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寶微彎著腰,撅著屁股偏頭打量著他的臉。
衙差正模模糊糊的做著發財的好夢,一箱金子剛數完,抬頭就看見徐縣令的黑臉,正厲聲喝道:“大膽貪官!”
他猛得甩頭,嘴裏嚷著,“我沒貪,我沒貪。”
蓉寶被他嚇的忙往趙老四身邊跑。
視線裏的人影比較模糊,衙差閉了閉眼,半晌才睜開,他動了動發麻的腿,瞪著蓉寶,臉色十分難看,“幹嘛的?”
“找縣令大人有事。”
衙差嗬斥說,“縣令大人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嗎?”
蓉寶不解,“難道不是嗎?”
她都好幾次在街上看到徐縣令了。
“別在衙門鬧事,滾滾滾。”衙差絲毫不給好臉色,“一大清早的,真晦氣啊!”
“睡糊塗了吧,牛三!這不是大和家的親戚嗎。”又有一個年紀大的衙役邊咬著包子邊走近,他站在趙老四麵前,問幾人來幹嘛的。
“我們來找縣令大人。”蓉寶坦然說,“找他有事。”
吃包子的衙差兩口把最後一個包子吞下去,“我幫你去問問啊。”
進衙門辦事好說,但見縣令還是得去通報一下,他路過門口時,指著蓉寶一行人小聲的跟牛三說,“縣令昨天還帶著這兩個孩子來衙門吃飯了,你看著辦。”
牛三心裏又怕又虛,但就這樣舔著臉貼上去也不好意思,幹脆照樣冷著臉,不搭理幾人。
師爺出門接人,趙老四不想進去,民怕官是天性,他又不是讀書人,站在一旁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放。
師爺也沒強求,帶著兩個小孩穿過大堂,直接去衙門後院,遊廊小道,路上的下人小廝都極有規矩的往兩側避開,彎腰行禮。
“柳師爺!”
等腳步聲徹底遠離,眾人才敢抬頭,互相耳語幾句,“那兩孩子是誰?”
“柳師爺親自去接的,莫不是?”
手裏的活還沒幹完,大家夥雖然心裏好奇,但還是不敢多語。
要是被管事聽到了,那可是要罰工錢挨板子的。
府裏藏不住事,不到一刻鍾,師爺帶了兩個孩子進府的事就傳的滿院都是,老嬤嬤和管事對視一眼,心裏各有計較。
兩人一個是徐夫人的陪嫁婆子,一個是徐老太太身邊的人,平日除了幫少爺打理後宅,也有通風報信之意。
老嬤嬤摸了摸手裏的珠子,少爺在外謀官,身邊隻帶了一個通房丫頭,就算外麵養個女人,也不為過。
隻是外室和私生子終歸上不了台麵,有損徐家的顏麵名聲,若是誤會一場也就罷了,要是真有,肯定是要早點納進府的。
此事宜早不宜遲,還是得早日打探清楚。
至於老管事,心裏則對孩子的好奇心重一些,大戶人家看重子嗣,他們家少爺二十多歲的年紀,膝下還隻有一子,著實單薄了些。
“京中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來信了。”老嬤嬤麵露擔憂,“也不知府中諸事可還安穩。”
老管事笑而不語,半晌才說,“小少爺今年應該五歲了,年紀不小了。”
老嬤嬤若有所思的去灶房端了盤點心,過去探探口風。
.
“好累啊!”
“手高點,這套拳法厲害著呢,修身養性,定氣凝神。”
蓉寶雙腿顫巍巍的,手也發酸,一套柔中帶剛的拳被她打的軟綿綿的,她唿了幾口氣,餘光看到嘉寶學的有模有樣,便也不肯認輸,咬著牙繼續抖腿。
徐先和看不下去了,輪番上手糾正兩人的架勢,直至一套“拳”打完,在徐先和一聲“行了”落音後,蓉寶嘉寶才腿腳一軟,一屁股坐到地上。
好在下人剛把院子掃的幹幹淨淨,但還是凍屁股,徐先和一手一個把兩坨爛泥揪起來放到凳子上,然後倒了杯茶水潤喉嚨,“讀書也不能整天坐在凳子上,還是得跑跑動動,不然身子骨差。尤其嘉寶以後要去外地當官,不會些拳腳功夫是會挨揍的。”
蓉寶費力問,“還有人敢打大官?”
她讚歎道:“真厲害啊!”
