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的快,風一過,寒氣去,枝頭的芽葉就發了出來。
趙六郎二月初五就收拾包袱去府城了。楊柳依依,涼風習習,楊氏幫他攏了攏披風,輕聲道:“早上和夜裏的寒氣重,記得多添件衣裳,別著涼了。”
她揮手道:“去吧,在外好好的。”
蓉寶嘉寶也對著他揮手,“六哥,好好念書,多吃飯,長高一點。”
本該是溫情和美的離別,趙六郎一張嘴就煞風景,“你這麽矮,也要多吃點飯,別挑食。”
蓉寶的臉就綠了,嘉寶拉住她,試圖挽迴岌岌可危的兄妹情,“六哥,你在外常寫信迴來。”
趙六郎連連點頭,說等下次旬假就寫信,還委婉的對蓉寶道:“小楷講究筆畫精細、結構嚴謹、字形規整、氣勢俊逸,你下筆別太隨心了。”
趙六郎在書院自然也是有假期的,跟花溪縣一樣,放的是旬假,不過隻有一天時間。書院的學生大多都是下山買些筆墨紙硯或是去館子裏打打牙祭,還有的會給家裏寄家書。
趙六郎跑的最勤快,一年十二個月,他能往鏢局跑二十多趟,每迴都是一封厚厚的書信,所以鏢局的夥計都記住他了。
有時候還會閑聊幾句,問趙六郎上次怎麽沒來,或者跟他念叨府城裏一些有趣的八卦。
比如說,哪個老爺又新娶了一房小妾,或者說誰家嫁女抬了半個城的嫁妝。最熱鬧的要數四月和八月,因為有府試、院試和秋闈,屆時大批學子湧向南陽府,一直到放榜,能熱鬧好幾個月。
鏢師業務繁忙,不是幫忙寄家書,就是幫忙送口信,有時還要幫忙送學子返鄉。
趙六郎也結交了不少學子,見到有花溪縣的同鄉還會照料一二,所以他在城裏的名聲很好。
不過這消息也隻在考過縣試的讀書人之間流通,大家夥知道赫章書院有個同鄉學子,為人熱心慷慨,不僅幫忙找住所,還會分享一些名師書稿注解。
書院除了旬假,還有節假,端午、中秋、孔夫子誕辰等,一般都是三日假,以及半個月的田假和半個月的授衣假。
不過很多家裏遠的學子不會迴去,趙六郎雖然想迴家,但他算了算,來迴就要一大半的時間,而且路費也不便宜,既耽誤時間又浪費錢。
楊氏和趙老四也讓他別迴來,七月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人躲在家裏的都覺得酷熱難耐,更別說趕路了。
十月又太冷了,一路風餐露宿的,吃不好睡不好,來迴奔波折騰死人。
這還隻是在原籍的府城念書呢,要是去外府,過年都不一定能迴家。
像趙五郎遠在京城,已經好幾年沒迴來了。
.
今天是個送行的好日子,陽光明媚,春風和煦,要是再晚幾天,一路草長鶯飛就更美了。
蓉寶氣鼓鼓的瞪了六哥一眼,“你比我多讀這麽多年書呢,學問也不過爾爾,我將來到你這個年紀,一定比你厲害。”
於是趙六郎也不開心了。
楊氏歎了口氣,以前嘴巴就愛說,怎麽現在還嘴賤了呢。兄妹倆的這一番對話,衝淡了不少離別愁緒,楊氏戀戀不舍的看著趙六郎,再次道:“去吧。”
趙六郎一邊揮手一邊退走幾步,隨即轉身跨步上驢車。
輪子碾過石子路,一會兒便消失在村口。
趁著好天氣在河邊洗衣裳被褥的婦人直起腰張望幾眼,隨即又彎腰繼續捶打衣裳。
院裏幾個閑來無事的老太太圍坐在一塊曬太陽,手裏搓著麻繩,或撚線說,“他們家五郎去哪裏念書了,好幾年沒見了,去年吳氏動身的時候都沒看到人。”
“那走的遠,去京城裏了,來迴要大半年呢。”
老太太感慨,“這兒孫有前程了也不一定好,辛苦一輩子,臨了連根香火都受不到。”
另一個老太太在頭上擦了擦針,說,“家裏這麽多孝子賢孫呢,不缺那一個,要真能讀出點名堂,吳氏這輩子才值當呢。”
吳氏年前不好的時候,趙老三就想給趙五郎去信,讓他趕緊告假迴家,但被吳氏攔住了,說孩子在外好端端的念著書,你們把人喊迴來幹嘛?又不是三五日的功夫,來迴一趟小半年,還能讀個什麽東西?我如今還好好的,就是真不好了,他這會兒又能飛迴來了?
