解決這件事情呢?”
當然答案是讓他失望的,因為他已經將呂建踢到了東江鎮了。而沒有了拿捏呂建的手段,你再讓呂建來做不屬於他做的事,也是不可能了。
當然,崇禎是要麵子的,他也絕對不會拉下臉來,低聲下氣的再求呂建給他答疑解惑。
結果各種各樣的煩惱,讓他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臣子們總是被他無端指責,弄的臣子們,大氣都不敢出來,更何來為他出謀劃策?
結果他就越來越認為臣子都是無能,看他們更不順眼了,打板子,罷官降級更加家常便飯,讓臣子們更不敢做事了。
短短時間,崇禎就弄到除了老師黃礦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困坐愁城一籌莫展,突然間王承恩進來稟報:“皇上,黃師傅宮門外求見。”
一聽說自己的老師黃礦求見,崇禎似乎抓到了主心骨,立刻吩咐:“請黃師傅進宮。”
黃礦進來了,崇禎看到他雪白的胡須頭發,那已經微微弓了的腰,眼角不由得一熱。
這應該是含兒弄孫的老人,卻依舊在為自己不辭辛勞的奔波,自己的朝堂,怎麽弄到了這種真正無人可用的地步了呢?
趕緊站起來,還不等黃礦施禮,就立刻說道:“老師傅免禮,賜座看茶。有什麽事喘口氣再說。”
黃礦坐下拱手:“老臣今日求見,是有要事要說,請皇上召見內閣行走蔣哲誠,一起參考。”
當初,蔣哲誠堅守鋼鐵城,一戰有功。他的能力更被黃礦認可,於是就將他要到了內閣作為行走,自己悉心教導,希望未來他能接替自己的職務。
然而經過上次“呂建出逃”事件之後,原本也認可他能力的崇禎皇帝的疑心病,老毛病又犯了。
他認為這個蔣哲誠,歸根到底還是呂建的人,就對他有些不放心了,也對他明顯的疏遠了。
皇上對自己的態度的轉變,蔣哲誠立刻就感覺到了。
為了避嫌,同時感覺到在在內閣之中行走,自己的前途也沒有什麽光明,不能讓自己施展自己的抱負。
於是幾次上書,要求外放到地方,哪怕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知府當,也比在這裏被冷落要強上許多。
崇禎是本想答應他的,現在大明的地方官員很缺,安置他的地方有很多。防歸防,畢竟有才幹的人,還是要用的嗎。
結果曆來是溫順順從的黃礦,這次卻執拗的駁迴了皇帝的想法,而且更堅持將這個未來的才俊帶在身邊。即便每一次獨對崇禎皇帝的時候,也盡可能的將他招過來,讓他在自己和皇帝的問對之中,學習經驗。
這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看到了崇禎的猶豫,黃礦苦笑道:“臣老了,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而放眼滿朝的朝臣,能夠接替老臣輔佐皇上的,幾乎沒有,即便略微能勝任的,也都七老八十,幹不了幾天,就得換人,那樣,對朝廷局麵實在不利。
麵對這困難的時局,培養一個精力充沛,而且能力足夠的年輕人,接替老臣的位置,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隻有一個能力足夠,而又年輕的人,坐在這個位置上,才能不會出現走馬燈一般的更換首輔,讓朝堂的局勢穩定啊。”
“那要再出現一個張居正呢?”
這話聊的就有些尷尬了.
黃礦就再此耐心解釋:“以老臣的眼光,蔣哲誠是不會像張居正那樣成為權臣的。但現在大明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那真出一個張居正那樣的能臣,豈不是大明之幸。”
然後再次苦口婆心開解這個崇禎皇帝:“而在一個能臣的輔助之下,讓大明走出困境,到那時候,留任與罷免,不還是在皇上您的手中嗎。”
在這樣苦口婆心的勸解,崇禎這才打開心結,命令小太監,去宣蔣哲誠進宮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