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行動
穿越七十年代吃瓜的悠閑小日子 作者:菜菜是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時候即使是食堂的工作做不了了,那她就在家裏給女兒做好後勤工作,打掃衛生、洗洗衣服,負責女兒的一日三餐,這樣的生活就很好。
而在此之前要是提前不能幹了,那她也攢下了一點兒錢,再想其他辦法,也不至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至於李倩媽媽的想法是什麽時候開始發生改變的。
這當然還是要從她在食堂工作說起。
李媽在食堂工作了段時間後,因著她幹活兒仔細,又是個聽人使喚的老實人。
尤其她還是個臨時工,要知道臨時工也是有差別的,有能轉正的臨時工,也有轉正不了,隻能賺幾個月錢的臨時工,李媽屬於後者。
即使她幹的再好,和其他人也沒有什麽利益關係。
慢慢的和大家也就處的好了,平日裏大家聊天兒的時候,難免就提到外麵那些做生意的人,還有學校被私人承包的那個食堂。
私人老板賺的那叫一個盆滿缽滿,家裏和人買了房子,家裏洗衣機、電視機都買上了。
說這話的時候,後廚的嬸子言語裏的酸氣簡直是個人都能聽的出來。
要說這些話他們是咋知道的,那又得收到私人老板家的媳婦兒,人家來學校的時候穿的那叫一個光鮮,明明和她們一個年紀的人,愣是瞅著比她們這些個天天在後廚的人年輕了一大截兒。
人走路頭都抬得高高的,像隻驕傲的公雞一樣,話裏話外都是家裏多有錢,生活的多好。
雖然那邊食堂是私人老板的,但是她們這些領工資的,彼此之間可都是有些聯係的。
比如那邊私人老板開的工資就比她們高一些,但是她們的福利啥的好一些。
私人老板那邊管的嚴著呢,不像她們平日裏食堂剩點兒啥都是大家夥兒一人一點兒分了的。
時間久了,李倩媽媽對於私人做生意的事情也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
人類的恐懼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未知,當你對於一件事情有些了解的時候,就不會再那麽抗拒了,李倩媽媽就是這樣。
漸漸的她平日裏出去外麵的時候也會觀察一些吃食店的生意之類的。
日子久了,心裏也有了些想法,就是一時還下不定決心。
一直到前一段時間,領導找她談話,她暫時代替的那名職工人家要迴來工作了。
以前是因著家裏有個老人生病,家裏老的老,小的小,合計一下竟然沒一個人能照顧,最後她隻能請假了,才能有李媽的這份臨時工。
不能繼續做下去了李媽雖然有些遺憾,但是也不怎麽慌張。
畢竟她手裏有錢,而且這會兒子她心裏也有一些想法了。
所以對於能在食堂工作隻有感激的,心裏沒有其他的想法。
李媽離開的那天,提前在自己家裏做了一笸籮的石頭饃,帶給食堂的人。
大家一起工作了這麽長時間了,彼此之間也是有些香火情的,她也沒什麽別的手藝,自家女兒的舍友不也認證了嘛,自己做饃手藝好,所以就做了些石頭饃。
這個平日裏放的住又頂餓,也可以當零嘴兒,小孩子最愛吃了。
留點兒東西給大家夥兒也是一片心意。
食堂其他人沒想到李倩媽媽這麽客氣,還有些不好意思,紛紛整了點兒肉菜之類的 給李媽。
所以當李媽最後一天從食堂離開的時候也是收獲滿滿的。
離開食堂的李媽和李倩說了自己接下來的打算,李倩簡直震驚壞了。
畢竟一直以來她媽再沒有和她提起這個事情,看著她媽一天天在食堂幹的很是樂嗬。
她都要以為她媽對這個事情一點兒也不感興趣了。
但是她媽真打算做小買賣,一方麵她有些心疼媽媽將來的辛苦,另一方麵也為媽媽高興。