就算快馬一個月把信送過去了,趙五郎日夜兼程趕迴來也至少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不說身子骨受不受的住,還不一定能趕在靈前磕頭。
後麵花蓮兒進門,吳氏的身子漸漸好轉,大家夥都以為沒事了,沒想到春風一吹,人就倒下了。
趙六郎離的近,收到信就往家裏趕,及時送了吳氏最後一程。
如今一眨眼竟快一年了,趙老頭帶著肘子迴家,影子被漸漸拉長,愈遠愈小。
趙六郎一走,蓉寶嘉寶也要準備去學堂了。
過年玩的太盡興,兩人還有些課業沒做完,於是這幾天就打燈夜戰。
趙老四陪在旁邊,不過他不想看書,也不想做別的事,就坐在一旁哢嚓哢嚓的吃東西,時不時給兩人倒杯水,喂點吃的,再幫忙研墨,前前後後像伺候爹一樣,於是心裏就不是很得勁了。
他納悶道:“你們前幾天不是天天捧著書看嗎?怎麽課業還沒做完?”
蓉寶抬起頭,臉上還沾了墨,“先生布置的課業又不是讀書。”
“那你們為啥不先做完課業再讀書?”
先生布置的課業很多,除了背誦文章,還有練習書法,甚至還要抄寫文章、溫習算學,除了能讓學生溫故知新,也有磨煉耐心毅力的意思。
背誦文章還好,兩人的記性好,先各自讀幾遍,再互相背誦,之後每天再溫讀一遍就好了。但習字和抄文章就比較無聊,尤其是反複寫一個字的時候,寫著寫著就忍不住走神,再然後就寫不下去了。
就連嘉寶都坐不住,抄了幾頁後忍不住去看別的書。
所以盡管兩人讀書的時間多,但課業卻一直沒有完成。
趙六郎二月初五就收拾包袱去府城了。楊柳依依,涼風習習,楊氏幫他攏了攏披風,輕聲道:“早上和夜裏的寒氣重,記得多添件衣裳,別著涼了。”
她揮手道:“去吧,在外好好的。”
蓉寶嘉寶也對著他揮手,“六哥,好好念書,多吃飯,長高一點。”
本該是溫情和美的離別,趙六郎一張嘴就煞風景,“你這麽矮,也要多吃點飯,別挑食。”
蓉寶的臉就綠了,嘉寶拉住她,試圖挽迴岌岌可危的兄妹情,“六哥,你在外常寫信迴來。”
趙六郎連連點頭,說等下次旬假就寫信,還委婉的對蓉寶道:“小楷講究筆畫精細、結構嚴謹、字形規整、氣勢俊逸,你下筆別太隨心了。”
趙六郎在書院自然也是有假期的,跟花溪縣一樣,放的是旬假,不過隻有一天時間。書院的學生大多都是下山買些筆墨紙硯或是去館子裏打打牙祭,還有的會給家裏寄家書。
趙六郎跑的最勤快,一年十二個月,他能往鏢局跑二十多趟,每迴都是一封厚厚的書信,所以鏢局的夥計都記住他了。
有時候還會閑聊幾句,問趙六郎上次怎麽沒來,或者跟他念叨府城裏一些有趣的八卦。
比如說,哪個老爺又新娶了一房小妾,或者說誰家嫁女抬了半個城的嫁妝。最熱鬧的要數四月和八月,因為有府試、院試和秋闈,屆時大批學子湧向南陽府,一直到放榜,能熱鬧好幾個月。
鏢師業務繁忙,不是幫忙寄家書,就是幫忙送口信,有時還要幫忙送學子返鄉。
趙六郎也結交了不少學子,見到有花溪縣的同鄉還會照料一二,所以他在城裏的名聲很好。
不過這消息也隻在考過縣試的讀書人之間流通,大家夥知道赫章書院有個同鄉學子,為人熱心慷慨,不僅幫忙找住所,還會分享一些名師書稿注解。
書院除了旬假,還有節假,端午、中秋、孔夫子誕辰等,一般都是三日假,以及半個月的田假和半個月的授衣假。
不過很多家裏遠的學子不會迴去,趙六郎雖然想迴家,但他算了算,來迴就要一大半的時間,而且路費也不便宜,既耽誤時間又浪費錢。
楊氏和趙老四也讓他別迴來,七月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人躲在家裏的都覺得酷熱難耐,更別說趕路了。
十月又太冷了,一路風餐露宿的,吃不好睡不好,來迴奔波折騰死人。
這還隻是在原籍的府城念書呢,要是去外府,過年都不一定能迴家。
像趙五郎遠在京城,已經好幾年沒迴來了。
.