徐先和點頭,“有些縣城離的十萬八千裏,又靠近邊關,常年動蕩,要是腿腳不利索,逃跑都跑不過別人。”
蓉寶嘉寶皆覺得有理,“這就是打不過就跑。”
“也可以這樣說,所以你們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在家裏打打拳,蹲蹲馬步,有用的很。”
“馬步我會蹲!”蓉寶有點得意,“我可厲害了!嘉寶和齊小六都比不過我。”
她不知哪來的精力,坐直了脊背,雙手放在桌上,好奇的問,“縣令大人,是不是京城裏的文官都會打架?”
“君子六藝——”
“禮、樂、射、禦、書、數,多數世家子弟都要學。”
“那二流子呢?就是……”蓉寶吭哧半天,才想到比喻,“就是不愛念書的人,欺兒霸女的壞人,他們也都會嗎?”
“我們京城裏叫紈絝,雖然愛好玩樂,但一些該學的東西還是要學的,比如禮樂射禦。”
“那就不是二流子。”蓉寶再度解釋,“就是什麽都不會,還好吃懶做的……”
“我想想啊……”徐先和支著下顎,“那還真沒有,多多少少得學點東西。”
禮不可廢,就算是睡在女人堆上的二世祖,大禮小禮也學的清清楚楚,至於樂……不學一技之長都得不到名妓青眼,剩下的射和禦就是打獵騎馬的必備,誰要不會,能被好友死對頭笑一輩子。
具體緣由也不好跟兩個孩子講,徐先和小聲說,“京城裏的紈絝多,不是打馬溜街,就是玩鳥鬥雞……”
“騎馬也能算是紈絝嗎?”
徐先和學著她說話,聲音放軟,“那當然,既不當官又不掙錢的,還整天玩樂,這就是敗家子啊!”
蓉寶嘉寶被他的怪腔怪調逗笑了,“哈哈哈”的樂了起來。
院門口的老嬤嬤躲在牆後,見到蓉寶嘉寶第一眼心就放了下來,這麽大年紀的孩子,應該不是他們少爺的,隻是夫妻常年不見麵也不是個事。
雖有書信,但怎比的上日夜相伴的情分,而且少爺子嗣實在單薄了些。
就算上頭的婆母不講,京中謠言也傳的不好聽。
衙差正模模糊糊的做著發財的好夢,一箱金子剛數完,抬頭就看見徐縣令的黑臉,正厲聲喝道:“大膽貪官!”
他猛得甩頭,嘴裏嚷著,“我沒貪,我沒貪。”
蓉寶被他嚇的忙往趙老四身邊跑。
視線裏的人影比較模糊,衙差閉了閉眼,半晌才睜開,他動了動發麻的腿,瞪著蓉寶,臉色十分難看,“幹嘛的?”
“找縣令大人有事。”
衙差嗬斥說,“縣令大人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嗎?”
蓉寶不解,“難道不是嗎?”
她都好幾次在街上看到徐縣令了。
“別在衙門鬧事,滾滾滾。”衙差絲毫不給好臉色,“一大清早的,真晦氣啊!”
“睡糊塗了吧,牛三!這不是大和家的親戚嗎。”又有一個年紀大的衙役邊咬著包子邊走近,他站在趙老四麵前,問幾人來幹嘛的。
“我們來找縣令大人。”蓉寶坦然說,“找他有事。”
吃包子的衙差兩口把最後一個包子吞下去,“我幫你去問問啊。”
進衙門辦事好說,但見縣令還是得去通報一下,他路過門口時,指著蓉寶一行人小聲的跟牛三說,“縣令昨天還帶著這兩個孩子來衙門吃飯了,你看著辦。”
牛三心裏又怕又虛,但就這樣舔著臉貼上去也不好意思,幹脆照樣冷著臉,不搭理幾人。
師爺出門接人,趙老四不想進去,民怕官是天性,他又不是讀書人,站在一旁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放。
師爺也沒強求,帶著兩個小孩穿過大堂,直接去衙門後院,遊廊小道,路上的下人小廝都極有規矩的往兩側避開,彎腰行禮。
“柳師爺!”
等腳步聲徹底遠離,眾人才敢抬頭,互相耳語幾句,“那兩孩子是誰?”
“柳師爺親自去接的,莫不是?”
