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做了豆腐,晚上好幾碗菜便都是吃豆腐。
炸豆腐蒸肉,香煎豆腐,豆腐雞蛋鬆菜湯,還有豆腐燉魚,剩下的臘肉炒蘿卜丁,炒豆芽,也下飯好吃。
許靈桃抱著孩子不方便,花蓮兒便急急忙忙扒了幾口飯,接過她手裏的孩子。
家宅和睦,吳氏心裏開心的很,晚上把分好的首飾布料又重新分了一下。
雪落的緊,打開門就是攝人的冷氣,大福媳婦打著燈籠,先去堂屋裏頭把火燒起來,然後才去後院看望小雞。
養了十幾隻秋雛,還不能下蛋。
但大籠子裏還關著十幾隻不能下蛋的老母雞,這是養來過年吃的,她噥咕兩聲,挑了一隻大肥雞,綁了翅膀丟到地上,其餘的雞也從籠子裏放出來,在雞窩裏走來走去。
大福媳婦提著一桶柴火灰撒在地上,這才去燒水洗漱。
冬天喝粥暖和,大福媳婦去窖裏拿了一個大南瓜,洗洗幹淨切成塊熬粥,添上柴火架了鍋就不用守在旁邊,她又舀了兩碗白麵,做了豬肉菌菇包的包子,等楊氏幾人起床洗漱完,就可以在另一口灶上蒸包子。
要去鎮上的大集玩,早上就不能睡懶覺,蓉寶磨了一個多鍾才下床,洗漱完看到爹娘和哥哥坐在屋裏吃早食,她一下子就跑了,都要去趕大集了,還在家吃什麽早食,自然要留著肚子去鎮上吃。
趙老四餘光瞥到一閃而過的身影,“蓉寶,過來吃碗粥。”
外邊天冷,一大清早吃點熱乎的下肚,能抗寒氣。
蓉寶心虛的停住嘴,站在門口說道:“我不餓。”
趙老四可不管她餓不餓,“不吃早食就不帶你去了。”
他神色認真,看著一點都不像開玩笑的樣子,蓉寶也隻能磨磨蹭蹭的進屋,端著碗吃了小半碗粥。
一家四口,收拾齊整後,就駕車準備出門。
鎮子不遠,走路隻要兩刻多鍾,不過到時買多了東西,提著也不方便。
“琪寶呢?”蓉寶左右張望了一圈,“三伯呢?”
“都進城陪你三伯母過小年了。”
趙氏的店子打算二十七號關張,這幾天進城的人多,買飯買粥,咬咬牙也舍得。
蓉寶縮著脖子,“那還有誰去逛大集?”
“你大哥大嫂和你二嫂都去。”
許靈桃都兩個多月沒有出門了,家裏如今有花蓮兒幫襯,吳氏就叫小兩口都出門玩了。
“那二哥呢?”
“你二哥得去賣豆腐,到時在縣裏跟你三伯母一塊吃飯。”
牛車剛到村口,就有一堆提著籃子的婦人,趙老四招唿道:“嬸子趕集去?坐車一道走啊。”
老太太笑道:“我們這一堆人,就是再來兩頭牛都坨不動,就二裏路,走幾步就到了,剛好也暖暖身子。”
牛車雖然擠不了多少人,但趙老四得客氣兩聲,坐不坐的下是一迴事,有沒有這份心又是一迴事。
牛車走的快,幾句話的功夫就噠噠噠的到了鎮上,這裏沒有衙門設的拴馬柱,但有牲口棚,給四個銅板,領了牌子,等要走的時候直接來取便是。
四人坐在鎮子口喝了幾碗甜水,正擱下碗筷,趙大郎幾人就拉著手過來了。
楊氏扭頭,找店家又要了幾碗甜豆水。
連春兒把手裏的籃子放在地上,雙手合十放在嘴邊哈氣,“這天冷,站一會兒就凍成柱子了。”
蓉寶也學著她的樣子說道:“瑞雪兆豐年,明年又是好年景。”
桌上的大人不置可否,說是這樣說,但瑞雪也不是那麽好過的,家裏有錢還有身暖和衣裳穿,沒錢的隻能靠老天爺保佑。
每年冬天,得死多少老人和小孩。
尤其是城裏的乞兒和流民,身無居所,隻能靠破廟爛屋度日。
“店家,來玩豆兒水,幾個錢啊?”
