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謙益站出來,也開始極力推薦呂建的時候,保皇黨才看出來這裏的陷阱圈套。於是,王建國站出來:“皇上,呂大人是先皇欽定的參知政事,皇上備詢。如果將呂大人派到南方去,就違背了先皇的遺命,不妥。”
這個帽子扣的紮實。
崇禎現在的心情是,自己想要把這個經常和自己,治國理念不同的家夥,踢出朝堂,讓自己實現自己理想的治國。
這個海事衙門尚書的職務,黃礦將這個衙門直接提拔到和六部平級,正好可以安置呂建,然後讓他到上海,而不被人詬病自己寡恩對待功臣。
但是,王建國的提議,卻不得不讓他重新考慮這件事了。
呂建的這個參知政事,天下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哥哥,為自己量身定做的職務,就是想讓呂建幫助自己,治理這個國家。而呂建建立的這個保皇黨,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是哥哥為了自己在打倒閹黨之後,不再被一言堂的東林黨人架空,而設定的。
從這一點上看,哥哥對自己可說是用心良苦。
雖然這樣的安排,並不被自己喜歡,但真要將呂建踢出朝堂,就等於違背了先皇的遺詔意思。
先皇哥哥屍骨未寒,自己就違背了他的遺命,這會被人詬病自己人性涼薄。
同時在乾清宮,當著所有內閣和科道官員,留下遺言,將呂建魏忠賢王體乾等人,囑托為托孤重臣。
結果現在三個托孤之臣,其中魏忠賢和王體乾被自己剮了,再把這個弄了,那自己在世人麵前的形象就徹底崩潰了。
同時他也從自己孤單時候,呂建就跳出來給自己當槍,那還一紮一個準上看,自己還真不能讓他離開。平時可以不用嘛,但用時候得抓得到。
對,不能讓他離開朝堂。尤其是黃礦等設計的那個位置,實在太遠了,其目的就是要讓呂建遠離朝堂,其實就是遠離自己。
哈,你們東林對呂建怕啦,好事啊,那我更應該把他留在身邊了。
其實這時候的崇禎,潛意識裏,也開始厭煩東林了,也開始無意識中,形成了東林反對的,我支持的思想了。
隻不過曆史上,他沒有呂建,隻能和東林赤膊上陣短兵肉搏,最終弄成君視臣為寇仇,臣視君為死敵的局麵。君臣同心合力,玩崩了大明。
在王建國的大帽子下,崇禎也借坡下驢挽留呂建:“諸位愛卿不要爭論了,王愛卿說的對,呂愛卿受先帝遺詔托孤,有時刻匡正朕的得失之責,是不能離開朕的左右的。所以,海事衙門總理大臣的職務,是不適合他的。還是按照參知政事呂大人的提議,請徐老愛卿辛苦。”
徐光啟也是天啟的老師,也是旁聽生自學學霸朱由檢的老師,所以他對徐光啟也保持著一份尊重。
“不知徐老愛卿可否屈就?”
