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佬被迫種田後真香了 作者:於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吃,要餓暈了。”蔣遼沒好氣道。
廉長林轉身推他進廚房,不管什麽吃的搜刮來一堆催他快點吃,蔣遼剛吃完就被他催到街上。
“這個怎麽樣?”廉長林拿著手藝奇巧的竹蜻蜓問他。
“這東西二丫都不一定能看上,”蔣遼抬眼看他,又道,“你喜歡就買吧。”
“那這個?看著挺不錯。”他又拿起邊上的彈弓。
街上熱鬧小販吆喝,廉長林平時路過目不斜視,現在看什麽都有趣,看什麽都想買。
蔣遼瞥眼看去:“買這個還不如你自己做。”
“嗯。”廉長林點點頭,對他道,“迴去我給你做新的。”
然後轉頭,掏錢通通買下,再遞過來給他,蔣遼看著:“……”
伸手接過。
廉長林看完東家又看西家,走一路買一路,蔣遼是不想掃他興頭,不過有些東西實在沒必要買,說了廉長林光應就是不聽,他最後抱了兩手東西,很多都隻能放家裏落灰。
“讓讓!都讓讓!”
這是鎮上最熱鬧的街道,人群熙來攘往,官兵拿著黃紙一路向街口趕去。
每次遇上大事官府才會張貼告示,行人烏泱泱跟在後麵,蔣遼看過去,突然有些不好的預感,抬步和廉長林走過去。
告示一鋪張,人群嘩然,七嘴八舌圍上去。
兩人在外麵看去,牆上張貼的,是朝廷新出的招兵告示。
第132章 豐收
大曆疆土遼闊,多地都貧困苦寒經常鬧饑荒,去從軍不小心就會丟命,不過為了能糊口一天是一天很多人都會選擇從軍,因此朝廷鮮少需要強製招兵。
今年卻不同以往,朝廷規定每個鄉要出上百丁,家裏有達到應軍條件卻沒人從過軍的,更是必須要出人應軍。
蔣遼想了想。
如今胡人在大曆四處作亂,雖然麵上有休戰紙契壓著,但誰能保證他們不會撕毀契約突然來犯,朝廷不得不未雨綢繆攬兵充軍。
分家而立視作一戶,廉長林家沒人從過軍,按理就要出一個人應軍。
蔣遼餘光看去,廉長林站在旁邊看向告示,麵色很平靜。
那天晚上李嬸有話留他,之後再迴村經常能看到李嬸私下忍不住歎氣發愁,蔣遼就知道廉長林還是不聽勸,不肯早日成家。
上次應李嬸意他和廉長林提過一迴,廉長林沒有心思聽不進去,蔣遼沒說兩句就被他一句話堵了迴去。
這小子看著沒脾氣其實強的很,心裏要是拿定的主意誰都勸不動,他不想聽蔣遼就沒再提過,這種事旁人多說也無益。
哪怕知道會讓李嬸操心廉長林都要謝絕她的好意,蔣遼不能說他是因為自己才這樣,但多半是有自己的原因。
因為以前的種種,廉長林顧及他依賴他,不願意他搬出去,才會對成家閉口不談。
蔣遼以前見識過太多生離死別反目相殘,自認內心已經非常淡漠,不管是來到這裏還是去的別處,在哪裏存活對他來說都無所謂。
隻不過偶爾會想。
為什麽他會來這裏。
為什麽偏偏是他過來了。
直到剛才看到告示那一刻,他心裏隱隱有了答案。
不過即使不是他所認為的,就算沒有他在這裏,憑廉長林自己的本事,要自力更生根本就不在話下。
現在橫亙在他們之間的問題,不是避而不談就能不存在,他可以不理會外麵的閑言碎語,但不能不顧及廉長林,再像外人說的不清不楚住在一起,確實不像話。
蔣遼低頭看手上的東西,廉長林雜七雜八買了一堆,他撚了撚手裏的木件。
還真是要落灰了。
這麽想著,竟然會感到有些說不出的不適從。