“六文錢一大碗。”
客人驚唿出聲,“咋恁貴?昨天還是四文錢呢。”
店家苦著臉,“這天冷的,柴火貴了幾文錢一擔,燒鍋也要多費兩根柴。”
客人把背上沉重的背簍放下,身軀硬的跟石頭一樣,“那給我來一大碗熱茶吧。”
“兩文錢一碗,不夠可以添。”
往日都是一文錢,客人心如刀絞,但也實在沒別的辦法,一路走來受了寒,若不吃點熱乎東西,外邪入體可就不得了。
生計所迫,逢年過節也沒個歇,隻盼自己帶來的冬筍能賣個好價,不然吃著貴的茶水實在造孽。
許氏落座在兒媳的旁邊,也厚著臉皮白吃了一碗豆兒水,豆子多,煮的爛糊,剛從鍋裏出來還帶著熱氣,摻了飴糖,有點甜味,但要說香甜軟糯實在稱不上。
她拿著勺子攪合兩下,撇嘴不屑的想,就這還六文錢呢。
連春兒皺著眉看了一眼婆婆,“娘,我和大嫂去街上逛逛,你要買什麽東西自己買,等會在這邊等我們就行。”
許氏不樂意,“這麽大冷天,你叫我一個人買東西。”
“年貨買齊全了,不煩娘操心,你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連春兒太清楚她在想什麽了,不就是惦記著自己過去付錢嗎?要是別個,連春兒自然樂意孝順婆婆,不過許氏就算了,她一向不把別人的錢當錢,有了冤大頭,恨不得把整條街都買下。
許氏想跟在兒媳身邊,不過看見明著不待見她的趙老四夫婦兩,隻得悻悻打消了念頭,“你奶奶家那糕好吃,叫啥名啊?”
“刺梨糕,我等會買兩份。”
許氏占了便宜,心滿意足。
趙大郎一行人沒管她,各自散開逛大集買東西。
蓉寶看到喜歡的吃食,就和嘉寶雙手把趙老四扯過去,“爹,買餅。”
一通逛下來,年貨一個沒買,東西吃了不少。
街上蒸汽騰騰,如同雲山霧繞。
趕集圖的就是一個喜慶熱鬧,街上孩子多,手裏或多或少拿著吃食。
聽到街口有敲鑼打鼓的聲音,人群烏泱泱的擠過去看,趙老四和楊氏一人抱著一個孩子,正好可以看清場內耍把戲的。
為了趕喜慶,小女孩嘴裏叼著一塊絹布,翻身上柱子彎腰,嘴裏的布也抖落開。
炸豆腐蒸肉,香煎豆腐,豆腐雞蛋鬆菜湯,還有豆腐燉魚,剩下的臘肉炒蘿卜丁,炒豆芽,也下飯好吃。
許靈桃抱著孩子不方便,花蓮兒便急急忙忙扒了幾口飯,接過她手裏的孩子。
家宅和睦,吳氏心裏開心的很,晚上把分好的首飾布料又重新分了一下。
雪落的緊,打開門就是攝人的冷氣,大福媳婦打著燈籠,先去堂屋裏頭把火燒起來,然後才去後院看望小雞。
養了十幾隻秋雛,還不能下蛋。
但大籠子裏還關著十幾隻不能下蛋的老母雞,這是養來過年吃的,她噥咕兩聲,挑了一隻大肥雞,綁了翅膀丟到地上,其餘的雞也從籠子裏放出來,在雞窩裏走來走去。
大福媳婦提著一桶柴火灰撒在地上,這才去燒水洗漱。
冬天喝粥暖和,大福媳婦去窖裏拿了一個大南瓜,洗洗幹淨切成塊熬粥,添上柴火架了鍋就不用守在旁邊,她又舀了兩碗白麵,做了豬肉菌菇包的包子,等楊氏幾人起床洗漱完,就可以在另一口灶上蒸包子。
要去鎮上的大集玩,早上就不能睡懶覺,蓉寶磨了一個多鍾才下床,洗漱完看到爹娘和哥哥坐在屋裏吃早食,她一下子就跑了,都要去趕大集了,還在家吃什麽早食,自然要留著肚子去鎮上吃。
趙老四餘光瞥到一閃而過的身影,“蓉寶,過來吃碗粥。”
外邊天冷,一大清早吃點熱乎的下肚,能抗寒氣。
蓉寶心虛的停住嘴,站在門口說道:“我不餓。”
趙老四可不管她餓不餓,“不吃早食就不帶你去了。”
他神色認真,看著一點都不像開玩笑的樣子,蓉寶也隻能磨磨蹭蹭的進屋,端著碗吃了小半碗粥。
一家四口,收拾齊整後,就駕車準備出門。
鎮子不遠,走路隻要兩刻多鍾,不過到時買多了東西,提著也不方便。
“琪寶呢?”蓉寶左右張望了一圈,“三伯呢?”