徐光啟就在大殿裏,這幾天關於開海的爭論,他是都有參與的。雖然他沒有參加辯論,但他比別人要開放的多的思想,讓他認為呂建提議開海,是正確的。
為此在迴到自己的府裏的時候,也曾經輾轉反側,思考規劃這個衙門如何運作。雖然他沒有那個野心,但他準備為即將上任的同僚,盡一份心。
結果今天朝堂,黃礦首先將這個衙門,拔高到了和六部平等,這當時還讓徐光啟,很是欣慰了一把。在他認為,這些冥頑不靈的東林黨人,終於重視起來了這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而當呂建推薦自己,做這個海事衙門的總理大臣的時候,他不由得心中一動。他不是為了那個權位,而是為了自己能夠實實在在的幹點事,為這個國家真正出點力。
而當東林黨人將這個衙門設立在上海,再全力推薦呂建的時候,徐光啟這才真正感到了,東林黨的別有用心。
至於呂建在不在朝堂,徐光啟並不在乎,因為他和呂建的交情也不深。
他在乎的是,呂建那種有異於常人的治國手段方法,和自己這個具有開闊視野,受西方文化深刻影響的思想,無形中有著共鳴。
這樣想來,呂建是不應該離開朝堂的,而是應該利用他的能力,將這種開放的思想,在朝堂上推廣,而自己應該下去辦點實事,與他相互唿應。
當這時候崇禎詢問自己意見的時候,徐光啟站出來,根本就沒有玩文人那種三推三讓的謙遜,而是直接麵對崇禎:“臣為能實實在在的為朝廷做一些事,而感到榮幸。臣感謝皇上的知遇之恩,臣謝主隆恩。”
這麽幹脆就接受了,東林原先當然還以為,徐光啟會配合同黨實現目標呢,卻不想他直接攪黃了這件事。
噢,對了,曆來東林在首善書院開會,都沒有請這位徐光啟過去參加。失算啦。
徐光啟,你在關鍵時候,貪戀權力,你不是君子,你出賣了黨。你是叛徒。你必須被打倒。
那內閣不同意徐光啟的任命行不行?按照明朝的製度,不行。
國家的事情,內閣的臣權和皇權互相製衡,皇上同意的,內閣不同意,就等於白說;而內閣同意的,皇上不同意,也是白說。
但皇帝對一件事,隻能三駁,然後內閣還是堅持,那就可以執行了。實際上,這個老大帝國,是由臣子真正管理運作的。
雖然這樣,降低了辦事效率,但好處就是不會在政策上,出現大的偏差,而當年永樂設計的這個架構,就是借鑒了曆朝曆代,出現昏聵無能的皇帝而亡國的悲劇設定的。未來,真如曆史上,自己的子孫出現傻子白癡,這個老大帝國依舊能正常運轉,保證自己的子孫永遠是皇帝,保證自己的江山萬代相傳。
他做到了,大明的確因為這個製度,沒有出現昏君暴君禍國。但也很少出現偉大的明君,倒是不著調的奇葩的很多。
至於最終還是滅亡了,那是朱由檢和群臣共同努力的結果。
但在任免官員上,就不同了,這個,內閣隻有推薦的權力,而絕對沒有實際任免的權力。
真正官員的任免權力,就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中,這才能保證皇權的至高無上。
所以,崇禎同意徐光啟出任海事衙門總理大臣一職,內閣不能反駁,即便東林內閣全體反對,也不行。
而要想打倒這個攪局的叛徒,你隻能彈劾他,最終逼迫皇帝罷免他。
崇禎對徐光啟,能如此幹脆的接下這個差遣,非常滿意,和氣的詢問:“老大人,您對這個海事衙門有什麽看法嗎?”
這樣一問,東林黨人立刻打起精神,隻要徐光啟一說加稅,一說收管理費,大家就準備立刻展開攻擊,讓這個連印都沒看到的老頭,立刻滾下台。
徐光啟迴答:“開海事,臣已經聽了全程,臣認為,海事衙門的職責,就是一個宗旨。”
“什麽宗旨?”
“外引內輸。”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東林當時差點差氣。
皇上指使呂建跳出來,弄出個海事衙門,不就是保住市舶司嗎,保住市舶司的目的,不就是收錢嗎,你這算什麽,你不談錢,就違背了皇上的意思啦,你不談錢,我們怎麽彈劾你啊。
崇禎納悶:“就這麽簡單?”
徐光啟點頭:“就這麽簡單。”
呂建股掌,孤獨的掌聲分外響亮。“徐大人總結,太精辟了,太好了。”
徐光啟笑問:“呂大人,你懂我的意思?”
“徐大人的意思正是我的意思,這才是開海的實際意義所在。如此,徐大人一定能把這事情辦好。”
崇禎一臉懵,開海不是為了賺錢嗎,怎麽轉到這裏去啦。你不給朕賺錢,我費這麽大勁幹什麽?