蔣遼不免心底發笑。
是來這裏太久了,差點都忘了,以前那種才是他習慣的生活,不過是迴到以前,沒什麽不好適應的。
廉長林的病已經治好,現在又年長了一歲,一切都剛好,他更沒什麽放心不下的,蔣遼壓下心底升騰的不適,看著對麵的告示,眸間閃過一抹決意,轉頭看廉長林。
他早該搬出去的。
不能再拖了。
世道一亂朝廷招軍曆來如此,今年外麵確實不太平。廉長林眸色平淡看完告示,迴頭對上蔣遼的眼神,他心下一怔,剛才的心情瞬間跌到穀底,提著巧製的燈籠沉默不發。
相處到現在,他太了解蔣遼了,隻一眼就知道他的想法。
以前兵源緊缺,即使朝廷招兵再嚴,不想應軍隻需要出幾倍的銀錢給官府,官府拿著銀錢能招募更多軍士。
但蔣遼絕不會這麽做。
畢竟誰的命不是命,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會甘願離開故土遠赴邊關過上隨時人頭不保的日子。
何況,蔣遼以前過慣了刀口舔血的生活,怕是想都沒想過出錢這選項。
家裏如果一定要去一個人,蔣遼不會讓他去。
廉長林眸光黯下心裏發凜,片刻後眼眸一抬散去眼底的冷意,語氣隨常對他道:“東西都買完了,迴去吧。”
又想避開不談,蔣遼這次沒縱著他意:“告示已經出來了,既然……”
“時候不早了,要是還有要買的,下次出來我再給你買。”廉長林打斷他,“走吧,我餓了,想早點迴去。”
說完不給他迴話的機會,轉身走出去,路上偶爾會看看街邊吆喝的攤位,隻不過再沒有哪樣東西能入眼讓他掏錢買下。
蔣遼眉間蹙起望著他的背影。
算了,到時候再說吧。
今年天公作美,地裏的稻穀長的好,快能收成的時候不止村民經常到地裏守著,農吏更是天天過來盼著秋收。
六月中旬作坊全部停工,讓大家迴去搶收。
以前一畝地基本隻能出糧兩三擔,經過肥田、護苗、加上後期打理的田地,產量都快翻了一番。
跟著買菜籽油布的村民心裏都偷著樂,慶幸當時舍得花錢,不然哪能有現在的好收成。
當時觀望的村民,自從揭開油布看到秧苗的長勢,後麵都照著蔣遼他們肥田的方法打理,雖然收成沒有多好,但基本都比以前多出個半擔糧。
現在看著別家的收成,眼饞歸眼饞,心裏都很知足了。
去年村裏隻有幾台打穀機,十幾家排著隊用,現在口袋有餘錢了,相熟的幾家買一台合著用,不差錢的直接就買一台放家裏,地裏的稻穀收割完沒兩天就脫完粒。
“老頭子我活了大半輩子,沒成想啊,竟然還能見到這麽大的穀粒。”家裏的地收割完,他帶著孫子孫女撿稻穗,小心攤著稻穗在手上,打心底裏高興。
“何大人在外邊好些地方都做了試驗,想各種法子要把地裏的收成提上去,這說不準啊,您以後還能瞧見更大的呢!”地裏捆紮稻稈的青年說道。
“別說是您,就連到咱們村的農吏都沒瞧見過呢,上迴路過我還聽他們說,以後要是把稻種給弄好了,長出來的收成都不會差……”
外邊做試驗的地方,那些法子都是從他們村傳出去的,村民說起來就自豪。
農吏在農田跑了半輩子,以前也試過各種法子提高收成,奈何都白折騰一通完全不起作用。
開始他其實並不看好塘禾村用的這些方法,後期是徹底服氣了,問起蔣遼得知可以從稻種入手就成立了種子站,勢必要留出最好的稻種提高收成。
何墉之前得空就會走一趟塘禾村,知道今年的稻穀長的好,現在帶著同僚過來,還是不免被眼前的豐收場景震撼到,更別說他那些同僚了。