今天是個送行的好日子,陽光明媚,春風和煦,要是再晚幾天,一路草長鶯飛就更美了。
蓉寶氣鼓鼓的瞪了六哥一眼,“你比我多讀這麽多年書呢,學問也不過爾爾,我將來到你這個年紀,一定比你厲害。”
於是趙六郎也不開心了。
楊氏歎了口氣,以前嘴巴就愛說,怎麽現在還嘴賤了呢。兄妹倆的這一番對話,衝淡了不少離別愁緒,楊氏戀戀不舍的看著趙六郎,再次道:“去吧。”
趙六郎一邊揮手一邊退走幾步,隨即轉身跨步上驢車。
輪子碾過石子路,一會兒便消失在村口。
趁著好天氣在河邊洗衣裳被褥的婦人直起腰張望幾眼,隨即又彎腰繼續捶打衣裳。
院裏幾個閑來無事的老太太圍坐在一塊曬太陽,手裏搓著麻繩,或撚線說,“他們家五郎去哪裏念書了,好幾年沒見了,去年吳氏動身的時候都沒看到人。”
“那走的遠,去京城裏了,來迴要大半年呢。”
老太太感慨,“這兒孫有前程了也不一定好,辛苦一輩子,臨了連根香火都受不到。”
另一個老太太在頭上擦了擦針,說,“家裏這麽多孝子賢孫呢,不缺那一個,要真能讀出點名堂,吳氏這輩子才值當呢。”
吳氏年前不好的時候,趙老三就想給趙五郎去信,讓他趕緊告假迴家,但被吳氏攔住了,說孩子在外好端端的念著書,你們把人喊迴來幹嘛?又不是三五日的功夫,來迴一趟小半年,還能讀個什麽東西?我如今還好好的,就是真不好了,他這會兒又能飛迴來了?
就算快馬一個月把信送過去了,趙五郎日夜兼程趕迴來也至少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不說身子骨受不受的住,還不一定能趕在靈前磕頭。
後麵花蓮兒進門,吳氏的身子漸漸好轉,大家夥都以為沒事了,沒想到春風一吹,人就倒下了。
趙六郎離的近,收到信就往家裏趕,及時送了吳氏最後一程。
如今一眨眼竟快一年了,趙老頭帶著肘子迴家,影子被漸漸拉長,愈遠愈小。
趙六郎一走,蓉寶嘉寶也要準備去學堂了。
過年玩的太盡興,兩人還有些課業沒做完,於是這幾天就打燈夜戰。
趙老四陪在旁邊,不過他不想看書,也不想做別的事,就坐在一旁哢嚓哢嚓的吃東西,時不時給兩人倒杯水,喂點吃的,再幫忙研墨,前前後後像伺候爹一樣,於是心裏就不是很得勁了。
他納悶道:“你們前幾天不是天天捧著書看嗎?怎麽課業還沒做完?”
蓉寶抬起頭,臉上還沾了墨,“先生布置的課業又不是讀書。”
“那你們為啥不先做完課業再讀書?”
先生布置的課業很多,除了背誦文章,還有練習書法,甚至還要抄寫文章、溫習算學,除了能讓學生溫故知新,也有磨煉耐心毅力的意思。
背誦文章還好,兩人的記性好,先各自讀幾遍,再互相背誦,之後每天再溫讀一遍就好了。但習字和抄文章就比較無聊,尤其是反複寫一個字的時候,寫著寫著就忍不住走神,再然後就寫不下去了。
就連嘉寶都坐不住,抄了幾頁後忍不住去看別的書。
所以盡管兩人讀書的時間多,但課業卻一直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