小攤販的生意雖然有些辛苦,但說到底以後就是自己家的生意了,而且做的還是媽媽比較拿手的。
雖然辛苦些但是這錢也比食堂的好賺,唯一的就是有些風險。
但是這也正常,而且媽媽要做的這個也是相對來說即使賣的不行,也能自家消化的東西。
所以李倩不是太擔心虧不虧本。
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好是周六的晚上,李倩迴家的時候。
今天算是第三天,她第一個想分享的人就是趙媛了。
這個建議當初是趙媛給的,現在她們家就要去做了,當然也要告訴她一聲。
趙媛也為她們母女高興,當然也有對自己能為別人提供幫助感到開心。
想到她們以後要開始做生意了,趙媛問起李倩具體的章程有沒有。
李倩她媽雖然是才初初下定決心,但是心裏也不是一點兒章程都沒有。
她們現在雖然有點兒錢,但是這個錢直接用來開店肯定是不現實的。
別的不說,就說隻要是開店,甭管你生意如何,這租金一個月一個月的就這麽要付出去的,人房東可不會體諒你做生意容不容易。
所以最開始還是從小攤販開始,上個周六的時候,李媽已經找了人定製了一個推車,還有在家蒸饅頭、烙餅之類的,現在的鍋可不夠用。
所以在和房東商量過後,征得房東的同意在房子門口重新盤了個灶台,這個灶台當然不是白讓你盤的,李媽每個月的房租漲了一點兒。
重新買鍋、買蒸籠,還有麵粉、蔬菜,還有各種調料這些來源都是問題。
李媽好不容易攢下的那些錢真的是嘩嘩嘩的就往外流。
給李媽心疼的不行,真是花錢容易掙錢難。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兒就是擺攤擺在哪兒。
周日的時候工具、食材這些李倩和她媽媽跑了一整天初步算是準備的差不多了。
李倩和李媽倆人也沒想到她們的速度居然這麽快。
至於擺攤的地點這個就隻能有李媽自己去尋摸了。
畢竟她還要上學,也沒辦法天天陪著李媽到處轉悠。
好在推車也沒那麽快能弄好,所以留給李媽的時間還是挺長的。
不過大概的範圍她和媽媽倆人已經估摸好了。
而在此之前要是提前不能幹了,那她也攢下了一點兒錢,再想其他辦法,也不至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至於李倩媽媽的想法是什麽時候開始發生改變的。
這當然還是要從她在食堂工作說起。
李媽在食堂工作了段時間後,因著她幹活兒仔細,又是個聽人使喚的老實人。
尤其她還是個臨時工,要知道臨時工也是有差別的,有能轉正的臨時工,也有轉正不了,隻能賺幾個月錢的臨時工,李媽屬於後者。
即使她幹的再好,和其他人也沒有什麽利益關係。
慢慢的和大家也就處的好了,平日裏大家聊天兒的時候,難免就提到外麵那些做生意的人,還有學校被私人承包的那個食堂。
私人老板賺的那叫一個盆滿缽滿,家裏和人買了房子,家裏洗衣機、電視機都買上了。
說這話的時候,後廚的嬸子言語裏的酸氣簡直是個人都能聽的出來。
要說這些話他們是咋知道的,那又得收到私人老板家的媳婦兒,人家來學校的時候穿的那叫一個光鮮,明明和她們一個年紀的人,愣是瞅著比她們這些個天天在後廚的人年輕了一大截兒。
人走路頭都抬得高高的,像隻驕傲的公雞一樣,話裏話外都是家裏多有錢,生活的多好。
雖然那邊食堂是私人老板的,但是她們這些領工資的,彼此之間可都是有些聯係的。
比如那邊私人老板開的工資就比她們高一些,但是她們的福利啥的好一些。
私人老板那邊管的嚴著呢,不像她們平日裏食堂剩點兒啥都是大家夥兒一人一點兒分了的。
時間久了,李倩媽媽對於私人做生意的事情也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