以前秋收難能有收成好的時候,哪年若是遇上天災更是顆粒無收,他們已經很久沒見過這等豐收壯景,以前有幸到過那些富饒的地方,收成都趕不上這裏。
想到不久以後這派秋收氣象在全國各地都能上演,何墉高興得迴去後一刻不停連忙把這些方法都給朝廷報去。
敲鑼打鼓緊趕慢趕搶收完,之後更不能停歇,要緊著天氣曬稻穀。這時候最怕下雨,曬場上時時刻刻都守著人。
以前收成不好,等稻穀曬好交了稅,剩下的餘糧隻能拿去賣掉換成粗糧,現在大夥都不用拿去賣可以留著自己家吃新糧。
官兵過來收了稅糧,蔣遼讓人把剩下的稻穀全部送進作坊的糧倉。
他們家田地多,一車車往裏運,村民看得羨慕,現在的好日子都是蔣遼他們帶來的,村民想送些東西感謝一下,奈何蔣遼和廉長林什麽都不缺,送東西兩人都不收,作坊開工後村民幹活更是賣力。
鎮西這邊,孫家管事前前後後找了好些道士來院裏作法,不僅都不管用,孫明耀的身體反而越來越差。
孫明耀要是在這邊出了事,管事幾人的腦袋也保不住,他給縣裏去了信。
院裏除了從縣裏頭跟來的,都是在這邊招的下人,他收到迴信後趕忙聽從吩咐遣散這些人,又變賣了酒樓,馬不停蹄帶人送孫明耀迴縣上治病。
長盛齋運轉恢複如常,蔣遼也物色到兩個適合開酒樓的地方。
覺得那兩處地方都不錯,想聽聽廉長林的看法讓他選一間,結果他看完隻道:“你來選,選你喜歡的。”
上次和廉長林聊過,開酒樓他並沒意見,蔣遼最後買下那間他應該更滿意的。
“李嬸拿了瓜苗過來,你想怎麽吃?”這天蔣遼從作坊迴來,進到後院廉長林問他。
他看過去,廉長林端著竹簍,裏麵裝滿新鮮的瓜苗。
青菜什麽煮法蔣遼都不挑,廉長林比較愛吃淡口的青菜,他迴道:“清炒吧。”
“廚房熬的魚湯可以喝了。”廉長林迴頭把瓜苗倒進盆裏,讓他餓了先去打來吃。
從軍的隊伍月底出發,距今不過十天,那天看完告示他們沒再談過這事,蔣遼看著他忙動的身影,沉默了下直接說起。
“酒樓過幾天能裝修好,開業以後要是遇到事情,處理不來就去找鄭武他們。”
廉長林手上一頓,繼續清洗瓜苗。
酒樓需要的人手他們這段時間都已經安排好,以前店裏的事基本都是廉長林處理的,蔣遼想了想,似乎沒什麽需要跟他強調的。
察覺到身後目光的異樣,廉長林突然意識到了什麽,停下手,站了半晌迴頭看他。
“你去官府了?”
蔣遼沒直接迴答,罕見地垂了下眼,錯開他投來的視線。
知道蔣遼有從軍的想法,廉長林隻是生氣,隻要他到時候去官府一趟,蔣遼就走不了,可蔣遼,知道他會阻止,竟然提前去官府報名。
他是真的決心要走。
知道自己不想他去仍然執意要去。
明明以前都順著自己的。
廉長林轉身推他進廚房,不管什麽吃的搜刮來一堆催他快點吃,蔣遼剛吃完就被他催到街上。
“這個怎麽樣?”廉長林拿著手藝奇巧的竹蜻蜓問他。
“這東西二丫都不一定能看上,”蔣遼抬眼看他,又道,“你喜歡就買吧。”
“那這個?看著挺不錯。”他又拿起邊上的彈弓。
街上熱鬧小販吆喝,廉長林平時路過目不斜視,現在看什麽都有趣,看什麽都想買。
蔣遼瞥眼看去:“買這個還不如你自己做。”
“嗯。”廉長林點點頭,對他道,“迴去我給你做新的。”
然後轉頭,掏錢通通買下,再遞過來給他,蔣遼看著:“……”
伸手接過。
廉長林看完東家又看西家,走一路買一路,蔣遼是不想掃他興頭,不過有些東西實在沒必要買,說了廉長林光應就是不聽,他最後抱了兩手東西,很多都隻能放家裏落灰。
“讓讓!都讓讓!”