手裏的活還沒幹完,大家夥雖然心裏好奇,但還是不敢多語。
要是被管事聽到了,那可是要罰工錢挨板子的。
府裏藏不住事,不到一刻鍾,師爺帶了兩個孩子進府的事就傳的滿院都是,老嬤嬤和管事對視一眼,心裏各有計較。
兩人一個是徐夫人的陪嫁婆子,一個是徐老太太身邊的人,平日除了幫少爺打理後宅,也有通風報信之意。
老嬤嬤摸了摸手裏的珠子,少爺在外謀官,身邊隻帶了一個通房丫頭,就算外麵養個女人,也不為過。
隻是外室和私生子終歸上不了台麵,有損徐家的顏麵名聲,若是誤會一場也就罷了,要是真有,肯定是要早點納進府的。
此事宜早不宜遲,還是得早日打探清楚。
至於老管事,心裏則對孩子的好奇心重一些,大戶人家看重子嗣,他們家少爺二十多歲的年紀,膝下還隻有一子,著實單薄了些。
“京中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來信了。”老嬤嬤麵露擔憂,“也不知府中諸事可還安穩。”
老管事笑而不語,半晌才說,“小少爺今年應該五歲了,年紀不小了。”
老嬤嬤若有所思的去灶房端了盤點心,過去探探口風。
.
“好累啊!”
“手高點,這套拳法厲害著呢,修身養性,定氣凝神。”
蓉寶雙腿顫巍巍的,手也發酸,一套柔中帶剛的拳被她打的軟綿綿的,她唿了幾口氣,餘光看到嘉寶學的有模有樣,便也不肯認輸,咬著牙繼續抖腿。
徐先和看不下去了,輪番上手糾正兩人的架勢,直至一套“拳”打完,在徐先和一聲“行了”落音後,蓉寶嘉寶才腿腳一軟,一屁股坐到地上。
好在下人剛把院子掃的幹幹淨淨,但還是凍屁股,徐先和一手一個把兩坨爛泥揪起來放到凳子上,然後倒了杯茶水潤喉嚨,“讀書也不能整天坐在凳子上,還是得跑跑動動,不然身子骨差。尤其嘉寶以後要去外地當官,不會些拳腳功夫是會挨揍的。”
蓉寶費力問,“還有人敢打大官?”
她讚歎道:“真厲害啊!”
徐先和點頭,“有些縣城離的十萬八千裏,又靠近邊關,常年動蕩,要是腿腳不利索,逃跑都跑不過別人。”
蓉寶嘉寶皆覺得有理,“這就是打不過就跑。”
“也可以這樣說,所以你們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在家裏打打拳,蹲蹲馬步,有用的很。”
“馬步我會蹲!”蓉寶有點得意,“我可厲害了!嘉寶和齊小六都比不過我。”
她不知哪來的精力,坐直了脊背,雙手放在桌上,好奇的問,“縣令大人,是不是京城裏的文官都會打架?”
“君子六藝——”
“禮、樂、射、禦、書、數,多數世家子弟都要學。”
“那二流子呢?就是……”蓉寶吭哧半天,才想到比喻,“就是不愛念書的人,欺兒霸女的壞人,他們也都會嗎?”
“我們京城裏叫紈絝,雖然愛好玩樂,但一些該學的東西還是要學的,比如禮樂射禦。”
“那就不是二流子。”蓉寶再度解釋,“就是什麽都不會,還好吃懶做的……”
“我想想啊……”徐先和支著下顎,“那還真沒有,多多少少得學點東西。”
禮不可廢,就算是睡在女人堆上的二世祖,大禮小禮也學的清清楚楚,至於樂……不學一技之長都得不到名妓青眼,剩下的射和禦就是打獵騎馬的必備,誰要不會,能被好友死對頭笑一輩子。
具體緣由也不好跟兩個孩子講,徐先和小聲說,“京城裏的紈絝多,不是打馬溜街,就是玩鳥鬥雞……”
“騎馬也能算是紈絝嗎?”
徐先和學著她說話,聲音放軟,“那當然,既不當官又不掙錢的,還整天玩樂,這就是敗家子啊!”
蓉寶嘉寶被他的怪腔怪調逗笑了,“哈哈哈”的樂了起來。
院門口的老嬤嬤躲在牆後,見到蓉寶嘉寶第一眼心就放了下來,這麽大年紀的孩子,應該不是他們少爺的,隻是夫妻常年不見麵也不是個事。
雖有書信,但怎比的上日夜相伴的情分,而且少爺子嗣實在單薄了些。
就算上頭的婆母不講,京中謠言也傳的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