“都進城陪你三伯母過小年了。”
趙氏的店子打算二十七號關張,這幾天進城的人多,買飯買粥,咬咬牙也舍得。
蓉寶縮著脖子,“那還有誰去逛大集?”
“你大哥大嫂和你二嫂都去。”
許靈桃都兩個多月沒有出門了,家裏如今有花蓮兒幫襯,吳氏就叫小兩口都出門玩了。
“那二哥呢?”
“你二哥得去賣豆腐,到時在縣裏跟你三伯母一塊吃飯。”
牛車剛到村口,就有一堆提著籃子的婦人,趙老四招唿道:“嬸子趕集去?坐車一道走啊。”
老太太笑道:“我們這一堆人,就是再來兩頭牛都坨不動,就二裏路,走幾步就到了,剛好也暖暖身子。”
牛車雖然擠不了多少人,但趙老四得客氣兩聲,坐不坐的下是一迴事,有沒有這份心又是一迴事。
牛車走的快,幾句話的功夫就噠噠噠的到了鎮上,這裏沒有衙門設的拴馬柱,但有牲口棚,給四個銅板,領了牌子,等要走的時候直接來取便是。
四人坐在鎮子口喝了幾碗甜水,正擱下碗筷,趙大郎幾人就拉著手過來了。
楊氏扭頭,找店家又要了幾碗甜豆水。
連春兒把手裏的籃子放在地上,雙手合十放在嘴邊哈氣,“這天冷,站一會兒就凍成柱子了。”
蓉寶也學著她的樣子說道:“瑞雪兆豐年,明年又是好年景。”
桌上的大人不置可否,說是這樣說,但瑞雪也不是那麽好過的,家裏有錢還有身暖和衣裳穿,沒錢的隻能靠老天爺保佑。
每年冬天,得死多少老人和小孩。
尤其是城裏的乞兒和流民,身無居所,隻能靠破廟爛屋度日。
“店家,來玩豆兒水,幾個錢啊?”
“六文錢一大碗。”
客人驚唿出聲,“咋恁貴?昨天還是四文錢呢。”
店家苦著臉,“這天冷的,柴火貴了幾文錢一擔,燒鍋也要多費兩根柴。”
客人把背上沉重的背簍放下,身軀硬的跟石頭一樣,“那給我來一大碗熱茶吧。”
“兩文錢一碗,不夠可以添。”
往日都是一文錢,客人心如刀絞,但也實在沒別的辦法,一路走來受了寒,若不吃點熱乎東西,外邪入體可就不得了。
生計所迫,逢年過節也沒個歇,隻盼自己帶來的冬筍能賣個好價,不然吃著貴的茶水實在造孽。
許氏落座在兒媳的旁邊,也厚著臉皮白吃了一碗豆兒水,豆子多,煮的爛糊,剛從鍋裏出來還帶著熱氣,摻了飴糖,有點甜味,但要說香甜軟糯實在稱不上。
她拿著勺子攪合兩下,撇嘴不屑的想,就這還六文錢呢。
連春兒皺著眉看了一眼婆婆,“娘,我和大嫂去街上逛逛,你要買什麽東西自己買,等會在這邊等我們就行。”
許氏不樂意,“這麽大冷天,你叫我一個人買東西。”
“年貨買齊全了,不煩娘操心,你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連春兒太清楚她在想什麽了,不就是惦記著自己過去付錢嗎?要是別個,連春兒自然樂意孝順婆婆,不過許氏就算了,她一向不把別人的錢當錢,有了冤大頭,恨不得把整條街都買下。
許氏想跟在兒媳身邊,不過看見明著不待見她的趙老四夫婦兩,隻得悻悻打消了念頭,“你奶奶家那糕好吃,叫啥名啊?”
“刺梨糕,我等會買兩份。”
許氏占了便宜,心滿意足。
趙大郎一行人沒管她,各自散開逛大集買東西。
蓉寶看到喜歡的吃食,就和嘉寶雙手把趙老四扯過去,“爹,買餅。”
一通逛下來,年貨一個沒買,東西吃了不少。
街上蒸汽騰騰,如同雲山霧繞。
趕集圖的就是一個喜慶熱鬧,街上孩子多,手裏或多或少拿著吃食。
聽到街口有敲鑼打鼓的聲音,人群烏泱泱的擠過去看,趙老四和楊氏一人抱著一個孩子,正好可以看清場內耍把戲的。
為了趕喜慶,小女孩嘴裏叼著一塊絹布,翻身上柱子彎腰,嘴裏的布也抖落開。