這是鎮上最熱鬧的街道,人群熙來攘往,官兵拿著黃紙一路向街口趕去。
每次遇上大事官府才會張貼告示,行人烏泱泱跟在後麵,蔣遼看過去,突然有些不好的預感,抬步和廉長林走過去。
告示一鋪張,人群嘩然,七嘴八舌圍上去。
兩人在外麵看去,牆上張貼的,是朝廷新出的招兵告示。
第132章 豐收
大曆疆土遼闊,多地都貧困苦寒經常鬧饑荒,去從軍不小心就會丟命,不過為了能糊口一天是一天很多人都會選擇從軍,因此朝廷鮮少需要強製招兵。
今年卻不同以往,朝廷規定每個鄉要出上百丁,家裏有達到應軍條件卻沒人從過軍的,更是必須要出人應軍。
蔣遼想了想。
如今胡人在大曆四處作亂,雖然麵上有休戰紙契壓著,但誰能保證他們不會撕毀契約突然來犯,朝廷不得不未雨綢繆攬兵充軍。
分家而立視作一戶,廉長林家沒人從過軍,按理就要出一個人應軍。
蔣遼餘光看去,廉長林站在旁邊看向告示,麵色很平靜。
那天晚上李嬸有話留他,之後再迴村經常能看到李嬸私下忍不住歎氣發愁,蔣遼就知道廉長林還是不聽勸,不肯早日成家。
上次應李嬸意他和廉長林提過一迴,廉長林沒有心思聽不進去,蔣遼沒說兩句就被他一句話堵了迴去。
這小子看著沒脾氣其實強的很,心裏要是拿定的主意誰都勸不動,他不想聽蔣遼就沒再提過,這種事旁人多說也無益。
哪怕知道會讓李嬸操心廉長林都要謝絕她的好意,蔣遼不能說他是因為自己才這樣,但多半是有自己的原因。
因為以前的種種,廉長林顧及他依賴他,不願意他搬出去,才會對成家閉口不談。
蔣遼以前見識過太多生離死別反目相殘,自認內心已經非常淡漠,不管是來到這裏還是去的別處,在哪裏存活對他來說都無所謂。
隻不過偶爾會想。
為什麽他會來這裏。
為什麽偏偏是他過來了。
直到剛才看到告示那一刻,他心裏隱隱有了答案。
不過即使不是他所認為的,就算沒有他在這裏,憑廉長林自己的本事,要自力更生根本就不在話下。
現在橫亙在他們之間的問題,不是避而不談就能不存在,他可以不理會外麵的閑言碎語,但不能不顧及廉長林,再像外人說的不清不楚住在一起,確實不像話。
蔣遼低頭看手上的東西,廉長林雜七雜八買了一堆,他撚了撚手裏的木件。
還真是要落灰了。
這麽想著,竟然會感到有些說不出的不適從。
蔣遼不免心底發笑。
是來這裏太久了,差點都忘了,以前那種才是他習慣的生活,不過是迴到以前,沒什麽不好適應的。
廉長林的病已經治好,現在又年長了一歲,一切都剛好,他更沒什麽放心不下的,蔣遼壓下心底升騰的不適,看著對麵的告示,眸間閃過一抹決意,轉頭看廉長林。
他早該搬出去的。
不能再拖了。
世道一亂朝廷招軍曆來如此,今年外麵確實不太平。廉長林眸色平淡看完告示,迴頭對上蔣遼的眼神,他心下一怔,剛才的心情瞬間跌到穀底,提著巧製的燈籠沉默不發。
相處到現在,他太了解蔣遼了,隻一眼就知道他的想法。
以前兵源緊缺,即使朝廷招兵再嚴,不想應軍隻需要出幾倍的銀錢給官府,官府拿著銀錢能招募更多軍士。
但蔣遼絕不會這麽做。
畢竟誰的命不是命,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會甘願離開故土遠赴邊關過上隨時人頭不保的日子。
何況,蔣遼以前過慣了刀口舔血的生活,怕是想都沒想過出錢這選項。
家裏如果一定要去一個人,蔣遼不會讓他去。
廉長林眸光黯下心裏發凜,片刻後眼眸一抬散去眼底的冷意,語氣隨常對他道:“東西都買完了,迴去吧。”
又想避開不談,蔣遼這次沒縱著他意:“告示已經出來了,既然……”
“時候不早了,要是還有要買的,下次出來我再給你買。”廉長林打斷他,“走吧,我餓了,想早點迴去。”
說完不給他迴話的機會,轉身走出去,路上偶爾會看看街邊吆喝的攤位,隻不過再沒有哪樣東西能入眼讓他掏錢買下。
蔣遼眉間蹙起望著他的背影。
算了,到時候再說吧。
今年天公作美,地裏的稻穀長的好,快能收成的時候不止村民經常到地裏守著,農吏更是天天過來盼著秋收。
六月中旬作坊全部停工,讓大家迴去搶收。
以前一畝地基本隻能出糧兩三擔,經過肥田、護苗、加上後期打理的田地,產量都快翻了一番。