徐光啟給崇禎解釋道:“我的衙門,要做的,就是有計劃的引進我們大明沒有的。比如高產的糧食品種,國外先進的技術,還有大明緊缺的白銀。而又是有計劃的輸出我們多餘的,比如瓷器,茶葉,煙草,等等,安置無地的百姓,讓他們做工養家糊口,富裕民間,豐盈國庫。”
總算提到錢啦,而且還是如此不談利的提及,崇禎興奮的豁然起身,直接鼓掌:“好,老大人,立刻就辦。朕,看好你和你的衙門。”
這個帽子扣的紮實。
崇禎現在的心情是,自己想要把這個經常和自己,治國理念不同的家夥,踢出朝堂,讓自己實現自己理想的治國。
這個海事衙門尚書的職務,黃礦將這個衙門直接提拔到和六部平級,正好可以安置呂建,然後讓他到上海,而不被人詬病自己寡恩對待功臣。
但是,王建國的提議,卻不得不讓他重新考慮這件事了。
呂建的這個參知政事,天下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哥哥,為自己量身定做的職務,就是想讓呂建幫助自己,治理這個國家。而呂建建立的這個保皇黨,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是哥哥為了自己在打倒閹黨之後,不再被一言堂的東林黨人架空,而設定的。
從這一點上看,哥哥對自己可說是用心良苦。
雖然這樣的安排,並不被自己喜歡,但真要將呂建踢出朝堂,就等於違背了先皇的遺詔意思。
先皇哥哥屍骨未寒,自己就違背了他的遺命,這會被人詬病自己人性涼薄。
同時在乾清宮,當著所有內閣和科道官員,留下遺言,將呂建魏忠賢王體乾等人,囑托為托孤重臣。
結果現在三個托孤之臣,其中魏忠賢和王體乾被自己剮了,再把這個弄了,那自己在世人麵前的形象就徹底崩潰了。
同時他也從自己孤單時候,呂建就跳出來給自己當槍,那還一紮一個準上看,自己還真不能讓他離開。平時可以不用嘛,但用時候得抓得到。
對,不能讓他離開朝堂。尤其是黃礦等設計的那個位置,實在太遠了,其目的就是要讓呂建遠離朝堂,其實就是遠離自己。
哈,你們東林對呂建怕啦,好事啊,那我更應該把他留在身邊了。
其實這時候的崇禎,潛意識裏,也開始厭煩東林了,也開始無意識中,形成了東林反對的,我支持的思想了。
隻不過曆史上,他沒有呂建,隻能和東林赤膊上陣短兵肉搏,最終弄成君視臣為寇仇,臣視君為死敵的局麵。君臣同心合力,玩崩了大明。
在王建國的大帽子下,崇禎也借坡下驢挽留呂建:“諸位愛卿不要爭論了,王愛卿說的對,呂愛卿受先帝遺詔托孤,有時刻匡正朕的得失之責,是不能離開朕的左右的。所以,海事衙門總理大臣的職務,是不適合他的。還是按照參知政事呂大人的提議,請徐老愛卿辛苦。”
徐光啟也是天啟的老師,也是旁聽生自學學霸朱由檢的老師,所以他對徐光啟也保持著一份尊重。
“不知徐老愛卿可否屈就?”
徐光啟就在大殿裏,這幾天關於開海的爭論,他是都有參與的。雖然他沒有參加辯論,但他比別人要開放的多的思想,讓他認為呂建提議開海,是正確的。
為此在迴到自己的府裏的時候,也曾經輾轉反側,思考規劃這個衙門如何運作。雖然他沒有那個野心,但他準備為即將上任的同僚,盡一份心。
結果今天朝堂,黃礦首先將這個衙門,拔高到了和六部平等,這當時還讓徐光啟,很是欣慰了一把。在他認為,這些冥頑不靈的東林黨人,終於重視起來了這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而當呂建推薦自己,做這個海事衙門的總理大臣的時候,他不由得心中一動。他不是為了那個權位,而是為了自己能夠實實在在的幹點事,為這個國家真正出點力。
而當東林黨人將這個衙門設立在上海,再全力推薦呂建的時候,徐光啟這才真正感到了,東林黨的別有用心。
至於呂建在不在朝堂,徐光啟並不在乎,因為他和呂建的交情也不深。