人類的恐懼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未知,當你對於一件事情有些了解的時候,就不會再那麽抗拒了,李倩媽媽就是這樣。
漸漸的她平日裏出去外麵的時候也會觀察一些吃食店的生意之類的。
日子久了,心裏也有了些想法,就是一時還下不定決心。
一直到前一段時間,領導找她談話,她暫時代替的那名職工人家要迴來工作了。
以前是因著家裏有個老人生病,家裏老的老,小的小,合計一下竟然沒一個人能照顧,最後她隻能請假了,才能有李媽的這份臨時工。
不能繼續做下去了李媽雖然有些遺憾,但是也不怎麽慌張。
畢竟她手裏有錢,而且這會兒子她心裏也有一些想法了。
所以對於能在食堂工作隻有感激的,心裏沒有其他的想法。
李媽離開的那天,提前在自己家裏做了一笸籮的石頭饃,帶給食堂的人。
大家一起工作了這麽長時間了,彼此之間也是有些香火情的,她也沒什麽別的手藝,自家女兒的舍友不也認證了嘛,自己做饃手藝好,所以就做了些石頭饃。
這個平日裏放的住又頂餓,也可以當零嘴兒,小孩子最愛吃了。
留點兒東西給大家夥兒也是一片心意。
食堂其他人沒想到李倩媽媽這麽客氣,還有些不好意思,紛紛整了點兒肉菜之類的 給李媽。
所以當李媽最後一天從食堂離開的時候也是收獲滿滿的。
離開食堂的李媽和李倩說了自己接下來的打算,李倩簡直震驚壞了。
畢竟一直以來她媽再沒有和她提起這個事情,看著她媽一天天在食堂幹的很是樂嗬。
她都要以為她媽對這個事情一點兒也不感興趣了。
但是她媽真打算做小買賣,一方麵她有些心疼媽媽將來的辛苦,另一方麵也為媽媽高興。
小攤販的生意雖然有些辛苦,但說到底以後就是自己家的生意了,而且做的還是媽媽比較拿手的。
雖然辛苦些但是這錢也比食堂的好賺,唯一的就是有些風險。
但是這也正常,而且媽媽要做的這個也是相對來說即使賣的不行,也能自家消化的東西。
所以李倩不是太擔心虧不虧本。
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好是周六的晚上,李倩迴家的時候。
今天算是第三天,她第一個想分享的人就是趙媛了。
這個建議當初是趙媛給的,現在她們家就要去做了,當然也要告訴她一聲。
趙媛也為她們母女高興,當然也有對自己能為別人提供幫助感到開心。
想到她們以後要開始做生意了,趙媛問起李倩具體的章程有沒有。
李倩她媽雖然是才初初下定決心,但是心裏也不是一點兒章程都沒有。
她們現在雖然有點兒錢,但是這個錢直接用來開店肯定是不現實的。
別的不說,就說隻要是開店,甭管你生意如何,這租金一個月一個月的就這麽要付出去的,人房東可不會體諒你做生意容不容易。
所以最開始還是從小攤販開始,上個周六的時候,李媽已經找了人定製了一個推車,還有在家蒸饅頭、烙餅之類的,現在的鍋可不夠用。
所以在和房東商量過後,征得房東的同意在房子門口重新盤了個灶台,這個灶台當然不是白讓你盤的,李媽每個月的房租漲了一點兒。
重新買鍋、買蒸籠,還有麵粉、蔬菜,還有各種調料這些來源都是問題。
李媽好不容易攢下的那些錢真的是嘩嘩嘩的就往外流。
給李媽心疼的不行,真是花錢容易掙錢難。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兒就是擺攤擺在哪兒。
周日的時候工具、食材這些李倩和她媽媽跑了一整天初步算是準備的差不多了。
李倩和李媽倆人也沒想到她們的速度居然這麽快。
至於擺攤的地點這個就隻能有李媽自己去尋摸了。
畢竟她還要上學,也沒辦法天天陪著李媽到處轉悠。
好在推車也沒那麽快能弄好,所以留給李媽的時間還是挺長的。
不過大概的範圍她和媽媽倆人已經估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