跟著買菜籽油布的村民心裏都偷著樂,慶幸當時舍得花錢,不然哪能有現在的好收成。
當時觀望的村民,自從揭開油布看到秧苗的長勢,後麵都照著蔣遼他們肥田的方法打理,雖然收成沒有多好,但基本都比以前多出個半擔糧。
現在看著別家的收成,眼饞歸眼饞,心裏都很知足了。
去年村裏隻有幾台打穀機,十幾家排著隊用,現在口袋有餘錢了,相熟的幾家買一台合著用,不差錢的直接就買一台放家裏,地裏的稻穀收割完沒兩天就脫完粒。
“老頭子我活了大半輩子,沒成想啊,竟然還能見到這麽大的穀粒。”家裏的地收割完,他帶著孫子孫女撿稻穗,小心攤著稻穗在手上,打心底裏高興。
“何大人在外邊好些地方都做了試驗,想各種法子要把地裏的收成提上去,這說不準啊,您以後還能瞧見更大的呢!”地裏捆紮稻稈的青年說道。
“別說是您,就連到咱們村的農吏都沒瞧見過呢,上迴路過我還聽他們說,以後要是把稻種給弄好了,長出來的收成都不會差……”
外邊做試驗的地方,那些法子都是從他們村傳出去的,村民說起來就自豪。
農吏在農田跑了半輩子,以前也試過各種法子提高收成,奈何都白折騰一通完全不起作用。
開始他其實並不看好塘禾村用的這些方法,後期是徹底服氣了,問起蔣遼得知可以從稻種入手就成立了種子站,勢必要留出最好的稻種提高收成。
何墉之前得空就會走一趟塘禾村,知道今年的稻穀長的好,現在帶著同僚過來,還是不免被眼前的豐收場景震撼到,更別說他那些同僚了。
以前秋收難能有收成好的時候,哪年若是遇上天災更是顆粒無收,他們已經很久沒見過這等豐收壯景,以前有幸到過那些富饒的地方,收成都趕不上這裏。
想到不久以後這派秋收氣象在全國各地都能上演,何墉高興得迴去後一刻不停連忙把這些方法都給朝廷報去。
敲鑼打鼓緊趕慢趕搶收完,之後更不能停歇,要緊著天氣曬稻穀。這時候最怕下雨,曬場上時時刻刻都守著人。
以前收成不好,等稻穀曬好交了稅,剩下的餘糧隻能拿去賣掉換成粗糧,現在大夥都不用拿去賣可以留著自己家吃新糧。
官兵過來收了稅糧,蔣遼讓人把剩下的稻穀全部送進作坊的糧倉。
他們家田地多,一車車往裏運,村民看得羨慕,現在的好日子都是蔣遼他們帶來的,村民想送些東西感謝一下,奈何蔣遼和廉長林什麽都不缺,送東西兩人都不收,作坊開工後村民幹活更是賣力。
鎮西這邊,孫家管事前前後後找了好些道士來院裏作法,不僅都不管用,孫明耀的身體反而越來越差。
孫明耀要是在這邊出了事,管事幾人的腦袋也保不住,他給縣裏去了信。
院裏除了從縣裏頭跟來的,都是在這邊招的下人,他收到迴信後趕忙聽從吩咐遣散這些人,又變賣了酒樓,馬不停蹄帶人送孫明耀迴縣上治病。
長盛齋運轉恢複如常,蔣遼也物色到兩個適合開酒樓的地方。
覺得那兩處地方都不錯,想聽聽廉長林的看法讓他選一間,結果他看完隻道:“你來選,選你喜歡的。”
上次和廉長林聊過,開酒樓他並沒意見,蔣遼最後買下那間他應該更滿意的。
“李嬸拿了瓜苗過來,你想怎麽吃?”這天蔣遼從作坊迴來,進到後院廉長林問他。
他看過去,廉長林端著竹簍,裏麵裝滿新鮮的瓜苗。
青菜什麽煮法蔣遼都不挑,廉長林比較愛吃淡口的青菜,他迴道:“清炒吧。”
“廚房熬的魚湯可以喝了。”廉長林迴頭把瓜苗倒進盆裏,讓他餓了先去打來吃。
從軍的隊伍月底出發,距今不過十天,那天看完告示他們沒再談過這事,蔣遼看著他忙動的身影,沉默了下直接說起。
“酒樓過幾天能裝修好,開業以後要是遇到事情,處理不來就去找鄭武他們。”
廉長林手上一頓,繼續清洗瓜苗。
酒樓需要的人手他們這段時間都已經安排好,以前店裏的事基本都是廉長林處理的,蔣遼想了想,似乎沒什麽需要跟他強調的。
察覺到身後目光的異樣,廉長林突然意識到了什麽,停下手,站了半晌迴頭看他。
“你去官府了?”
蔣遼沒直接迴答,罕見地垂了下眼,錯開他投來的視線。
知道蔣遼有從軍的想法,廉長林隻是生氣,隻要他到時候去官府一趟,蔣遼就走不了,可蔣遼,知道他會阻止,竟然提前去官府報名。
他是真的決心要走。
知道自己不想他去仍然執意要去。
明明以前都順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