他在乎的是,呂建那種有異於常人的治國手段方法,和自己這個具有開闊視野,受西方文化深刻影響的思想,無形中有著共鳴。
這樣想來,呂建是不應該離開朝堂的,而是應該利用他的能力,將這種開放的思想,在朝堂上推廣,而自己應該下去辦點實事,與他相互唿應。
當這時候崇禎詢問自己意見的時候,徐光啟站出來,根本就沒有玩文人那種三推三讓的謙遜,而是直接麵對崇禎:“臣為能實實在在的為朝廷做一些事,而感到榮幸。臣感謝皇上的知遇之恩,臣謝主隆恩。”
這麽幹脆就接受了,東林原先當然還以為,徐光啟會配合同黨實現目標呢,卻不想他直接攪黃了這件事。
噢,對了,曆來東林在首善書院開會,都沒有請這位徐光啟過去參加。失算啦。
徐光啟,你在關鍵時候,貪戀權力,你不是君子,你出賣了黨。你是叛徒。你必須被打倒。
那內閣不同意徐光啟的任命行不行?按照明朝的製度,不行。
國家的事情,內閣的臣權和皇權互相製衡,皇上同意的,內閣不同意,就等於白說;而內閣同意的,皇上不同意,也是白說。
但皇帝對一件事,隻能三駁,然後內閣還是堅持,那就可以執行了。實際上,這個老大帝國,是由臣子真正管理運作的。
雖然這樣,降低了辦事效率,但好處就是不會在政策上,出現大的偏差,而當年永樂設計的這個架構,就是借鑒了曆朝曆代,出現昏聵無能的皇帝而亡國的悲劇設定的。未來,真如曆史上,自己的子孫出現傻子白癡,這個老大帝國依舊能正常運轉,保證自己的子孫永遠是皇帝,保證自己的江山萬代相傳。
他做到了,大明的確因為這個製度,沒有出現昏君暴君禍國。但也很少出現偉大的明君,倒是不著調的奇葩的很多。
至於最終還是滅亡了,那是朱由檢和群臣共同努力的結果。
但在任免官員上,就不同了,這個,內閣隻有推薦的權力,而絕對沒有實際任免的權力。
真正官員的任免權力,就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中,這才能保證皇權的至高無上。
所以,崇禎同意徐光啟出任海事衙門總理大臣一職,內閣不能反駁,即便東林內閣全體反對,也不行。
而要想打倒這個攪局的叛徒,你隻能彈劾他,最終逼迫皇帝罷免他。
崇禎對徐光啟,能如此幹脆的接下這個差遣,非常滿意,和氣的詢問:“老大人,您對這個海事衙門有什麽看法嗎?”
這樣一問,東林黨人立刻打起精神,隻要徐光啟一說加稅,一說收管理費,大家就準備立刻展開攻擊,讓這個連印都沒看到的老頭,立刻滾下台。
徐光啟迴答:“開海事,臣已經聽了全程,臣認為,海事衙門的職責,就是一個宗旨。”
“什麽宗旨?”
“外引內輸。”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東林當時差點差氣。
皇上指使呂建跳出來,弄出個海事衙門,不就是保住市舶司嗎,保住市舶司的目的,不就是收錢嗎,你這算什麽,你不談錢,就違背了皇上的意思啦,你不談錢,我們怎麽彈劾你啊。
崇禎納悶:“就這麽簡單?”
徐光啟點頭:“就這麽簡單。”
呂建股掌,孤獨的掌聲分外響亮。“徐大人總結,太精辟了,太好了。”
徐光啟笑問:“呂大人,你懂我的意思?”
“徐大人的意思正是我的意思,這才是開海的實際意義所在。如此,徐大人一定能把這事情辦好。”
崇禎一臉懵,開海不是為了賺錢嗎,怎麽轉到這裏去啦。你不給朕賺錢,我費這麽大勁幹什麽?
徐光啟給崇禎解釋道:“我的衙門,要做的,就是有計劃的引進我們大明沒有的。比如高產的糧食品種,國外先進的技術,還有大明緊缺的白銀。而又是有計劃的輸出我們多餘的,比如瓷器,茶葉,煙草,等等,安置無地的百姓,讓他們做工養家糊口,富裕民間,豐盈國庫。”
總算提到錢啦,而且還是如此不談利的提及,崇禎興奮的豁然起身,直接鼓掌:“好,老大人,立刻就辦。朕,看好你和你的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